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学术(第十五辑) 中国学术

分享到:

定价:¥26.00

  • 出版时间:2003年10月
  • 页数:341页
  • ISBN:7-100-04045-0
  • 主题词:中国学术第十五
  • 人气:141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中国学术》期刊出版说明
     《中国学术》是由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中外学者共同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文辑,设“论文”、“评论”、“书评”和“通讯”四个栏目,每季度出版一辑。其宗旨是提高我国人文及社科的研究水准,推展汉语世界的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内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力争中文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工作语言,参与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它力争以“人文与社会”为轴心,追求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

显示全部前言

               卷首语

    近来,梁治平在针对《中国学术》的评论中,提出了“中文世界的国际性”的说法,再次勾起了这方面的思绪。的确,只要不把“改革开放”理解得太过单向度,以为它无非是在趋同和屈就于别人,则我们脚下的这一方水土,就完全可能成为主动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并且那个世界也有可能因此而不再是单极的了。
    论文栏领先发表的,是一篇研究意识哲学的富于思想魅力的文章。耿宁基于儿童心理的基本事实,引出了对原本的直向意识和派生的反思意识的划分。接着在内容上,作者把反思分析从本己意向体验引入到他人意向体验中,从而使反思不仅具有个体认识论的意义,而且具有社会认识论的意义;在结论上,则放弃了胡塞尔反思哲学和内向哲学的某些偏颇,尤其强调了直向的、素朴的思维和反思的、哲学的思维都不具有自立性,故人类的理性能力须通过它们的互补方能获得对异己世界和本己世界的更充分认识。嗣后,王庆节勾连了海德格尔的四方域物论和老子的“四大”自然物论,并大胆设想老子的自然物论中蕴含着有别于传统“有生于无”之说的、以“有无相生”为标志的形上学的可能性。
  另一组涉及到宗教与政治的关系。黄勇针对《政治自由主义》中的中立性概念,提出应分两个步骤来超越它,并解决其所存在的问题。作者由此释放了被罗尔斯看得消极的宗教与形而上学的活力,而认为政治的公正概念不应对不同的宗教和形而上学的完善观念保持中立,倒要植根于这样的观念;同时,提供完善论的宗教和形而上学观念,也须反过来植根于政治的公正概念,从而实现两者间的反思平衡。接着,彭小瑜基于对罗马天主教会1983年颁布的《教会法典》的第330—367条教规的讨论,提出现代教会法对教皇权威的支持仍是绝对的,但教会法学家也的确努力突出了教会的牧民和属灵性质,将教会法和教会权威与世俗法和世俗国家权威清楚区别开来。作者由此认为,过于强调教皇的政治影响不仅不符合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会学理想,也不是对教皇制度的准确历史解读。
  再一组聚焦于近代史。艾尔曼以洋务运动的个案来揭示学术史中的规律性隐秘。作者梳理了那场自强运动在工业化生产、西化教育和西学翻译等方面的成就,认为其实直到甲午海战前,中国的造船业乃至现代化都要优于日本。因此,那幅有关清代中国在强盛的欧洲与直追的日本的对比下不断弱化落伍的历史图景,不过是1895年之后才流行于海内外舆论界的事后归罪,而这种忽略掉历史偶然性的成说,竟致误导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接着,陈时伟从学术职业化的特殊角度审视了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作者以南京政府前十年的中央研究院为个案,追溯了国家学术研究体制的职业化过程、该过程中对中国学术制度的影响,以及国家权力在其现代化的进程中与职业化知识分子群体之间的变动关系。
    评论栏中,彭慕兰聚焦于美国新一代汉学家有关清代法律史的四本角度不同的近作,综述了他们的研究怎样呼应着对于清代社会史的最新研究,而既不同于其西方前辈也不同于当代中国学者。作者由此转述道,一般的大清臣民其实常常毫不犹豫地诉诸法律,并且这种心理还随着商业的发展而同步增加;清廷则将此种变化既看成挑战也视作机会,并尝试去调整法律体制以适应国家建设——这种发展虽不同于早期西方,却非毫无变化,而且直到19世纪中期都还保持着合理的功能。缘此,这四本书就提供了有用的范例,启发着去进一步探讨帝制时代在法律、社会和经济变化之间的互动。接着,为了纪念深居简出、鲜为人知的法国当代作家布朗修,这里还发表了王论跃基于一手材料对其文学思想的综述。须要说明,在原先的约稿意向中,这篇背景文字是本打算跟向德里达约请的另一篇同主题文章配发的。
    通讯栏中,张祥龙针对上期中杜瑞乐对于新儒家经验与西式哲学话语之关系的检省,提出了补充性的看法,认为杜文忽略了哲学内涵在西方的滑移,因为当代西方的一些重要思潮都已突破了传统主流哲学的唯智主义,而主张我们对终极实在的理解不仅与概念反思有关,更与前反思的、生活境域的、身体的或技艺活动所引发的理解息息相关。
  最后再回到那个“中文世界的国际性”的话题。尽管乍听有点矛盾,但在世界走进中文的同时,中文也确实在走进世界,《中国学术》本身就是这种双向互动的产物。正因此,那种认定只有走出国门才能了解世界的想法,跟认定只有留守本土才能了解中国的想法一样,不过是皮相之见罢了。
                                  刘 东
                           2003年12月于京北弘庐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论文6篇,评论2篇,书评13篇。其中包括耿宁的《什么是对意识的反思?》,王庆节的《道之为物:海德格尔的“四方域”物论与老子的自然物论》。

