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关联图书

图书搜索:

从绘画中感受神奇而迷人的树木故事

2023-07-21作者:贾登荣刊发媒体:中国绿色时报浏览人数:2
《藏在画里的树木文明史》(商务印书馆2022年出版)
 
书中插图《卢顿公园的风景》
 
书中插图《马栗树的田园牧歌》
 
  在一般人看来,绘画与树木,二者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英国诺丁汉大学乡村地理学教授查尔斯·沃金思却独具慧眼,从大量绘画作品中,发现了隐藏在绘画与树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对林林总总的经典绘画作品认真梳理后,他出版了《藏在画里的树木文明史》。通过作者的娓娓讲述,让人们透过艺术家的画作,跨越千年历史,看绘画如何演绎神奇而迷人的树木故事。
 
  《藏在画里的树木文明史》一书由树的画像(1800年前)、树的画像(1800年后)、古代典故中的树、树木的造型艺术、圣树、藏在更深处的树、树木的异国风情、魔幻的树等章节组成。作者指出,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树被认为是神圣的。“树木崇拜”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信仰之一,源于原始社会“万物有灵”之观念,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依从心理、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望之情。人类对树木的崇拜体现在许多经典神话故事中。《创世记》中,知识之树就在亚当和夏娃的家——伊甸园中,其果实可以让人分辨善恶。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许多古树、巨大的橡树也被认为是神圣的树木。冰岛历史学家斯诺里·斯特鲁森曾写下这样的故事:“博尔的儿子们在海边散步,发现了两根圆木;他们捡起木头,将之塑造成人类。第一人赐给他们气息和生命,第二人赐给他们智慧和行动能力,第三人赐给他们语言、听觉和视觉。”在这里,树木,被认定为人类起源的重要因素。对树木的崇拜,在日本文化中也是根深蒂固。如日本歌川广重的作品《王子装束榎木除夕的狐火》,就描绘了一棵神圣的木香树。据传说,每年除夕当地所有狐狸都会身着盛装去参拜这棵树,所以会出现所谓“狐火”。当地人认为狐火出现的时间大有讲究:晚上出现狐火,无论傍晚还是夜间,都可以成为来年丰收或歉收的征兆。虽然这棵树后来因为修路而被砍伐,但人们又在附近种了一棵代替它的树,除夕照样举办狐火庆典,人们会手执狐狸的形象,排队走向神庙,去参拜神圣的树。
 
  《藏在画里的树木文明史》一书,还逐一检视各个时代、各个艺术流派画作中所呈现的树木与森林形象,并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阐释这些形象背后的文化含义。通过许多经典绘画作品所描绘的场景与故事不难看出,树木成为爱与恨的载体,传达着人类丰富的感情,深刻体现出人类爱欲、权力、失去、嫉妒、喜悦、悲伤等内心世界。如古希腊神话中神与树的爱与恨:秉持单身主义的达芙妮,遇上热情似火的太阳神阿波罗,终变成月桂树;维纳斯的心上人阿多尼斯,从变为没药树的母亲的肚中出生,终亡于野猪獠牙下;太阳神的四个女儿为兄弟法厄同的死亡久久哭泣,终变成杨树。后来,罗马人把不同的树种与特定的神联系在一起,“冬橡树代表朱庇特,月桂代表阿波罗,橄榄树代表弥涅尔瓦,桃金娘代表维纳斯,杨树代表赫拉克勒斯”。此外还有“西尔瓦努斯、畜牧神法翁和形形色色的女神,就像上天分配给森林的一样,让每种树都代表一位神明”。
 
