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老子指归译注

分享到:

定价:¥39.00

  • 著者:87694 
  •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本印时间:2014年12月
  • 版次:1印次:3页数:453页
  • 开本:32
  • ISBN:7-100-04156-2
  • 主题词:老子译注
  • 人气:629

显示全部序言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记载:“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才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无不通,依老子、庄周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严君平著作,《汉书•艺文志》未著录,但从《王贡两龚鲍传》所记看来,班固是肯定严君平有著作的。《隋书•经籍志》著录《老子指归》十一卷,严遵注。新旧《唐书》皆有著录。今存《道藏》本残缺不全,而唐代《老子》注解中引《指归》之句,颇有在《道藏》本以外的,足证唐代和宋初之时,犹有完本。
    《四库全书总目》怀疑此书是伪作,然就书中内容来看,指斥秦楚,颂扬神汉,表现了一定的时代特点;书中解说《老子》又多引《周易》语句,与严君平“以卜筮为业”的情况亦相符合。从这些内证看,肯定此书是严君平著作,确是有比较充分的理由的。
    此书思想的特点是提出一独具特色的天地起源论,宣称:“天地所由,物类所以,道为之元,德为之始,神明为宗,太和为祖。道有深微,德有厚薄,神有清浊,和有高下。清者为天,浊者为地。”道是最根本的,由道而有德,由德而有神明,由神明而有太和,然后分为天地。而道、德、神明、太和又是从无到有的四个阶段。
    这种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中还是比较独特的,其基本观点是《老子》“有生于无”的发挥,是《淮南子》天地起源论的改造,可以说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对于魏晋玄学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无论如何,《老子指归》是中国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清初以来,许多学者以此书为伪书,所以不予重视。近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中,亦没有论及此书的。实则此书思想确有特点,是值得研究的。王德有同志对于此书进行了整理,据《道藏》本、《津逮秘书》本、《怡兰堂丛书》本,作了细致的校勘,并从唐宋若干《老子》注解中辑录了此书的佚文。这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是近年整理古籍的一个新成果。王德有同志以此书稿征求我的意见,我看了很高兴,略赘数语,藉以说明《老子指归》的学术价值。

                  一九八三年四月,张岱年序于北京大学

           自  序

    《老子指归》是阐发《老子》宗旨的一部哲学著作。作者严君平,西汉末期隐士,蜀郡成都人,原姓庄,名遵,字君平。班固作《汉书》,避明帝刘庄讳,更“庄”为“严”,称严君平。严君平认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于是以卜筮为业。他常设摊于成都街市,每日看数人,得钱够自养,就闭肆下帘讲授《老子》。他博览群书,广学多识,根据《老》、《庄》之旨,著《老子指归》。
    严君平喜好清静,崇尚自然,教人以忠孝礼义,归本于无为,主张“信顺柔弱,躬耕而食,常于止足,归乎无名”(《指归》卷四)。认为“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高士传》)。因此,谢绝邀聘,终身不仕,享年90余岁,终于其业。严君平深受当地民众、学者的敬仰和爱戴。著名哲学家扬雄少时从严君平读书,后身居京师要职,常向当朝臣宰称颂严君平,并在《法言•问明》中说:“蜀庄(严君平)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隋、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宝乎?吾珍庄也,居难为也。”认为严君平才高德厚,珍如隋珠,洁如和璧。三国时期蜀国的王商曾为严君平立祠。当时蜀地名士常把严君平与仲尼并提。李权说:“仲尼、严平,会聚众书,以成《春秋》、《指归》之文。”秦宓说:“书非史记、周图、仲尼不采;道非虚无自然,严平不演。”他们都认为,严君平与孔丘一样,学识广博坚实,自立一家之说。晋人皇甫士安的《高士传》、常璩的《华阳国志》都有关于严君平事迹的记载。
    《指归》共13卷,前7卷注《老子》德经,后6卷注《老子》道经,宋代之后只存前7卷。唐宋诸家《老子》注释中引有《指归》佚文百余处,加上留存之半,尚可窥见《指归》的基本思想。今存《指归》有两种版本,一是六卷本,题为《道德指归论》,列“卷一之六”,收于《秘册汇函》、《津逮秘书》、《学津讨原》、《丛书集成初编》中;一是七卷本,题为《道德真经指归》,列“卷七至十三”,收于《道藏》、《怡兰堂丛书》中。六卷本不引《老子》经文,每篇前以所注《老子》章首几字为题,如《上德不德篇》、《得一篇》、《上士闻道篇》等等,比七卷本多缺一卷,即缺《老子》“人之饥也”至“信言不美”几章的释文。七卷本每篇前引所注《老子》经文,不列篇题。《指归》所据《老子》的版本与诸本不同,德经四十,道经三十二,共七十二章。
    《指归》在唐宋之前颇有影响。班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载:严君平“依老子、庄周之旨,著书十余万言”。晋常璩《华阳国志》载:“严君平著《指归》,为道书之宗。”《隋志》、两《唐志》、《宋志》、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唐玄宗《道德真经疏•外传》、唐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书目中都录有《指归》。三国、魏晋、南北朝、唐、宋、元,历代都有人论及和引证此书。从明代开始,有人怀疑当时所存的《指归》是明人伪作。之后,伴随清代的疑古之风,又生出各种疑议。
    为校点此书,我查阅了历代《老子》注本50余种,发现《指归》的引文200余处,其中引前7卷文近百处,与明代后留存的《指归》对照,乃大同小异。这些注本都是唐宋之时所著,足证明后《指归》本不是伪托。
    《指归》的哲学思想独具特色,在中国哲学的发展史中承前启后,内蕴转机。
    ……

