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相关图书

图书搜索:

大洋国 平装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分享到:

定价:¥30.00

  • 著者:119781 
  • 出版时间:1996年07月本印时间:2016年05月
  • 版次:1印次:5页数:285页
  • 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02026-8
  • 主题词:大洋
  • 人气:1623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3年10月</FONT></SPAN>
             <FONT size=3><STRONG>本书</STRONG></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STRONG>出版说明
</STRONG></FONT>
  哈林顿(James Harrington,1611—1677)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他出生于英国一个土地贵族家庭;青年时代,他除了悉心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外,曾漫游荷兰、法国、意大利等国,考察各该国家的政治制度,对贵族商人执政的荷兰和威尼斯的政治制度最感兴趣。因此,他早年的政治主张是希望把英国的专制君主制改变为立宪君主制。经过英国资产阶极革命的第一阶段,到英王查理一世被国会军战败并俘获后,他才转变为一个共和主义者。
  这本《大洋国》(或称《大洋共和国》)是哈林顿的主要著作。此外,在1658—1660年期间,他还写过一些文章反对当时的君主复辟运动。《大洋国》开始写于1649年,发表于1656年秋。这本书在形式上是政治小说,实质上则是哈林顿为当时的英国所提出的一部宪法草案,一部在他看来是针砭时弊、切实可行的政治纲领;同时书中阐述了他的理论的、历史的根据。“大洋国”指的就是英国。书中的主人翁奥尔佛斯•麦加利托(Olphaus Megalegtor)系影射克伦威尔。书中还设置了一些人物,也都是实有所指的,如潘纳古斯(Panurgus),原义为狡狯,暗指英王亨利七世;摩菲厄斯(Morpheus),原义为睡神,暗指英王詹姆斯一世;帕西妮娅(Parthenia)暗指伊丽莎白女王等等。1649年英国革命第一阶段结束,代表英国贵族封建势力和封建教会的英王查理一世被代表新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国会军所俘掳,并被送上断头台处死。国会军的领袖克伦威尔于1653年就任终身护国公,实行军事独裁。哈林顿对于克伦威尔的独裁很不以为然。他认为英国应该实行共和制,即实行依据法律统治的设有两院的议会制。哈林顿在《大洋国》中即假托奥尔佛斯•麦加利托这个人物在革命功成之后毅然引退的作法来讽刺克伦威尔。野心勃勃的克伦威尔对于本书的寓意报以轻蔑的微笑,并且说:“人家以刀剑打下的江山,岂能因一粒纸弹的攻击而轻易放弃?”旋即下令扣留了这本书稿,不予印行。后来经过向克伦威尔女儿的疏通,书稿才获发还,由哈林顿的朋友托兰德设法在1656年秋出版问世,传诵一时。1659年,哈林顿又发表了本书的节本,书名改为《立法的方法》(The Art of Lawgiving)。
  如上所述,《大洋国》是哈林顿针对当时英国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政体方案。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因此,从观点上说,这本书并不是空想的,从阶级实质上说,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有人把它算作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那是不适当的。
