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相关图书

图书搜索:

清初易学

分享到:

定价:¥33.00

  • 出版时间:2004年11月
  • 页数:669页
  • ISBN:7-100-04248-8
  • 主题词:清初易学
  • 人气:202

显示全部前言

  目前国内易学界对清初易学研究的状况是,仅限于对个别易学家的探讨,而没有把它当成一个整体来对待,或者说讨论的范围仅限于几个重要的易学家,而没有对其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以清初易学为题,想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力图填补这项空白,或许对进一步推动清初易学研究,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特色。
  研究的范围主要是顺治和康熙两朝,即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到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近八十年间撰写刊行的易著。这一时期易学著作,依《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书丛刊》等丛书所收,不下数百种,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涉及。本书取材主要以《四库全书》所收书目为主,因为《四库全书》所收易著,大体反映当时的易学现状。对《四库全书》也非全选,而是选择十多位有影响的易学家或易著。另外也挑选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个别易著,综合起来,可以说代表清初易学的主流。
  导论部分主要阐述清初经学与清初易学的关系。作为清初经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清初易学与其密切相关,清初经学的核心是经道合一,经道合一论也必然对清初易学产生影响。从经道合一角度看清初易学,则揭示当时易学的基本特征,这为深入了解清初易学提供了宏观的参考坐标。本书结构除导论外,共分六章,它们是明遗的宋易学、明遗的程朱易学、明遗对宋易图书先天太极说的批评、清廷的程朱易学、儒臣的程朱易学、儒臣对宋易图书先天太极说的辨伪。这六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
  依政治倾向,可分为两部分,前三章为第一部分,主讲明遗的易学,即生活在清初的明代遗民的易学。除孙奇逢外,其他明遗如方以智、王夫之、刁包、张尔岐、顾炎武、黄宗羲、黄宗炎等,大都生活在明万历中后期,约1600年至1620年,尤以1610年至1620年居多。也就是说崇祯十七年即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他们大都在二十多岁至四十岁之间,其政治思想已经形成,清兵入主中原所带来的生灵涂炭,家国变故,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国仇家恨使他们大都对清廷采取抵制与不合作的态度,他们的易学多在借《易》发抒亡国之恨,总结明亡的经验教训。后三章为第二部分,主讲清廷及儒臣易学。清廷易学指由清廷组织撰写的《易经通注》、《日讲易经解义》、《周易折中》,这三本书代表清初官方意识,因此亦可称为官方易学。儒臣易学是儒臣个人的易学。与明遗相比,清廷易学的参与者(除满族贵族外)和儒臣(主要有张烈、陈梦雷、李光地、毛奇龄、胡渭、李塨等)应属晚一辈。他们(张烈、毛奇龄除外)大都生于崇祯至顺治年间,明清易代时,有的尚小,有的未生,总体上说没有经历社会变故所带来的震荡,因此大都与清廷采取合作的态度,开始仕清。他们的政治取向决定其易学,即便是通经致用,也缺乏明遗那种批判精神,而转向借《易》向当权者提供建设性意见,为清廷服务。
  从学术宗旨角度可分为三个部分,它们是宋易学、程朱易学、批评与考辨宋易图书先天太极说。与清初学术直接源于宋明一样,清初易学也源于宋明易学,所不同的是宋明学术争程朱与陆王,因陆九渊与王守仁都没有系统地解《易》著作,所以宋明易学起主导地位的是程朱易学,尤其是程颐的《伊川易传》、朱熹的《周易本义》,不仅影响宋明两代,也对清初易学产生重要影响。清初易学无论是褒程朱还是贬程朱,皆以程朱易学来展开自己的思想体系。即使是对宋易图书先天太极说的批评与考辨,也不是一概否定朱子易学(除毛奇龄外),他们大都抛弃的是朱子易学中的河图洛书先天太极说部分,对其中包括义理的其他方面还是肯定的,至少不否定。从这个意义讲,与其说他们的批评与考辨开启乾嘉学者复兴汉易的先河,不如说这种批评与考辨客观上帮了乾嘉汉易的忙。
  本书还体现了两个结合。其一是社会史与学术史的结合。从宏观上讲,把清初易学置于明清之际社会变迁大背景中加以考察,指出清初易学与明清之际社会的互动关系。清初易学除了有易学史的渊源之外,也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是当时的社会赋予其易学时代特色。从微观而论,每个易学家自己的社会背景又何尝不对其释《易》产生影响。另外,清初易学又与清初学术,尤其是清初经学联系在一起,本书进一步探讨了清初经学与清初易学的关系,进而揭示了清初易学的学术特色。在论述每个易学家或易著时,首先概括其学术,然后标明宗旨,从学术角度把握其易学。其二是文献与思想史的结合。本书虽然作为研究《周易》的思想史方面专著,但仍重视文献,从原著出发,以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的基础。在征引材料上,尽量全引,而非断章取义,考虑到前后大意,力图完整地把所研究的对象再现出来。在分析每个易学家或易著时,首先追述其治《易》过程,然后再研究其易学宗旨,重点在于揭示其思想,指出其贡献。易学家或易著在解《易》过程中把自己对天地自然、人生、社会、政治诸方面的见解注入其中,这些才是易学的精华,体现中国古代经学包括易学注重诠释的特点,而正是这种诠释不仅赋予易学以时代特色,折射出闪光的思想火花,而且也推动易学发展。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当今也有重要的意义。

