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上古书法史——魏晋以前书法文化哲学研究

分享到:

定价:¥28.00

  • 出版时间:2004年03月
  • 页数:583页
  • ISBN:7-100-03014-5
  • 主题词:中国上古书法魏晋以前文化哲学研究
  • 人气:157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一、本书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方法,为中国上古时期书法发展的历史勾勒出一个大体轮廓:

  一是要阐明汉字与书法的关系及书法产生、形成、嬗变、发展的历史史实,弄清上古每个时代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同时说明,书法作为历史文化现象,同当时代的文化、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经济、政治、战争密切相关又呈不平衡发展,书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二是要阐明书法在上古每个时代及每一历史阶段纵向、横向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运用文化学、哲学、美学等作观照和比较,结合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民族民俗史以及美术史、社会史、经济史等史迹,涉流探源,对上古的士族书法、民间书法发展的内外动因,从宏观与微观上进行探讨,并努力做到犁然可考,为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照系。

  三是通过对每个历史阶段不同的书法载体及其一些主要的特色作品的赏析,论述书法传承、变革、发展的基本因素,以及书法理论产生与发展的概况。

  通过上述三点,要使读者对上古书法发展的历史产生一个比较深刻、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这一点,正是本书的宗旨、目的所在。

  二、本书的内容,自石器时代起,经夏、商、周、秦到东汉末止,共分为八章。需要说明的是:

  其一,历代以来都将篆刻并于书法范畴,但就其表现形式和本质特性而言,篆刻(包括印陶)与书法已然存有较大区别,因而不作为书法内容的一部分来进行讨论。就陶文而言,也主要就刻陶行论;

  其二,汉字是书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托,为使读者对从字理到书理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个大体的了解,故作开篇《简说汉字构造原理》,揳于首章之前;

  其三,为使读者了解每个时代书法发展的文化氛围,每章都在第一节中概述当时代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思想和书法发展概况,并对某些重点问题作简要论述,对全章起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三、本书论述力避守旧或猎奇。如对刻划符号、甲骨、吉金以及简牍、刻石等,以于省吾、郭沫若、董作賓、裘锡圭、李学勤等成说为主,兼汲新论;对观点存异的一些问题,如书体与字体问题、书法形态及文化定位问题、甲骨卜书的书体问题、隶变问题等,按笔者的理解和认识立论。

  四、本书是一部专著,而书法又是融多种学科于一鼎的综合性专学,因而,书中涉及其他学科的,专家们自可行论,本书所及,仅作参考。

  五、本书内容采用的资料,原则上截止于1995年末,在修改定稿时,少量资料也有采用1996~1997年的。由于笔者搜集、占有的史(资)料十分有限,加之考古界时有新的发现,所以在论述每一历史阶段的书法发展状况时,难免挂一漏万和出现偏颇,对此,尚请读者能予理解。

  六、本书文字,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规范简化汉字和汉语拼音,对一般与古文字义有悖或有歧义的字,仍采简化字而不作释;对古代人名、作品名等专用字、异体字和无考的文字则尽量保留。在能及范围内,对一些生僻的字,尽量在括号内或脚注中注以汉语拼音和同音字,以为读者提供阅读之便。

  七、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院校书法师生、书法史学、书法理论研究者和国内外广大书法爱好者。为增加本书的可读性,撰述时羼入了些许文学语言,但这仅是一种尝试,不当之处,恳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秋  子

显示全部序言

                               李正宇

  书法是我国一门特殊的艺术,而上古书法史又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之所以说它特殊,第一,是它走过三千多年的途程,历史跨度之长,为后来所不及;第二,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书法本体的汉字,经历了酝酿准备、从无到有、由少渐多、书体多变的历程,其复杂、纷繁程度亦为后来所不及;第三,这一时期,原始刻符奠定了汉字笔画的基础;甲骨文创立了书法史第一个辉煌;钟鼎大篆显示出盖世的气概,而方国变体繁夥,不啻百卉争胜;古隶异军突起,省改大篆而捷书之,别辟书法生面;小篆则省改大篆而书之,又创篆书新体;至秦始皇时,毛笔及制墨技术大大改良,毛笔书写性能提高,但仍用以书写古文、大小篆及古隶一系的硬笔书体。到了汉代,才创造出适合毛笔性能特点的新型书体——汉隶(包括草隶)、八分、正书及毛笔独有的书写技法;而丰厚的积累,又导致书法理论的喷薄出世。从而迅速击败了统治书坛三千多年的硬笔书法,奠定了此后二千多年毛笔书法在书坛中的优势和主流地位。综观上古到东汉书法世界,可谓高潮迭起,箫韶频奏,实为我国书法史空前绝后的发展时代,值得大书特书。然而,时至今日,却不见一部全面研究这一时期书法发展波澜壮阔的历程、反映这一时期书法丰功伟业的专著。

