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述论(第三卷•宋辽金) 平装

分享到:

定价:¥35.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08年08月本印时间:2008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584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978-7-100-05299-3
  • 读者对象:高校中文系师生和对中国古典文学感兴趣的读者
  • 主题词: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第三bull宋辽金
  • 人气:124

显示全部序言

  学术研究需要熟悉学术前沿,占领学术前沿。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而言,所谓学术前沿,一是研究的薄弱点与空白点,另一是研究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向。这两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现状的熟悉程度。从学术史的角度看,整理当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寻绎其研究历程,探讨其研究规律,归纳其研究特征,明辨其研究得失,也可以使我们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在古典文学研究中少走弯路,从而也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因此,整理与研究当代的学术成果,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回顾20世纪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比较辉煌的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20世纪初期,另一个是20世纪末期。无论从研究的量和质上说,20世纪末期都超过了20世纪初期。这一时期以“文革”结束,中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1978年)为标志,习惯上称之新时期。新时期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随着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甚至跨学科的各种流派理论的涌入,文学的研究角度日趋多元化,研究手段也不断翻新;随着书籍文献的大规模整理,地下文献不断被发现,电子文献日益丰富,研究文学的视野也空前开阔,特别是一些新材料被发现,部分地改写了中国古代文学史。因此,整理与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成果,尤为学术界所关注。陈友冰君主编的《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述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成果之一。
  《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述论》全书120万字,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金》卷、《元明清近代》卷,分别由刘运好(第一卷)、陈友冰(第二、三卷)、吴微(第四卷)三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撰稿。纵观全书,作者始终能够以冷静的目光审视汗牛充栋的当代研究成果,在架构上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描述,也有深微细密的微观评介。全书按照整体—断代—个案的逻辑思路,将内容分为: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的整体研究;断代文学研究及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体或总集的研究;各时段重要作家作品研究。此外,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每卷末还附录了本卷所涉及的这一时段文学研究的重要著作和论文索引。
  与现有的同类著作相比,不满足于资料的汇集,而侧重于研究历程的寻绎和总体研究特征的宏观把握,是本书的特色之一。作者或以研究类型进行分类,凸显研究的热点与空白点,如第一卷“绪论”部分将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宏观研究概括为研究方法的研究、文学史研究、文学分类研究、文学的民族特征研究、文学与儒释道文化关系的研究等几种类型,不仅将纷繁的古典文学宏观研究类型化,而且也透视出目前研究的热点与空白点。或以时间为序列,凸显研究的历程与特征,如第二卷关于新时期唐代文学研究“绪论”部分,在分析其研究的时代和学术背景的基础上,将这一时期的唐代文学研究分为“文革”结束和新时期开始(1978—1980)、活跃与新变(1981—1989)、沉思纵深期(1990—2000)三个阶段,而且又将不同阶段的研究内容进行分类评述,这将新时期唐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完整地显现了出来,使读者对唐代文学研究的总体风貌及其特点有清晰而全面的了解。
  对研究中不同取向、不同方法、争论双方不同观点,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分类梳理,揭示出每一观点的产生与发展的源流变化,在“述论”的“论”中分析不同观点之得失,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如第四卷在分析元杂剧繁荣的原因时,“述论”将几种代表性的意见一一列出,并就“与元统治者对戏曲的态度有关”、“与科举制度的兴废和当时知识分子地位有关”等学术界一直存在着的两种不同观点进行追溯与评述,既力避简单的主观取舍,又分析其不同观点之得失。这样,使读者可既以看出作者的千虑一得,又可以避免隅照之失。
  突出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新特点以及不足之处,并分析其研究的可能发展趋向,或针对研究的薄弱点与空白点,提出研究设想与学术期待,是本书的第三个特点。如第二卷在评述苏轼研究时,作者分析了新时期苏轼研究呈现出的六个新特点:对苏轼评价重新定位,研究范围越来越广,评价越来越高;资料汇集整理和文献学研究更加充分;研究领域逐步拓展,研究课题逐层深入;研究思想趋于多元,研究方法趋于多样;研究史以及其他相关研究开始起步;研究组织建立并定期开展研究活动。针对苏轼研究的薄弱点,作者提出五点研究设想:文献学研究和文本研究尚须进一步深入;新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必须和传统的文献学研究和知人论世的社会学研究结合,文化学研究、人文精神的评判必须与文学自身价值和规律的研究结合;避免偏于一隅,应从整体上宏观把握和综合研究;研究视野上有待于进一步拓展;苏轼学术史、研究史方面的研究队伍和研究力度尚需加强。这样,既梳理了过去的研究成果,也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对新时期古典文学研究中的薄弱部分或其他研究史论著较少提及的研究内容,也详细介绍和评述,是本书第四个特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历来就不够均衡,有些研究领域、文学总集、作家作品等,囿于资料、观念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一直成为研究的薄弱环节,一些研究史论著也往往语焉不详,如神话研究中的神格研究,神话系统与结构研究;楚辞研究中的宋玉、唐勒研究;隋代文学研究,晚唐五代词中的“花间派”研究;宋代散文的整体研究,宋词中的周邦彦研究,辽金文学中元好问以外的其他作家研究等,本书均设有专节加以评述,既实事求是地揭示了这些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也希望引起后来研究者的注意,同时也显示了作者细针密线的功夫。
  由于本书三位作者都是我的好友,友冰君邀刘、吴两君合作出于我的建议,本书又是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中心的同仁一直希望它早日出版。因此,当此书付梓之际,写了以上一些话,聊陈鄙见,且亦藉以留下我和此书曾有因缘的记录。

                             余恕诚
                          2004年8月22日
                  于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书中汇集了大量资料,梳理了古典文学研究的历程,对其总体研究特征进行了宏观的把握。对当前古典文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书后还附有新时期古典文学研究论著要目索引。共四卷,分别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卷”“宋辽金”和“元明清近代”,此为第二卷。

显示全部目 录

序       余恕诚
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研究
第一章 宋代文学综合研究
 第一节 宋诗综合研究
 第二节 宋诗主要流派研究
 第三节 宋文综合研究
 第四节 宋词综合研究
 第五节 宋人话本小说综合研究
第二章 北宋主要作家作品研究
 第一节 欧阳修研究
 第二节 柳永研究
 第三节 王安石研究
 第四节 苏轼研究
 第五节 黄庭坚研究
 第六节 周邦彦研究
第三章 南宋、辽金主要作家研究
 第一节 李清照研究
 第二节 杨万里研究
 第三节 范成大研究
 第四节 陆游研究
 第五节 辛弃疾研究
 第六节 姜夔研究
 第七节 元好问研究
附录 宋辽金研究论著索引
 著作部分(1978—2004)
 论文部分(要目,1978—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