显示全部后记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思想家阐述自己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注解经书或借经书发挥己义,经书本身所蕴含的深邃文化底蕴及价值为解读者提供了展示或发挥自己思想的蓝本,思想家们正是通过解读经书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这不仅使经书通过解经之作得到传承,从而形成历史上的经学传统,同时也使古代学术思想绵延不断,推动其向前发展。也就是说,作为古代思想载体的不仅是经书,更重要的是经注或发挥其中微言大义的著述,为我们研究古代学术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和可以想像的空间。作为经书之一的《周易》及解《易》的著述也具备了上述的特点。拙作则是以研究清初学者如何注解《周易》或借释《易》发挥己义为对象的专著,撰写此书旨在通过对清初诸儒解《易》或发挥易理著述的分析与研讨,力图揭示清初易学的学术特征及其宗旨,勾勒出其发展轨迹,突出清初易学的思想贡献、历史地位。若能达到此目的,便不枉初衷。
  拙作之所以能够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与步近智研究员和王俊义教授的鼎力推荐、历史所学术委员会的批准,以及常绍民编审的积极襄助分不开,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另外要感谢我的父亲汪国训和母亲程静宇。他们于五十年前北京大学毕业后便来到创建伊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上个世纪60年代因故调离),其求学与研究经历影响着我。后来我也走上了与他们相同的路子。所不同的是我比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要幸运,能够在稳定的环境下做些研究,但仍归功于他们的熏陶与培养。同时也对妻子武才娃和弟弟汪学思多年来的理解、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

                    2004年4月26日作者识于慧忠北里寓所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取材以《四库全书》所收书目为主,尝试对清初易学的整体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导论部分主要阐述清初经学与清初易学的关系。正文依政治倾向,可分为明遗的易学、清廷及儒臣易学两部分。本书还体现两个结合,即社会史与学术史的结合、文献史与思想史的结合。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导论
 一、经道合一的提出
 二、经道合一的特色及内容
 三、从经道合一看清初易学
第一章 明遗的宋易学
 第一节 孙奇逢的易学
  一、治《易》在于明理
  二、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三、迹之学与心之学
  四、危惧为心而天下平
 第二节 方以智的易学
  一、倚数穷理
  二、太极不落有无而气不坏
  三、有知反因即公因
  四、全《易》皆天道人事
  五、治教即心法
 第三节 王夫之的易学
  一、申文周孔子之正训
  二、两间皆实有
  三、推陈致新
  四、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五、明得失存亡之理
第二章 明遗的程朱易学
 第一节 刁包的易学
  一、统四圣二贤之《易》以言道
  二、天地者,《易》之法象也
  三、洁净精微《易》教也
  四、君臣应有孚
  五、创制立法而有备无患
 第二节 张尔岐的易学
  一、略事言理之象
  二、圣心之易即天命之易
  三、以《易》穷理尽性
  四、确立仁义礼诸德
  五、国之久存长治之道
 第三节 钱澄之的易学
  一、博中有约
  二、画卦生蓍明象
  三、体《易》所以穷理尽性至命
  四、以救天下苍生为己任
  五、贞下所以起元
第三章 明遗对宋易图书先天太极说的批评
 第一节 顾炎武的易学
  一、复程朱之书以存《易》
  二、学《易》主实用
  三、天道与性不虚行
  四、以德修身而求洽世
 第二节 黄宗羲的易学
  一、辨河图洛书说之非
  二、辨先天太极诸说
  三、观象而明理
 第三节 黄宗炎的易学
  一、批宋图学三派
  二、辨儒佛之心性
  三、四德尽为君子之躬行
  四、藏天下于天下
第四章 清廷的程朱易学
 第一节 《易经通注》
  一、易之妙通贯乎天人
  二、正天下必先正己
  三、《易》为圣人持世之书
  四、明处忧患之道
 第二节 《日讲易经解义》
  一、斯人道即天道矣
  二、德崇而业广
  三、《易》本在于用世
  四、持盈保泰
 第三节 《周易折中》
  一、折中于朱熹
  二、准天之道推生民之用
  三、言《易》穷理尽性至命
  四、君臣交以实心
  五、鼎在庙之中
第五章 儒臣的程朱易学
 第一节 张烈的易学
  一、因象设事,就事明理
  二、全其本心而自明
  三、沟通天下之心志
  四、治危乱,崇法礼
 第二节 陈梦雷的易学
  一、天地者未画之易,易者已画之天地
  二、万物唯人最灵
  三、进德存诸心,修业见诸事
  四、措之天下而有功
 第三节 李光地的易学
  一、推四贤而尤尊朱
  二、《易》之作所以则乎天地
  三、天地之心者,道心也
  四、德得于心,业成于事
  五、皇上体《易》至,用《易》神
第六章 儒臣对宋易图书先天太极说的辨伪
 第一节 毛奇龄的易学
  一、道学实道家之学
  二、三易之说
 第二节 胡渭的易学
  一、唯《易》则无所用图书
  二、辨先天诸易图
  三、学《易》正宗
 第三节 李塨的易学
  一、驳河洛先天太极诸说
  二、假象而明人事
  三、六艺实学
结束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