  应该说,《藏在画里的树木文明史》不仅仅只是一本阐释绘画与树木关系的作品,在书中,我们还能看到文学与历史、经济与战争、科技与环保等诸多社会生活风貌,在绘画作品中得到全方位、多维度的呈现。在这本书中,作者举例的绘画作品内容,囊括了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奥维德的《变形记》、福楼拜的《情感教育》、屠格涅夫的《进入波勒塞》、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及《伊利亚特》《埃涅阿斯纪》《伊索寓言》等经典文学和历史名著;更重要的是,在这本书中,作者透过艺术家们的一幅幅画作,还原树木在人类生存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作者指出,在人类的大部分历史时期,木材都是烹饪、取暖和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燃料。收集木材对人类生存是必需的、重要的。所以,在18世纪时,背着柴火的男人、女人和小孩儿,常常成为风景画中的主题。在英国油画家庚斯勃罗的《柯那树林》中就展示了一个男人把木材捆成一个柴垛的画面。这样做通常是为了销售柴火。但人们也会到树林里或者沿着树篱捡拾枯枝供家庭使用。而在他的《拾柴火的女孩》中,庚斯勃罗则用黑色粉笔和擦画的方法勾勒了两个手里各拿着一小捆木柴的年轻女孩的形象,而木柴用白色粉笔加了高光。收集木材是一项艰苦的劳作,画家们也在画笔下加以展示。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在《伐木工修剪柴垛》中,刻画了一名男子使用钩镰修剪一根树枝:他将树枝拿在手里,放在一个精心挑选、高度合适的三脚架形的树桩上进行修剪;已经捆成捆的木柴直立堆放在这名男子的身后,以便干燥。背景中可以看到茂密生长着的灌木,其中一些已被砍伐,堆在画面中间的地面上;而他的另一幅油画《伐木工人》,刻画了一名伐木工人正在挥舞斧头,全神贯注地瞄准目标。光线打在他的左臂上,而他即将挥出下一斧。明亮的木屑从斧头上散落到树的周围。背景中有一大摞切割好的木材。此外,在油画《锯木工人》中,画家描绘的场景是:两位锯木工人正在锯一截大树干。这幅画再次强调了伐木工作的艰辛:左边的人竭尽全力把锯片往回拉,从画家细心捕捉的手臂位置就可以看出。不表露这些工人的相貌在某种程度上令画作传递出的劳动的艰辛意味更加强烈——画面中没有一张清晰可见的脸,使这些工人仿佛被物化了。让-弗朗索瓦·米勒的这些作品,留下历史上难忘的瞬间,成为19世纪中叶林业工人生活的出色记录。
 
  《藏在画里的树木文明史》一书的作者还指出,18世纪90年代,木材可以用来建造军舰,于是木材成为一种战略资源。森林不可避免地卷入到战争中,“温莎雄伟的森林早已深深地低下了头,屈从于迫切的需求以及贪欲所驱动的刀斧之下”。树木与森林卷入战争的内容,也被画家在绘画中加以体现。威廉·哈维尔的《泰晤士河畔、亨利、公园广场的樵夫》就是这样的代表作。画中描绘的可能是山毛榉;高光部分采用的是水粉颜料,使暴露的树皮显得颇有生机;远处可以看到泰晤士河谷,一些伦巴第白杨树生长在河边,一棵大树被砍倒了,砍下的树枝被切短,整齐地堆放在右边……20世纪,工业、城市发展迅速,人们对树木的砍伐更加疯狂,森林逐渐被住房、工厂、铁路和公路所取代,进而导致环境污染、全球变暖。乔治·肖的画作《每一笔都是从我的身体上撕下来的》,色调阴暗而发人深省,暗示着人类对自然某种可怕的、血腥的行径。作者通过这样的作品,呼吁人们爱护树木与森林,重视环保与生态。
 
  还要提及的是《藏在画里的树木文明史》一书,穿插汇集了世界许多著名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他们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波提切利、莫奈、毕加索、梵高、塞尚、柯罗、米勒、米夏隆、达利、雷东等,这是一个何等豪华的艺术家阵容!人们徜徉在文本中,津津有味地阅读那些精彩故事的同时,还能欣赏到名画荟萃的展览,无异于享受一次文学与艺术双重协奏的饕餮盛宴。
 
(转载于《中国绿色时报》2023年7月21日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