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 平装

分享到:

定价:¥36.00

  • 著者:3591 译者:
  • 出版时间:2008年07月本印时间:2008年07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92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978-7-100-05383-9
  • 读者对象:历史学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
  • 主题词:东南亚印度国家
  • 人气:2287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在世界历史研究中,该书是把东南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的第一部论著,深受国际上东南亚历史学者的推荐。

显示全部前言

  本书原名《印度支那和印度尼西亚的印度化国家》,为简洁起见,我们依据作者结论中的用语,将中译本改名为《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全书叙述自公元初年至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止的东南亚历史。在世界历史研究中,这是把东南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研究的第一部论著,受到国际上东南亚历史学者的推崇。
  本书作者乔治•赛代斯(1886—1969)是法国东方学家,早年就读于巴黎文学院和高等研究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11年到河内法国远东学院学习,1914年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历任曼谷暹罗国家图书馆馆长(1918)、暹罗王家学院秘书长(1927)、河内法国远东学院院长等职。1946年回法国任巴黎埃努里博物馆馆长,并被选为碑铭和文学科学院及海外科学院院士、不列颠科学院通讯院士。1955年再度到泰国从事考古研究。赛代斯在东南亚地区度过了三十余年,专门从事东南亚历史研究,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在碑铭学方面造诣尤高。他主持了许多重要的考古发掘,释读和翻译了大量当地的碑铭和编年史,著述甚丰。除本书和数以百计的学术论文外,他的重要著作还有:《暹罗碑铭集》、《柬埔寨碑铭集》、《为了更好地了解吴哥》、《柬埔寨研究》、《曼谷国家博物馆考古文集》、《老挝西部文献集》、《印度支那半岛诸民族》等。
  本书把除越南北部和菲律宾之外的东南亚地区称为“外印度”;将印度文化在那里的传播作为一个运动来考察,强调该地区各国在古代都同受印度文明影响这一突出特征。作者认为,“印度文明的这一传播是标志着世界历史进程的若干插曲之一,是决定了人类相当一部分人的命运的显著事件之一。”本书采用了梵文、巴利文、吉蔑文和泰文碑铭和史籍中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填补了东南亚国别史中的一些空白,并大量运用当时整理翻译成法文的中国史料,广泛吸取了其他同行的研究成果,至今仍是东南亚古代史的权威性专著。书中还对一些比较敏感而又有争议的问题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作者认为模糊不清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些对我们了解和进一步研究东南亚古代史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但是,我们也要指出本书存在的错误。如作者认为,与印度文化向东南亚的和平传播形成对照,中国文化向那里的传播是以武力为先导的;中国兴盛,东南亚诸国即衰弱,反之,中国衰弱,则东南亚各国就发展等。这些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关系。中国的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生产技术,以及丝绸、瓷器等工艺品,通过商人、使者的往返和民族的迁徙,很早就流传到东南亚地区。中国文化的传播主要是以和平的方式发生的。如三国时吴国的康泰、唐代的义净、明代的郑和,都是把中国文化和平地传播到东南亚地区的代表。在历史上,中国同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文莱等国家,从未兵戎相见。关于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逻辑联系,我们应当指出,在复杂纷纭的历史现象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兴盛或衰弱,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绝不会仅仅为某一邻国的兴衰所决定。所以,不可能简单地说中国衰弱,东南亚国家就兴盛(当然,也不可能是中国兴盛,同时就带来东南亚国家的兴盛)。各国历史的发展从来是不平衡的,不存在这样简单的因果关系。可见,赛代斯的这些观点,不仅容易将读者引入形而上学的死胡同,而且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反华。书中类似这样的错误论点,相信中译本的读者是会加以分析鉴别的。
  本书最初于1944年由河内远东出版社以《远东印度化国家古代史》的书名出版。后来,作者参考了1944年以后的有关著作,特别是汉学和碑铭学的研究成果,重写了与扶南、前吴哥时期的柬埔寨及占婆有关的章节,于1947年在巴黎再版,列入由M.E.卡韦尼亚克主编的《世界史》,作为该丛书的第八卷。1963年,作者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再次修改,重写了很多段落,并增添了一部分参考书目,于1964年在巴黎出第三版。中译本就是根据巴黎E.德博卡尔出版社1964年第三版译出的。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对作者使用的中国文献资料逐一作了校订,少数作了补注,有理解错误或断句错误的地方,作了订正。凡译者加注的地方,都加“译者”或“译者按”字样。注释中的法文和德文文献,我们悉数译出,其他语种的文献我们保留了原文。原书页码作为边码排在切口一边。
  本书作者的名字(Georges Coedes)过去被误译为乔治•戈岱司或柯代司,现据名从主人的原则,译作乔治•赛代斯。由于本书原注释中征引的刊物较多,为了节省篇幅,凡多次出现的外刊名称,我们均采用外文缩写,另在书末附一刊名表,列出这些刊物的外文缩写、全称及其中译。赛代斯的这部主要著作,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而文笔甚为艰涩,句子冗长,翻译此书对我们来说实在是一件相当艰巨的工作。无论在专业知识上或对法文的理解和汉译的表达上,我们的译本难免有错误或欠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序言、第一章至第八章和结论是蔡华翻译的,杨保筠承担了第九章至第十四章的翻译。全书由蔡华进行了校改和专有名词、文字风格的统一。最后,金旭东、何卫东再次就全书的专有名词作了复核。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得到了邹启宇、宁超和施子愉等几位老师的许多帮助。邹启宇和宁超通读了全部译稿,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译者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蔡 华
             1983年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附注:此译稿1991年已付型准备出版,但因购买中文版版权出现问题,延至目前出版。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书叙述了自公元初年至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止的东南亚历史,考察了东南亚各国受印度文明影响这一突出特征。   作者G. 赛代斯(1886-1969)是法国东方学家,历任曼谷暹罗国家图书馆馆长,河内法国远东学院院长,巴黎埃努里博物馆馆长,不列颠科学院通讯院士。赛代斯在东南亚地区度过了三十余年,专门从事东南亚历史研究,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在碑铭学方面造诣极高。

