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相关图书

图书搜索:

叶夫图申科的诗 精装俄语诗人丛书

分享到:

定价:¥39.00

  • 著者:183605 译者:
  •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本印时间:2020年07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95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8214-0
  • 读者对象:大专院校俄语专业师生及诗歌爱好者、文学爱好者
  • 主题词:诗集俄罗斯现代
  • 人气:213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21世纪伟大诗人叶夫图申科诗歌精粹,俄联邦友谊勋章获得者、著名俄国文学专家刘文飞教授倾情译作。


《叶夫图申科的诗》是“俄语诗人丛书”系列之一,名诗名译、精致藏本。
《叶夫图申科的诗》汇集俄国诗人叶夫图申科各个时期诗歌佳作50首,由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刘文飞教授遴选、译介。
叶夫图申科的诗题材广泛,他的诗以诗风的雄辩和言论的大胆在当时俄罗斯诗坛上独树一帜,在国内被誉为“俄语诗歌大使”。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叶甫盖尼•亚历山大罗维奇•叶夫图申科(1933-2017),生于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济马镇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后成为五六十年代“高声派”(又译“响派”或“大声疾呼派”)诗歌的突出代表,于1991年后长期定居美国。叶夫图申科著有诗集40余本,被译成70多种文字,并获多项国际权威大奖,其诗歌题材具有轰动性,几乎对苏联社会生活的每个重要阶段都有文字记载。代表作有《娘子谷》(1961)、《妈妈和中子弹》(1982)等。2015年,叶夫图申科在北京荣获“中坤国际诗歌奖”,成为首位获得本项中国民间诗歌奖的俄罗斯人。除诗歌之外,叶甫图申科著有长篇小说《浆果处处》(1981)和《不要在死期之前死去》(1993),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幼儿园》(1982),举办摄影展等。
译者简介:刘文飞,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俄罗斯普希金之家北京分部主任,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委,鲁迅文学奖评委,《世界文学》《外国文学》《译林》《俄罗斯文艺》《外文研究》等杂志编委,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译有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布罗茨基、佩列文等人的作品,是俄罗斯利哈乔夫院士奖、“阅读俄罗斯”翻译大奖、“莱蒙托夫奖”、俄联邦友谊勋章获得者。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叶夫图申科的诗》汇集俄国诗人叶夫图申科各个时期诗歌佳作50首,由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刘文飞教授遴选、译介。叶夫图申科的诗题材广泛,他的诗以诗风的雄辩和言论的大胆在当时俄罗斯诗坛上独树一帜,在国内被誉为“俄语诗歌大使”。

 

相关评论:
叶夫图申科很瘦,有演员一样漂亮的脸庞,他围着一条艳丽的围巾,身穿短袖口的枞针形大衣,有节奏的集会手势仿佛带来一阵秋天的空气。他那被扬声器加重的声音响彻数千人的头顶,他不仅吸引着观众,就连一旁的工作人员也听得入迷……多少相识或不相识的人都喊他“热尼亚”。他闪电般的领带同时出现在几十家编辑部、俱乐部和展览馆,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就是一个生产幸福的工厂。
—— 安德烈·沃兹涅先夫斯基

他是祖国和世界文学的杰出代表,许多人思想的主宰和偶像……关于叶夫盖尼·叶夫图申科的明亮记忆将永远留存在亲人、朋友和所有热爱其诗歌创作的人心中。
—— 弗拉基米尔·普京

叶夫图申科不仅是苏联和俄罗斯的一个诗歌符号,更重要的他是 20 世纪冷战时期,唯一能用诗歌连接过东方和西方两大阵营的伟大诗人。他的离世,似乎又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对话、沟通、相互尊重所构建的和平,在今天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都更为重要。作为诗人,叶夫图申科永远不会死亡,毫无疑问,他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诗歌历史的一个部分。
—— 吉狄马加

