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

分享到:

定价:¥20.00

  • 出版时间:2005年06月
  • 页数:356页
  • ISBN:7-100-04426-X
  • 主题词: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
  • 人气:254

显示全部序言

               <FONT size=3><STRONG>序 一
</STRONG></FONT>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我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转型期,梁启超正是这一时期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对当时政治、文化生活、学术进步甚至书写文体等方面发生了重大作用,流风所及,对同时代人及后来者,发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梁启超去世后的70多年中,我国对于梁启超这份宝贵而巨大的文化遗产,未能及时地进行清理与研究,使其在现实建设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原因是很复杂的。
  一是,这和我国政治生活的急剧变革和由此而产生相应的政治观、历史观点有关,即认为在政治上凡是改良的都是不革命的,或者虽是革命的,却是资产阶级的,不是无产阶级的,而梁启超作为改良主义者和后期政治上的退隐者,其政治、文化、学术思想与革命派的思想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长期不受重视。二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界对于20世纪的我国文化学术资源开始重视起来,但是由于受到上述思想影响,因此梁启超虽然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阈,但主要肯定其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的发动与呐喊,初步清理了其学术上的激进主张,而其后期的思想、学术主张仍然处于遮蔽的状态。三是,梁启超著作宏富,涉及范围广泛,没有明显的思想体系式的阐述,这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但长期不受重视,主要是前面两个原因。
  《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作为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完成得十分出色,在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表现在,一,这部论著的作者金雅女士,破除了以往对于历史人物的狭隘的、片面的功利主义评价,而以历史的整体意识来评价历史人物,还历史人物以原有面貌,显示其真正的历史、现实的价值,这是这部论著取得成功的关键。二,梁启超是我国20世纪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著作涉及的知识、问题极为广泛,几乎无人可及(著述有一千四百万字)。由于当时封闭已久的社会处于大变动时期,所以每有新说与介绍,都会具有首创、启蒙意义而发生广泛影响。梁启超的论说,涉及中外古今,行文挥洒自如,论及现实问题,切中时弊,每每起到振聋发聩、引导潮流的作用。但也不能否认,他的著述驳杂,论证不免粗疏,正是这一原因,使研究者每每发生困难,往往去孤立地看待他的著作,而不易发现他前后著作的相互联系。金雅女士通过大量阅读,披沙拣金,集平凡而发大义,描述了梁启超的美学思想前后的不同特点和它的整一性,显示了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完整性。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著作从整体上描述了梁启超的“趣味美学”的思想的全貌,揭示了其独特性。趣味美学一说,虽不是梁启超的首创,但前人大多一笔带过,未有深入。本书认为,这是一个以“趣味”为核心,以“情感”为基石,以“力”为中介,以“移人”为目标的趣味主义人生论美学思想体系,体现了不有之为的美学理想。这一定位与阐述十分确切、得体,既符合梁启超的前后学术思想的实际情况,也使梁启超的开辟一个时代的美学思想获得了明晰化的阐发。这方面的深入,无疑把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同时也丰富了我国20世纪美学思想的研究。四,书稿对梁启超美学思想中的局限性也做了中肯的检讨。
  综上所述,我以为这部著作是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中的重要收获,对于我们弘扬优秀文化遗产,为当代美学的建设提供思想资料,具有不容置疑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金雅女士勤奋好学,思路敏捷,学风严谨踏实,一开始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令人高兴!
  当然,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可做需做。金雅女士的博士后研究即选定了以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源流及其与20世纪中国美学精神的关系为题目。我相信这样的研究将会使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进一步丰满与深入!
  是为序。

