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 平装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分享到:

定价:¥78.00

  • 著者:656 
  • 出版时间:2024年03月本印时间:2024年03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04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2854-1
  • 读者对象:世界史、英国史研究者及爱好者
  • 主题词:财政史研究英国中世纪军事史研究外交史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有关中世纪英国税收理论与实践、财政与军事和外交关系的论文集




 

显示全部序言

总序
这套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于 2021年获批北京人文科学研究中心后,开始策划出版的一套旨在集中反映本院教师在“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这一主题下所做出的科研创新成果。书系拟分甲种和乙种两个系列。甲种确定为专著系列,乙种则为论文集系列。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力争入选北京人文科学研究中心,目的在于发挥自身在发掘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各类高级复合型人才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强化为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的服务意识,力争服务并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构建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贡献力量。是首都师大历史学科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强自身学科建设,加强社会服务意识,加强科研攻关能力,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我们有基础、有实力,也有信心,在“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方面,做出足以代表北京人文社科最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以及提供足以解决北京市乃至国家现实需求的社会服务。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前身是 1954 年成立的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自创
系伊始,我们建系的第一代教师就十分注重中国史和世界史协同发展。几位老先生当中,成庆华、宁可先生治中国古代史,谢承仁先生治中国近代史;戚国淦、齐世荣先生分别治世界中世纪史和现代国际关系史。他们为历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留下了“敬畏学术,追求卓越”的宝贵精神财富。2003 年,历史系开始设立考古学学科,并于 2004 年开始招收文物专业的本科生。历史系改为历史学院后,2011 年,一举获得教育部历史学门类下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成为学院学科建设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从此,首都师大历史学院也成为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的、按完整的历史学门类建设、三个学科协同发展的历史院系。近二十年来,历史学院三个一级学科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其中世界史在连续几次学科评估中保持全国第三,至今仍是全校各学科在学科评估中排名最靠前的学科。除了我们的老前辈打下的坚实基础外,也是因为世界史学科的后继者们,具有勇于挑战自我、开辟新路的“敢为人先”的精神。世界史一方面保持了传统的优势学科方向,如世界上古中世纪史、国际关系史;另一方面则在国内率先引进全球史的学科理论,并对国别区域研究赋予新时代的新内涵。中国史是全国历史院系普遍都很强的学科。首都师大的中国史研究,从一开始就不追求“大而全”,而是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在自己优势的方向上去。如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包含简帛学和敦煌学等“冷门绝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等断代史研究,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并在历史地理学、宗教史研究等方面有新的拓展。考古学重点发展的是新石器时代至三代考古,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手工业考古等方面具有优势。此外还着重发展文物博物馆、文化遗产、科技考古等专业方向。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历史学的发展也应该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前提下不断开创新的增长点。强调服务社会,强调学科交叉,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三个一级学科协同发展方面要有新的举措。
有鉴于此,首都师大历史门类,将建设“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人文科研中心作为一个重要的契机,力争在过去三个学科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三个学科在具体科研课题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历史学院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有利条件,完全可以在中外文明起源与传承研究、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等方面,实现合作攻关。虽然目前书系第一批的著作和论文集还有“各自为战”的意味,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能够推出代表中国历史学科最高水平的、能够充分体现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之间互通互补的科研成果,以及探索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之间,乃至与历史学之外其他学科之间交叉合作的研究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北京人文科学研究中心建设的目标。
编委会
2022 年6月

显示全部后记

本书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之一,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为此我衷心感谢他们。我还要特别感谢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崔蕊满,她细心地指出了本书中的一些数据、注释错讹,使我能够趁此机会予以修订。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我历年在各种期刊和图书上发表的论文,大致可以划分为中世纪英国财政史、军事史和外交史三个方面。还有 3 篇是我近年撰写的学术论文,虽然没有发表过,但是契合本书的主题,因此也收入其中。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中世纪英国财政史,我简要说明一下当时英国的货币名称及其进位制。中世纪英国最常用的流通货币是银“便士”(penny,复数写作pence,但账目记作 d),而“先令”(shilling,账目记作 s)和“英镑”(pound,账目记作 ₤)只是计算和书写所用。近现代英国的辅币增加了几种,兹不赘述。1971 年改为十进制之前,英国货币进位制度也非常特殊:1 英镑等于 20 先令,1 先令等于 12 便士。本书中的英镑、先令、便士都是按照这种进位制计算的。自从博士期间涉足中世纪英国财政史以来,我于 2010 年出版了《中世纪英国财政史研究》一书。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年来关于中世纪英国财政史的论著不断涌现。这些新论著利用了不少新史料和新方法,不仅丰富了中世纪英国财政史研究的内容,而且补充了我以前研究的不足,同样值得大家阅读。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施诚
2023 年 12 月于京西亮丽园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施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访学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英国爱丁堡大学。主要从事世界历史教学,研究领域为英国财政史、文艺复兴史、全球史、早期近代世界史。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Journal of Sixteenth Century,World Historic Studies等中外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多种。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习中世纪英国财政、军事和外交史的论文集,共收入文章15篇。所收文章集中论述了中世纪英国的税收理论与实践、国王的财政收支、财政与军事和外交的关系等。本书有助于读者理解中世纪英国国王与贵族、教会、商人阶层和普通臣民之间的财政关系,也有助于读者理解中世纪英国财政与军事和外交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

显示全部目 录

试析中世纪英国税收理论
论中古英国“国王靠自己过活”的原则
英国历史中的《大宪章》
中世纪英国国王的财政特权
中古英国税收结构的演变
中世纪英国国王的收入
中世纪西欧国王与贵族的财政关系
国王与教会的财政关系
英国都铎王朝的税收与财政
亨利七世的财政政策
伊丽莎白一世的财政状况
中世纪英国的军役制度
中世纪英国的军事强买权
英国百年战争的动员
中世纪英国国王的借款活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