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先秦汉魏科技思想与美学理论研究 精装

分享到:

定价:¥118.00

  • 著者:1205 
  •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本印时间:2021年12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65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0360-9
  • 读者对象::文科专业高校师生及研究人员、中国传统文化爱好
  • 主题词: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中国先秦魏晋南北朝时代美学理论
  • 人气:7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还原中国美学的发生现场和发展路径,再现科学与美学水乳交融的奇妙景观。

 

一般认为,美学与科学代表着人类思维的两极,格格不入。本书还原了中国美学的发生现场和发展路径,引读者深入中华文明的童年期,去领略科学与美学水乳交融的奇妙景观。本书作者不尚空谈,每有阐发必以充分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为铺垫,彰显出扎实的案头功夫和可贵的学术定力;及至关节处绝不迂回闪躲,一笔破竹,爽如哀梨。作为学术专著,此书既集大成又开新境;作为文化读物,此书能豁人耳目、修正认知。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刘敏,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理事、四川省名人研究中心扬雄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文论、美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及教育部项目多项,在《文学评论》《文史哲》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多次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有《天道与人心:道教文化与中国小说传统》、《中古宗教与自然审美》(合著)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先人们逐渐摆脱了以巫为代表的原始蒙昧,与超越的至上神“天”主宰的宗教世界渐行渐远,生发出了最初的自然理性和对人的发现。科学与美学思想于此滥觞。本书以先秦汉魏时期的代表思想和代表著作如《考工记》《黄帝内经》《淮南子》等为切入,爬梳中国古代科学与美学思想的发端发展,探微这两种思想之间的渗透融合,揭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艺术实践的科学底蕴。其中穿插对华夏民族共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境界的分析。辟专章讨论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与技术形式的盆景,又以中国传统美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回应“日常生活审美化”等当代世界美学新命题。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先秦美学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 以和为美: 自然最初获得的理性
 第二节 象: 从宇宙图式到“理想形式”
 第三节 儒家人格美思想中的科学认识
 第四节 墨子的科技功利主义美学
第二章 《考工记》的技术美学
 第一节 形式与功能相统一的技术美
 第二节 规律与目的相统一的技术美
 第三节 “器”与“道”相统一的技术美
第三章 汉魏科技与美学
 第一节 汉代天文学发展与汉赋的时空美学
 第二节 自然审美中的科学技术
 第三节 道教科技与魏晋士人的审美生活
第四章 《黄帝内经》“气”说的美学内涵
 第一节 《内经》及其“气”的概念
 第二节 《内经》“气”的美学探讨
 第三节 《内经》与魏晋美学思想
第五章 《淮南子》的科学美学思想
 第一节 道论——科学美学思想的哲学依据
 第二节 形、气、神—— 《淮南子》审美意识之本
 第三节 天人关系——从“道”走向“物”
 第四节 无为而治——人类主体性的凸显
 第五节 审美价值的彰显与建构
第六章 盆景的技术与艺术
 第一节 作为技术与艺术的盆景
 第二节 盆景各要素的审美意蕴生发功能
 第三节 盆景的审美境界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逐渐摆脱原始巫术的混乱蒙昧,也与由超越的至上神“天”来统治世界的宗教思维渐行渐远。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记,冬天出现彗星,郑裨灶预言“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请求子产给他玉器禳祭,子产不给。第二年,四国果然发生火灾,裨灶又要求禳祭,子产仍不给,并且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认为神秘的天命非人力所能逮,真实的自然和人的活动才是可以把握的。据《国语•鲁语》,鸟停在鲁国东门外三天,文仲让国人去祭祀,展禽不同意,说:“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 用普遍的自然法则(鸟兽知避灾)推知自然现象,把天象与人事分开,从其自身现象寻找各自的规律,是自然观的一个重大进步,也是人的理性力量的重大提高,这一时期,由“怨天”“怒天”“问天”的怀疑天命到专注于真实世界的求真致善,从天命神学统治下初步解放出来的人们积极建构初期的宇宙图式。铁器时代的到来使得农业迅猛发展,农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地理学、植物学和气象学的发展,人们对土壤、物候、地貌的分类认识更加精细,对运动、光和力量的辨析导致了对无限的领悟,物质生产的发达又丰富了数的概念。总之,这不仅是一个思想上自由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也是一个生产力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准确地讲,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奴隶贵族制度的没落与诸侯争雄局面导致了“士”阶层的产生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自由。思想繁荣与科技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事实上,这一时期的诸子百家为了论述其治世主张和政治理想的需要,为了帮助自己的君主增强国力,大都不同程度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科学理论与实践保有极大的兴趣,一些学派甚至亲自从事科学发明与技术创造实践,如墨家、农家。“在当时这一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争论中,除了政治、哲学、伦理、军事思想等内容外,科学思想的内容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让人的审美体验更加丰满;理性力量的提高,也使得美的思考更加清晰,原始陶器纹样和青铜铭文中朦胧隐含的审美意识,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为明确的审美观念和美学命题,如美是和谐、美善相因、里仁为美、大美不言等。这一系列命题和判断是在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的基础上产生的, 检讨春秋战国时期美学理论与科技思想的关系,可以深层次地察始原终,呈现美与世界的复杂关联,还原美学理论丰盈的生活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