                            钱中文
                           2004年3月

                <FONT size=3><STRONG>序 二</STRONG></FONT>

  金雅同志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她的这部专著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她的博士论文在答辩时就得到了答辩委员会诸位专家的一致好评。后来,金雅同志又耗时两年余,花了很大的功夫进行修改、充实,特别是理论上的深化、提升,几易其稿,使得成果质量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部专著对梁启超美学思想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把梁启超前后期的美学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潜心发掘其内在的思想脉络与逻辑联系,对于梁启超美学思想中的许多重要成果作出了深入的开掘与阐发,并对学界所存在的有争议的问题发表了自己中肯、有创见、有说服力的见解,且文风严谨、见解独到、分析透彻、文字晓畅,达到了相当高的学术水平。以我所见,这大概是我国系统研究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不仅是对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的一大推进,也丰富了我国近现代美学思想史的研究,是我国近现代美学思想史研究上的一项可喜的收获。
  在中国近现代美学思想史上,梁启超无疑是可以与王国维比肩的大家。但在当今我国学界,比起王国维来,对梁启超似乎显得有些冷落了。即使有所介绍,也主要着眼于他的前期。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梁启超后期的美学思想缺乏集中的专题论文,不易引起关注;二是随着梁启超后期在政治思想上从改良主义走向反对革命,认为他的美学思想也由积极转向消极。而实际上,在我看来,梁启超后期的美学思想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建树上都远远超过了前期。因为在梁启超美学思想中,我以为最有建树、最有贡献的是他对趣味美学思想的阐释,是他的趣味人生的精神。梁启超的“趣味”显然不同于英文Taste和德文Gesehmaek一词的中译(通常译为“趣味”,即“鉴赏力”),主要是指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的兴味,是精神生命的一种活跃与激扬的状态。金雅同志在书中概括为“生命意趣”,我觉得这一概括是十分准确的。梁启超把趣味看做生活的“原动力”,认为人在生活中第一要有“责任心”,有责任心才会“敬业”;但是“敬业”不是强迫自己去做事,因此,还要“乐业”。这样就能做到心无旁骛,抛却“成败”之忧和“得失”之计,将个人全身心投入进去,和众生和宇宙运化迸合为一,自得其乐,乐在其中,这才能真正进入到趣味的境界,这样,就“使人做事的自由大大的解放了”。这不仅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和条件,同时,也使生活变成为艺术。这种趣味境界就是一种审美的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趣味作为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取向,总是在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是主客交互作用的产物。而在梁启超看来,在外界事物中,最能诱发人趣味的则莫过于艺术。所以他把艺术看做进行情感和趣味教育的最佳利器,认为通过美的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人的敏锐感觉,激活人的情感,而且还能将趣味引向高尚、深入。“一个人麻木,那人便成了没趣的人。一民族麻木,那民族就成了没趣的民族”。所以,美和艺术绝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是一种“奢侈品”,而是像“布帛菽粟”一样,是“生活必需品之一”。它对于个人生命力的激发,对于造就个人和民族的健康向上的生活有着不可缺少的价值。这无疑是梁启超后期美学思想的一大亮点和一大贡献!
