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第二卷) 精装

分享到:

定价:¥286.00

  • 译者:
  • 主编:  
  •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本印时间:2021年04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857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8016-0
  • 读者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历史的研究者、国际共运史研究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词典
  • 人气:338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一部全球600余位学者参与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一部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权威的思想指南。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沃尔夫冈•弗里茨•豪格(Wolfgang Fritz Haug),1936年生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教授,《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辞典》主编,曾任柏林批判理论研究所所长、Argument出版社社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当代德国哲学等研究,代表作为《商品美学批判》、《高科技资本主义》、《怎么读〈资本论〉?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哲学与认识论》等。
译者简介:
俞可平,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会长,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代表性学者之一。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Historisch-kritisches Wörterbuch des Marxismus)由德国柏林“批判理论研究所”组织编纂,600余位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专家参与。辞典收录了1500余条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意义重大的词目,涵盖马恩著作的核心概念。词条由权威专家执笔编撰,附有文献来源信息,供读者查阅。大辞典以它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平台。
《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第二卷收录了德文首字母以B、C、D开头的99条词目。每个词目另附有阿拉伯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译名,以及参考文献。

显示全部目 录

B
银行(Bank)
纸币(Banknote)
基础(Basis)
基础美学(Basis-Ästhetik)
基层小组(Basisgruppen)
农民(Bauern)
农民运动(Bauernbewegung)
农民战争(Bauernkrieg)
官员(Beamte)
意义(Bedeutung)
需要(Bedürfnis)
行政命令制度(befehlsadministratives System)
命令式经济(Befehlswirtschaft)
解放(Befreiung)
满足(Befriedigung)
概念(Begriff)
职业(Beruf)
职业革命家(Berufsrevolutionär)
职业禁令(Berufsverbot)
占有/ 所有权(Besitz/Eigentum)
规定的否定(bestimmte Negation)
规定、决定(Bestimmung, Determination)
运动(Bewegung)
觉悟(自觉性)(Bewußtheit)
意识(Bewußtsein)
形象(图像)(Bild)
造型艺术(bildende Kunst)
教养(Bildung)
生物主义(Biologismus)
黑人马克思主义(Black Marxism)
集团(Blöcke)
不结盟(Blockfreiheit)
土地改革(Bodenreform)
布尔什维克化(Bolschewisierung)
波拿巴主义(Bonapartismus)
交易所(Börse)
资产阶级(Bourgeoisie)
布兰德勒主义(Brandlerismus)
布莱希特派(Brecht-Linie)
布哈林主义(Bucharinismus)
联盟政策(Bündnispolitik)
公民倡议行动组织(Bürgerinitiativen)
内战(Bürgerkrieg)
德国资产阶级的发展(bürgerliche Entwicklung Deutschlands)
市民(资产阶级)社会(bürgerliche Gesellschaft)
资产阶级革命(bürgerliche Revolution)
公民权(Bürgerrechte)
官僚制(Bürokratie)
C
暗箱(照相机)(Camera obscura)
(性格)面具(Charaktermaske)
卡里斯玛、卡里斯玛的领导(Charisma, charismatische Führung)
宪章运动(Chartismus)
沙文主义(Chauvinismus)
主张社会主义的基督教徒(Christen für den Sozialismus)
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Christentum und Marxismus)
基督教的社会主义(Christlicher Sozialismus)
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话(christlich-marxistischer Dialog)
D
达尔文主义(Darwinismus)
革命的失败主义(Defaitismus, revolutionärer)
定义(Definition)
德拉沃尔佩派(Della-Volpe-Schule)
民主(民主主义)(Demokratie)
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Demokratie/Diktatur des Proletariats)
民主精神病学(demokratische Psychiatrie)
民主社会主义(demokratischer Sozialismus)
民主集中制(demokratischer Zentralismus)
思维(Denken)
思维形式(Denkform)
依赖理论(Dependenztheorie)
资本专制(Despotie des Kapitals)
专制社会主义(despotischer Sozialismus)
破坏的力量(Dekstruktivkräfte)
决定论(Determinismus)
德国的鄙俗气(deutsche Misere)
