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 平装复旦通识文库

分享到:

定价:¥75.00

  • 著者:183266 
  • 出版时间:2023年01月本印时间:2023年0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75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1676-0
  • 读者对象:历史学入门学生,对世界史及相关人文话题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 主题词:文化史欧洲现代
  • 人气:7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鸟瞰欧洲30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思想史的高度认识欧洲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与今日之困局。

李宏图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历史学者,以欧洲近代社会史、思想史见长。本书在文明史的视野下考察了从英国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从思想史的维度阐释了欧洲现代化的文化内核——现代性的起源,从社会史的层面向读者展示了欧洲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基本面貌与特征,描绘出一幅从当时的社会精英到劳苦大众的欧洲社会众生图,并针对欧洲现代化所取得的成果与遭遇到困境展开思考。《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汇集了作者多年来从历史性的角度对欧洲文明发展历程的思考成果,值得细细品读。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李宏图,历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欧洲近现代思想史和社会史。主编“剑桥学派思想史译丛”等丛书,出版有《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密尔〈论自由〉精读》等;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法国巴黎高师等作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现任上海世界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欧洲始终起到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在思想观念上的探索、现代政治体制的创设、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和欧洲的统一都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欧洲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形成了独特的“欧洲模式”和文明特性。2007年,欧盟在其50周年庆祝中,对欧洲文明作了这样的表达,民主、自由、法制、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内容。因此,对欧洲历史的学习和对欧洲文明的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欧洲本身,而且也将为中国“现代性“的成长和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提供诸多的经验和启示。本书将紧扣权利这一主线,叙述与阐释欧洲在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如何经历了两次不平等(从旧制度的权利为少数人的垄断到权利体系的开放,社会流动机制的建立,从工业革命的社会阶级间的不平等到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最终又实现了平等,实现和确保了每个人的权利的历史。

 

丛书简介:
“复旦通识文库”是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与商务印书馆协议出版的系列丛书,入选图书内容以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为主,主题包括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等。

显示全部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英国革命:从“个人专断”到“有限政府”的建立
第一节 “个人专断统治”的形成:斯图亚特王朝的建立
第二节 审判国王:政治“合法性”的危机
第三节 思想家的雄辩:刀斧之下的“语言”力量
第四节 “权利法案”与现代国家的形成
第二章  理性的光亮: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第一节 什么是启蒙运动
第二节 从笛卡尔到启蒙运动
第三节 启蒙思想家群像
第四节 启蒙运动的意义
第三章  从特权到人权:1789 年法国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爆发
第二节 权利的平等:《人权宣言》的颁布
第三节 革命的悖论:雅各宾专政与“恐怖统治”
第四章  英国工业革命与工业社会的形成
第一节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第二节 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发明
第三节 工厂制度与新型社会关系的建立
第四节 关于工业革命中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的争论
第五节 全球史视野下的工业革命
第五章 现代工业文明的基本特性
第一节 资本主义:一种概念
第二节 资本主义诸要素的历史分析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胜利
第四节 依附与贫困: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
第五节 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
第六章  再造社会:19世纪的社会冲突及其化解
第一节 “新革命”的到来:从政治革命到社会革命
第二节 工人阶级的诉求与反抗
第三节 “限制自由以拯救自由”
第四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
第五节 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与环境治理
第七章  “文明经受考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洲文明的历史命运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第二节 民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与“一战”
第三节 欧洲文明的分水岭
余论  “宣告文明的到来”
后记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美国历史学家汉姆林曾经这样写道,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兴起于1830-40年代工业化时期的英国,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公共卫生成为一场社会运动,也是一场人道主义的改革,表明社会开始承认人类卫生这一问题。  值得重视的是,在这场公共卫生运动中,1848年公共卫生法案的通过是一标志性的事件,它为现代公共卫生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思想观念和社会资源分配以及制度安排的一次变革。从18世纪50年代起,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恶劣的工厂环境以及工人阶级的居住状况,造成了“城市经常有人满之患,房子拥挤不堪,没有自来水,没有排水沟,照明和通风设备都很差,他们租得起的狭窄住房是不够住的。门口总有粪堆,门上也不常有蔷薇缠绕。热病和其它疾病是常常光临的客人,罪行和恶习均为常事。贫困乃共同的命运,恶臭和肮脏被看作一种自然规律,人人习以为常。”  这样的环境自然就成了流行性传染病的温床,到了30年代更是导致霍乱的大规模流行,因此历史学家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是“霍乱时代”。例如1831年至1832年,英国爆发霍乱,造成约2.2万人死亡。1848年霍乱再次发生,其程度比1832年还要严重,死亡人数超过7.2万。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如果说霍乱的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的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从而导致死亡率上升。在英国,肺结核、支气官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就有斑疹伤寒、热病、猩红热、肺结核、黄热病、霍乱等多种流行病的发生。从流行病起源来说,霍乱起源于印度,1831年在英国发现了第一例病人,随后迅速传播。和霍乱一样,这些流行病的发生都有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起源于工人阶级居住区,然后向外蔓延。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工人阶级居住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可以说,伤寒和霍乱这两种疾病体现了鲜明的阶级特性,和社会流行病的特点。在贫民窟中起源,然后传播开去,由此导致大规模的死亡。疾病的流行,特别是霍乱的流行,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一位医生写道,现在人们患上了霍乱恐惧症,人们对霍乱还无法解释,使其充满神秘和恐怖,让人回想起中世纪的瘟疫。由于环境的恶化,疾病的流行,导致死亡率上升。从1831—1841年间,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从14.6上升到27.2;利兹从20.7上升为27.2,布里斯特尔从16.9上升到31;曼彻斯特从30.2上升为33.8;利物浦从21上升为34.8.这5个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上升到30.8.   \r\n 面对这些现状,一些开明人士开始着手进行调查。1832年,曼彻斯特棉纺织家詹姆斯·菲利普·凯出版了题为“曼彻斯特棉纺织厂工人阶级的道德和身体状况”一书,认为导致疾病爆发的原因是社会性的,劳工阶层集中居住的这些贫民窟则成为疾病流行的中心。可以想见,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城市人口越来越稠密,空气越来越污浊,溪水越来越肮脏。  因此,不可避免将会带来疾病的流行。1833年,大卫·贝瑞调查了一些工厂,认为很多工厂的空间里充满灰尘,湿热与有毒气体,这严重损害了工人特别是童工的健康。威廉·普尔特尼·阿利森在1840年也写了一本关于穷人与城市健康的书,认为贫困引发了疾病。他举例说,有一户穷人全家为了寻找工作,在城市里东走西问,结果把病传染给了三个街区的人。他还通过对50份这样个例的分析得出结论,贫困的劳动阶层会更多地带来了疾病的传播。因此,疾病的流行在本质上就是关涉贫困与公共卫生的问题。当然这一时期还有很多人进行调查,例如托马斯·沃克莱和威廉·劳维特等,在他们所提出的这些报告中,也都不约而同地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