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自然智能的信号博弈逻辑 平装

分享到:

定价:¥130.00

  • 著者:186412 
  • 出版时间:2023年02月本印时间:2023年02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39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1498-8
  • 读者对象:专业读者、自然科学与哲学爱好者
  • 主题词:信号理论研究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基于演化博弈论学者约翰•史密斯和信号博弈论学者布莱恩•斯吉尔姆斯的方法,分析自原子结构至高等动物及其种群中的信号传输系统,建立了生命结构体智能的自然发生模式。将对智能起源与人工智能等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1.以信号思维与西方哲学传统思维模式对话,具有理论革新性
信号是存在之存在,整个古希腊哲学以及后来的西方哲学,都没有给予信号高度的重视,而是跳过信号寻找所谓的本体和主体,即人们所想象的决定宇宙万物的实在。作者认为,古希腊人之所以会自我封闭在这种困扰中,是因为人的思维在使用信号时有先天的经济性,即应对环境信号随机性的效率。反映到哲学中,就是人们总是在追求一种简单和统一的本原和本体,以简化应对环境信号随机性所带来的复杂性,提高人的生存经济性和高效性。因此,古希腊和西方传统用一种主观强制力将三者的统一割裂开,将客体设定为一种独立的、客观的、具有终极性的存在,或称为实体和实在,由于其无法被直接感知,导致了休谟和康德的质疑,自康德以来,物自体和现象,造成了客体本身的巨大思维断裂。
本书作者则认为,客体本身并没有断裂,它既不是物自体存在,也不是现象存在,而是一种相对于信号的稳定性存在,它的断裂仅仅是在人的思维中的信息破缺造成的断裂。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分析了自然界多种生命结构体的信号传输博弈模式,建立了其智能的自然发生模式,具有理论革新性。
2.包含丰富的例证,既具有说服力,也使读者收获诸多有趣的知识
本书基于英国演化博弈论学者约翰•史密斯和美国信号博弈论学者布莱恩•斯吉尔姆斯的方法,从原子、分子结构和信号关联开始,选取了自然界中小到拟病毒、细菌,大到植物与高等动物种群中的诸多典型案例,对结构信号与稳定性、信号与结构破裂、精确计量与智能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做了深入阐发,具有说服力,且呈现了诸多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韩永进,1962年出生,曾任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天津市教委重大招标项目十项;在国内相关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包括《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世界哲学》、《国外理论动态》、《国外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现名《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著有《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符号、结构与技术》,作为第一译者译有《信号博弈学:进化、学习与信息》。曾获天津市第十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英国演化博弈论学者约翰•史密斯和美国信号博弈论学者布莱恩•斯吉尔姆斯的方法,从原子、分子结构和信号关联开始,对结构信号与稳定性、信号与结构破裂、结构在信号丰度环境中寻求稳定结构态、自然状态下信号在结构体中沿经济路径传输、信号携带信息、结构体对信息传输破缺、种群信号传输中的稳定博弈均衡、生命结构体与信号随机性、随机性与概率、概率与模糊和精确计量、精确计量与智能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建立了结构体自然发生的信号博弈机理。在此机理基础上,从拟病毒、细菌、植物到高等动物中选择了许多典型案例,分析生命结构体及其种群的信号传输博弈模式,建立了生命结构体智能的自然发生模式。

显示全部目 录

导言
第一章 数据的自然智能信号博弈假定
第二章 自然演化与信号系统演化
第三章 自然的概率性
第四章 信号传输系统中的概率
第五章 信号传输博弈模型(从刘易斯模型到斯吉尔姆斯模型)
第六章 概率、博弈支配的均衡稳定信号传输系统模型
第七章 结构体、信号物与自然智能
附录一 大数据与自然智能的信号博弈逻辑
附录二 在百年奋斗征程中我国进入科学技术前沿核心区
主要参考文献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西方近代科学源于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所研究的问题离不开我们的生存现实,人一生下来,就得依靠自己的感知本能,建立一个与自己感知相统一的、与自己体外相联系的信号传输系统来生存。信号是存在之存在,整个古希腊哲学及西方哲学,都没有给予信号高度的重视,而是跳过信号寻找所谓的本体和主体,即他们所想象的决定宇宙万物的实在。早期的古希腊哲学家,把我们感知到的体外之实体看作万物之本原,期望建立一种统一于它们,从感知中抽象出的实体为基础的,实体存在决定一切的思维模式,这里就引出了一个本原和本体问题,本原和本体本质上是人的思维引发的形而上学问题,至此人类漫长的哲学演化历史,始终难以摆脱这种形而上学的困扰。
古希腊人为什么会乐此不疲的自我封闭在这种困扰中呢?这是人的思维在使用信号时的先天经济性所引发的,人和动物的本质特征是同源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有限结构功能应对环境信号的无限随机性,这种无限随机性的有限应对,是生命结构生存经济性的最原始起源。人体及思维的经济性,在于其应对环境信号随机性的效率。这些反映到哲学中,即人们总是在追求一种简单和统一的本原和本体,以达到简化应对环境信号随机性所带来的复杂性,提高人的生存经济性和高效性。
设定感官感知的信号背后存在一个统一的、简单的、稳定的存在支撑着,避开具有流动性特征的信号,是简化和提高感知与思维效率的最经济路径。一个人,也可延伸到所有的生命结构体,存活于自己的环境中,他是客体(存在的以稳定性为本质特征的结构)、信号(主客体关联媒介)、主体(存在于稳定和稳定破裂均衡中的信号功能结构体)高度统一的结构体,为了提高人这种结构体的生存效率和思维经济性,古希腊和西方传统用一种主观强制力将三者的统一割裂开,将客体设定为一种独立的、客观的、具有终极性的存在,或称为实体和实在,由于其无法被直接感知,导致了休谟和康德的质疑,自康德以来,物自体和现象,造成了客体本身的巨大思维断裂,其实客体本身并没有断裂,它既不是物自体存在,也不是现象存在,它是一种相对于信号的稳定性存在,它的断裂仅仅是在人的思维中的信息破缺造成的断裂。
我们在这里讲客体、信号、主体三者为结构统一体,是因为在我们的知识中存在的客体、信号和主体,相对于它们三者的自然存在,完全是一种破缺严重的存在,就好比我们看到一幅远古的岩壁画上的山羊(这里可选看贺兰山口的岩壁画)和一部现代关于山羊的电视片差距一样大,甚至远远超过这一差距。这样的差距来自人的感官对信号携带信息的感知信息破缺及由此破缺带来的思维断裂。克服这种断裂的方法,只能是剔除客体、信号和主体之间的思维断裂,将三者统一为一个结构体,并将这一结构体作为思维的对象,消除主客体之区分,消除概念中的断裂和思维中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