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甘肃方言概况 平装

分享到:

定价:¥118.00

  • 著者:182777,185710 
  • 编者:
  •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本印时间:2023年12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66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3263-0
  • 读者对象:语言学、音韵学、方言学研究者
  • 主题词:西北方言方言研究甘肃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直观呈现甘肃地区方言整体面貌和各地共时差异的方言地理学报告。

《甘肃方言概况》作为一部方言地理学报告,以实地调查的方法和表格罗列的形式,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甘肃境内主要市县方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运用情况进行了明显的展示,直观地呈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甘肃地区方言的整体面貌和各地共时差异。而对本报告的整理和正式出版,对研究建国后甘肃地区方言的历时演变也有一定的佐益。
 

显示全部序言

序  言
近日获悉,商务印书馆将正式出版 60 年前由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方言调查室编著的《甘肃方言概况》(以下简称《概况》)一书,鄙人作为甘肃省的一名语言文字工作者,不能不感到十分高兴。这本著作1960年8月内部铅印了几十本,封面署“甘肃师大中文系方言调查室编”,16 开本。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条件很差,所用纸张为黑麻纸,粗糙松脆,字小行密,装订简陋,共 199 页。其中“甘肃省方言声韵调对照表”9 页,“甘肃方言分区地图”1 页,皆为 8 开张,蜡纸刻印而成。本书为非正式出版资料,除给上级有关部门、中科院语言所呈送外,还与一些高校作了交流,所余十来本由“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资料室”盖章库存。甘肃师范大学 1958
年前叫西北师范学院,1988 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60 年来其院系数经调整改革,资料室也屡经迁址分合,这些非正式出版又非显学的资料,散失殆尽。1986 年雒鹏同志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留系从事方言研究工作,后任语言研究所所长。他从资料室尘封的故纸堆中翻检出了一本完整的《概况》和部分原始记录卡片,遂如获至宝,倍加珍惜,叮嘱资料室不得外借。
近年他将本书认真整理校对,改正了手民舛误,在体例上作了一些技术性的改进,用电脑打印成册,报经院系同意,寻求正式出版渠道。今岁商务印书馆慧眼倾顾,同行闻之,莫不欣悦。雒鹏同志浼余写一篇序言,自觉义不容辞。因鄙人已虚度七十有五春秋,趁记性尚佳,有责任将自己所知道的相关情况告之对该书感兴趣的中青年学者。
《概况》的产生不是一个孤例个案,不是一本私家著述,而是国家文化建设大局下应命完成的一项学术成果。195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出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在一穷二白的中华大地上开始进行从经济到文化各个方面的大规模建设活动。1956 年,由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牵头,启动了全国汉语方言普查工程。为给这项工程培养骨干人才,语言所开办了“第一期普通话语音研究班”,由丁声树、李荣、徐世荣等大家授课。甘肃省从兰州大学中文系和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选派了赵浚、刘伶、潘尔尧、薛东如四位年轻教师入班学习。省上成立了“甘肃省方言普查工作指导组”,兰州大学中文系和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分别成立了工作小组。
兰州大学工作组由赵浚老师和八位高年级学生组成(组内还有两位助教,但另有任务,未参与实际工作)。赵先生任组长,学生马志杰任副组长。中科院语言所提供了调查资料和卡片,下拨了一部分经费,甘肃省教育厅配发了两台老式笨重录音机。1957 年暑假开始,赵浚先生带领马志杰、李振武、朱幼农、杨廷栋四名学生分赴甘肃各专县进行实地调查,另四名学生留校搞资料收集工作。1958 年 2 月完成了38个点的调查任务,写出了22份工作报告。
西北师范学院工作组由助教潘尔尧、薛东如和六名高年级学生组成(组内还有两名助教,因另有任务,未参与工作)。该组因条件限制,未到专县做实地调查,从本校和毗邻的甘肃省委党校选择发音合作人,就地调查记音,至1958 年 2 月写出 42 份工作报告。
