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关联图书

图书搜索:

刘晗 造假的知识分子为何背叛公众

2013-10-23作者:刘晗刊发媒体:青年参考浏览人数:119

 

    究竟是怎样的内外因,令某些知识分子背叛了社会对他们的期待?
    曾被视为纯净一隅的高等学府被学术造假搅成浑水一潭,原本畅所欲言的网络被少数人通过水军等各种方式把持……当语言的肆意将真理引向偏移和错位,某些原本应当明察秋毫、仗义执言的公共知识分子,或早或晚将成为公众怀疑乃至唾弃的对象。
    雾霾总有澄明时。法国国际战略关系研究所所长巴斯卡尔•博尼法斯,作为清醒者的一员,不屑与高举道德大旗却发布错谬言论和空洞概念的所谓“名嘴”们为伍,遂写就了《造假的知识分子》一书,欲戳穿这群人欲盖弥彰的谎言。
    知识分子的身份意味着更大的社会责任。他们有义务运用才能和声望服务公众,并凭借知识与“负能量”抗衡。然而在现实中,总有许多自私者,对社会乱象沉默不语、麻木不仁;而在本书看来,某些知识精英对社会生活的不恰当介入,造成的问题只会更严重。
    造假知识分子的诞生及其肆无忌惮并非偶然。“大众媒体重人物而非集体,重感官而非理性,重奇异性而非普遍性。……由此决定了话语的性质和操弄话语者的形象。不需要规则,不需要理性,也不需要概念范畴。”部分知识分子对良知的背叛并非独角戏,大众媒体需要“专家”站台以使自身看起来客观、可信,这种外部环境营造了造假的氛围。
    一旦得到媒体“加冕”,道德与尊严的旗帜就成了行骗者的挡箭牌,舆论机器辅以持续的炒作,真实的谎言便名正言顺地延续,信息自由和民主则在悬崖边缘摇摇欲坠。媒体需要造假的知识分子捧场,后者则需要抛头露面的机会,两者心照不宣地利用大众,传达出某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形成皆大欢喜的虚假局面。更可怕的是,这种谎言成真的过程得到了最精致的包装和公众的盲目迎合,因此,几乎没人敢站出来揭露某些人长期篡改真相的行径。
    “有许多人,当我告知他们写作本书的计划时,对我说:‘你会给自己制造许多敌人,一些强势的敌人。’他们劝我不要继续这项工作。的确,什么都不说,沉默地加入到普遍的同谋者行列中,这样更轻松。”相反,逆潮流揪出“造假的知识分子”,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艰苦的战役。通过本书,博尼法斯展示了他挤出混在言语中的毒液,迎来澄明之境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