  当然,“趣味人生”和“趣味美学”的思想非梁启超首创,而是吸纳融汇我国传统哲学“乐生”的思想、康德美学“游戏”的思想乃至柏格森生命“创化”的思想等中西哲学和美学理论资源中的合理成分,并从19、20世纪之交的民族现实出发而提出来的,他把他的趣味人生观融之于审美领域,而将审美论与人生论融汇一体所作出的阐释是极为独到而富有创见的。他提出的“生活的艺术化”的口号,对于朱光潜、宗白华等人的美学思想以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的美学研究都产生过十分深刻的影响。梁启超的趣味美学思想自然不免带有一种“审美救世主义”的倾向,因为当时中华民族所面临的问题是社会变革,制度的问题是不可能凭审美所能解决的。但是梁启超所认为的真正标志国家民族存亡的,不是“社稷、宗庙、正朔、服色”的存亡,而是“国民性”的存亡,所强调的国民精神与国家民族发展存亡的关系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思想却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我非常赞同金雅同志在书中所指出的:梁启超提倡“趣味人生”,希图通过“趣味教育”造就“趣味的人”,“它指向的就是20世纪中国几代思想家所关注的中国国民性的问题。……‘趣味’的终极目标也就是‘移人’”,为了“新民”,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富强。因而,在我看来,这种无所为而无所不为的“趣味”理论的价值,不仅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丧失,而且在今天更显得突出。这些年来,我们的物质生活虽然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精神生活并没有比物质匮乏的年代来得充实而丰盈。人倒反而被物支配了。对一些人来说,他的活动除了受物欲所驱使以外,已找不到其他的精神源泉和动力了。吃、穿、玩、乐几乎成了人生存的全部内容,看不到物质生活之外还有一个物质生活之上的世界。这实在是一种生命的消退,也是“趣味”的沦丧。这样的生活,必然陷于干枯、乏味、平庸、空虚,这也是导致各种社会问题滋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提倡“趣味主义”就比任何时代都有更现实而迫切的意义。
  在人生态度方面,我自己就是一个“趣味主义”者。我平时往往凭趣味行事,并且希望即使在没有理性告诫、“责任心”的驱使下,仅凭着趣味,也能尽心尽责把事情做好,并在工作中虽苦不觉其苦,不会有目前“打工族”中所较为普遍存在的那种倦怠的情绪。在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方面,我深感当前“跟风赶潮”、“追新逐异”、盲目追随西方思潮的不良倾向对我国美学、文艺理论的发展与建设所造成的危害,认为要使我国的美学和文艺理论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建树,应该立足于我国实际,根据现实需要,在有批判地吸取中西理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走中西融会的道路,务求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起到有益的作用。我觉得在融会中西文化的方面,梁启超不仅是一个先行者,而且是一个成绩卓著的实践者,他足可成为我们的榜样,他的成功的经验是非常值得我们总结和学习的。出于上述考虑,当金雅同志到我们这里读博士不久,在谈起今后的研究方向时,我就建议她不妨研究研究梁启超。她也非常乐意接受我的建议。在学习期间,她不仅细心研读了梁启超的全部著作,而且翻遍了一切所能收集到的研究梁启超的资料。在深入钻研、周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对梁启超关于美与艺术的诸多分散的论述作出了精到的梳理和归纳,提出:“梁启超美学思想构筑了一个以趣味为核心、情感为基石、力为中介、移人为目标的人生论美学思想体系,具有变而非变的纵向演化轨迹”;从中可以看出梁启超“从前期更多地关注审美(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到后期更多地关注审美与人(人生)的关系,不管研究视野、研究重点、具体观点有哪些变化,其把审美视为启蒙的重要途径与人格塑造的重要工具的基本思想始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终其一生,梁启超都不能算是一个唯美的美学家”。可以说,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结论。再如,她认为虽然梁启超前期着眼于启蒙主义的教化论,后期着眼于趣味主义的人生论,前期审美观尚有几分倾向于他律论,后期则完全转向自律论,但通过分析、揭示“移人”和“趣味”两者理论取向上的一致性,指出“‘趣味’使‘移人’的内涵具体化、人文化,使‘移人’有了具体的落脚点”,目的都是为了“新民”,从而解决了理解梁启超美学思想内在统一性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类似有见地的分析和结论,书中还有不少,相信大家读后自会发现。此外,金雅同志还从当今现实语境出发,努力发掘出梁启超美学思想中许多对于我们今天仍富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思想精华,读来也颇能给人以感发和启悟。
  金雅同志现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师从钱中文、杜书瀛、党圣元先生,继续从事与梁启超美学思想相关方面的研究,相信她在诸位名家的指导下,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收获!预祝她有更出色的成果问世!

