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相关图书

图书搜索:

名人传 平装经典名著大家名译

分享到:

定价:¥19.80

  • 著者:1607 译者:
  • 出版时间:2014年09月本印时间:2014年09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90页
  • 开本:16册数:1
  • ISBN:978-7-100-10646-7
  • 读者对象:8-18岁青少年、中小学生及对经典名著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 主题词:名人传
  • 人气:464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青少年名著阅读领域换代产品,无障碍阅读,开创名著阅读新范式。
    着眼素质教育实践,培养一生受用的好品质,价值人生从价值阅读开始。
    名家名译,教学专家审定,朱永新作序,多位文学家、评论家推荐。


    阅读本书,学坚韧、专注、刻苦的品质。
    《名人传》,原名《英雄传记》。本传记由三位名人的传记组成: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匠托尔斯泰。作者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理路程,凸显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
 

显示全部序言

                                             中译本序
    罗曼•罗兰(1866—1944)是二十世纪法国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法国外省一个小市镇的公证人的儿子,童年是在外省度过的。1881年,全家迁居巴黎。后罗兰考入法国高等师范学校。该校当时是以思想矛盾冲突激烈著称的法国文化中心之一。
    少年时代的罗兰以斯宾诺莎和古希腊的所谓“先苏格拉底派”哲学家与他所反对的种种唯心主义潮流相抗衡。
    自青年时代起,他便非常喜爱莎士比亚、雨果和歌德等作家的作品,并在许多地方模仿过雨果的创作手法。但在他的思想和艺术的形成过程中,列夫•托尔斯泰对他有着极大的影响。当他在大学求学期间,他就给其作品在法国广为流传的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写信,向后者提出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并且很遵从托尔斯泰对他的劝告。
    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他选择了音乐史作为自己的专业。1912年前,他一直作为音乐史教师在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任教。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下半期,法国第三共和国与进步力量之间的社会冲突激烈。罗兰与著名作家左拉、法朗士等一样,积极投入到社会生活之中。他参加了为德雷福斯案件辩护的斗争,他宣称自己拥护社会主义。当然,他当时所说的社会主义还带有朦胧的浪漫主义幻想的色彩。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他在瑞士居住,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的政论文章,呼吁交战各国的知识分子团结起来,积极反对战争。其文章明显的反战热情在民族主义者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在瑞士,他接触了一些俄国侨民,了解到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活动。自1917年起,他同高尔基保持了多年的通信联系。到大战后期,他对群众的革命力量的信心更加强了,在《先声》集中收入的他1916年的文章中,他直接地向交战各国的人民——而不像一开始时那样,只向其知识分子们——呼吁,期望他们能够采取坚决果断的反战行动。
    罗兰从苏联存在的第一天起就成了它的朋友,不过,他对苏联的国内政策也存有某种戒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徒劳地试图以甘地和托尔斯泰的道德观与世界革命的原则相抗衡。三十年代,他成了一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是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的领导人之一,参加了国际反战和反法西斯大会。他与巴比塞、法共领导人多列士、高尔基的友好关系在加强,其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侵占法国和维希政权的建立对罗兰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年迈多病的他在敌占区法西斯政权的监视下,基本上只是做一些多年贝多芬研究的收尾工作及写点传记、回忆录等。
    罗兰在二战结束前,于1944年12月逝世,未能活到彻底战胜法西斯侵略者的那一天,但活到了法国从法西斯铁蹄下解放出来的日子。《欢迎多列士回国》是他在报刊上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1944年11月,他出席了苏联驻巴黎大使馆庆祝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二十七周年的纪念活动。
    罗兰是作为剧作家登上文坛的,他的早期作品有悲剧《圣路易》(1897年),是收入其戏剧集《信仰悲剧》的卷首篇。收入该集的还有《阿埃尔》(1898年)和《时间会到来》(1903年)。但从1898年到1938年,他几乎花了毕生的心血在创作《革命戏剧集》。其中包括:《群狼》(1898年)、《理性的胜利》(1899年)、《丹东》(1899年)、《七月十四日》(1901年)等。
    罗曼•罗兰在中国读者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原因是他的那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1902年至1912年)早就在中国翻译出版,且颇受读者青睐。罗兰的现实主义才华通过该小说的篇章强有力地显示了出来。无论是半封建的德国及其小市民的因循守旧习气,还是资产阶级的法国,都成了罗兰激烈抨击的对象。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罗兰的功绩在于他不仅以来自人民和接近人民的知识分子的可爱形象与这一切相抗衡,而且还表现了这些普通人的身上所体现的真正的民族精神。这些普通人包括克利斯朵夫的朋友、诗人奥利维,他的姐姐、女家庭教师安多娜特、工人埃玛努尔、女仆茜多妮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人。
    《七月十四日》完成之后,罗兰开始写传记体裁作品。后来,他把不同时期写的三个传记——《贝多芬传》(1902年)、《米开朗琪罗传》(1905年)和《托尔斯泰传》(1911年)汇集成一册,题为《英雄传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名人传》。
    罗兰打算通过这些传记来恢复二十世纪文学崇高的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的性格。该书描写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罗兰认为他们不单单是天资聪颖的个人,而且是一些和自己的时代紧密相连并且用自己的艺术作品体现世人所关心的问题的人。这一点特别清楚地表现在《贝多芬传》中。罗兰笔下的贝多芬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具有广泛的兴趣,他为法国革命的英雄壮举而欢欣鼓舞。罗兰写道:“革命吸引着全世界和贝多芬。”所以,尽管贝多芬经受了许多的痛苦:爱情希望的破灭,贫困,以及最后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最致命的打击——耳聋,但是,在精神上,贝多芬仍然坚强不屈,最后在欢乐的凯歌声中完成了《第九交响曲》的乐章。
    关于中译本的译名,似应题为《三大师传》更为贴切,题为《名人传》有些欠妥。首先,罗兰在将三位大师的传记汇集成一册时,只是称作《英雄传记》,也没有说是《名人传记》。“名人”一词比较泛泛,即所谓“著名人物”的意思。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出了名的人”。而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当然是“著名人物”,但他们更是在自己专业方面独树一帜的大师:一位是音乐奇才,一位是雕塑绘画方面首屈一指的人物,一位是文学巨匠。所以题名为《三大师传》更贴切,使读者一看书名即可知晓是三位大师级人物的传记。但鉴于《名人传》已通用,改了反而不习惯,所以仍用了这个译名。
                                                                             陈筱卿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陈筱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专家组成员。翻译出版法国16、18、19、20世纪名家名著多部,达七八百万字。译有:拉伯雷的《巨人传》;卢梭的《忏悔录》、《新爱洛伊丝》;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作的名人传记,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记录了他们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虽然他们各自的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显示全部目 录

贝多芬传

原序
贝多芬传
贝多芬的遗嘱
书信集
思想集

米开朗琪罗传

原序
序篇
上篇斗争
一力量
二在崩裂的力
三绝望
下篇舍弃
一爱情
二信仰
三孤独
结束语
死亡

托尔斯泰传

原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托尔斯泰的遗作简析
亚洲对托尔斯泰的反响
托尔斯泰逝世前两个月写给甘地的信

延伸阅读
本书名言记忆
读书笔记  《名人传》——读后感
主要人物关系
品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