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东方复兴:现代化的三条道路

分享到:

定价:¥21.00

  • 出版时间:2003年07月
  • 页数:381页
  • ISBN:7-100-03666-6
  • 主题词:东方复兴现代化道路
  • 人气:249

显示全部序言

             人类文明的坐标

  人类文明犹如一条长河,她从非洲走来,在亚洲发明了农业文明,在欧洲创造了工业文明,在美洲孕育知识文明。在人类文明的河道上,5000多个民族好比5000多条文明之船,争先恐后,物竞天择.上演一曲又一曲的人间喜剧和悲剧。

  为了追求真理,为了民族利益,古往今来,无数人类精英,倾注毕生精力,探寻文明长河,揭示文明真谛,提山文明理论,形成进化论、循环论和周期论等三大思想体系。这些文明理论,既是对文明长河的客观反映,也是对发展规律的理论阐述。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曾发生过四次革命。第一次是工具制造革命,发生在约250万年前,它使人区别于动物,人类进入原始文化发展阶段。第二次是农业革命,发生在约1万年前,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人类进入农业文明发展阶段。第三次是工业革命,发生在约200多年前,使人类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变成机器生产,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发展阶段。第四次是知识革命,发生在约20多年前,使人类消费模式从物质消费型转向知识消费型,人类进入知识文明发展阶段。

  人类文明的四次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四次转变。第一次是从动物世界向人类社会的转变,第二次是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第三次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第四次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人类经济活动重心也相应发生了转变,从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

  依据人类文明的四次革命和四次社会经济转变,可以把文明进程分为四个时代:工具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如果说,工具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孕育期,农业时代是起步期,工业时代是发展期,那么,知识时代是人类义明的成熟期,将来还有新发展。

  从农业文明诞生到今天,人类文明走过了约6000年风风雨雨的光辉历程。在文明进程中,5000多个民族不断展示自己的最新成就,创造了惊心动魄、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

  文明发展的进化论者把人类文明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文明发展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持进化论观点的学者比较多,而且不同学者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例如,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风俗论》(1757)中指出,作为一个统一体的人类是不断进步的,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具有共同规律,人类的未来是建立闪耀理性光芒的理想社会。法国历史学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纲》(1794)中指出,人类历史的主要动力是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就是知识的进步,人类的文明史就是知识发展的历史。19世纪德国思想家马克思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段,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阶级冲突,而共产主义将是一种崭新的人类文明。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经典现代化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传统社会是农业社会,现代社会是工业社会。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等。

  文明发展的循环论者认为,人类文明是由一个一个独立的文明组成的。他们关注每一个文明的发展,认为每一个文明的发展都有一个从诞生、生长、成熟到衰落的过程,就像一年四季不断循环一样。20世纪循环沦的代表人物是斯宾格勒和汤因比。斯宾格勒出版的《西方的没落》(1917),指出西方文化已进入冬季,正走向衰落。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沿着斯宾格勒的思路,研究了人类历史上的不同文明。他在《历史研究》(1934~1961)中比较分析了26个文明的生长过程和相互关系,但他不同意每一种文明都注定要衰亡的观点。

  文明发展的周期论者认为,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整体,文明是不断发展的,发展是有周期的。在某种意义上,周期论是循环沦和进化论的综合,但不是简单的加和。例如,意大利历史学家维科在《关于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1725)中指出:“本科学所描绘的是每个民族在出生、进展、成熟、衰微和灭亡过程中的历史。”他认为世界发展可大致分为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和人的时代三个阶段。他同时指出,世界历史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一个螺旋式不断循环的周而复始的演进过程。

  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二次现代化》,中国科学院何传启研究员在书中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和加速性,从人类诞生到公元2100年,文明进程包括工具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四个时代,每一个时代都包括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四个阶段;工具时代的发展时间约为200多万年,农业时代约为6000年,工业时代约为200年,知识时代预计约为100年;其中,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

