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湖南摩崖上的中兴气象 精装潇湘国学丛刊

分享到:

定价:¥128.00

  • 著者:187890 
  •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本印时间:2023年12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88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3083-4
  • 读者对象:文史哲专业读者
  • 主题词:摩崖石刻研究湖南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以130通湖南摩崖石刻,凸显“中兴”气象

本书精选湖南唐、宋、明、清四个时代的130通摩崖石刻,分为“大唐中兴与盛唐气象”“大宋中兴与濂溪理学”“大明中兴与阳明心学”三个部分,提炼出湖南摩崖石刻上的发展主线,也呈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璀璨性。本书的图片多为拓片全图,著录尺幅和地点,并做释文及考证,以供广大爱好者与专业研究者目验。

 

显示全部序言

湖南摩崖石刻中的中华中兴颂(代序)
张京华
一、湖南碑刻的主体是摩崖
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一个单独类型;摩崖石刻作品均为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不可移动的文物遗存。
湖南摩崖石刻就其文本内容而言,是以文学和书法艺术为主。在文学方面,可以称之为“石刻上的文学史”,或者径称为“摩崖文学”。在书法方面,因为载体与环境的不同,书家的多样化和作品的总量巨大,亦足以形成单独的一类,可以称之为“摩崖书法”。
除了文学和书法的内容以外,摩崖石刻同时又与史学、文博考古学、哲学、图书馆文献学、文字学、民俗学相关,是名副其实的交叉学科。
湖南摩崖石刻是沿潇湘等水路通道分布的景群布局,石刻文物与沿江分布的丹霞地貌的水石环境融为一体。摩崖的情景交融,可能超过了所有纸质的文学作品和所有传世的书帖。清冯云鹏《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唐代元结频繁称道“潇湘水石”,此“水”指的是江南河川的活水,此“石”指的是整个的山体,或者现出高崖,或者现出溶洞,而非人工切割的碑版。
摩崖往往坐落于城市的郊外,人迹罕至之处,而非城市的中心。清光稷甫《重修朝阳岩启》云:“不有君子,则斯岩之兴犹有待。”一方面摩崖常常孤寂地静待百世之后的知音;另一方面摩崖因为不可移动,而多少避免了人为的破坏。
前代圣贤的手泽真迹,苍崖丹壁,点画犹然,于此便与古人亲接,衣冠音容,如在目前,光风霁月,通透和畅,千古圣法,会然于心。
二、湖南摩崖石刻的多元内涵
湖南碑刻具有鲜明的政治内涵。唐代元结、颜真卿的大幅石刻《大唐中兴颂》,灿烂金石,清夺湘流,世称“摩崖碑”。历代将《大唐中兴颂》《大宋中兴颂》《大明中兴颂》镂刻金石,突出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国家统一、繁荣富强、民族中兴的美好期盼。
湖南碑刻具有强烈的人文内涵。摩崖原本是冰冷的死体,一经品题却有了温度。明安孝《游朝岩漫吟》云:“真乐不在岩,只在吾渊衷。人苟能寻之,旨趣固无穷。”摩崖是从水石到人文的创造性转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理性精神之体现。
湖南碑刻具有突出的地理、地质内涵。大量摩崖沿潇湘水路分布,成点、成线、成片,摩崖、扪石、剜苔、剔藓,成为湖南碑刻的习语。“喀斯特地貌”的石林、天坑和溶洞,“丹霞地貌”造就的含铁质石灰岩的色彩,衬托出“潇湘水石”。杜绾为此而著《云林石谱》,徐霞客为此而有《楚游日记》。
湖南碑刻具有清晰的历史内涵。唐虞之道、盛唐气象、理学渊源、明清吏治,乃至民族文化融合、中外文化交流,一步步标记着文明进程的历史,一篇篇表达着人文教化的灿烂。
湖南碑刻具有丰富的文旅内涵。先圣后圣,乡贤寓贤,勾勒出一幅圣贤之旅的长卷。元结《欸乃曲》、柳宗元《渔翁歌》、宋迪《潇湘八景图》、米芾《题潇湘八景诗》,映照出一片潇湘意象,是潇湘美景的生动体现。纵横交错的摩崖石刻景群,是古代的旅游观光地图,同时也是现代的跟帖打卡胜地。
湖南碑刻具有独特的书法内涵。摩崖犹如湖南的巨幅书法走廊。岳麓山有岳麓书院、麓山寺,《麓山寺碑》、“忠孝廉节”碑、“极高明道中庸”碑等,琳琅满目。衡山道教、佛教并兴,宫观数百,碑刻遍布。浯溪在永州北百余里,祁阳县南五里,山溪诸水汇流于此,流入湘江。《大唐中兴颂》一篇,自唐人皇甫湜,宋人黄庭坚、范成大、洪迈、岳珂、米芾、李清照以下,各有品题。湖南摩崖石刻大多沿江分布,水清石白,风景秀丽,书法艺术得江山之助而闪烁古今。
三、中华中兴颂的宏大主题
湖南浯溪为湘江支流,在永州城北100余里,祁阳县南5里,自双井发源,经漫郎宅,过渡香桥,汇入湘江。“浯溪八景”有亭六厌、磨崖三绝、峿台晴旭、窊尊夜月、书院秋声、香桥野色、漫郎宅籁、笑岘亭岚。王士祯《浯溪考•自序》云:“山水之胜首潇湘,潇湘之胜首浯溪。”徐霞客《楚游日记》写道:“余念浯溪胜,不可不登,乃沿江南五里渡之东,已在浯溪下。溪由东西入湘,流甚细,溪北三崖骈峙,西临湘江,中崖最高,颜鲁公所书《中兴颂》高镌崖壁,前有亭,下临湘水,崖巅巉石,簇立如芙蓉丛萼。余病怯不能登,卧崖边石上,仰观久之。”
浯溪碑林刻写的《大唐中兴颂》《大宋中兴颂》和《大明中兴颂》,构成了中华中兴颂的宏大主题。
(节选)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敖炼,1989 年生,湖南岳阳人。文学硕士,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现为湘南学院讲师,兼任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金石文化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文献、石刻文献。曾在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中心、国家图书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学习传拓技艺和碑刻研究,并获得相关证书。出版合著 1 部,注译古籍 1 部,参编著作 3 种,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主持省级课题 3 项。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摩崖石刻是直接题刻在山体、岩洞上的石刻,自宋以来始终是学术研究的前沿。湖南摩崖石刻数量众多,湘南一带是全国少有的摩崖石刻集中地之一,自元结开辟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形成大规模的摩崖胜景,蔚为壮观,独放异彩。浯溪碑林有元结撰、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灿烂金石,清夺湘流,世称“摩崖碑”。后来续有《大宋中兴颂》《大明中兴颂》,三颂蝉联,构成了“中兴”的宏大主题,体现了写刻者对于海宇清晏、国家富强、民族兴盛的美好期盼。本书精选湖南唐、宋、明、清四个时代的130通摩崖石刻,分为“大唐中兴与盛唐气象”“大宋中兴与濂溪理学”“大明中兴与阳明心学”三个部分,提炼出湖南摩崖石刻上的发展主线,也呈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璀璨性。本书的图片多为拓片全图,著录尺幅和地点,并做释文及考证,以供广大爱好者与专业研究者目验。

