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旅游人类学的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

分享到:

定价:¥36.00

  • 著者:1740 
  • 出版时间:2009年07月本印时间:2009年07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75页
  • 册数:1
  • ISBN:978-7-100-06141-4
  • 读者对象:旅游专业研究人员及爱好者
  • 主题词:旅游人类学社区参与
  • 人气:147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该书从西方社区旅游的理论概念出发,立足于国内案例,总结了中西方社区旅游的差异,提出了系列新观点,是中国社区参与旅游研究开创性的著作。 

显示全部序言

  1995年我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作访问研究之前,对旅游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更多的是从满足旅游者的行为需求的角度,总结旅游地发展演变规律,避免投资和资源浪费。即便是旅游经济影响研究,也主要是研究收入、就业影响,而对于旅游地的社区参与,不是被有意忽略,而是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
  在加拿大接触到Peter Murphy的著作《旅游——社区方法》(Tourism:A Community Approach),对社区旅游才有了一点理性认识。应该指出,Peter Murphy的书是1985年出版的,出版的时候中国旅游研究刚处于起步阶段。
  Peter Murphy的书并没有引起我对社区旅游的极大关注,真正引起我对社区参与旅游的关注是回国后的1999年6月在桂林市龙胜县龙脊梯田的调研。龙脊梯田由于其独特的文化景观而成为旅游热点,县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投资修了公路,并设管理机构收取游客门票。我出生长大在山区,对梯田这种文化景观非常熟悉,举世闻名的元阳梯田离我的家乡仅60公里,梯田这种景观如果没有农民的辛劳耕种就不会存在。本能驱使我问陪同考察的当地干部,“你们开发时征求过村民的意见吗?”,“有与村民签订的协议吗?”,“村民的利益考虑了吗?”。当我得到了多为否定的回答后,我说:“你们这样做村民会不配合甚至会抵制的。”当我1999年12月和2000年5月再次到龙脊梯田调研时,第一次调研时与本地干部谈的不希望发生的事发生了,村民对旅游开发不配合、消极抵制,甚至为了修建小卖部而毁坏梯田。
  该是研究社区参与旅游问题的时候了。在社区参与旅游问题的研究上,国际上地理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都有所介入。国内的旅游研究以地理学家为主体,但个人认为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更适合我想作的研究,还有地理学者近些年来由于社会需求太大,心态常过于浮躁,难于静下心来作这种类型的研究。因此,2001年我在旅游管理专业招第一届博士生时,决定招一名人类学背景的学生,并请人类学系周大鸣教授帮忙在人类学系推荐、物色合适的学生报考。
  孙九霞就是这一年考上的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她入学后目标很明确,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社区参与旅游的问题。对于孙九霞而言,首先要克服的困难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旅游业有真正的了解。因为西方的旅游人类学研究者常常离旅游业太远,得出的理想化甚至可以说偏激的研究结果对旅游业没有太多的实际指导意义。孙九霞在听了相关课程,特别是参加了广西阳朔和贵州赤水的旅游规划之后,很快进入了角色。
  田野调查是本项研究的关键,这包括案例点的典型性及案例调查的深度。本书选择了三种类型的旅游社区进行社区参与研究,包括景区和社区一体化的西双版纳傣族园社区、景区与社区紧密相连的阳朔遇龙河社区、景区和社区保持距离的阳朔世外桃源社区,这三种社区代表了企业主导和政府主导两种开发方式,具有典型意义。孙九霞有良好的人类学基础,特别是她与人打交道的亲和力帮助她不论是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家里,还是在阳朔的外资企业,受访者都愿意告知她想知道的“故事”,书里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访谈来的。
  作为一项研究,仅仅有田野调查是不够的。可喜的是,孙九霞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对社区参与旅游进行了大量的理性思考,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①总结出中国社区参与旅游的基本特点。并对所形成的农民参与积极性高,农民的社区参与程度低,社区参与具有积极的社会正效应,社区参与过程中矛盾普遍存在等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深层分析。②提出了四种提高社区参与度的路径选择。路径之一为政府有限主导;路径之二为社区能力建设;路径之三为合同制约与法制规范;路径之四为第三方力量介入。③建构了以“政府主导+社区主体+企业经营+第三方力量介入+法制规范”为基本结构,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由外而内”为运行原则的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模式。可以说,本书是从西方社区旅游的理论概念出发,立足于国内案例,总结了中西方社区旅游的差异,提出了系列新观点,是中国社区参与旅游研究开创性的著作。
  是为序。
                            保继刚
                       2008年3月11日于广州中山大学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书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对社区参与旅游进行了大量的理性思考,总结出中国社区参与旅游的基本特点,提出了四种提高社区参与度的路径选择,建构了以“政府主导+社区主体+企业经营+第三方力量介入+法制规范”为基本结构,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由外而内”为运行原则的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模式。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二章 旅游人类学概述
第一节 关于旅游人类学
第二节 旅游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 旅游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和应用
第三章 旅游人类学在中国
第一节 旅游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旅游人类学在中国的研究
第四章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
第一节 社区发展与社区旅游
第二节 旅游业的利益相关者
第三节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
第五章 傣族园景区的社区参与
第一节 景区和社区一体化
第二节 社区的旅游参与现状
第三节 公司主导的社区参与
第四节 社区参与中难以协调的利益关系
第六章 遇龙河景区的社区参与
第一节 景区和社区紧密相连
第二节 社区的旅游参与过程
第三节 政府的尴尬和难题
第七章 世外桃源景区的社区参与
第一节 保持距离的景区和社区
第二节 无法分离的景区和社区
第三节 社区参与是企业和政府永远的挑战
第八章 社区参与的特征与成因
第一节 农民的参与积极性高
第二节 农民的参与程度低
第三节 社区参与具有积极的社会正效应
第四节 社区参与过程中矛盾普遍存在
第九章 提高社区参与度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政府有限主导
第二节 社区能力建设
第三节 合同制约与法制规范
第四节 第三方力量的介入
第十章 中西社区参与对比及有效模式的建构
第一节 中西社区参与差异对比
第二节 中国有效社区参与模式的构建
第十一章 基本结论与学科展望
第一节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中国旅游人类学的评价与展望
附录 傣族园傣家乐接待户一日生活实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