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与会嘉宾致辞
与会嘉宾致辞
张人凤在“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 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2018.05.03作者:张人凤浏览人次:72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哲孙  张人凤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我非常兴奋,也非常激动,能有机会在这个讲台上发言。在这里,首先是祝贺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祝贺商务印书馆120岁生日!用研讨会的方式,是纪念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的最好的方式之一,我也预祝“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国际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120周年,用西方的计算方法,叫做跨越了三个世纪;用中国传统计算方法,叫做双甲子;换成历史学的语言,叫做跨越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但无论是哪一种讲法,其所蕴含的意义都是非凡的。

 

  近些年来,我一直在做我的祖父张元济先生的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所见到他留存下来的文字,大部分都是围绕着商务印书馆工作的。我所见到的对张元济先生的研究专著和论文,也大多围绕着他与商务来开展论述的。于是,学习和熟悉商务印书馆馆史必然成了我的必修课——没有商务印书馆馆史背景的支撑,对张元济的认识和研究是无法进行的。夏瑞芳艰苦创业,敬业又善于开拓经营,尊重知识和人才;张元济主持编译,成功编纂我国近代第一套最为成功的教科书,许多词典工具书,大量引进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文学书籍,校勘影印出版《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大型古籍丛书,使商务从开办时的印刷作坊走上了我国近代首屈一指的集编印发于一体的大企业;王云五时期的《万有文库》《大学丛书》《复兴教科书》;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家喻户晓、案头必备的《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到《汉译世界名著丛书》及多种中外文词典,等等,这些都堪称我国近现代出版史上的精品,在我国出版史、文化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创造出这些成果的商务历任领导、多位编辑,都是我十分敬佩的前辈。我在孩提时代,见过其中好几位,包括王云五、李拔可、陈叔通,改革开放以后,我又见过陈翰伯、陈原、杨德炎等,他们都是出版界杰出的代表人物,真应该为他们每一位写一本乃至几本传记、年谱。

 

  商务印书馆馆史研究,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商务历任领导和学术界的重视,我认为,学习和研究商务馆史,除了出版物和他们背后的众多人物等史实以外,更重要的是商务的精神。商务从成立伊始,就以“启迪民智,昌明教育”为已任,一开始就找对了办出版事业的方向,适应社会需要,有时甚至领先于社会进步的潮流。在新文化运动中,又及时实现了出版物和管理的转型,使老企业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为中国文化转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在商务的历史中,处于逆境的时间很长,譬如1914年夏瑞芳被害,1932年上海商务总厂被日本侵略军炸为一片废墟!八年抗战期间,处境之艰难难以想象。但商务的前辈们在“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的口号下复兴,又在没有一寸铁路线的大西南坚持了下来,最终把这家半个世纪的老企业带进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有了和平建设的环境,但老出版企业如何适应新时代的社会环境和需求,几代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商务老领导又费尽了心血。我们今天来看商务120年历史,可以看到商务人具备了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尽全力的决心和信心,他们有一种毅力和定力,不少人为商务事业,也就是中国的出版文化事业贡献了一生。从商务120年历史可以看到商务人有着对中华文化的无限的热爱和极强的责任心,这是他们处逆境时能自强不息,顺境时能抓住机遇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可以说,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以来文化自信的代表和典范。

 

  改革开放的近40年来,商务印书馆的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而今迈入第三个甲子的时候,也正是我们中国人民迈入到“强起来”的新历史时期。我相信,我祝愿商务印书馆在这第三个甲子时期里,会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