                             王元骧
                          2005年2月16日

                <FONT size=3><STRONG>序 三
</STRONG></FONT>
  金雅博士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的终期成果《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即将交付出版社出版。我与金雅本不相识,由于吾友杜书瀛教授的推荐,使我有幸结识了这位美学研究的同行。金雅博士是浙江大学王元骧教授的高足,现从事研究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钱中文先生门下。读了她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很高兴,也很受启发。这样的研究成果拿去出版发行,以便产生普遍而积极的社会影响,是很有意义的。作者有个性,善于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她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是我所见到的最为系统而有理论深度的一部专著,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可谓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言。“名师出高徒”,此话不虚。
  我国学术界,对于梁启超文学思想的研究较早,关注的人较多,发表的论文也不少,并且有专著出版。而对梁启超美学思想进行研究者相对较少,发表的论文也不多,专著尚未见到。金雅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如果很快出版,可能是第一部。当然,一部学术著作的存在价值,主要不是看它是不是“第一部”,而是另有标准——创新。创新才是学术研究的根本目标,才是学术发展的生命。这部学术专著写的是历史题材,但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描述和思想述评,而是着重探索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发掘其真精神、真价值。
  金雅从哲学的观察角度出发,知人论世,对于文本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读、梳理,从而对于梁启超其人、其思想以及其思想的各种表现形态有一个整体把握,避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这种情况在梁启超文学、美学研究中是存在的);在此基础上,作者抓住梁启超美学思想中几个重要范畴和命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联系、比较,从而探索其本质关系,不停留于事物的表面,不作泛泛而论。由于作者观察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一般,所下的功夫到家,使得本专著有颇多的新发明。例如常为人们所忽略的梁启超后期美学思想,是本书研究的重点之一,作者搜索开掘、分析剖判,可谓细致深入,从而有力地揭示了梁启超美学思想的重要内涵与价值。再如对梁启超早期的文学思想,突破了以往那种社会政治的观察角度而进行美学批评与论述,并与后期美学思想逻辑地联系起来,整合为一有机整体,重新揭示和评估了梁启超美学思想的价值意义。不能不承认,这是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中的一个开拓性的新贡献。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革新家,也是大名鼎鼎的学者、教育家。从19、20世纪之交至20世纪20年代末,他的言行,他的思想,在政界、学界、文化教育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梁启超兴趣广泛、才气横溢,思想睿智,勤奋好学,著述丰赡,在政治、历史、哲学、文学、教育等诸多领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精神遗产。仅就美学以及与美学密切相关的文学艺术领域而言,梁启超也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总结政治改良运动的经验教训,认为要救国复兴必须从精神入手,进行思想启蒙。为此,首先要革新文艺,以新文艺改造国民性。梁启超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他的这些思想,通过他的激扬流畅的文笔,影响了一代人。鲁迅、郭沫若等人弃医从文,正是接受了梁启超的思想影响。20世纪20年代之后,梁启超退出政治舞台而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有深度、有激情、有广泛影响的美学论著和演讲,同样培育了一代人。梁启超的为学做人、道德文章是令人崇敬的,值得大大弘扬。然而,说来惭愧,我们对这样一位伟大人物的研究和估价是很不够的。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人们习惯于从狭隘的政治观点出发,对于他为祖国为民族的献身精神和历史功绩,有意无意地加以遮蔽和曲解,产生了广泛的消极影响。至今仍有一些人看不到梁启超的人格精神和道德文章的真实价值,看不到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真正意义。20世纪80年代,我在研究这一段美学史时,本打算对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三位先生的美学思想各以专著的形式加以述论。但在写完蔡、王两人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梁启超的一本至今未写成,此事一直耿耿于怀。现在读了金雅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此种遗憾与愧疚,终于得到了一定的消解。因为一部我想看到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的专著,终于写成即将出版,从而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欠缺。也打消了我写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念头:借花献佛,以还吾愿,岂不乐哉!所以读了金雅的大作,我不仅高兴,还含有几分感激。
  金雅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并没有到此止步。她还要对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相关问题进一步作专题研究、比较研究,向深度开掘,向广度拓展,向更高的目标进取。艺无止境,贵在不断地追求,锲而不舍,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援引此句,与金雅共勉。