分散化(Dezentralisierung)
辩证法(Dialektik)
辩证唯物主义(dialektischer Materialismus)
辩证图像(dialektisches Bild)
辩证戏剧(dialektisches Theater)
无产阶级专政(Diktatur des Proletariats)
话语分析(Diskursanalyse)
话语理论(Diskurstheorie)
可自己支配的时间(disponible Zeit)
配置(Dispositiv)
持异议者(Dissident[inn]en)
分配(Distribution)
纪律(Disziplin)
教条主义(Dogmatismus)
双重负担(Doppelbelastung)
劳动的二重性(Doppelcharakter der Arbeit)
两个政权(Doppelherrschaft)
双重斗争(doppelte Militanz)
村落共同体(Dorfgemeinschaft)
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Drei-Welten-Theorie)
第三世界(Dritte Welt)
第三条道路(dritter Weg)
二元经济(Dualwirtschaft)
愚蠢(Dummheit)
音乐中的愚蠢(Dummheit in der Musik)
附 录
词目及作者
本卷作者简介
德文版编写体例
缩 写
第一卷、第二卷名词索引
中文版第二卷译后记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资产阶级(Bourgeoisie)
A: būrdjūwāzīya.
E: bourgeoisie, middle classes.
F: bourgeoisie.
R: buržuazija (буржуазия). – S: burgesía.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斯·施蒂纳(Max Stirner)因为“随心所欲地”将“德语中‘Bürger’这个词……一会儿解释为‘citoyen’(公民),一会儿解释为‘bourgeois’(资产者)”而被批判。(DI,MEW 3,第184页)虽然该词在词源学上与“资产阶级”出处相同(Canard 1913,第32页;Riedel 1972,第672页),但是其内涵意义的发展却不同。马克思经常采用法语概念或者有意识地谈“政治市民”(politischer Bürger),用以与“国家公民”(Staatsbürger)相区分。(MEGA I. 2,第87 页;MEW 1,第281页)对“Citoyen”(公民)作的“St-aatsbürger”(国家公民)的翻译1789年出现在维兰德(Wieland)主编的《德意志墨丘利》(Teutschem Merkur)(参见Feldmann 1904/1905, 第339—340页) 中, 但只是一种辅助设计。德国的“Bürger”(市民) 介于“Bourgeois”(资产者)——作为一种指向经济要素的地位名称——和本质上在政治和法律意义上定义的“Citoyen”(公民)之间。
这种意义上的“市民阶层”(Bürgertum)在语义学上的所指比“资产阶级”要宽泛,并且没有后者那么适合于指称一个通过经济利益和地位而定义的阶级。比如,一个共和国的“公民”(Bürger),即“国家公民”(Staatsbürger),在享有相应的权利时就可以是无产者。在法国革命中,“资产者”(Bourgeois)这一表述从法律术语转变成了阶级名称,并且获得了一种贬义的内涵意义。(Meschke 1952;Militz 1979,第199—200页)
在英语中,这一翻译问题恰好要反过来看。法语的citoyen(公民)相当于英语的citizen(公民);而在指称“资产阶级”时,却往往使用中等阶级(middleclasses)这一名称。在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前言中,恩格斯倡导了一种语言规定,将“Mittelklasse(中等阶级)这个词……经常用来表示英文中的middle-class(或通常所说的middleclassees),它同法文的bourgeoisie(资产阶级)一样是表示有产阶级,即和所谓的贵族有所区别的有产阶级”(MEW 2,第234页;比较Marx,MEW 8,第35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的主编因此说明,这一“被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用英语撰写的著作中经常被使用的词语中等阶级”是“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译作资产阶级的”。(第XV页)
在马克思的早期哲学著作中,“资产者(资产阶级)”这一概念出现在就黑格尔(尤其是在RPh,§§182—256)的市民社会概念展开的争论中。这一争论引出的问题是资产者(bourgeois)、公民(citoyen)和人(homme)——在国家和市民社会分离的情况下——处于何种关系中?黑格尔承认,市民社会中个体的行动是自利的。他们“作为这种国家的市民来说就是私人,他们都把自身利益作为自己的目的”(§ 187)。对他来说,“市民(资产者)”在“整个市民社会中”构成了对象;相反,从“需求的观点看”,“具体的观念,即所谓人”则是这种对象。(§ 190)“市民社会和国家彼此分离,”马克思在其批判中写道,“因此,国家的公民和作为市民社会成员的市民也是彼此分离的。因此,人就不能不使自己在本质上二重化(原文缺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中此处含有的‘人就不能不使自己在本质上二重化’,据该书补。——译者)。作为一个真正的市民,他处在双重的组织中,即处在官僚组织(这种官僚组织是彼岸国家的,即不触及市民及其独立活动的行政权在外表上和形式上的规定)和社会组织即市民社会的组织中。但是在后一种组织中,他是作为一个私人处在国家之外的;这种组织和政治国家本身没有关系。”(MEGA I. 2,第86页;MEW 1,第281页)
在《论犹太人问题》(Judenfrage)中,马克思为宗教信仰自由作了辩护,称其为人权和私事。其论点是,虔敬的人,“某个特殊宗教的信徒”,跟自利的人即资产者一样处于与公民的同一种矛盾中。(MEGA I. 2,第149页;MEW 1,第355页。参见Haug 1993, 第211页;Claussen 1987,第69页)就像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那样,与公民的对立在此还是核心问题。(MEGA I. 2,第159页,MEW 1,第366页)在黑格尔通过私利来规定资产者时(“在市民社会中,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其他一切在他看来都是虚无”,RPh,§182),《意志意识形态》却加入了一种新的规定:“对资产者来说,只有一种关系——剥削关系——才具有独立自在的意义;对资产者来说,其他一切关系都只有在他能够把这些关系归结到这种唯一的关系中去时才有意义,甚至在他发现了有不能直接从属于剥削关系的关系时,他最少也要在自己的想象中使这些关系从属于剥削关系。”(MEW 3,第395页)已经在此处,但首先是在《共产主义原理》(MEW 4,第361—380页)《共产党宣言》等政治纲领论著中,资产者—无产者这对对立概念占据了核心位置。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资产阶级这一术语最终越来越多地隐退到了“资本家阶级”这一功能分析概念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