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第七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方言》增刊

分享到:

定价:¥48.00

  • 出版时间:2000年12月
  • 页数:510页
  • ISBN:0257-0203CN11-1052
  • 主题词:第七国际方言研讨会论文集增刊
  • 人气:645

显示全部前言

  粤语的学术研究由来已久,早於一百零八年前已有陈澧的《广州音说》。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来研究粤语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如王力、罗常培、岑麒祥、赵元任等对粤语都作过深入的研究,可见粤语对语言学家的魅力。近年在整个华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对进一步了解粤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广东、香港、澳门,以至国际上粤语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趋势,除了可从粤语研究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直线上升知道外,还可以找到其他的指标。例如1996年,北美洲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粤语学会,其宗旨是促进粤语的研究和学习。在短短四年内,这个学会的会员增至113人,来自世界各地。像这种规模的学术组织,在汉语其他方言的研究中是很罕见的。

  近年来工具书大量出版,也可以说明粤语研究兴旺的情况。据我们不完全的统计,从1994年到1999年,新出版的粤语字典、词典超过十本。计有:何国祥《常用字广州话异读分类整理》(1994),苏翰翀《实用广州音字典》(1994),陈慧英《实用广州话词典》(1994),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字表》(1997),吴开斌《香港话词典》(1997),麦耘、谭步云《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1997),郑定欧《香港粤语词典》(1997),饶秉才、欧阳觉亚、周无忌《广州话词典》(1997),白宛如《广州方言词典》(1998),张励研、倪列怀《港式广州话词典》(1999),何文汇、朱国藩《粤音正读字彙》(1999)等。此外,詹伯慧教授主编的《广州话正音字典》也将很快面世。这许多字典词典的出版,可能跟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有关。不过,这些都是有相当分量的工具书,如果没有大量的研究作后盾,要在短时期同时出版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相信,过去十多年来粤语研究是活跃的,成果是丰硕的。

  可以看到,由前辈学者的“导夫先路”,粤语研究的队伍正不断壮大,越来越多中年、青年学者加入我们的行列。以本书为例,五十岁以上的作者和五十岁以下的作者是一与二之比。研究的领域也不断扩展,传统上粤语研究的课题以语音为主,可是近年其他方面的论文渐渐多起来了。本书语音方面的论文有11篇,占全书的百分之十九,文字方面共4篇(7%),词彙方面共14篇(24%),语法方面共9篇(16%),从历史、社会、文化各方面考察粤语的共14篇(24%),教学应用等方面共5篇(7%),此外还有一些新的课题,如颜色词的调查、粤语区儿童的语言习得等。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粤语研究的领域还会继续扩大,比如对方言的分区,双方言的现象,话语材料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其他新的范围和方法,都会进一步丰富粤语的研究,使它不断深入和多元化。际此二十一世纪的开端,我们祝愿粤语的研究继续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香港大学在查良鏞基金鼎力支持下,於1999年6月成功召开了第七届粤方言研讨会。本书所收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在研讨会上首先发表的。本书的出版,也有赖该基金的大力支持。我们谨代表参加研讨会的学者以及为本书撰稿的作者,对查良鏞先生表示由衷的谢意。第七届粤方言研讨会能够顺利召开,除了得到查良鏞基金支持外,还有赖香港大学中文系和语言学系各同事和研究生的帮助。研讨会筹备委员会成员邓昭祺博士、周锡馥博士、施仲谋博士、陈远止博士、谢耀基博士、许子滨博士和陈以信先生为研讨会劳心劳力,贡献良多。我们特别感谢语言学系的张惟博士,她为研讨会的召开以及本书的出版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没有她的帮忙,这两项工作都不会这样成功。詹伯慧教授对会议和出版一直都极为关心和支持,他的帮忙和勉励给我们莫大的启发和鼓舞,他对研究事业的热情和投入、对后进的爱护和提携,给我们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张振兴先生和冯爱珍先生也为本书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时间,他们承担了艰辛的编辑出版任务,对其中的每个细节都尽心尽力,两位先生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方言研究的良好愿望,我们将永远铭记於心。李琦女士和《方言》杂志编辑部诸位不辞劳苦为本书打印、排版、校对,我们十分感谢他们,也非常欣赏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专业精神。当然,我们必须感谢所有为本书撰稿的作者,正由於有这样一支研究和写作的队伍,我们才能把粤语的最新研究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单周尧 陆镜光