  哈林顿从国外游历回来后,曾做过查理一世的宫臣,并曾随查理一世远征苏格兰。但是在英王同国会军的内战中,他始终没有参与任何一方的实际斗争。所以后来国会军打败查理一世并把他俘掳后,由于信任哈林顿,就任命他为被执英王的侍从,负陪伴看守之责。哈林顿和查理一世本来有很深的私人交谊,但在思想上哈林顿却是反对君主专制的。查理一世虽然很喜欢他的陪伴,很爱同他交谈,但只要听到他一谈起大洋国的共和国理想,就立刻感到不耐烦。哈林顿陪伴查理一世,直到把他送上断头台处死的最后一刻,而且还为查理一世的处死深感悲悼。这种在政治上的居中态度和思想与行动之间的乖离,恰恰是哈林顿的资产阶级本性的一种表现。
  哈林顿之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是在1658年克伦威尔死后。这时英国的贵族和大资产阶级,鑑于人民群众对资产阶级篡夺革命果实的不满,慑于人民群众力量的日益壮大,阴谋借复辟君主制、建立强大的专制权力以镇压人民运动。哈林顿坚决反对复辟运动,曾领导共和主义集团,组织罗塔俱乐部(Rota Club),发表演说,撰写文章,进行反君主专制的宣传。但是,他所领导的这个俱乐部到1660年就被领导复辟运动的军官蒙克所驱散。次年,他本人被捕下狱。晚年因病被释,死于1677年。
  哈林顿认为政权是由财产产生,财产是政权的基础,而财产中最主要的是土地。这是哈林顿最重要的、带有唯物观点的政治思想。由此出发,他断言国家的性质、政府的形式(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是由财产,即土地的分配情况决定的。他说:“产权的均势或地产的比例是怎样的,国家的性质也就是怎样的”(本书绪言第10页)。他认为主权就是“财产的自然产物”。如果一个国家的大部分土地被一个人所占有,必然形成君主制;为少数人所占有,必然形成贵族制;为全体人民所分有,就可以建立共和国。哈林顿认为英国在都鐸王朝时代,土地财产已从国王、贵族和教会手中转到绅士和富农手中,已经应该建立共和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英国革命的任务就在于建立符合英国“人民的财产均势”的共和国。
  在财产分配问题上,哈林顿既反对大地产,也反对平均财产和公有财产,而主张保护中等土地贵族。他提议保有每年收入不超过二千英镑的地产,使这样的地主维持在五千个左右,作为贵族—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基础。地产过大,其每年收入超过二千英镑者,就要设法削减,使之与其他士绅取得平衡。对于一般农民,哈林顿主张耕者有其田,给每人一份小额土地,使其能维持温饱而不致陷入奴役状况。
  关于具体的政治制度,《大洋国》建议实行法治共和国,设立两院制的议会。上院由每年收入一百镑到二千镑的有产者选出的代表组成,下院由每年收入不超过一百镑的小有产者选出的代表组成。无产者则根本没有选举权,不能与闻政事。上院的职权是提出法案,下院则通过或否决之,但无权进行讨论。用意是使上院倡议,下院选择决定,任何一院没有完全的立法权,以保持制衡。哈林顿还主张议员和官吏实行轮换制,如每隔两年,部分议员轮流去职,再由选举补充轮换之数。后来美国参议员之两年轮换三分之一的制度,就是根据哈林顿的主张而来的。
  哈林顿是英国革命时期中等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的思想典型地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他一方面反封建、反君主专制,另方面也反人民、反对彻底的民主主义,害怕人民继续革命,力图保持资产阶级从人民手中窃夺的革命果实。哈林顿不仅主张剥夺贫苦人民的政治权利,把他们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而且还从理论上否认人民有自然权利,提出“人们的自然不平等”之说,说什么有“自然的贵族”和“自然的人民”之别,前者应为统治者,后者则不过为禽兽、牲口,应为被统治者。这是十足的奴隶主思想和对人民的恶毒的咒骂。又如在宗教问题上,他一面假惺惺地主张信教自由,一面却又要求国家设立国教会,以便“监视信仰自由”,“指导人民的信仰事务”等等。凡此种种,都足以表明哈林顿的政治思想在形式上虽是共和主义的、民主主义的,而实质上是反民主主义的、反人民的。正因为如此,哈林顿的思想大可以利用来迷惑人民:挂民主制、共和制的招牌,掩盖反人民的资产阶级专政之实。在后来美、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之所以大为推崇和采纳哈林顿的思想,道理也正在此。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63年5月