由于兰州大学和西北师范学院的工作小组成员还担负着编写各专区“学习普通话手册”的任务,两校的工作报告当年未得汇总整理。1959 年 2 月,根据甘肃省委决定,将兰州大学中文系撤销,其语言研究小组的师生全盘并入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其余师生划归新成立的“兰州艺术学院”),所有的记录卡片及材料也全部带了过去。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决定由赵浚先生负责汇总整理两校调研成果,让潘尔尧、薛东如协助工作。经过认真细致的分类归纳、校检排比,提炼出了预定成果,由赵先生执笔写出了这部 30 余万字的《概况》。该书分为六个部分:甘肃方言普查工作进行概况,甘肃地理人口概况,甘肃方言分布概况和各区语音特点,甘肃方言声韵调对照表,甘肃方言常用语词对照,甘肃方言语法例句对照。1960 年由甘肃师范大学印刷厂铅字排印,图表部分蜡纸刻写油印,统一装订成册。封面用红色魏碑体大字书写“甘肃方言概况”书
名,下标注印刷体汉语拼音。
《概况》一书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今以至将来,都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可以说,时间越久,其价值将越显贵重。
首先,《概况》是汉语研究史上按现代方言调研规则和手段完成的第一部甘肃全省方言调查报告。甘肃地处祖国大西北中部,省会兰州乃国家版图地理几何中心。东西长约 2000 公里,山川纠葛,地形复杂。这里是人文始祖羲皇故里,秦安大地湾遗址的发掘已证明,农耕文明可上溯至 8000 年前。至于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遗存遍布山野。周秦君临天下,皆发迹于此。右襟藏区,吐蕃在唐代割据甘肃中西部 80 多年。探索汉语及汉藏语系源头均无法绕过这里。众多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融合,通往欧洲的丝绸陆道横贯东西,汉语与阿尔泰语系的接触渗透明显。因此,甘肃方言虽统属北方方言,但内部次方言歧异争荣,繁纷复杂,语言学界莫不认为这里是汉语方言资源的富矿区。正因为如此,甘肃方言很早就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例如,西汉扬雄的《方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西晋郭璞的《方言注》都收释了今甘肃地区的许多方言词语。南朝颜之推的《家训•音辞篇》中不但指出了包括今甘肃地区在内的北方方言在语音、词汇方面的一些特点,士庶两个阶层语言一致的用语特点,还指出了受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现实。隋陆法言的《切韵序》还谈到了甘肃方言的声调特点。清光绪年间,进士出身的兰州著名学者张国常在其《重修皋兰县志》中首立“方言”专节,考释兰州方言词语 20 余条。嗣后,钩稽甘肃方言词语的著述层出不穷。民国学者李恭的《陇右方言发微》、李鼎超的《陇右方言》、慕寿祺的《甘宁青恒言录》皆影响甚巨。但既往的这些学者都关注的是异于通语的方言词语的意义及其来源,未能对其语音系统做全面记录或描写,更谈不上对其语法特点进行考究。第一个注目甘肃方音系统的是瑞典学者高本汉。他在宣统末年来华调查方言,为其构拟中古汉语音系准备资料、依据。他选取了 28 个方言点,以《切韵》小韵常见字为记音对象,用现代音标记录了这些字的声母、韵母(由于他对声调认知不深,未记其调值,更未归纳调类)。这 28 个点中甘肃就占了两个点:兰州和平凉。这在当时是破天荒的事情。他开创了以《切韵》音系为纲目,用音素音标为符号,记录汉语方言声韵系统的先例,给中华民国时期的赵元任、高元白等著名学者采用现代方
法调研方言开启了门径。但中华民国是个混乱凋敝的短命朝代,根本不可能在广袤而贫穷的甘肃省全面开展方言调查。这一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举国百废待兴的艰难时期顺利实现了。《概况》虽然只列了 42 个县点,但地相邻近、方言差别不大的一些县只选了一个点,实际上反映了全省县级各点的方言面貌。《概况》按照中科院语言所制定的框架和提供的例字,首次用国际音标记录下了各县点的声韵调系统,展现了各县点的典型方言词语和语法特点,还将这三项内容分点对比列示,使各点同异远近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将甘肃方言划分为七个区块。由此第一次摸清了甘肃方言的基本家底,为当时的语言学界提供了第一张甘肃方言的宏大画面,也为以后调研甘肃方言的发展演变提供了一尊历史坐标。《概况》的这种重大学术价值永远不可磨灭。
其次,《概况》是一部严肃认真的著作,内容信实可靠,质量上乘。这既决定于参与者的高超水平,也与当时端正扎实的学术风气有关。调研的领头人和主笔人赵浚先生的专业水平绝非参加过北京普通话语音研究班的一般年轻学员可比肩。先生上过私塾,饱读诗书,精通音韵,善写旧体诗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系任教。先生是兰州人,长期在本地工作,对甘肃各地方言早有深刻认识。其手下参与调研的高年级学生都是兰州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小组的成员。该小组由杨伯峻、黄伯荣、赵浚、祝敏彻、林端等老师和十五名四五年级的学生组成。这些学生都已上过音韵学、汉语史、现代汉语研究等专业课程(当时叫“专门化课程”),又经过方言调查培训,其学业程度绝不亚于今之研究生。西北师范学院方面,潘尔尧老师,广东人,主讲《语言学概论》,薛东如老师,陕西人,讲授《现代汉语》,皆参加过北京普通话语音研究班,有独立从事方言调研的能力,由他们二人具体完成西北师范学院小组的调研任务。西北师范学院本科学制四年,潘、薛手下六名学生未上过音韵学等专门化课程,只从事辅助性工作。这种调研人员的严格遴选和分工为确保调研质量奠定了基础。还值得称道的是调研未采用两校各揽若干县点,然后相加组合的方式,而是基本上采用了两校分头并进,然后比较择优的方式。