                           2000年11月於香港大学

显示全部目 录

前 言                         单周尧 陆镜光

粤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詹伯慧

港穗粤语差异问题探讨                      饶秉才  

闽粤方言的不同文化特徵                     李如龙

广州话与普通话互动的新趋势                   曾子凡

从桂柳官话看粤语的影响                 周无忌 苏国璋    

从语音特徵看桂北平话与粤方言的关系               梁金荣

语言的接触与趋同——论粤语对新加坡通俗华语及英语的影响     陈玉珊

中山客家话在粤方言影响下的变化及走向              甘甲才

青塘军话中的粤语成分                      丘学强

粤语西渐及与壮侗语接触的过程                  李锦芳

现代粤语源於宋末移民说                     刘镇发

通过考本字看粤语中的百越语成分                 陈伯煇

香港原居民哭歌子的非汉语成分——一个语言底层研究的案例     廖国辉

试论雍正、乾隆年间广东的“正音运动”及其影响          杨文信

从地理分布看粤方言单数第一人称                 颜玉娴

粤读審音举隅                          单周尧

《广韵》咸深二摄广州话今读[-n][-t]韵尾字音分析         罗伟豪

实验报告:广州话句末升语调对字调的影响             麦 耘

香港粤语阴平调值商榷                      林建平                    

《广韵》、《集韵》与广州话塞音、塞擦音对应中的变例   锺 奇 涂良军        

粤语元音[e]、[e]音位分合研究综论                黄富荣 

从传统反切看《粤音韵汇》与《李氏中文字典》粤语注音的歧异    萧敬伟    

略谈台山方言古疑母的保存情况                  谭飞燕

广东阳春粤方言的?声母                     高 然

广西玉林白话语音特点                      陈小锦

广东坊间特殊用字调查报告                锺 奇 高 然     

粤语方言用字一百多年来的演变                  黄小娅

玉林方言本字考                         周成松

香港粤语的词语缩略形式                 陆镜光 林家乐

港式中文以粤语词入文平议            李家树 陈远止 谢耀基    

香港粤语词语的口语化及其成因                  汤志祥

英语借词对现代粤语及汉语词法的影响               吴东英

香港粤语基本颜色词汇调查简介                 远藤雅裕 

粤方言谐谚语考察                        何子銓

粤方言和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初探                 鲍茂振

广州话詈称初探                         陈小明

近期广州地区部分报刊的方言用语调查           唐 莉 涂良军   

广东四邑方言词汇特点                  甘于恩 邵慧君

粤方言成语与普通话成语之比较              李守纪 王泽鹏 

广州话“冚?岭”[hem]pa:η la:η]的来源再考         千岛英一 

粤语动词“食”、“喫”研究                   伍 巍

在香港使用粤方言词典带来的困惑                 王晋光

粤语带宾语的形容词                       石定栩

广州话的比较句式                        潘小洛

广州话的“VV下”与“V下V下”                  彭小川

粤语量化词“得”的一些特点                   邓思颖

港式粤语“好+单音节词”探析                  李雄溪 

广州话与普通话语气助词的比较研究                方小燕

广州话与英语否定结构的比较                   林泽銓

与普通话“起来”对应的粤语词语比较               邓小宁

粤语吴语虚词比较                    张惠英 陆镜光  

粤语拼音连词拼写规则                      藺 蓀

关於编制《中山方言志》光碟的设想                林柏松 

粤方言广播语言应当规范和净化                  梁锦江

粤语句末助词的第二语言习得                  欧阳伟豪

从粤语“小唱”看诗歌的起源                   周锡 

《嬉笑集》与旧体诗写作教学                   邓昭祺  

附录——作者姓名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