显示全部前言

《大洋国》引言

有一位歌颂者对大洋国曾作过这样的礼赞:“啊,大洋国,你是天地间最幸运的国家!你得天独厚而又当之无愧。你那永远五谷丰登的原野不会被冰雪所封,也不会有赤日流浆的时候。塞里斯和巴克斯永远是你那里形影不离的一对座上客。你的森林不是食人猛兽的窝巢;你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也不是毒蛇的渊薮,而是无数牛羊的牧草,供给你——牛羊的放牧者,丰美的乳汁和金黄色的羊毛。夜幕并没有把你笼罩在黑暗的恐怖中,反而使你产生一种柔和的感觉。你的白昼是我们珍视生命的原因,也是最长的白昼。”正象贝蒂厄斯所说的,普里尼这段狂热的赞颂看来既是指大洋国本身,也是指现在已成为这个共和国的两个殖民省的玛辟细亚和庞诺辟亚。
  至于这三个地区的民族情况,大洋国人虽是那样地温驯,但又是全世界最富于尚武精神的民族。维罗拉密厄斯说:“励精图治的国家应该注意它们的贵族和士绅是不是增加得太快了,因为这样会使一般臣民变成垂头丧气的村夫和卑贱的乡下佬,实际上也就是使他们成为士绅的奴仆。正如同灌木林的情况一样,如果树苗留得太多,就不可能得到青秀的矮树丛,而是一片杂乱的小灌木丛。国家的情况也是这样,如果士绅到处充斥,平民就会卑污不堪。其结果是,一百个人里也挑不出一个适于带盔甲的;对于军队的主体——步兵来说,情况尤其是这样。在那种情形下,人口虽多,但实力却很薄弱。要证实我们说的话,最好把大洋国和法国作一比较。大洋国的幅员和人口虽然差得很远,但在实力上却又远为优越!因为大洋国的庶民是优良的兵种,而法国的农民就不是。”在这一段话中,维罗拉密厄斯就象马基雅弗利在他以前所做的那样,谈了一段很不完整的道理。其实这就是所有权或产权的均势。他在歌颂大洋国君主潘纳古斯的高瞻远瞩而令人赞叹的计划时,这一点倒说得比较明白。他说这计划“为田庄和农舍立下了一个标准。也就是说,使田庄和农舍保有不大的一份定额土地,其数量能使每个臣民都能丰衣足食,而不陷入奴役状况;同时要使耕者有其田,而不由雇工耕种田地。”他说,“这样就的确能达到维琪尔追怀古意大利时所说的‘土地丰饶,兵强马壮,国势强盛’的境地。”
  耕地培养了英勇的士兵,因而也就培育了强盛的共和国。维罗拉密厄斯在歌颂潘纳古斯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潘纳古斯也不配受到这种歌颂;因为如果掌犁锄的也拿上了剑的话,他就会用来保卫自己的财产。因此,大洋国人民的财产愈多,就愈能永远享受自由。大洋国的特征,和古意大利的情形有些相象。古意大利一切都是为了共和国。罗马在意大利境内立国时,也最为重视农村中的部族,并且从农民中选拔执政官。这个国家的政府采取了议会的形式,使村野农民一直能过问国家大事。人民永远厌恶君主的朝廷。爱慕虚荣和逢迎拍马的野心,被认为是都市行会作风。农民或乡村的生活方式虽然比较粗野,但被认为是共和国的菁华。亚里士多德说:“有农民的民主才有最好的共和国。”他认为这种共和国是保卫自由的最坚强的卫士,是最不易发生变革或骚乱的国家,因此,除非是国家的基础(这一点下面将要谈到)崩溃,这种人民是极少发生动摇和变乱的。凡是城市生活有较大影响的共和国,就很少或从来没有平静的时候,雅典的情形就是这样。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会由于做得过分,而使事情受到损害。因此罗马的城市部族便是由人民大会的群众组成的,这些人都是通过释放令才获得自由的自由民,在声望上与农民不能相比。的确,威尼斯的情况也许有些不同,因为他们那里的士绅(一切有权进入政府的人的称谓)完全习惯于过城市生活,但是人民大会的群众、职员、公民以及其余的老百姓却完全被排斥于城市生活之外。除开威尼斯以外,由一个城市组成的共和国无疑都是动荡不安的,因为人人都会进行野心活动。但国家如果是由乡村组成的,同时又做到耕者有其田的话,那么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并且会产生一种最淳朴和最稳定的共和国,象大洋国就是这样。
