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关联图书

图书搜索:

咬文嚼字益处多 ——读汪惠迪新著《语言的魅力》

2023-06-30作者:李智初刊发媒体: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浏览人数:5

《语言的魅力》(商务印书馆2022年出版)

 

  语言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用语言来思考、记录和表达。有的人说话时不仅表达流畅,用词丰富、准确,还会巧妙地借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来打比方、说道理;会及时运用既新颖又有一定流通度的新词新语或新用法;会恰到好处地运用夸张、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让人听之有味,轻松理解,开心接受,让语言更具魅力。
 
  时隔十载,再次读到汪惠迪先生的语言散文集《语言的魅力》,依然眼前一亮,就像10年前读到他的《语言的风采》一样欣喜。全书收录作者最近10年撰写的71篇文章,平均每篇3700字,其中最长的《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探微》3.3万余字,洋洋洒洒,娓娓道来;最短的《白字谁不念,公仆也难免》只有约800字,字字求真,句句犀利。文章都是对语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捕捉,往往针对一句话的说法、一个新词的出现或一个字的读音,紧“咬”不放,细细咀嚼,析精剖微,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小中见大,针砭语情。通篇读下来,受益匪浅,“益”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普及语言知识
 
  《心系榴梿27载》一文对“榴梿”的译名用字作了调研和考证,从“流连”到“榴莲”,再到“榴梿”,厘清了这种植物名用字的源和流。《老皮,皮特斯》借新西兰中文媒体对人名的汉译一事,讲到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法,讲到“非词素词素化”这一语言现象。《“土豪”还乡啦》让我们了解到,今日之“土豪”非昔日之“土豪”,如今的“土豪”指那些暴富的文化素质不高的人,特点是虽“豪”却“土”。《熊猫基地看猫熊》从“熊猫”和“猫熊”的不同称名,讲到两岸差异词的“独有”和“独用”语言现象。《日子过得很茶楼》一文从广州人和香港人的饮茶文化,引出一条文章标题就叫“日子过得很茶楼”,并进一步分析了标题的语用问题,对于这些语言现象,作者作了专题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演员被叫做“戏子”的时候》一文中,指出“演员”和“戏子”含义的同和异,“戏子”旧时含轻视义,是贬称,而当有人在文章中对那些道德沦丧、人设崩塌的演员称作“戏子”时,作者认为,一方面媒体应该关注舆论导向,新闻报道不能失衡;另一方面演艺界的艺人必须自爱,希望“戏子”这个词尽早弃用,不要让它满世界乱窜,丢人现眼。
 
  书中所收文章,大多从小的语言现象说起,而反映的是语言知识、方法论意义和理论价值,小文章大道理,作者把深邃、抽象的道理说得浅显、简单、形象生动,真正起到了普及作用,打破语言专业界限,让更多读者了解语言知识,热爱语言生活。
 
  提倡语言规范
 
  《圈、饭圈、饭圈语》一文,从环状物的圈讲到与“粉丝”有关的饭圈,又从饭圈讲到饭圈用语中的怪圈,提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都要天朗气清,惠风和顺,使用正确、规范、健康的语言文字”。《标语口号务须规范》一文中,强调“‘奇葩标语’严重污染语言环境,务须严加整治才好”。《大浪淘沙,金子留下》,对四组不同程度的个性张扬的网络词语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性质的网络词语应该分别对待,严禁那些说不出口、不堪入耳、不伦不类、粗鄙、低俗的网络词语进入现实世界的大众传媒,不能让这类词语渗透到校园,学生作文应严禁使用,并批驳有些报纸和刊物自我矮化,把这类词语挂在出版物上,把肉麻当有趣。《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一文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视开始,讲到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一书,并结合语言文字和语言生活中出现的诸多不规范、不标准、不一致、不合理的语言现象,认为规范化、标准化的空间很大,强烈呼吁必须以国标为准。而《白字谁不念,公仆也难免》一文说的是,有时候念白字也需要宽容对待,不是所有的不规范现象都要采取零宽容的态度。
 