                             聂振斌
                          2004年11月21日

显示全部后记

  本书是我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的终期成果。
  梁启超是19、20世纪之交中国思想文化由古典向现代拓进转型时期的一代宗师。梁启超的思想文化创构面临着中西古今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面临着民族命运与民族人格的迫切现实问题,他交出了自己个性鲜明卓有成绩的答卷。今天,在新世纪民族学术文化创构的历史课题面前,包括梁启超美学思想等在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诸多优秀成果亟待整理、研究与发掘。
  从上世纪90年代末给中文系本科学生开设小说理论选修课接触到梁启超的小说论文,到2000年选定以梁启超美学思想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再到近年来申请并完成一系列相关课题,梁启超渐渐进入我的视野,梁启超美学思想逐渐成为我研究的主要目标。
  虽然中外都不乏梁启超思想研究的专家,但从美学思想的角度切入,较系统地整理资料,予以较全面的研究,似少有人做过。我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从梁启超逾一千万字的可查文献资料中,将其有关美的问题的相关篇章、言论遴选出来。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却颇费精力。梁启超的美学思想很少在一文一书中集中表述,大量的是散见于各类著述、演讲稿、书信等各色文本中,并且很大程度上是与哲学、文化、教育、生活、艺术等问题交缠在一起。因此,这个资料整理的工作,不仅仅需要时间与耐心,更需要琢磨与揣思。
  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次既有难度亦具挑战的思想之旅。梁启超的文章文字明晰,具有明确的问题指向,但他并不注重静态理论建构,也不注重单篇论著中思想的系统性与理论的严密性。梁启超对美的问题有自己独到精辟的看法,但其思想本身却充满了矛盾复杂的因素,且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因此,要对梁启超美学思想作出准确的把握,首先就要对其繁芜论述背后的内在思想特质与逻辑脉络进行解读。关于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与价值取向,过去基本上以否定为主,贬多于褒。而对于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具体理论命题与现代价值意义,一直以来发掘甚少。研究伊始,我给自己规定了三个基本任务,一是较全面的资料整理,二是更为完整科学的内涵观点阐释,三是重新发现梁启超。研究的过程是对我个人的学术基础、理论修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言说勇气的一次全面检阅。因为个人的水平,我只能勤以补拙,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对学界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产生了疑惑,也屡屡推翻了自己已经形成的某些看法。用梁启超的话说,就是“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
  回首前路,这亦是一次充满愉悦的思想之旅。首先,梁启超是一个能充分予人思想震撼和阅读快感的思想者与言说者,是一个具有旺盛的energy的生命永动者。阅读梁启超,你不一定就赞成他的观点,但你不能不被他洋溢在文本中的鲜明的精神个性所感染。其思想的酣畅淋漓、观念的独步开新、语言的汪洋恣肆、生命的丰富率真,勾勒了一个践履趣味主义的审美人生的鲜明形象!对象的生动性使得本来枯燥的研究凭添了色彩。当然,逾五年的研究,确切地说,是酸甜苦辣均有,单调迷惘常伴。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那种不断的痛苦和不断的感悟,那种如抽丝剥茧般的自我否定的历程,使我日渐领悟了思之魅力。思之愉悦就在思之过程中。这段研究的历程将成为我生命中一段不可抹去的体验!
  我要深深感谢我的硕博导师——浙江大学教授王元骧先生!王先生不仅在选题上给予了高屋建瓴的精辟引导,也在整个研究与写作过程中给予了切实且卓有成效的指导!同时,王先生是我真正迈入学术之门的第一个引路人,他的学格与人品将使我终生受益!
  我要诚挚感谢我的博士后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钱中文先生、党圣元先生以及钱竞、杜书瀛诸先生!诸位先生不仅对我的研究选题和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还以深厚的学识与开阔的视野就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拓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给我很大启迪!
  本课题在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以前,关于梁启超美学、文学思想的相关研究专题曾先后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浙江省社联、浙江省教育厅、台湾中流基金、杭州师院等课题立项。书中的大部分章节以论文形式陆续在《文学评论》、《文艺报》、《学术月刊》、《文艺理论与批评》、《浙江学刊》等国内多家报刊刊发,共计13篇;其中多篇论文为《中国美学年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共计10篇(次)。部分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和浙江省社科联青年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项。这一切都给了研究巨大的支持与动力!
  在研究开展的具体过程中,我的诸多好友密切地关注着研究的进展,诸多素不相识的朋友也因为研究而相识相知!他们或认真提出意见建议,或来信来电索稿磋商,或积极帮助联系出版,给予了我极大的精神鼓励!
  我所工作的杭州师院、杭州师院人文学院为研究及成果出版提供了切实的支持!
  我所尊敬的中国近代美学研究专家聂振斌先生欣然提笔为本书作序。他认真校读书稿,并提出了具体而恳挚的意见,使我深为感佩前辈学者严谨的学术态度与积极扶掖后学的热诚!
  在本书即将交付出版社之际,钱中文师、王元骧师放下手头诸多事务,极为认真地为本书撰写了厚实的序言!两位老师的策勉之心殷殷,我唯有加倍努力以报!
  因为本书责编丛晓眉女士的慧眼,拙著得以在我所心仪的商务印书馆以我所喜欢的面貌出版!谢谢丛女士以及她为本书所做的大量工作!
  因为我的家人对我的研究与文字生涯的一如既往的理解与支持,使这本小书能如期在这个春阳微薰的季节完稿!
  由于个人的学识所限和本书的篇幅所限,书中尚有不少疏漏之处。其中一些问题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进一步展开,而有一些问题则诚待方家指正!

                              金 雅
                          05年春于杭州西溪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金雅,1965年生,浙江台州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和杭州市“131”人才工程。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浙江省规划课题、省教育厅课题、台湾中流基金课题等共6项,主持浙江省社联课题1项。在《文学评论》、《学术月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诗意共舞》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成果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省青年社科成果奖等多项。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美学史、文艺学美学基础理论。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含引言、正文、附录三部分。从梁启超美学思想的逻辑脉络、主要范畴、重要命题、价值启迪四个方面着手,对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时代背景、文化渊源、理论内涵、理论持质、美学学术史地位及当代文化价值启思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讨。

显示全部目 录

序一                       钱中文
序二                       王元骧
序三                       聂振斌

引 言

第一章 梁启超美学思想的逻辑脉络
 第一节 梁启超思想与学术概观
 第二节 变而非变:梁启超美学思想发展分期与演化
 第三节 不有之为:梁启超美学思想潜在逻辑解读

第二章 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四大范畴
 第一节 “趣味”与美之本体
 第二节 “情感”与美之创造
 第三节 “力”、“移人”与美之功能

第三章 梁启超的文艺思想与艺术美论
 第一节 “三界革命”与文学审美意识的更新
 第二节 “三大作家批评”与艺术情感、个性审美
 第三节 崇高审美与艺术开新
 第四节 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审美

第四章 梁启超美学思想的价值与启迪
 第一节 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第二节 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理论贡献与局限
 第三节 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当代启思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梁启超美学思想及相关研究主要论著简目
附录2 梁启超美学文化言论辑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