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平装自然文库

分享到:

定价:¥63.00

  • 著者:25690,25689 译者:
  •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本印时间:2015年04月
  • 版次:1印次:5页数:430页
  • 开本:16册数:1
  • ISBN:978-7-100-09822-9
  • 读者对象:自然、博物学爱好者
  • 主题词:平方英寸寂静
  • 人气:1131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使人们警醒于不应当出现的寂静,而戈登•汉普顿则在本书中引导人们发掘不应遗忘的宁谧。保护人们远离噪声的侵袭,保留最后的静谧之地,也是保护环境题中应有之义,然而都市中的人们已经对此忽视甚久。

    追随汉普顿的足迹,深入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一路探寻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戈登•汉普顿,声音生态学家,艾美奖获奖录音师。作品获林白基金会、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以及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肯定。
    《时人》杂志、公共电视网一部全国性电视纪录片,以及汉普顿的新声音纪录系列“环境声音画像”,曾特别报道他的声音画像。其公视纪录片《消失的黎明大合唱》为他赢得艾美奖“杰出个人成就奖”。目前居住在华盛顿州安吉利斯港。
     约翰•葛洛斯曼,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于《奥杜邦》、《君子》、《国家地理旅行者》、《纽约时报杂志》、《户外》、《大观》、《美味》、《史密森杂志》、《运动画刊》、《美国周末》等杂志。目前居住在新泽西州山湖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承袭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注意到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并且敲响了迫在眉睫的环保警钟。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美国消失最快的资源,他的使命便是在这些抚慰心灵的地球声境因与日俱增的人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录制并保存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

    这部叙事优美的作品,让人想起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John Muir)、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麦克非(John McPhee)、自然学者和作家彼得•马修森(Peter Matthiessen)书写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国故事,驾着1964年福斯小巴从西到东横越美国大陆之旅。但汉普顿的旅程如此与众不同。他背着录音器材和测量音量的分贝计,好奇又深情地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他与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耐心倾听。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汉普顿已完成饶富意义又令人难忘的美国“声音心电图”,并在当地拜会联邦官员,极力主张保护自然的寂静。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也是真实存在的地方,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Olympic National Park)霍河雨林(Hoh Rain Forest)实际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国最后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这次充满启发性的宁静探索,使得如今美国生态议程中已纳入大自然的宁静。
 

显示全部反响及反馈

   这部一流之作由世界上最好的倾听者撰写,将永远改变你聆听我们的地球上自然和非自然声音的方式。汉普顿横越美国大陆,寻觅自然乐音中的平和与静谧,这是我们都该为之努力的目标。
                                                             ——唐纳•柯鲁兹马,《鸟类的歌唱人生》作者
   汉普顿不是以乐器让人张开耳朵,而是用录音,使人听见环境的声音。我认为能让人们注意到这类声音,对他们有益。
                                                             ——《时人》杂志引述前卫派作曲家约翰•凯吉
   戈登•汉普顿为“纯粹主义者”(purist)一词赋予新意。他一丝不苟地搜寻他的声境场址……并且致力将所听所闻带给广大听众。
                                                              ——《史密森杂志》

显示全部目 录

序 寂静的声音
1. 寂静的雷鸣
2. 静谧之路
3. 上路
4. 都市丛林
5. 濒临灭绝的静谧之美
6. 裸露的大地
7. 通往静谧的落基路
8. 逐渐消逝的自然交响乐
9. 有毒噪音
10. 追寻缪尔的音乐
11. 走向华府的一百英里
12. 华盛顿特区
跋 回响
附录
致谢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序

 

寂静的声音

 