  显然,不同文明理论有不同的特点。如果说,伏尔泰的“社会进步论”、斯宾格勒的“文明四季论”、汤因比的“文明生长沦”、维科的“周期进步论”等是从文化角度阐述文明发展,马克思的“阶级冲突论”等是从生产关系角度阐述文明发展,那么,孔多塞的“知识进步论”、何传启的“周期加速论”等是从生产力角度解释文明发展的。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阐述的人类文明的四个时代、十六个阶段和两次现代化,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坐标。它告沂我们: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创新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是由创新椎动的;人类文明的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新思想,每一个时代都产生新思想;知识时代更是需要新思想并将产生新思想的时代。

  一个民族,文明的复兴离不开思想的复兴;一个社会,和谐的繁荣离不开思想的交融;一个个人,成功的幸福离不开思想的充实。

  《第二次现代化丛书》就是一个思想俱乐部,它汇集了学者们的智慧,探索了文明发展的前沿,同时表达了一个信念,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明天就一定会更美好!


                         现代化俱乐部 何传启

                       2001年9月19日 于北京中关村

显示全部前言

              为了伟大复兴

  在人类发展史上,哪一个民族,不是有了丰富的思想才站在时代的顶峰;哪一个国家,不是因为创新的枯竭而走向衰落的深渊。成功和失败的交替,推动人类文明的变迁。

  成功者建立了文明丰碑。公元前3200年前后,亚洲的苏美尔人发明文字,建立城市国家,率先进入农业文明社会。公元前500年前后,中国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率先打破奴隶制,进入封建社会。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率先打破封建制,走向资本主义社会。公元17~18世纪,英国发生启蒙运动,启动工业革命,率先迈向工业社会。20世纪下半叶,美国人发明微电脑和电脑网络,演绎知识和信息革命,率先迈向知识社会。

  失败者留下了历史悲歌。在原始社会,许多部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在农业时代,苏美尔、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等先后毁灭,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长达约1000年。在工业时代,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和意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一些国家成为发达工业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庸国。在知识时代同样会有失败者。

  在人类文明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永远不败,没有一个国家永远不倒。东方国家也不例外,就以中华民族为例。在世界5000多个民族中,中华民族无疑是伟大的。她不仅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而且拥有举世无双的辉煌历史。在农业时代,中华民族创造了数千年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发明了纸、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并在中世纪的约一千年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工业时代,中华民族痛失工业革命的机会,在18世纪以来两百多年的现代化浪潮中成为落伍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18世纪末,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强的一流国家;到19世纪末,中国衰退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二流国家;20世纪中叶,中国衰落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里,中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下降,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下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饱受欺凌,在与列强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例如,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48只军舰和4千英军,就打败了拥有4亿人口的大清帝国;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2万英法联军打败大清帝国,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900年,10万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焚毁圆明园。中国为此付出的历史代价是:100多年落后、1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丧失、几千万国民非自然死亡!

  在人类历史上,那些失败的民族和倒下的国家,有些重新崛起,实现伟大复兴,如欧洲文艺复兴、德国和日本的战后崛起;有些一撅不振,从此随遇而安,如古埃及、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古希腊和葡萄牙等,它们昔日的辉煌没有再现。

  一个没有思想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没有伟大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国家,不可能有伟大复兴。东方民族和国家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必须有伟大思想和创新能力。民族和国家复兴是一项伟大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事实基础的理论是苍白的。

  本书分析了世界发展的9个事实:发展中国家搞工业化,发达国家搞非工业化,发达国家经济知识化,世界经济非物质化,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的三次革命和四个阶段;发展中国家搞城市化,发达国家搞非城市化,发达国家社会信息化、知识化,120个国家选择民主制度,人类社会的三次转型和四个阶段。

  本书阐述了现代化研究的9个理论: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化理论、生态现代化、再现代化理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理论和事实的结合,描绘了人类文明坐标,建立了广义现代化理论大厦——两次现代化理论大厦。它的基本观点是:

  (1)关于现代化: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它包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转变;现代化既发生在先锋国家的社会变迁里,也存在于后进国家追赶先进水平的过程中。现代化是创新、选择、淘汰和学习交替进行的过程。从18世纪到21世纪末的现代化过程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规律和特点,第二次现代化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将来还有新的现代化。

