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日本封建制意识形态

分享到:

定价:¥18.00

  • 出版时间:2003年03月
  • 页数:376页
  • ISBN:7-100-02587-7
  • 主题词:日本建制意识形态
  • 人气:237

显示全部序言

  本书并非对日本封建时代思想史的叙述;毋宁说,其重点在于阐明这种思想史研究中所出现的理论问题,以期从这一观点出发分析一些重要思潮。在此场合,重要的是揭示处于世界联系中的日本而不是一个孤立的日本的封建时代种种思潮的特征。
  著者之所以以尚不成熟的知识,对尊敬的前辈诸公的苦心研究妄加评论,也是由于本书的上述性质所致。这一点尚祈鉴谅。另一方面还必须声明:著者在本书中屡屡引用的某些学者的论点,并不意味着著者在所有这些场合都一概表示赞同。
  值此时局多事之秋,如果徒然地耽溺于怀古之幽情,沉潜于历史之陈迹,那恐怕是不合适的。但是不了解过去,就不可能认识现在,也不可能预见未来。在日本从事思想建设工作的学者,必须从根本上搞清日本人昔日精神的特点、它的长处和短处以及种种制约条件,掌握日本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区分出新创造所应当吸取的东西和应当加以清除的东西。
  在这个意义上,本书也可以说有助于重新认识日本精神。
  日本思想史的概述,委之于近期即将出版的另一部著作。该书与本书相互补充,尚望读者参阅。

                                            永田广志  1938年4月

显示全部前言

                译者前言
  本书是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永田广志继《日本哲学思想史》之后出版的又一部力作。《日本哲学思想史》早在1978年即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译本;1992年,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又作为《日本丛书》第一辑中的一种再版。现在,本书的中译本又得以问世,无疑这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哲学思想的全貌及其在世界思想史上所占的地位。
  与《日本哲学思想史》不同,本书并不是哲学史,而是一本论文集。各章节既可独立成篇,而又相互联系,自成体系。论述的时间范围也不仅仅着重于德川时代,而是日本整个封建时代。这就是说,它基本上涉及到近代以前日本哲学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并对日本封建时代哲学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了理论上的阐明。应当说,在这方面,著者的尝试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确实取得了不少给后人以启迪的成果。例如:在第一篇第一章中,作为日本封建哲学的“引论”,著者广征博引,论证了西方哲学史上从古希腊的色诺芬尼、到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及尼古拉(库萨的)、康帕内拉、伯麦等人,乃至近代的斯宾诺莎、黑格尔、谢林等的哲学思想,无不具有泛神论的色彩——只是根据其中所含唯物主义成分还是唯心主义成分占优势,而区分为“唯物主义泛神论”和“唯心主义泛神论”。著者指出:泛神论乃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极之间的中间或折衷形态,同时又是无神论与宗教世界观的过渡阶段;而在东方哲学中,泛神论的倾向更是自古以来就占主导地位。这样,著者的论述就远远超出了日本哲学史的范围,而提出了一个如何评价泛神论在整个世界哲学史中的地位和意义这一带普遍性的问题,同时也给西方哲学史和东方哲学史(当然也包括日本哲学史)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至少具有参考价值的新视角。
  又如,尊皇观念和神道信仰,对于一般日本人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这是无庸讳言的;而它们同时又是日本哲学史上特有的范畴,不认真研究它们,就意味着忽视了“日本特征”。著者在本书中,既指出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又指出它们“并不完全是一个东西”。因而毫不奇怪,有些狂热的尊皇主义者并非神道思想家;同样,神道信仰中并没有直接反映出反对武家政权这一包含在尊皇思想中的政治倾向(参看第三篇第三章第一节)。在第三篇第五章中,著者更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分析了尊皇思想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这些论点,在加深我们对日本哲学,乃至日本国民的政治一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的理解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准备举更多的例子。日本进步哲学家尾藤正英为本书写了“解说”,对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指出了它的不足之处,论述比较客观、公正。我们一并译出,并冠以《日本封建时代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一标题附在正文之末,请读者参看。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本书所阐述的日本哲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著者在广泛收集史料的基础上编制了一份《日本封建思想史年表》,收在“附录”之中。《年表》上起大化革新的前一年,即公元645年(大化元年),下至明治维新的第一年,即公元1868年(明治元年),涵盖了日本长达一千二百余年的整个封建时代;同时,作为对照,《年表》还或详或简地叙述了这一时期欧洲的“思想史上的事件”和“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这就给我们学习和研究日本哲学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视野。不过,应当指出:这个《年表》没有列入同一时期东方国家,特别是与日本封建时代哲学思想的关系远比欧洲密切的中国、印度所发生的“思想史上的事件”和“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其次,就《年表》中的“事件”而言,在材料的取舍和叙述详略的选择上也未必都很恰当。例如,它甚至没有提到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而作为这一年“思想史上的事件”,仅仅列举了“别林斯基逝世”和“穆勒著《逻辑体系》”两件事。此外,某些史实的年代、地点也有错误。如: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1436年,《年表》误为1456年;阿尔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是在1769年,瓦特制成联动式蒸汽机是在1784年,克隆普顿发明“缪尔”纺纱机是在1799年,《年表》分别误为1767年、1774年和1785年;第一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在瑞士洛桑召开的,《年表》误为伦敦,等等。这些,在阅读时都需要注意。我们不应忘记:著者毕竟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特别是他在三十年代困难的历史条件下撰写本书,手边很难有充分的资料可供查考、核实。不管怎样,从整体上看,本书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哲学著作,许多地方都闪耀着著者富有创造性的真知灼见的光辉,我们不能以某些美中不足之处求全责备。
  本书与《日本哲学思想史》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正如本书“序言”所说,二者“相互补充”,所以在阅读本书时,最好参阅后者。正因如此,本书中出现的人名、历史事件、术语,凡在《日本哲学思想史》中译本正文或脚注中已有介绍者,一般不再加注,以免重复。
  但本书原注(注释后未标明“译者”字样者)则一概保留。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错误和不当之处,尚请有关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给予指正。
                         1992年国庆节
                          于安徽芜湖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日本封建制意识形态》是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永田广志对日本数百年思想义长期探索研究的心血结晶。我馆曾出过他的《日本哲学思想史》与书堪称双壁。作者林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出发对日本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各个重大理论问题,如冷神论,佛教、国学、儒教、农兵论尊王思想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批判;既有一定之言,又综合前人业绩,使人对日本近代以前的思想流派,研究史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同时,对平贺源内司马江汉等有影响的评价亦藏不得当令人信服。更令人惊叹的是永田广志多姿多彩的方法论或以普遍原则施之于具体问题,辨析异同;或驳斥谬说,破中见立;或正面论述,为人们提供了对日本哲学史研究的多维视角。该书行文严谨,举证简约,侧重分析,是一部人价值的学术专著。