显示全部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地区与居民
  1.地理概况。2.史前史。3.澳-亚文化。4.民族概述。
第二章 印度化
  1.印度化的定义。2.外印度印度化最早的证据。
  3.印度文化传播的原因。4.第一批印度殖民地形成的方式。
  5.印度文化传播的出发点及路线。6.印度文化渗入当地社会的程度。
第三章 最早的印度化王国(自各王国的起源至四世纪中叶)
  1.扶南的兴起(一世纪)。2.公元初几个世纪中马来半岛上的诸印度化国家。
  3.扶南(二至三世纪)。4.占婆的兴起:林邑(二世纪末至四世纪中叶)。
第四章 印度支那和马来群岛的第二次印度化(四世纪中叶至六世纪中叶)
  1.扶南:印度人旃檀统治时期(357年)。2.占婆:拔陀罗跋摩的第一
  批梵文碑铭(四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3.四世纪至六世纪马
  来半岛和马来群岛诸国。4.印度人的再次大迁徙和五世纪扶南的
  第二次印度化。5.四世纪末至472年间的占婆。6.扶南的最后几
  位国王(480-550年);484至529年的占婆。7.与伊洛瓦底江的骠
  族和湄南河的孟族有关的最古老的证据。
第五章 扶南的解体(自六世纪中叶至七世纪末)
  1.扶南的终结和柬埔寨(即真腊)的兴起(550—630)。2.529年至686年的
  占婆。3.前吴哥时期的柬埔寨(635—685)。4.孟族的堕罗钵底王国。
  5.骠族的室利差(<FONT size=2>口</FONT>旦)罗王国。6.七世纪的马来半岛诸国。7.马来群岛:爪
  哇的诃陵和苏门答腊的末罗游。
第六章 室利佛逝的崛起,柬埔寨的分裂和夏连特拉王朝在爪哇的出现(七世纪末至九世纪初)
  1.室利佛逝王国的兴起(七世纪末)。2.柬埔寨的分裂:陆真腊和水真
  腊(八世纪初)。3.八世纪时的堕罗钵底和室利差(<FONT size=2>口</FONT>旦)罗。4.爪哇:
  珊阇耶(732年)和崇信佛教的夏连特拉王朝(八世纪末)。5.柬埔寨:
  两个真腊(八世纪下半叶)。6.南占婆即环王(八世纪下半叶)。
  7.缅甸被南诏征服(约760年)和卑谬的衰落。8.八世纪大乘佛教的传播。
第七章 吴哥王权的建立。苏门答腊的夏连特拉王朝(九世纪的前七十五年)
  1.吴哥王权的兴起:阇耶跋摩二世(802至850年)。2.南占婆:802年至
  854年的宾童龙。3.缅甸:骠王国和弥臣王国;825年白古(罕沙瓦底)的
  建立和849年蒲甘(厄里默德纳补罗)的建立。4.马来半岛。5.813年至
  863年爪哇和苏门答腊的夏连特拉王朝。
第八章 吴哥王权和室利佛逝的全盛时期(九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初)
  1.吴哥王权(877至1001年)。2.因陀罗补罗的占族王朝。3.爪哇的马打
  兰王国。4.三佛齐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5.缅甸。
第九章 三位伟大的国王:柬埔寨的苏利耶跋摩一世、爪哇的爱尔棱加和缅甸的阿奴律陀(十一世纪的前七十五年)
  1.柬埔寨:苏利耶跋摩一世(1002至1050年)与向西部的扩张;优陀耶迭多
  跋摩二世(1050至1066年)。2.1000至1074年的占婆。3.室利佛逝及其
  与坦焦尔的注辇王朝的关系(1003至1030年)。4.爪哇:爱尔棱加(1016至
  1049年)。5.室利佛逝与注辇王朝(1067至1069年)。6.缅甸:阿奴律陀
  (1044至107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