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知觉现象学 平装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

分享到:

定价:¥40.00

  • 著者:1856 译者:
  • 本印时间:2012年05月
  • 版次:1印次:4页数:584页
  • 开本:32
  • ISBN:978-7-100-03226-1
  • 主题词:知觉现象学
  • 人气:1133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当代法国思想文化出版说明

  法国思想文化对世界影响极大。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孟德斯鸠法的思想、卢梭的政治理论是建构西方现代思想、政治文化的重要支柱;福科、德里达、德勒兹等人的学说为后现代思想、政治文化奠定了基础。其变古之道,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我馆引进西学,开启民智,向来重视移译法国思想文化著作。1906年出版严复译孟德斯鸠《法意》开风气之先,1918年编印《尚志学会丛书》多有辑录。其后新作迭出,百年所译,蔚为大观,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建设裨益良多。我馆过去所译法国著作以古典为重,多以单行本印行。为便于学术界全面了解法国思想文化,现编纂这套《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系统移译当代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著作。立场观点,不囿于一派,但凡有助于思想文化建设的著作,无论是现代性的,还是后现代性的,都予列选;学科领域,不限一门,诸如哲学、政治学、史学、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兼收并蓄。希望学术界鼎力襄助,以使本套丛书日臻完善。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0年12月

显示全部后记

                                  译 后 记

  梅洛-庞蒂(1908-1961)是法国现象学的主要代表。他于1926年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30年成为中学哲学教师,1949年起在巴黎大学教授儿童心理学,1952年任法兰西学院哲学教授。他曾与让-保尔•萨特一起编辑《现代》杂志。其代表作是《知觉现象学》(1945)和《行为的结构》(1942),此外,还有《意义与无意义》(1948),《辩证法的冒险》(1955),《符号》(1960),等等。

    现象学是在本世纪兴起的且影响很大的一个哲学运动。现象学作为哲学的一种方法,主张对直接体验到的现象进行描述,而不是解释其因果关系。这种直接认识事物,采用悬置(epoché)的方法,即把一切经验、知识或先人之见放入圆括号搁置勿论的哲学思想可归结为胡塞尔的格言:“重返事物本身”。所以,作为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把现象学叫做“描述心理学”。现象学研究作为各类经验的现象的本质(eidos),也叫做“本质心理学”。现象学基本的研究方法是还原: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直觉在现象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直觉是认识活动的开始,是其它认识活动的基础。但是,直觉是不能被论证的(这可能是胡塞尔的著作比较晦涩的一个原因),所以胡塞尔为了建立他的体系,造出了有别于柏拉图和康德哲学中的许多概念,诸如本质,先验,还原,现象等等。然而,这些概念本身是十分含糊的,胡塞尔在他的著作中没有明确地对它们加以界定,甚至说法也前后不一。

    梅洛-庞蒂从知觉现象着手,采用胡塞尔的描述的方法,而不是解释的方法,说明人是如何认识实在事物的。他认为知觉是认识的起点,阐明我们在对世界的知觉中的非反省。我们在认识客体的时候,重要的是体验,而不是我们掌握的知识和科学。用知识和科学来认识世界的方法,梅洛-庞蒂称之为“客观思维”。客观思维不能在直觉认识方面有所作为。例如,一位对视觉规律了如指掌的心理学家,在认识实在事物方面,并不比毫无心理学知识的人更加准确。科学知识的概括只不过是以后的事情。他对哲学研究的看法是:“哲学的第一活动应该是重返在客观世界之内的主观世界,因为只有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才能理解客观世界的权利和界限;使物体恢复其具体的外貌,使机体恢复其固有的对待世界的方式……”(原书69页)。

    梅洛-庞蒂发展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比胡塞尔更清晰地阐明了现象学的论点,被誉为胡塞尔的最好解释者。

    然而,梅洛-庞蒂的哲学是多元的。他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他的现象学以存在主义为基础,在强调主观体验的同时,他试图克服存在和意识,自在和自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立。梅洛-庞蒂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的启示,但他拒绝用经济观点解释历史,力图超越必然和自由,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对立。