                             王德有
                       一九八三年四月于北京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王德有
    哲学硕士、编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196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曾主编《中国文化百科》与《中国哲学小百科全书》,同时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尤着力于道家及老子。主要著作有: 《道旨论》(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图书奖”)、《老子演义》 (有中、日、韩三种文本)及《老子指归全译》《智慧论》《魏晋玄学》《庄子神游》《列子御风》《以道观之》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严君平评传》等。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任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编辑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出版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老子指归》是汉代学者对道家经典《老子》的诠释,旨在阐发《老子》的宗旨,并创立了自己由无生有的宇宙演化论、以无为本的本体论和万物自生化的思想体系,《译注》作者广泛吸收《指归》问世以来的各种不同版本及后人对《指归》及道家思想的研究成果,对《指归》译加注释,并译成白话文。

显示全部目 录

序                      张岱年
自序
原文校点说明
《老子指归》译注
   君平说二经目
 老子指归卷之一
  上德不德篇
  得一篇
  上士闻道篇
 老子指归卷之二
  道生一篇
  至柔篇
  名身孰亲篇
  大成若缺篇
  天下有道篇
  不出户篇
 老子指归卷之三
  为学日益篇
  圣人无常心篇
  出生入死篇
  道生篇
  天下有始篇
  行于大道篇
  善建篇
 老子指归卷之四
  含德之厚篇
  知者不言篇
  以正治国篇
  方而不割篇
  治大国篇
  大国篇
 老子指归卷之五
  万物之奥篇
  为无为篇
  其安易持篇
  善为道者篇
  江海篇
  天下谓我篇
 老子指归卷之六
  用兵篇
  言甚易知篇
  知不知篇
  民不畏威篇
  勇敢篇
  民不畏死篇
 老子指归卷之七
  人之饥篇
  生也柔弱篇
  天之道篇
  柔弱于水篇
  小国寡民篇
  信言不美篇
 老子指归辑佚
  道可道篇
  天下皆知篇
  不尚贤篇
  道冲篇
  天地不仁篇
  谷神不死篇
  天长地久篇
  上善若水篇
  持而盈之篇
  载营魄抱一篇
  三十辐篇
  五色篇
  宠辱若惊篇
  视之不见篇
  古之善为士篇
  致虚极篇
  太上篇
  绝学篇
  曲则全篇
  希言自然篇
  企者不立篇
  有物混成篇
  重为轻根篇
  知其雄篇
  取天下篇
  佳兵篇
  知人者智篇
  执大象篇
  将欲歙篇
<STRONG>附录一 生平事迹
</STRONG>  汉扬雄问明(节录)
  汉班固王贡两龚鲍传(节录)
  晋李轨渊骞注(节录)
  晋陈寿秦宓传(节录)
  晋皇甫谧严遵
  晋常璩蜀郡士女(节录)
  晋葛洪登涉(节录)
       附录二 书目著录
       附录三 序跋提要
       宋陆游跋老子道德古文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节录)
  明刘凤严君平道德指归序
  明沈士龙题道德指归
  明胡震亨题道德指归
  清钱曾读书敏求记(节录)
  清全祖望读道德指归
  清四库全书总目(节录)
  唐鸿学指归跋
  蒙文通严君平道德指归论佚文序
  王利器道藏本道德真经指归提要(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