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林纾与近现代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
林纾与近现代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
吴仁华:林纾既帮助了实业教育,又帮助了新式教育
福建工程学院教授、党委书记吴仁华先生发言选摘
2016.09.05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作者:吴仁华浏览人次:72

 

  从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变迁来看,实际上林纾帮助过教育,刚我和夏晓虹老师还在开玩笑,《林纾家书》的第一篇就是关于学堂的争论,到现在来看,这个争论是什么,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在我看到的材料里面,《巴黎茶花女遗事》到上海印完以后,当时林纾稿费是捐给了福建的蚕桑公学,这个我学过一篇考证文章,已经发表到福建论坛。他当时为什么会捐这个钱?他关注实业教育,苍霞精舍是关注的新式教育,包括书信里面也有很多他的英文,甚至叫他的儿子到西门子去工作,所以他不是一个封闭性的人,这个在书信里面都有,他教他儿子怎么学英文,要先学绘画为主,不是死读一般的文字。这对近代整个教育发展文化的变迁是很重要的。

 

  另外一个教育学的视野来说是教材,他一直在做。甚至我始终认为,杭州三年是林纾前47岁福州前半生跟北京后半生重要的转折三年,他的翻译之路应该是在杭州奠基的,所以始终觉得对杭州三年缺乏必要的挖掘,这是对他的人生怎么来选择。他在杭州办了几个,像现在的浙江大学,像现在浙江工业大学,还有杭州四中,都把林启作为创办人,林启当时是跟林纾在一起的。

 

  所以从教育的角度延伸到文化的角度,我始终感觉林纾的成长是一个偶然和必然的结合,我觉得他考上举人是偶然的,他考不上进士是必然的。像严复到了后期怎么考举人都考不上,林纾从小就受到教育,他已经出现了这个状态,我觉得他考上举人是偶然的。他走上翻译之路,福州有各群体,马尾船政是一个群体,但是他在创办苍霞精社的时候跟孙葆缙等是一个群体,他家斜对面就是福州银元制造局,所以他跟孙葆缙经常往来,这是一批商人。他最早给他母亲念了很多翻译的,那时候还没走上翻译之路,就编了很多外国故事给他母亲去听。

 

  我觉得他的群体是两块,所以他不是一个纯文化人的群体,他还有一个商人的,跟孙葆缙等。为什么福州马尾船政是一个群体?英国人逼着福州开放,说明外国人对福州的认识已经到了一定阶段,里面有很多传教士,所以他对外国人的认识除了马尾船政这个群体,还有一批传教士影响着福州,特别是在台江那个地区形成的市井文化,这个群体很多是接触西方的。

 

  所以从教育史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他的成长过程是很复杂的文化现象。大家如果把林纾放回生活中的林纾,就看看他的英文,而且他儿子去了西门子。他生活中跟我们所认识的保守、传统、古文好像概念不太一致。我也赞成刚才讲的,我们研究林纾要还原到客观的生活场景里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