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莎士比亚批评是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外国文学研究》作为发表外国文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不仅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莎学给予了格外关注,而且重视中外莎学的交流,发表了国内外有影响的莎学成果,促进了中国莎学研究的发展,为中国莎学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定价:¥70.00
莎士比亚批评是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外国文学研究》作为发表外国文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不仅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莎学给予了格外关注,而且重视中外莎学的交流,发表了国内外有影响的莎学成果,促进了中国莎学研究的发展,为中国莎学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应该指出,莎士比亚虽然忧郁,但并不悲观。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火焰一直在熊熊燃烧。即使在忧郁的时候,在生活中的矛盾激化的时候,在悲剧中的理想人物遭到毁灭的时候,他也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从道义上说,悲剧发展到最后,总是美压倒丑,善战胜恶,受苦、受压、受冤屈的不幸的人总是赢得了同情,从而显示出公道自在人心,人心是不可侮的。
莎士比亚重视理性的作用,在理性指导下以创作反映人生。他的理性原则就是综合观察结果,然后做出判断;就是强调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16世纪八十年代,英国人已在热烈讨论哥白尼的地动说。那时不仅出现了数学理论家,还出现了许多实验科学家,如医师、航海家、土地测量家、采矿工程师等。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劳伦斯神父就是一位坚持实验、采集草药治病的颇有造诣的医师;在其他剧作中,有不少人物都是认真做学问的人,“潜心探讨有益人生的学术”(《爱的徒劳》,第一幕第一场);《暴风雨》中的普洛士丕罗“爱好书籍”,“专心研究”,还教他的女儿“得到比别的公主小姐们更丰富的知识”(第一幕第二场)。
莎士比亚本人十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观察生活。他的著作中“到处都是知识,然而那些知识常是书本里所没有的”。就是说,是从实际观察中得来的。作为人道主义作家,他深深懂得,书本知识和实验知识必须并重,因为“上帝谴责愚昧,而学问则是人们借以飞升天堂的羽翼”(《亨利六世》中篇,第四幕第七场)。为了抨击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蒙昧主义,莎士比亚套用了“上帝”、“天堂”一类的字眼,即以神学之道,还治神学之身。我们理解的时候,大可不必以词害意。
京ICP备05007371号|京ICP证15083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84号 版权所有 2004 商务印书馆
地址: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编:100710|E-mail: bainianziyuan@cp.com.cn
产品隐私权声明 本公司法律顾问: 大成律师事务所曾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