显示全部目 录

ⅰ 道别叶夫图申科(代译序) / Прощание с Евгением
Евтушенко (вместо предисловия)
003 我不满足世间所有的慷慨 / Мне мало всех щедростей
мира...
005 窗口敞向白色的树林 / Окно выходит в белые деревья...
013 嫉妒 / Зависть
019 婚礼 / Свадьбы
027 在我身上发生了什么 / Со мною вот что происходит...
033 并不要紧 / Не важно...
037 当你的脸庞升起 / Когда взошло твое лицо...
041 恳求 / Заклинание
045 俄国人是否想要战争? / Хотят ли русские войны?
049 世上没有没意思的人 / Людей неинтересных в мире нет...
055 娘子谷 / Бабий Яр
067 斯大林的继承者们 / Наследники Сталина
073 不,我绝对不要一半 / Нет, мне ни в чём не надо
половины...
075 两座城 / Два города
081 你干吗这样? / Зачем ты так?
087 白雪在飘落 / Идут белые снеги...
095 诗句的预感 / Предощущение стиха...
101 悼阿赫马托娃 / Памяти Ахматовой
115 矮小的白桦树 / Карликовые березы
123 杀人的自由 / Свобода убивать
131 苦难会倦于再做苦难 / Страданье устает страданьем
быть...
137 我愿意…… / Я хотел бы...
153 没有什么从手中滑走 / Ничто не сходит с рук...
157 无聊就是一种胆怯 / Бессодержательность — это
трусость...
159 哭兄长 / Плач по брату
167 您会爱上我 / Вы полюбите меня...
171 你别消失 / Не исчезай
175 在没哭够的柳树下 / Под невыплакавшейся ивой...
179 中国翻译家 / Китайские переводчики
193 最后的尝试 / Последняя попытка
199 上帝保佑! / Дай Бог!
205 最后的请求 / Последняя просьба
211 六十年代人 / Шестидесятники
215 我的妈妈越来越老 / Всё больше, больше моей маме лет...
219 我爱你胜过爱自然 / Я люблю тебя больше природы...
223 苹果自己从天而降 / Само упало яблоко с небес...
227 三个身影 / Три фигурки
231 二十一世纪 / Двадцать первый век
239 我依然爱着每一位恋人 / Не разлюбил я ни одной
любимой...
243 俩人 / Двое
249 不像鹰,也不像隼 / Не орлино, не ястребино...
253 甚至连上帝也不该崇拜 / Обожествлять не надо даже
Бога...
255 时而刻薄,时而脆弱 / То язвительная, то уязвимая...
259 上帝也犯过很多错 / И у Бога ошибок много...
265 这是我的女人 / Это — женщина моя
271 当我已不存在 / Когда меня не будет
275 从济马站到纽约城 / От станции Зима и до Нью-Йорка
279 我不善于道别 / Не умею прощаться...
283 遗训 / Заповедь
291 昨天、明天和今天 / Вчера, завтра, сегодня
294 叶夫图申科生平与创作年表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道别叶夫图申科(代译序)