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兰州大学小组赴专县实地选择发音人进行田野作业,采取的是现代通行的方言调查形式,西北师范学院小组在本校或在毗邻省委党校选择来兰州学习或工作的人为发音人,采取的是扬雄洛阳记音的传统形式。最后将同一点的两份记录材料摆在一起,运用理论知识作指导,选优定案。这样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发音人误读和记录人的误判,达到了最接近真实的效果。这种做法显然比较费时费工,但俗话说“慢工出细活”,不致赶急图快而粗制滥造。我们还看到,赵浚先生他们不光按社科院语言所的框架完成任务,还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额外工作。例如,当时对于声调的要求是确定调值、归纳出调类及古入声字的分派情况,不考虑连读变调问题。连读变调的研究当时还属于前沿学问,一般学者尚未涉足。赵先生他们对甘肃省三声调方言的成因作了深入观察,认为“三个声调在词句中连读时,往往又可以把单说时合而为一的那个声调通过变调加以分开”。说明三声调的底层仍然是阴阳上去四个声调,现在的三声调有的是阴阳平合并的结果,有的是阳平上声合并的结果。这与我们在前十年完成“甘肃二声调三声调方言研究”国家项目时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令我们莫名欣慰。《概况》的高质量顺利完成还与当时充盈全国的良好学风有直接关系。那时的口号是“把一切献给党”“向国家献礼”“为祖国争光”“少花钱,多办事”,学者们耻于争名夺利,视弄虚作假者为寇仇,乐意隐姓埋名,精耕细作,精益求精。这也正是《概况》为什么署集体名而不罗列主编与调研者姓字的原因。
岁月如白驹过隙,人生转眼百年。60 年前,当今在岗奋战的中青年语言学者们尚未出生人间。《概况》的主笔赵浚先生享年 85 岁,已离开我们 15 个年头了。潘尔尧、薛东如两位老师早已离开兰州。如果健在,也是八十七八的老人了。参与调研的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学生也都云散四方,难能聚首,现唯一在兰州的是马志杰老师。他于 1959 年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系任教,还兼任过中文系副系主任。今年已 86 岁高龄,但精神矍铄,记忆清晰,谈起普查甘肃方言及编撰《概况》的情况如数家珍,充满豪情。1961 年兰州大学又恢复了中文系,并入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兰州大学语言研究小组的师生又返回了本系。兰州大学为这次普查颁发了科研奖,奖品是一部《辞源》。奖状、奖品发给了马志杰老师,因为他是语言研究小组的副组长。发给作为副组长的年轻人,显示出了那个时代老师奖掖学生、激励后进的美好风尚。
《概况》的公开面世,对研究甘肃方言的所有学者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他们可以以之为阶梯攀上甘肃方言研究的更高更大平台。年轻学者们可由此学习前辈们的治学经验,树立良好的学风,为祖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我们应该感谢雒鹏同志为本书的出版做出的巨大努力。他的这种珍视文化遗产、积极抢救濒危资料并乐于让大家共享的高尚精神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
张文轩
2019 年 12 月 26 日于兰州大学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雒鹏,男,甘肃靖远人。供职于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甘肃汉语方言调查和语言文化典藏项目5项,参与国内外语言学类科研项目4项,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十来篇,主编或合编著作多部。研究方向主要为汉语言文字学、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文化语言学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甘肃方言概况》是一部20世纪50年代关于甘肃方言的普查报告,由原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今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方言调查室编写,包括甘肃42个方言点的声、韵、调对照表、279条差异较大的常用语词对照表、75条语法例句对照表,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甘肃方言进行分区的概况和各区语言特点的归纳等内容。现在原著基础上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甘肃方言的教师雒鹏重新整理编著,增加了“前言”“编写整理说明”“近百年甘肃方言研究论著索引”和“后记”四部分内容正式出版,可作为研究甘肃方言的资料,供国内外语言学界和相关学科的人员使用。

显示全部目 录

序言
编写整理说明
一、甘肃省方言普查工作进行概况
二、甘肃省地理人口状况
三、甘肃省方言分布概况和各区的语音特点
四、甘肃方言声、韵、调对照表
五、甘肃方言常用词对照表
六、甘肃方言语法例句对照
附录  百十年来甘肃方言研究论著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