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体制研究

分享到:

定价:¥14.00

  • 出版时间:2004年03月
  • 页数:244页
  • ISBN:7-100-03958-4
  • 主题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体制研究
  • 人气:129

显示全部序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体制研究》一书,是张作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问题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之一。本书作者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力求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总结近百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体制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本书的特点是:

  第一,系统性。本书在二至四章分析按劳分配、五至七章分析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对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制度选择、经济运行、正负效应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构严谨,体系合理。

  第二,理论创新性。与理论界以往和目前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已取得的成果相比,本书理论的创新之处有:1.在回顾马克思科学的按劳分配理论创立历史的基础上,分别从七个方面和五个方面阐明了列宁和斯大林对按劳分配理论的发展;2.在分析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理论基础、理论演变、基本要点,对西方收入分配理论进行评价时,指出其中某些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体制经济运行具有借鉴意义的基础上,揭示了以效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生产要素收入分配论正在被以产权为依据的生产要素收入分配论所替代的发展趋势;3.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内涵和特征、效率的差异性、公平的相对性进行系统分析,然后从总体上揭示二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相互结合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必然性;4.明确提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在于产权,并从生产力根源、所有制基础、产权依据等方面阐明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理论基础;5.集中分析决定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制度选择的五大因素、制度模式必须具备的六大特点,明确提出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最佳制度模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独资企业也可以而且有必要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进而实现两种分配方式有机结合的观点;6.具体分析了按劳分配的经济运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经济运行、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经济运行,并设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模式、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现模式以及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实现模式;7.从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等方面分析了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收入分配体制的运行效应,并分别从上述各个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第三,境界高。本书不是就分配方式而谈分配方式,而是联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或者说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中的所有制与分配方式、作为经济基础重要组成部分的分配方式与上层建筑的各种矛盾运动中去研究分配方式,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收入分配体制的运动规律、经济和社会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站得高,看得远,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目标明确,方法对头。

  第四,各项政策措施,从理论到现实,从制度到具体方法,思路清晰,操作性较强。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问题研究》“属政治性、政策性强”的项目。由于专著具有上述特点和创新之处,解决了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体制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中具有较强针对性和现实性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体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理论经济学中,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大题目。从我国理论界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看,目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体制及其运行模式的研究似乎告一段落,由收入分配体制及运行效应研究转入重点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关系研究,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还望张作云教授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奋战,在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程恩富

                        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002.6.18

显示全部后记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我们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问题研究》终于完成了。在这30多个月的日日夜夜里,我课题组成员,废寝忘食,奋发努力,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先后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课题论文20余篇,其中在国家核心刊物发文1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5篇。一些观点多次被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学术讨论会、全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讨会、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学术讨论会等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学术观点综述摘引,并分别发表在《经济学动态》、《当代经济研究》上。一些课题论文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皮书系列之一——《中国经济热点研究报告》、苏东斌教授的论著《劳动价值学说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摘引多处,被复旦大学洪远明教授的编著《共享收益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厦门大学许经勇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列为主要参考文献。在上述一系列课题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我们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体制研究》的专著。

  在几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完成一项重要的科研任务,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决然不行的。因此,我们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力戒形式主义的空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有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反对照抄照搬的倾向和做法;认真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收入分配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着眼于制度创新和理论发展,但也反对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坚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瞄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力求得出科学的、合乎逻辑的、能够指导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论。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的最终研究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体制研究》专著,必定还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有些理论观点很可能还会引起理论界同行们的议论和争鸣,我们希望得到他们乃至广大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在书稿即将付梓出版之际,我们衷心地感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课题的资助,感谢陈征教授、程恩富教授、丁任重教授、黄传新教授、朱宗炎教授在课题评审中所提供的许多宝贵意见。同时还感谢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党政领导及具体业务部门的领导同志对课题研究的关怀和支持。尤其值得感谢的是,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王燕同志、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位办公室的马哲锐同志、科研处的何家红同志、财务处的李晓羽和聂亚专等同志,他们对我们的课题研究给予了许多技术上的指导和具体工作的支持。最后,我们也十分想念课题组成立初期的成员刘刚等同志,在攻博士学位以及在校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和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之前,留下许多参考资料和很有价值的想法。

                        张作云 谨志

                  2002年5月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专家楼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体制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对这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一些政策性建议。在书中还研究了按劳分配理论的来源、创立和发展,进而考察了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按劳分配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 市场经济、按劳分配、效率和公平

第四章 关于目前按劳分配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

第五章 西方收入分配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要素收入分配论

第七章 劳动力产权与收入分配

第八章 两种分配方式的比较与结合

第九章 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第十章 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制度选择

第十一章 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经济运行

第十二章 职工持股计划与劳动力产权的实现

第十三章 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效应分析

第十四章 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