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关联图书

图书搜索:

烛照美学史的幽暗地带——《17—19世纪法国美学主潮》评介

2023-01-06作者:薄雯刊发媒体:美育学刊浏览人数:0

《17—19世纪法国美学主潮》(商务印书馆2022年出版)

 

  是否存在一种法国现代美学体系?此问题关系到美学通史如何架构。鲍姆嘉通提出“埃斯特惕卡”的命名,奠定了美学的学科基础,康德、谢林、黑格尔等哲学家用系统性文献构筑起德国美学的理论世界。凭借先进且明朗的学科化进程,德国美学通常被纳入美学通史的主要内容。出于种种原因,同时期的法国美学则常给人以模糊和分散的印象,在英—法—德现代“美学竞赛”中似乎鲜有高光时刻,其主要文献在通史写作视野中大多被隐没。中国艺术研究院张颖老师的新著《17—19世纪法国美学主潮》犀燃烛照,重新探赜这段跨越三个世纪的法国美学历程,旗帜鲜明地将其认定为一种古典主义美学体系,以肯定的答案回应起点之问。
  该书的一大特色是运用“民族美学”的视角来观照17—19世纪法国美学,以美学学科化与民族意识觉醒的密切关联为重要背景,直面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境况,回到美学现场,展开具体考辨分析。作者坚持问题导向,根据法国美学的突出特点,将宽泛意义上的“作家”之作划入文献清单,在事件、文献的交错与支撑中梳理美学主潮的发展脉络,纵观博览,阐幽明微,清晰描画出法国古典主义美学的整体面貌,为通史思维补充新的观念与维度。
  全书以时间为序,将三百年的法国美学按世纪坐标划分为三个阶段。17世纪主潮为古典主义的奠基,论及古典主义文化体制之建立,还原古今之争事件始末,提示出暗藏于美学史演进中的思想线索。18世纪主潮关键词为“美”与“趣味”,在克鲁萨、杜博、安德烈、巴托、孟德斯鸠和狄德罗的美学研究与思想对话中,显露启蒙美学的内部与外部、连续性与断裂性之张力。19世纪主潮为“美”的失势,涉及德国观念论和法国本土实证主义思想影响下在学院内外发生的两次美学转向。最终,法国古典主义现代美学随着“美之学”的式微而走向尾声。
  充分调用一手文献是该书的另一大特色。该书对法国古典主义现代美学体系的严密论述,立基于一套翔实而可靠的文献证据链,它确保了论断的深刻有力。作者交互参照国内外既有美学史著,对常见文献进行查漏补缺,重新收集整理了此三百年间最具典范性的美学著作,以此搭建法国美学的体系架构。此举具有填补领域空白的重要价值。
  唯有发掘、整理新旧材料,才有条件反思既定史观。因此,以文献立基既是研究方法,也是思想创新的前提,它使得这部法国现代美学史著作新见迭出。作者始终与思想定见保持一定距离,而依据文本对笛卡尔美学、古今之争、启蒙美学、趣味之争、艺术体系、艺术哲学等诸多传统问题域进行重估,力图重现错综复杂而犹见主线的法国美学面貌。例如,该书强调,贯穿于法国美学史的“古今之辩”并不意味着历史的断裂,而是潜含着批判与反思精神在现代时期的延续。这也印证了法国美学的体系特点。
  读罢该书,我们可能会赞同这个观点:在“欧洲文人共和国”的美学土壤的培育下,法国现代美学不只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前奏与铺垫,其本身拥有相对独立的问题意识与构建方式,启示着一条前—康德或非—康德式的美学史路径之可能性。倘若我们有耐心、有好奇心进入这块昔日的“幽暗地带”,阐幽抉微,或可彰往而察来,重现美学的厚度与丰赡。
 
 
原载于《美育学刊》2023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