2017年4月1日,我和妻子去南口给父亲扫墓,途中妻子在手机上读到一篇俄文报道,说叶夫图申科在美国因病住院,病情很重。次日清晨,我在微信上看到我的博士生栾昕从俄国发来的叶夫图申科病逝的消息,赶紧上网查看详情,得知叶夫图申科于莫斯科时间4月1日傍晚去世,时间大约就是我和妻子在车上谈起他的时候。叶夫图申科是在中国的清明时节去世的。
叶夫图申科于3月31日被送进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城的一家医院,次日便因心力衰竭离世。大约一月前,叶夫图申科被确诊癌症复发,他患癌已六年,做了肾摘除手术后病情一直很稳定,没想到此番病情突然恶化。他的遗孀玛丽娅·诺维科娃告诉记者,她丈夫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亲人好友随侍在侧。
20世纪最杰出的俄语诗人之一叶夫图申科就这样在异国他乡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2013年,莫斯科埃克斯莫出版社出版一部叶夫图申科自选诗集,这部厚达768页的诗集是叶夫图申科最后的著作之一,书名《我不善于道别》取自诗人的同名诗作,此诗被诗人置于全书最末,诗后标注的写作时间是2013年6月25日:“我不善于道别。/对于我爱过的人,/我虽然有过粗暴,/却总是避免无情。//对于突然变坏的人,/只为自己活着的人,/我学会了谅解,/尽管不再喜欢他们。//我谅解无心的迷途人,/他们的过失很莽撞,/可他们的内心/毕竟闪着悔罪的光芒。//我却不能谅解自己/那些圆滑的诗句。/我不祈求宽恕,/我不是个叫花子。//我谅解一切弱者,/小酒鬼,邋遢鬼,/可总是有人喜欢/别人的厄运或恐惧。//心与心的贴近,/自然远胜于无情。/我不善于道别。/我已学会了谅解。”
叶夫图申科,这个“不善于道别”的诗人最终还是道别了我们。但他毕竟是“不善于道别”的,因为有太多的人关注他,我的手机不断接到微信,或问询或通报,或惋惜或哀悼,有俄国友人也有中国同事,有著名诗人也有普通学生,这似乎表明,叶夫图申科在道别我们的同时也在凸显他的在场。他的“道别”也成为一个世界性事件,全球各大主流媒体迅速发布消息。俄总统普京向叶夫图申科的遗孀和亲人表示哀悼,并称后者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创作遗产已成为俄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在社交网站上写道:“每一位俄国人都有其钟爱的叶夫图申科诗句。他是一位十分独特的人,他能够天才地、深刻地、富有激情地、警句格言式地呼应整整一个时代,他善于发现能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善于发现能引起许多人共鸣的精准词汇。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位伟人,铭记他明媚而又静谧的爱的力量。”为悼念叶夫图申科,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第一频道临时更改节目,于4月2日晚连续播放三集电视片《沃尔科夫对话叶夫图申科》。在美国举行完小型告别仪式后,叶夫图申科的遗体将被运回莫斯科,接受人们凭吊。
道别叶夫图申科,我与他交往的点点滴滴顿时浮现脑海;自邮箱找出我俩近两年的十几封邮件再读,一个既睿智又宽厚、既激情又老迈的诗人形象又跃然眼前。
第一次见叶夫图申科是在30余年前。1985年10月,苏联作家代表团访华,其间也来到我所在的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当时正跟踪研究苏联当代诗歌的我,自然更关注代表团中的大诗人叶夫图申科,记得我当时拿着乌兰汗(高莽)主编的《当代苏联诗选》,怯怯地凑上前去,求他在有他诗作译文的篇页上签名,只见他大笔一挥,写下两个大大的字母E,这是他的名字和姓氏的起始字母。两天后参加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办的叶夫图申科诗歌朗诵会,记得是北师大南正云老师做翻译,南老师俄语极好,她译得神采飞扬,但在提问环节,当一位中国诗人起身说他喜欢叶夫图申科的诗,并大段大段背诵起来,南老师却愣住了,无法将汉译再译回俄语。叶夫图申科见状连忙安慰南老师,说只要译出其中几个关键词,他就能“复原”原作,他果然能“指哪打哪”,倒背如流。有人问他是否能背诵自己的所有诗作,他谦虚地回答,大约只能背诵其中的三分之一,但是,他总共写了十几万行诗!