  玛辟细亚在同一岛屿的北部,是艰苦勤劳而人口众多的民族的保育者。过去,这个地方的树苗太密了,因而人民的勇敢和他们的艰苦精神不能相称;但那里的贵族却是例外,他们用一种与波兰相类似的方式统治那个国家,只是国王不象波兰那样由选举产生。后来大洋国粉碎了那里贵族的奴役,使人民得到了自由。玛辟细亚为了报答大洋国的措施,就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辅助部队的兵源。庞诺辟亚是邻近的一个岛屿,它是一个懒惰而懦弱的民族的慈母。这个地方在古代就被大洋国的武力所征服。后来为了摆脱桎梏,那儿的人口几乎被杀绝了,到最后才重新充实了一个新的民族。但是由于土质或空气上的某种不良因素,新的种族后来又衰落了。这个地方既不可能产生适宜征战的战士,而且事实上又没有这种必要。于是对大洋国本身的利益说来,最好是通过对国库最有利的方式来整顿这个土质肥沃、商港遍布的省份。在我看来(如果我考虑这个问题还算及时的话),完成这项工作的最好方法是让犹太人移民到那里去,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仪式和法律。因为这样做就能立刻使足够数目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纷纷来归。虽然现在的犹太人已完全商业化了,但是在迦南乐土(Land of Canaan)上,他们全部是以农为业的。直到从那里流放出来以后,他们才不再是土地的主人。毫无疑义,犹太人有了物产丰富的地区和优良的港口以后就会兼擅农业与商业。庞诺辟亚只要具有足够的人口,就能提供四百万镑净地租,这还没有把农业和贸易的利益计算在内。象这样勤劳的民族,后两种利益至少会多过地租数字的一倍。这样,庞诺辟亚就能永远为犹太人和他们的子孙所耕作。在七年的时间内,他们应供养保卫他们的殖民省的军队。七年期满后,则应每年缴纳二百万镑赋税。此外,对犹太人和本共和国来说,供养殖民省军队的关税都是一项莫大的好处,双方都无法用其他任何方式获得。共和国如果用任何其他方式接纳犹太人,都会伤害国本。因为在一切民族中他们是最不愿进行合作的民族,他们只会在分散的地区找一席栖身之地,对于整个共和国决没有任何用处,但他们却吸去了能够维持本地有用成员的养料。
  如果用这种方式来整顿庞诺辟亚,就会形成一个军需供应处,再加上玛辟细亚的附庸军,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这些地区都处在海岛之上,就好象是上帝专为一个共和国设计出来的。从威尼斯的情形就可以看出这种地形对于类似的政府是多么有利。但是威尼斯由于无险可守,同时又缺乏正式军队,所以便只能成为一个自保的共和国。但这种地形却使我们这类似的政府成了一个进取的共和国。它的基础是开天辟地以来最坚强的基础。
  “海神用镣铐紧紧地把前者铐起;
  而用海水的两臂拥抱着后者。”
  海洋为威尼斯的成长定下了法律,而大洋国的成长则为海洋定下了法律。
  上面所讲的那些地区在古时是彼此独立而相互为敌的王国。直到后来玛辟细亚的摩菲厄斯根据袭位权利继承了大洋国的王位后,这些国家不仅统一在一位君主之下,而且好象着了魔一样,浸沉在酣睡中;直到最后才被内战的号角声惊醒。这些事实产生了一些后果,下面的讨论就是谈这些后果,一共分为四部分:
  (1)绪言:说明政府的原理。
  (2)立法议会:说明建立共和国的艺术。
  (3)大洋国的典章制度:说明上述艺术的效果。
  (4)结论:说明这种政府的一些后果。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哈林顿(1611—1677)的主要著作。
  “大洋国”是哈林顿虚构的他的理想共和国,亦称“大洋共和国”,实际上是针对当时英国的政制提出的政体方案。

显示全部目 录

《大洋国》引言
緒言
立法議会
大洋国的典章制度
关于整个共和国的总結
結論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