显示全部目 录

湖南摩崖石刻中的中华中兴颂(代序) / 张京华     
引言 “让璀璨的中华文明照亮复兴之路” ——潇湘摩崖石刻景群    
上篇 《大唐中兴颂》——大唐中兴与盛唐气象     
一 地辟天开,瑞庆大来:《大唐中兴颂》    
二 文被丘壑:元结遗刻    
三 世有人知:历代议中兴    
四 公者千古:纪咏元结    
中篇 《大宋中兴颂》——大宋中兴与濂溪理学     
一 刻之坚珉,粲如日星:《皇宋中兴圣德颂》    
二 濂溪真迹:周子手书    
三 天水一脉:赵氏宗亲    
四 宣抚德教:永州知府陈瞻    
五 歌吟永州:武陵柳氏兄弟    
六 文高节奇:苏轼同年蒋之奇    
七 山崖慰己:二程弟子邢和叔    
八 暮年山谷:黄庭坚家族与永州    
九 赋诗招隐:乡贤达士李长庚    
十 书法名世:掌御书臣李挺祖    
十一 乾坤嘉会:宋儒群贤风雅    
下篇 《大明中兴颂》——大明中兴与阳明心学    
一 庆流罔极,昭示来世:《大明中兴颂》    
二 归止儒宗:阳明后学    
三 理学别境:纪咏周子    
四 文学德兴:儒官吏治    
结语 “中华文化为什么‘兴’” ——中华文明、湘江文明的连续性和璀璨性     
一 唐代开辟    
二 宋代流衍    
三 明代追摹    
四 清代考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