  徒有阳春烟景,愧无大块文章。踌躇兴叹之间,秋子先生持来其大著《中国上古书法史》稿本。余乃望霖得雨、枵腹逢食,确乎喜出望外!

  此书纵览上古书法数千年历史,横展三代先秦两汉及诸方国书法大观,建纲立目,条块并举;剖析艺境,兼阐哲理;史论结合,资料丰富。执此一本,上古三千余年书体变迁、书法成就及书艺流风尽收眼底,一览而知。此书既广泛吸收了有关研究成果,尤多有电光石火之发见。古人云:“不有佳作,何申雅怀。”读竟,不禁浮白称快!

  秋子先生是位很有造诣的书法家和篆刻家,真、行、草、隶、篆俱臻妙境,毛笔、硬笔、操刀剞劂皆称作手。《秋子书印作品集》《现行规范汉字四体书法速成》等著,是他六年前拓出的几方新田;如今,这部四十余万言的扛鼎之作,又把一位书法史家的秋子推上了学坛。

  筚路蓝缕,事功莫艰于草创;涓涓点点,于今得汇为汪洋。余既沾赐之良多,必知读者之共嗜。本书面世在即,因志鄙见,用作献芹。是为序。

                    1999年6月30日于敦煌研究院




显示全部后记

      1986年前后,我读过三本书法史著作:一本是钟明善先生的《中国书法简史》,一本是由吕更荣先生编撰的无锡书法艺专教材《中国书法简史》,另一本是朋友仅借我一天的

张光宾先生的《中华书法史》。读完三著,我产生了一个突发的念头:能不能突破就史论史之囿,重新思考并撰写一本书法史?但是,由于种种困扰又搁置下来,一放就是三年。

      1989年春末,与几位书道朋友小聚,话题移到书法史学问题,又勾起了我的“城南旧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和酝酿,终于确定下《中国上古书法史)这一课题。“工欲善其

事,必先利其器”。由是,我悄然地紧锣密鼓起来。首先是尽快自我充电,阅读大量书籍,连很少碰过的《周易》也啃。其次是立即动手,四处搜求一手资料。再就是调整思想情绪,把精力集中起来。经过将近五年的备战,1993年冬,我的纩漠风”书法篆刻作品展》刚一卷轴,便不揣谫陋,沉人案头操鞭起来。又是五度秋冬,多少个子夜凌晨,多少个节日假休……至此,总算夙愿得了了,因之,我给自己的书房又取一名:了斋。倘如把全部过程加在一起,可谓“十帘幽梦”。有道是“十年磨一剑”,这把“剑”也算是磨了十年。至于其紫黄良窳,还是让具有火眼金睛的广大读者去作鉴定。

      这本小书的撰写,最初想法是对时哲的《简史》之上古部分进行扩充,增加一些容量和必要的历史、政治、经济、姊妹艺术等文化背景,使之成为一本相对全面的《上古书法

史)。但在撰写过程中,随着客观实际的映显和主观认识的渐深,发现许多问题牵涉到宗教、哲学、民族民俗、社会心理、精神分析以至战争等诸多领域,它们都与文字、书法的

产生、形成、嬗变和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如果对这一切不作观照,不另辟蹊径,仅对时哲的成论增加一些容量,显然意义不大,抑或白费气力。于是我便改变初衷,重新整理思想,重新考察分析,努力从文化哲学研究的角度定位,只宏观地勾勒出一个大致轮廓,并力戒“惟我”地按主观观点需要去选择论据材料、使之对号入座的悖律写法,而是主以沿江而下,到点建站。即:主要通过对一些典型作品及其产生氛围的综合分析,从客观上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总结出一些共同规律和时代特点,并概括、提炼出每一个章节的主题来。就这样,先后三易其稿,定稿时,以至排校中,又对每个问题、观点仔细揣度、修改和润色,才形成了目前这样的面貌。此须说明的一点是,是稿的成书,诚是以昔贤时哲的大量成说之碎片,用自己的管见拙