    下面就本书的翻译作一些说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译在于尽可能地接近原文这个极限,但极限是到不了的,因为在两种符号系统之间没有单义的对应关系。原著经过译者的转换之后,已经被加工过了。比如说法语的“pensée”,最简单的办法是把它译成“思”,但如果碰到“penser lapensée”,恐怕要译成“思思”了(本译本把它译成“思考思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译者把“pensée”译成汉语名词中占优势的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或者作为过程的“思维”,或者作为结果的“思想”。因此,同一个法语词汇“pensée ”译成中文只能在意思有所不同的“思维”和“思想”之间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权在译者,或根据译者的理解。

    翻译和其它人类活动一样,也是一项继往开来的事业。在翻译中,遇到笛卡尔,康德等著作的引文,先查阅已有的中译本,然后在其基础上重译。在现象学术语选取上,参考了李幼蒸先生所译的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商务印书馆)。由于现象学术语的中文译名不尽统一,为了便于读者参照原文,译者在末尾附一个“主要译名对照”。

    根据Hachtte法语词典,译者把“conscience thétique”和“conscience non thétique”译成“自发意识”和“非自发意识”,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自发意识相对于反省意识。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中译本(三联书店)译者把它们直译为“正题的意识”和“非正题的意识”。

    译者把精神分析术语“contenu manifeste”和“contenu latent”直译为“明显内容”和“潜在内容”,因为在上下文出现“内容”字样的情况下,这种译法可能更好些。这一对术语已由高觉敷先生很“雅”地译为“显意”和“隐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

    “présence”是一个难译的词,具有“呈现”,“在场”和“存在”的意思,在本译本中,译为“呈现”。确实,有时译为“存在”也是合情合理的。但这样一来,本已显得不够用的中文“存在”一词又有了第三层意思,容易产生混淆,因为法语的“être”和“existence”要用“存在”这个词来译。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译本(三联书店)译者造了“绽出”来翻译“extase”,本译本采用这种译法。

    “pour autrui”应该译为“为他人”,但既然“pour soi”可以译为“自为”,本译本就把“pour autrui”试译为“他为”,以显示这两个术语的对称。

    《知觉现象学》原书脚注所引用的书名和引文,有的直接以德文或英文给出,译者已把它们译出,但不说明译自何种语言,具体文种可参见原书作为参考文献附在后面的“引用著作”,译者已将“引用著作”中的书名译出。正文中的德文,拉丁文和希腊文以原文形式列出,译文附在后面的括号里。原书中以大写形式出现的词语,以及译者认为有必要列出原文的词语,在后面用括号列出。在括号里的德文词语是原书就有的。为便于阅读,译者加了一些为数不多的脚注,附以“——译者”字样,以便与原注区分开来。译者原则上无意添加脚注。

    《知觉现象学》有一个英译本(Humanities Press,New York & kegan Paul,London,1962),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译者已无可能参照英译本。但是,反过来说,本译本是一个不受英译本影响的中译本。

    本译本难免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不吝赐教。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梅洛-庞蒂是法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并且曾作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而为众人所知,并与萨特一道创办了《现代》杂志。他主要的贡献仍在现象学方面。《知觉现象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其中,他采用现象学描述的方法,说明人是如何认识实在事物的。他认为哲学的第一活动应该是重返客观世界之内的主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客观世界具体的外貌。

(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引论 传统的偏见和重返现象
第一章 “感觉”
第二章 “联想”和“回忆的投射”
第三章 “注意”和“判断”
第四章 现象场
      第一部分 身体
第一章 作为物体的身体和机械生理学
第二章 身体的体验和传统心理学
第三章 身体本身的空间性和运动机能
第四章 身体本身的综合
第五章 作为有性别的身体
第六章 作为表达和言语的身体
      第二部分 被感知的世界
第一章 感知
第二章 空间
第三章 物体和自然世界
第四章 他人和人的世界
      第三部分 自为的存在和在世界上的存在
第一章 我思
第二章 时间性
第三章 自由
译后记
引用著作
主要译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