  这些文章旨在告诉我们,在纷繁的语言现象面前,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规范观。语言规范的目的,主要是便于人们使用语言交际、思考和认知,让语言生活更加和谐。语言只要在使用中,就会有语言变异和不规范现象,而语言规范具有滞后性,对于“巨好看、幽它一默、很男人、很治愈”等新的语言现象,需要先观察再定性。
 
  展现语言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理念、新思想不断产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迭代,乘着互联网这个数字高速公路,新词新语新用法、网络用语、流行语大量出现,从专业领域到语言生活,呈现出蓬勃生机,展现语言活力。《反腐斗争孕育热词新语》一文列举了“老虎”“苍蝇”“打虎拍蝇”“打虎灭蝇”“塌方式腐败”“前腐后继”“断崖式降级”“雅贿”等与反腐斗争有关的新词新义,这些词语的使用准确、形象、生动。《读懂媒体上的中国》一文,关注到中国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每年发布的“中国报纸春夏季流行语”和“中国媒体年度流行语”,认为“流行语比一般词语更直接、更敏锐地反映社会生活”,“域外人士若想读懂媒体上的中国,了解并研究中国国情,途径之一便是关注、跟踪中国流行语的发展变化”。该文还对近些年来一些属于新词语性质的流行语进行了解读,如“创客”,作者认为“创客”依次是随着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脱颖而出”的,而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业者。“颜值”一词产生后,所指的主体从人物迅速延伸到事物,甚至一道甜品做得靓,也可用“颜值高”形容。对于“duang”这样的新词,作者预测它的“词命”长不了,要不了多久就会淡出人们的语文生活。《顺口溜:民间文学的宝藏》一文列举了与恋爱、婚姻、饮食、保健、养生有关的顺口溜,还有与学习汉语拼音、英语语法、各地方言有关的顺口溜,这些顺口溜通俗、幽默,普遍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顺口溜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作者强调,顺口溜是中国民间文学的宝藏,值得深入研究。
 
  在关注语言文字规范,避免字、词的音、形、义以及语法、语用的误用的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新词、新语、新用法,恰当使用各种熟语、顺口溜,运用好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练就好口才和好的笔杆子。
 
  传播语言文化
 
  语言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碰肘”与“拱手”》一文从“碰肘”“撞肘”产生的背景,讲到古已有之的拱手礼,并指出拱手礼是左手压掌还是右手压掌男女有别,而且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方式会有不同的含义。
 
  中国古代经典诗文名句的巧妙运用,凸显了中国语言文化的强大功能和力量,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以情感人,传递温暖,增进友谊。《抗疫隽语激励斗志》讲到武汉遭遇疫情期间,一些外国友人援助物资时在包装箱上写的捐赠隽语大多来自中国古人的说法,让人看后印象深刻。中国政府随后也向相关国家和地区提供物资援助,同样赋予捐赠隽语,如“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化用唐代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引自玄奘诗《题尼莲河七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引自《周易·系辞·上》。
 
  语言文化的传播,应该有全球视野。作者放眼华语圈,关注汉语在海外的使用状况,如《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探微》《香港再出发,推广普通话》《马来西亚华语规范方略》《异彩纷呈学术路,南国之梅吐芬芳》等文章,让我们看到了汉语在海外的影响力。
 
  《语言的魅力》全书70多篇文章,看似杂谈,其实不杂,作者用一则语言故事、一个语言话题或一个字一个词的语言现象引出一篇千字文,不仅阐释了语言的魅力,还告诉我们在新时期的语言生活中应持有怎样的语言观,如何让我们的语言更加规范、雅正、和谐、优美,让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恰当,富有魅力,妙语连珠。
 
  从《语言的风采》到《语言的魅力》,作者从不同角度给我们展现了语言多姿多彩的魅力,下一本会是什么呢?是《语言的秘密》还是《语言的万花筒》?期待读到汪惠迪先生更多更精彩的语言散文和语言故事。
 
(转载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3年6月30日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