识之线缝缀起来的一件“披在冻馁裸体上的褴褛彩衣”,徵借、义取浩繁而未能一一出注,谨志于斯,以表不敢掠美之意。

      作为业余厕身于史坛论苑的一位学子,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加之种种条件的限制,尤其是掌握资料的有限和时间的不允,真感到力不从心,遗憾甚多,书稿一定存在着不

少缺点和偏误。所以,我由衷地希望广大专家学者能予指谬和赐教!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曾先后受到甘肃书坛宿将王创业先生和兰州大学王希隆博导、秦理斌副研究员的热情关爱和帮助;同时,敦煌研究院杨富学副研究员,作者好友寇镇

元、叶子、安黎明、欧阳前林、陈平、牛成军等,都以不同方式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本书的绪论未定稿《上古书法要略》在1998年第四期《书法研究)先行发表后,素不相识的

北京傅京生先生撰文报端,给予高度评价,对我激励甚大,所以很快完成了书稿的收尾工作。著名学者、敦煌研究院文献所原所长、研究员李正宇先生,在百忙中欣然拨冗为

序,这种善待微末、奖掖后学的风范和精神,令人镂骨铭心。

      本书的得以面世,与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责任编辑刘嘉程先生,认真把关,极力举荐,从而使选题顺利通过,使作为同行新兵的我深为敬佩。

      谨此,我向上述众多的师长、朋友,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秋  子

                                                1999年初夏于了斋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秋子,原名申晓君,祖籍陕西凤翔。曾度军旅十九秋,现职于甘肃文化出版社。业余爱好广泛,有“杂家”之谓,主要长于书法、篆刻及其史学、理论研究。书印作品入选过六十余重要展赛并有获奖,墨迹流见各地及十余国家和地区,办过个展。著有《秋子书印作品集》《现行规范汉字四体书法速成》《人生丝语钢笔字帖》等;发表书法、篆刻、洮砚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及评论、散文、小说、杂文、对联等作品百余篇,其中二篇论文获甘肃省社科研究成果奖。装帧艺术、展览设计曾获全国奖。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书法艺术,从远古时代酝酿,自夏商产生,经过两周衍变和秦代整合,至东汉臻于成熟,不仅走过了数千年漫长的发展历程,而且形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阶段性里程碑。
  本书突破以往就史论史之囿,从理论、文化、历史、哲学、美学等角度探源溯流、建纲立目,分八章对上古书法的发展脉络与现状进行了深入浅出、全面系统的论述。特别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百风并茂的地域性书法状况,条块并举,纵展横伸,从宏观、微观上进行了梳理归纳和颇有见地的论述,是成突出特点。同时,书中回答了书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着,争论着但又必须把握的书法基本概念等范畴的一些重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新颖独到的观点,为人们重新认识书法发展史和对当今书法发展作前瞻性思考,探索出一条新的思路。
  本书史论结合,图文并茂,既具有思想性、学术性,又具有知识性、可读性,是适合广大书法教学、理论、史学研究者和书法爱好者阅读的一本很有特色的书法史著作。

显示全部目 录

著述说明

绪论•上古书法要略

  表1.中国上古书法史纪年

  表2.书体字体源流大系表

  表3.书法书体演变分期表

开 篇 简说汉字构造原理

第一章 字魂为线——远古书法

第二章 美韵大成——五帝夏商书法

第三章 辉煌初度——西周书法

第四章 捩变有声——春秋书法

第五章 七彩流风——战国书法

第六章 橹治帆扬——秦代书法

第七章 灿烂季节——西汉书法

第八章 真义昌明——东汉书法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上古书法史图例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