显示全部目 录

卷首语

论 文

耿 宁 什么是对意识的反思?
王庆节 道之为物:海德格尔的“四方域”物论与老子的自然物论
黄 勇 政治的公正与宗教和形而上学的完善:当代政治自由主义的中立概念批判
彭小瑜 超越世俗超越政治——解读《教会法典》第330—367条
艾尔曼 1860—1895年间中国的海战及其所反映的自强运动在科技方面的失败
陈时伟 中央研究院与中国近代学术体制的职业化,1927—1937年

评 论

彭慕兰 转变中的帝国:中华帝国末期的法律、社会、商业化和国家形成
王论跃 布朗修的文学思想

通 讯

张祥龙 “哲学”的后果与分寸——杜瑞乐〈儒家经验与哲学话语〉一文读后感

书 评

李 博:《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周振鹤)
王爱华:《具有伸缩性的公民身份:跨国性的文化逻辑》(何恬)
彼得•布鲁克斯:《恼人的供认:法律与文学中的认罪》(古柏)
何谷理:《阅读中华帝国晚期插图小说》(李彦东)
佩齐•史密斯:《扼杀精神:美国的高等教育》(洪峥)
阿兰•雷诺:《大学干什么用?》(张宁)
钱 穆:《先秦诸子系年》(肖民)
刘乐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刘国忠)
林悟殊:《唐代景教再研究》(段晴)
马克•艾伦:《三篇犍陀罗本的增一阿含型经:英国图书馆所藏佉卢文残片12和14》(萨尔吉)
凯•图姆斯:《病患的意义——医生和病人不同观点的现象学探讨》(韩连庆)
埃里克•古德:《政治与理性之间:毒品合法化之争》(张勇安)
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唐代兴、王海明)

各期列表

    《中国学术》是由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中外学者共同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文辑,设“论文”、“评论”、“书评”和“通讯”四个栏目,每季度出版一辑。其宗旨是提高我国人文及社科的研究水准,推展汉语世界的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内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力争中文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工作语言,参与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它力争以“人文与社会”为轴心,追求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中国学术》辑刊已收入cssci期刊方阵索引,入选文章经过匿名评审,内容涵盖哲学、社会学、中国文学、史学、政治学、艺术理论等学科。另有相关学科最新著作的书评、知名学者讲演稿等。这些文章全面反映了近期社会科学最前沿的学术思潮,并对优秀学术成果的出版予以最及时的评论,具有前瞻性和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书供稿人来自世界各地,主要为国内外各高校、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是中外学者沟通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