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论人类世艺术 未来艺术丛书

分享到:

定价:¥132.00

  • 著者:301 
  • 页数:397页
  • 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2434-5
  • 读者对象:艺术学研究者和学生,艺术展览从业者,普通艺术爱好者
  • 主题词:艺术理论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在人类世,人人都已经成为艺术家,通过自己自觉或不自觉的行动对生态圈施加影响,并写成自己的那一本生态-小说或艺术-小说。

这是一本关于人类世艺术的书籍。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盛行之后,人类对生态圈所施加的影响已到达不可忽视的程度。人类探索保护地球也已有数十年,但尚未走出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早已处于人类世,艺术必须去成为人类世里的幸存术、发明术、贡献术、学习术和逆熵术,去帮人人和集体完成人类世里的幸存这一头等重要的任务。如何让当代艺术汇入全行星思想指导下的人类世艺术,让它走向更大的江湖,是本书向当代艺术界发出的召唤。



试读章节: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陆兴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艺术哲学、当代艺术理论研究,主要著作有:《人类世与平台城市:城市哲学1》(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艺术展示导论》(商务印书馆,2019年)、《艺术—政治的未来——雅克•朗西埃的美学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17年)。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艺术理论中的人类世艺术。过去500年的盗挖式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全球化,造成了我们今天不得不直面的人类世,具体已表现于全球变暖这一日益明确的将来之中。我们不应继续逡巡在以西方在场本体论及其政治经济学为纲目的全球化思想之中,而应立身气候危机这一例外状态,直面当代人类命运本身,重新思考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敢于走出现代西方教给我们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也走出过去500年的西方艺术史,反思我们的人类世处境,布局我们的人类世艺术坐标。

显示全部目 录

引言:向全行星思想和人类世艺术转型
第一章 从全球化到全行星化
第二章 艺术史终结于人类世
第三章 人类世艺术:作品及其展示平台
第四章 人类世的艺术教育
附:降临前哨村——一个人类世艺术策展报告
参考书目 ∣ Bibliography
后记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今天,人类已被气候、地球、全球变暖过程搅拌或纠缠。不存在人类“本身”了。只有一块人类与地球系统之间的合金或堆肥了。而没有了人类本身,又怎会有气候呢?这也就是说,人类从此只能在人类世,夹带着气候地讨论自己的从历史到社会,再到未来的种种话题了。人类不能再奢侈地单独去讨论气候,讨论气候时也一定得将人类自己讨论在里面,连讨论过程也将受这一被讨论的气候的影响,并且讨论过程还将进一步影响气候。在这种讨论的同时,人类也将控制论式地成为影响他们自己的那一气候,与大气气候纠缠到一起。当代艺术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得不成为气候危机中的艺术、人类世艺术,而不光光是做出数码社会、控制社会里的当代艺术的转型就够。
正因此,人类世的当代艺术就带上了人类被卷入地层变化之后形成的这一地质性,而接着成为人类世艺术。于是就对比出,原来的当代艺术所倚重的比如关系美学这样的方法论所针对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种族和性别关系,在今天也就显得太单薄,必须被拓展为生物圈内的更多当事者加入的那一张行动者网络。在人类世,在生物圈,这些关系最终必须被理解为物种(人也是其中的一种)之间的关系。地球系统中的行动者网络、全行星计算平台,才是当代艺术的新上下文、新历史背景了。这也将是当代艺术批评在今天所要重新勘定的新场地、新坐标和新边疆。这一向人类世艺术的转型是当代艺术的当务之急了。同时,从今之后的艺术史也必须被理解为生物圈或生物圈行动者网络中的个人或群体所携带的艺术作品形成的矩阵,而不是一本显示某个民族国家的艺术成就的艺术史教材。
人在大气层中、在这个行星上的行动的地质性,是对于今天的当代艺术的一种新的mapping(影射):地质学与人类行动混淆,气候与人的命运混淆之后,当代艺术的背景也已全变,被抽掉了原来的全球化过程这一背景。艺术批评必须去描述这一当代艺术的全新背景,但描述完之后呢?当代艺术还能一仍其旧?人类行动成了地球的地质过程的一部分之后,自然事实与社会事实之间也不可分。所以,我们必须用一种新的本体论,来理解我们自己在地球上的处境,必须在人类世艺术的坐标系里来定位。哈曼的扁平本体论,以对象为导向的本体论,加上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将是本书用来定位人类世艺术的新领土的两个关键坐标。
人类世艺术的地质性必须在下面这些面向上来被理解:如何理解在人类世艺术行动者网络中的艺术作品的存在模式?如果艺术史必须被拉进人类世的行动者网络之中,那么,人类世艺术是以什么为新背景的?如何来描述这个新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