    “人类终有一天必须极力对抗噪音,如同对抗霍乱与瘟疫一样。”这是诺贝尔奖得主暨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在一九〇五年提出的警语。历经一个世纪后,这一天已经比先前近得多。今日,宁静就像濒临灭绝的物种。城市、近郊、乡村,甚至最偏远、辽阔的国家公园,都免不了人类噪音的入侵,而在洲际之间往返的喷射机,也使得北极无法幸免。此外,对抗噪音与维护寂静不同。典型的反噪音策略,像是耳塞、噪音消除式耳机,甚至噪音消减法,都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法,因为它们无法帮助我们重建与大地的感情,无法帮助我们聆听大地的声音,而大地却是不断在说话的。

    人类的历史已经走到一个重要的时刻:如果我们要解决全球的环境危机,就必须永远改变现今的生活方式。我们比以往更需要爱护大地,而寂静正是我们与大地交流的重要管道。

    不受打扰、宁静地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尽情诠释它们的意义,是我们与生俱有的权利。早在人类的噪声存在以前,这世界只有大自然的声音。尽管这些声音远远超越人类语音的范围,就连抱负最远大的音乐演奏也无法比拟,但我们的耳朵早已完美地演化出聆听这些声音的能力,像是瞬间吹拂而过的微风暗示着天气即将发生变化,春天的第一声鸟啭预告着大地即将再度转绿、蓬勃繁衍,迫近的暴风雨承诺会驱走干旱,变换的潮汐提醒我们天体的运行。这些体验都能帮助我们找回与大地的情感,了解我们过去的演化。

    ……

    寂静并不是指某样事物不存在,而是指万物都存在的情况。它深刻地存在于霍河雨林里,我称之为“一平方英寸的寂静”的地方。它就像时间一样,不受干扰地存在着。我们只要敞开胸怀,就能感受得到。寂静滋养我们的本质,人类的本质,让我们明白自己是谁。等我们的心灵变得更乐于接纳事物,耳朵变得更加敏锐后,我们不只会更善于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也更容易倾听彼此的心声。寂静就像炭火的余烬般能够传播。我们找得到它,而它也找得到我们。寂静有可能失去,却也能够复得。尽管大多数人以为寂静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其实不然。要体验寂静使心灵富足的奇迹,一定要先听得到它。

    寂静其实也是一种声音,也是许多、许多种声音。我听过的寂静,就多得无法计数。草原狼对着夜空长嚎的月光之歌,是一种寂静;而它们伴侣的回应,也是一种寂静。寂静是落雪的抵御,等雪融化后又会化成令人惊讶的雷鬼节奏,铮铮瑽瑽地让人想闻声起舞。寂静是传授花粉的昆虫拍扑翅膀时带起的柔和曲调,当它们为了躲避一时微风小心翼翼在松枝见穿梭时,虫鸣与森林的叹息交织成一片,可以整天都在你耳边回响。寂静也是一群飞掠而过的栗背山雀和红胸䴓,啁啁啾啾、拍拍扑扑的声音,惹得人好奇不已。

    ……

    第一章

    ……

    如果要我举出世上我最喜欢的声音,恐怕很难。若是非举不可,我可能会说是鸣禽在黎明时的合唱,还有初阳抚上大地的声音。但是如此一来,就会忽略掉有翼昆虫在喀拉哈里沙漠无数平方英里的大地上所发出的嗡嗡声;但要说虫鸣是我的最爱,又会忽略掉猫头鹰的呼噜声,还有它们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丝柏间一跃而起的声响,或是沿着奥地利村庄狭窄石巷回荡的教堂钟声。如果答案真的只限定一个,我会说,我在世间最爱的声音是期盼的声音:即将听到声音前的那刻寂静,或是两个音响之间的刹那。

    ……

    十九世纪中晚叶可能是这个世界最富音乐性的时期,当时缪尔就是非常专注和细腻的自然聆听者。这些年来,我一直奉他为我的精神导师,他也是自然声音的录制者,只不过使用的器材是纸和笔。他的每一页日记都详细记载着聆听的细节,形容他“以冷静的耳朵倾听到”的自然音乐,例如他是这样描绘约塞米蒂瀑布:“在这山谷里的所有瀑布当中,以这个壮观瀑布拥有的声音最为丰富,磅礴有力。它的曲调变化多端,风从生气蓬勃的橡木间吹擦而过,惹得光滑的叶片发出一阵嘶嘶沙沙的尖锐声响,松林轻柔压抑地低语着,疾风骤雨则是夹带着雷声,在山巅峭壁之间怒吼。巨大的水柱疾冲至危岩表面,在两片突岩上与空气交汇、迸裂,发出阵阵低沉轰隆的回响,在五六英里外的理想地点就能听到。”