  (2)关于第一次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第一次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是工业化、专业化、城市化、福利化、流动化、民主化、法治化、分化和整合、理性化、世俗化、大众传播和普及教育等。在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物质生产扩大物质生活空间,满足人类物质追求和经济安全的需要,社会发展具有工业化趋同的倾向。

  (3)关于第二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指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是知识化、分散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多样化、生态化、民主的、理性的、信息化和普及高等教育等。在第二次现代化过程中,生活质量是第一位的,知识和信息生产扩大精神生活空间,在保证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满足人类幸福追求和自我表现的需要;物质生活质量可能趋同,精神和文化生活高度多样化。

  (4)关于两次现代化的关系: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奠定了第二次现代化的物质和社会基础;第二次现代化既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部分消除和“反向”(部分是对传统性的“回归”),也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部分继承和发展,部分是新发生的;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则是综合现代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两次现代化相互影响和竞争,第一次现代化为第二次现代化扩大了市场和资源,第二次现代化为第一次现代化创造了知识和市场,在公平贸易条件下两次现代化相互促进,在不公平贸易条件下两次现代化相互制约。

  根据两次现代化理论,实现现代化大致有三条道路,即争先恐后的第二次现代化、从第一次到第二次现代化的追赶现代化、两次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综合现代化。在20世纪,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采用追赶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复兴。在21世纪,预计将有更多东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综合现代化道路迎头赶上,实现伟大复兴。

  如果说,农业时代是东方文明的时代,工业时代是西方文明的时代,那么,知识时代将是全球文明的时代。如果没有东方文明的复兴,就不可能有全球文明的时代。

  本书阐述的理论和事实,旨在为那些矢志复兴的民族和国家提供思想和启迪。如果本书能够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提供一点点启发或印证,那么,它就达到了目的。

  最后,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第二次现代化丛书》的朋友和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感谢商务印书馆常绍民先生和郑殿华先生为本书所做的出色工作,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的全力支持。有亲人和朋友,就会晴空万里。


                           何 传 启

                          2001年9月19日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何传启,研究员,1962年生,湖北武汉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同响现代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等。1985年以来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6本、合著6本和译著1本等。

  近年来主要贡献:①1997年参与起草《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化的汇报提纲》,获国务院批准,国家科技部启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②1997年主持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完成《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报告。③1998年起草《中国科学院关于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汇报提纲》,获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启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④1998年提出人类社会发展新理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1999年以来推出《第二次现代化》丛书、《第二次现代化的行动议程》和《第二次现代化前沿》。⑤主持完成《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和《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2000年前,西方有强大的罗马帝国,东方有繁荣的大汉王朝。在随后的岁月里,它们先后走向衰落。500年前,西方发生文艺复兴,历经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等,实现伟大复兴。500年后,东方现代化浪潮汹涌,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复兴之路依稀可辨。21世纪,东方能否复兴?中国能否强盛?
  本书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其一,东方复兴的时代背景——世界发展的9个事实和20个趋势,描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坐标。其二,东方复兴的思想基础——世界现代化的9种理论,阐述了世界现代化的一般理论。其三,东方复兴的战略选择——现代化的三条道路:奋勇争先的第二次现代化、积极跟踪的追赶现代化、迎头赶上的综合现代化。本书可供关心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人士参考。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实事求是:东方复兴的时代背景

    经济事实:三次革命造就新经济

    社会事实:三次变迁孕育新社会

    政治事实:120个国家选择民主


第二章 理论思维:东方复兴的思想基础

    自己动手:为文明建一个坐标

    揭开面纱:什么是现代化

    理论创新:广义现代化理论


第三章 文明丰碑:第一次现代化

    一个大拼盘:经典现代化理论

    边缘与依附:依附理论

    动态中心论:世界体系理论


第四章 后现代化:第二次启蒙

    一种预测:后工业社会

    并非游戏:后现代主义

    一个超越:后现代化理论


第五章 前程似锦:第二次现代化

    人与自然:生态现代化

    风险社会:再现代化

    周期加速: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第六章 三条道路:东方复兴的战略选择

    奋勇争先:第二次现代化道路

    积极跟踪:追赶现代化道路

    迎头赶上:综合现代化道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