叶夫图申科在京期间,我有幸陪他逛了一次街,其间与他谈起俄苏文学在中国的接受情况,他听了很感动,说要为中国翻译家写一首诗。他回国后不久,俄国著名汉学家李福清先生来访,叶夫图申科托他将一首题为《中国翻译家》的诗作捎到外文所,并指定由我翻译。此诗译出后刊于《世界文学》1986年第1期,这也是我正式发表的第一篇译作。之后,苏杭先生为漓江出版社编选《叶夫图申科诗选》,收入了《中国翻译家》一诗,又邀我翻译了叶夫图申科的长诗《远亲》。
1989年我第一次去苏联访学,其间与叶夫图申科有过两次会面。一次是在帕斯捷尔纳克国际研讨会上。这次研讨会的发起人之一正是叶夫图申科,他在研讨会上发言,在大剧院的纪念晚会上朗诵,在帕斯捷尔纳克故居博物馆的揭幕仪式上讲话,俨然是苏联境内此次正式为帕斯捷尔纳克正名的活动的主持人。帕斯捷尔纳克的儿子叶夫盖尼对我说,他父亲的故居博物馆得以建立,叶夫图申科及其多方斡旋功不可没。叶夫图申科自视为马雅可夫斯基传人,可他却对另一截然不同诗风之代表帕斯捷尔纳克表现出如此高的热情,为帕斯捷尔纳克做了如此多的事情,这令我对他肃然起敬。后来,叶夫图申科也落户于帕斯捷尔纳克故居所在的莫斯科郊外佩列捷尔金诺村,后又将其居所打造成一家诗歌和美术博物馆,其中藏有毕加索、夏加尔等人的画作以及诗人自己的手稿和各种版本著作。据媒体近日报道,叶夫图申科去世前留下遗愿,要求将他葬于佩列捷尔金诺墓地,葬在帕斯捷尔纳克的墓旁。
另一次见到叶夫图申科,是应邀参加他的生日宴会。宴会在莫斯科著名的文学家之家橡木大厅举行,当时正值苏联社会最艰难的时期,莫斯科的商店空空如也,买任何东西都要排长队,可叶夫图申科的生日宴会却十分奢华,香槟似水,美女如云。席间,叶夫图申科特意向宾客介绍了我,说我是他诗歌的中译者,可说实话,当时颇有朱门酒肉之感的我对他并无好感,觉得他的举止和做派与我心目中大诗人的形象不太吻合。
1991年,在苏联解体前后的文坛和政坛均十分活跃的叶夫图申科,却突然举家迁往美国,他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大学签下长期合同,在该校教授俄国文学和诗歌课程。他与苏联一同消失,一同离开了俄罗斯,我们也从此再无联系,直到2015年,他被评为“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者,我受谢冕、黄怒波等先生之托负责“寻找”他的下落,这才通过我们在俄的共同熟人获得他的电子信箱,与他取得联系。2015年9月20日,我收到他的第一封邮件,他对获奖表示高兴和感谢,欣然同意来京受奖。数度邮件往来之后,他终于如约在11月13日与妻子一同来到北京。当晚,中坤奖组委会在北大怡园为他接风,也邀我参加。时隔25年后再次见到他,看到面容消瘦的他坐着轮椅被夫人推进餐厅,我不免有些吃惊,但待交谈开始,却发现他神采依旧,谈锋甚健。谢冕先生后来在《怡园夜宴记》一文中记录了这次会见,还转述了叶夫图申科席间讲给我们听的“三个故事”。谢冕先生“为今天干杯”的祝酒词触发了叶夫图申科的灵感,他回到旅馆后连夜写出《昨天、明天和今天》一诗。
两天后,叶夫图申科在北京大学接受“中坤国际诗歌奖”,我担任翻译。他在致词中说:“我在白居易的祖国幸运地获得了这份我依然不配获得的奖励,但是我还相当年轻,今年才82岁,我将继续竭尽全力,以便最终能配得上这一奖励。”获奖后,他在接受俄记者采访时说:“这个奖对于我来说像是天上掉馅饼。我能与我的中国诗人弟兄们一同获得这个奖项,觉得十分荣幸。我感到幸福的是,我觉得自己今天是一位怀有俄国灵魂的中国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