    ……

    第二章 静谧之路

    ……

    我已经学会光从水声,就能分辨溪流的年龄。古老的河流,例如阿巴拉契亚山脉上逃过最后冰河作用的河水,已经调适了数以千年的岁月。它们的水道和石床在激流与洪水永恒不绝的循环下,洗练得相当光滑,阻力很小,因此它们的歌声与其他的河流不同。在我听来,它们的音乐比较安静,参差的岩块会粗莽地把水推往一边,形成咔哒咔嗒的声音。无论如何,这些岩块就是音符。有时我会尝试改变一条溪的乐章,移动一些突岩的位置,然后聆听声音的细微变化。
你愈常聆听,听觉就会愈敏锐。在汤姆山的小溪草原,脚下经常一片湿濡,所以步道上铺了木板。走在这里,就像走在一长排木琴上,从每块薄板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知它的情况。开始腐烂的木板会发出沉闷的“咚咚”声,新近替换的木板会发出清脆的“当当”声;大多数的木板则是介于中间。

    ……

    第四章 都市丛林
   
    ……

    我们搭手扶梯往上走时,我测到音量是六十二加权分贝,跟一般正常讲话的音量一样,甚至跟春天黎明前最轻快的鸟啭一样。但整个空间给人的感觉仍相当安静。
混合室里摆满计算机,重新诠释了传统的参考数据室。我在那里测量到的音量是四十九加权分贝,跟山溪开始往下流的途中,在覆满青苔的岩石上飞溅的汩汩声很像。尽管这里有活动,声响的能量也的确存在,但这里却显得平静无事,整体感受也是安静的。
我们继续往前走,在一堆堆书籍中,我测量到最安静的读书是四十加权分贝。阅读室里,十七人中只有两人手中拿着书(其他人在看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音量计的读数是四十四加权分贝。然后有一部电话响了,我从三十英尺外测量时音量剧增到五十八加权分贝,相当于用西洋杉木点燃的营火在寂静夜里啪一声折断的声音。

    ……

 

 跋

 

回响

 

    本书的撰写过程至今已过了一年半,还没出版,对我个人是一大挑战。在内心深处,我是个害羞的人,喜欢独处。我追踪声音,四处健行,收录自然声响,拜访朋友,玩人体冲浪运动,实现我的梦想。偶尔我会接到电话,前往其他令人赞叹的地方旅行,但是“一平方英寸的寂静”改变了这一切。当我听到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幽静遭到破坏时,就决定要建立美国第一个静谧庇护地,保护它不受噪音侵害,于是我开始采取一连串行动,这过程最终把我带到华盛顿特区,还有一些坦白说我宁可不要前往的地方,例如踏上吵闹的道路,一次又一次地搭电梯到会议室。但是其中一个电梯让我得以抵达玛丽亚·坎特威尔参议员的办公室,上次询问时,我得知坎特威尔参议员对我的提案仍有兴趣,正在评估采取行动的最佳方式。

    ……

    “不得对其造成破坏,以为未来世代所享有。”

    现在已经到了我们该准备庆祝国家公园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刻,不是为了庆祝我们的国家公园目前的情况,而是为了庆祝国家公园把我们变成荒野的捍卫者。如同爱德华·艾贝所说:“荒野的概念不证自明,但它需要捍卫者。”

    一切都只需要“一平方英寸的寂静”。只要能捍卫这一平方英寸的寂静,我们就可以拥有世界上第一个静谧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