显示全部目 录

序 言

<STRONG>第一篇 思想史上的西方和东方
</STRONG> 第一章 泛神论与东方哲学
       ——日本封建哲学引论
  一 作为折衷主义的泛神论
  二 泛神论的定义
  三 现实泛神论
  四 “唯心主义泛神论”
  五 佛教的泛神论
  六 儒教中的泛神论
  七 “气”的概念的泛神论性质
 第二章 欧洲的自然、老庄的自然、国学的自然
  一 西方哲学中的自然概念
  二 老庄学派的自然概念
  三 老庄的自然概念对国学的影响
 第三章 哲学与日本宗教和封建道学的历史联系
  一 西方思想史中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二 德川时代以前佛教对哲学的主导影响
  三 作为封建道学的儒教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四 经验科学对哲学思想从宗教和道学桎梏中解放出来的意义
<STRONG>第二篇 封建佛教论
</STRONG> 第一章 镰仓时代新宗教的特征
  一 作为新社会结构建立时期的镰仓时代
  二 末法思想随着旧社会关系的瓦解而流行
  三 新佛教的特征——强调彼岸观念
  四 新佛教中信仰生活的简易性
  五 佛教平等观的贯彻、女人成佛的思想
  六 新佛教的社会意义
  七 新佛教与宗教改革的区别
  八 镰仓时代神道的兴起及其社会根源
 第二章 日本佛教中的宇宙观问题
  一 佛教的唯心主义哲学与“十界”的宇宙观
  二 空海著作中的自然观
  三 源信著作中的宇宙观
  四 平安末期净土极乐观念的发展
  五 镰仓时代新佛教净土极乐观念的意义
  六 禅宗对于哲学摆脱佛教宇宙观束缚的贡献及其局限
 第三章 日本佛教与镇护国家
  一 日本的宗教与国家关系史概述
  二 王朝佛教镇护国家的本质
  三 武家政治时期佛教与国家的关系
  四 日莲宗的镇护国家理论及其非国家性质
<STRONG>第三篇 德川时代思想史</STRONG>
 第一章 德川时代思想史的特征
  一 作为人类思想史一环的日本思想史问题
  二 作为资本主义体制直接先驱的德川封建制的特点
  三 古学和十七世纪的新哲学
  四 徂徕学和功利主义
  五 海保青陵的学说
  六 国学和西欧的资产阶级文化
  七 心学的特点及其近代化
  八 洋学——西方自然科学在日本的变态
 第二章 日本儒教及其排佛论
  一 决定排佛儒学滋长的历史根源
  二 制约排佛思想的寺院——僧团的状况
  三 朱子学派的排佛论
  四 阳明学派的排佛论
  五 古学派的佛教论
  六 德川后半期儒教的排佛论
  七 儒教的排佛论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第三章 复古神道的特点
  一 复古国学中的特殊内容——神道说和尊王论
  二 本居宣长的神道思想
  三 前代思想对宣长幽冥观的影响
  四 平田笃胤的幽冥观
  五 平田笃胤著作中主宰神的观念
  六 基督教对平田神道的影响问题
  七 平田神道在神学上的不彻底性及制约它的政治内容
  八 平田神道分化为神社神道和教派神道的必然性
 第四章 德川时代新世界观的萌芽——平贺源内与司马江汉
  一 德川时代的唯物主义者——平贺源内、司马江汉、山片蟠桃
  二 封建社会的不满现状者——平贺源内
  三 作为商人先觉者的司马江汉
  四 源内、江汉的唯物主义及其特点
 第五章 农兵论和尊王思想
  一 尊王思想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问题
  二 德川封建制下的经济理论——农兵论产生的必然性
  三 熊泽蕃山的农兵论
  四 荻生徂徕、太宰春台的农兵论和尚古主义
  五 贺茂真渊、本居宣长的古道论与农兵思想的关系
  六 蒲生君平、山县大式的农兵论经济理论
  七 农兵论由经济理论转化为国防理论的一环(会泽正志、矢野玄道)
日本封建时代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尾藤正英

附录 日本封建思想史年表
名目索引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