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广州讲坛演讲录(第三辑) 平装

分享到:

定价:¥31.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08年09月本印时间:2008年09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73页
  • 开本:16册数:1
  • ISBN:978-1-100-05880-3
  • 读者对象:一般读者
  • 主题词:广州讲坛演讲第三
  • 人气:94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本辑精彩文章包括著名学者周国平的《人文精神与中国社会转型》,于丹的《阅读经典 感悟程长》以及陈平原的《当代中国大学解读》等。

显示全部序言

  近两三年来,国民生活中的一个新现象是讲坛文化的兴起。全国许多省市,讲坛遍地开发,听讲座成了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讲坛有不同种类——一类是大学里的讲坛,由校方、院系或学生社团主办,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一类是企业、单位、部门内部的讲坛,目的是培训骨干和员工;还有一类是向社会开放的公益讲坛,大多由地方党政部门主办,它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今讲坛文化的主体,在我看来也是讲坛文化中最有意味的现象。我本人曾应邀在不同种类的讲坛上做演讲,其中政府办的越来越居多,这个经历使我获得了亲身感受,并推动我思考其意义。现在,借为本书作序的机会,我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众所周知,在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以后,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成了困扰党政干部的一个难题。以前那种单纯意识形态灌输的模式越来越行不通了,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接受心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在目标、内容、方法上皆有所转变。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可以把党政部门主办公益讲坛看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一种创新,是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转型,是在实践中形成和普及的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好方式之一。
  我试以本书为例略作分析。广州讲坛是广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开放的公益讲坛,迄今已开办四年多,演讲的结集也出到了第三辑,是同类讲坛中比较成熟的范例。我们看到,一方面,讲坛所邀请的主讲人是各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和学者型官员,演讲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哲学、宗教、历史、教育、法律、文化、卫生等广泛领域;另一方面,讲坛向广大市民开放,自愿参加,听众是对知识、思想以及相关讲题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和普通百姓。作为主办者的党政部门在这里主要起组织、宣传和引导的作用,为精英与公众之间的交流搭建有效的平台。与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模式相比,这是重大的转变。一个关键的转变是,目标不再是培养驯服工具,而是切实地提高公民素质,在精神层面上建设好现代文明社会。党政部门的水平不是表现在向人们提供不容置疑的真理,而是表现在提供最好的服务,为人们追求真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党政宣传队伍自身的素质也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有意思的是,正是在经济转型开始得比较早、市场经济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地方,例如广东和浙江,这个类型的讲坛文化也兴起得比较早,发展得比较成熟。究其原因,大约是因为,在民众这方面,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从而感觉到了对精神生活的迫切需要。在政府这方面,经济转型有力地促进了其观念和职能的转变,加强了服务意识,包括在满足精神需要方面为民众服务。广州讲坛便是如此,自创办以来,围绕“高、优、新、活”下功夫,努力向广州市民提供高端优质的讲座服务,已成为广受欢迎的讲座品牌。从邀请的主讲人名单看,组织者对当今国内思想前沿的情况相当了解,对讲题类别的安排比较全面,从讲座前的预告、讲座时的会场组织和网上直播、讲座后的媒体报道和电视播放以及演讲集的适时出版看,每一个环节都做得认真细致,说明讲坛团队具备了较高的专业化水平。
  一次讲座的效果之好坏,取决于主讲人、组织者和听众三方的水平。主讲人的水平,不论是学识和思想水平,还是口头表达水平,其实是基本确定了的,区别在即席发挥得好不好。凭我的亲身经验,我发现,发挥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对会场氛围的感受。而这个氛围,主要是由组织者和听众造就的,即组织者是否让真正想听你的讲座的人来了,对讲座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和活泼,听众对你所讲的内容是否真正感兴趣并且有所思考。我是去年5月做客广州讲坛的,讲座在艺博院报告厅举行。三百多个座位满座,听众聚精会神,我能感觉到台上台下的无声交流,互动时提问十分踊跃,会场气氛始终很好。这是一次愉快的经历,为此我衷心感谢广州讲坛的组织者和听众。
  最后,我要说,讲坛文化的受益者不但是听演讲的公众,也包括演讲者自己。尤其像我这样以前只在书斋里生活的人,演讲的需要促使我更加关注社会现实,思考公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也促使我锻炼口才,学习用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听众的即时反馈也帮助我及早发现自己思想中的欠缺、谬误和模糊之处,对相关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其实,在哲学的故乡古希腊,哲学家大多是演讲和言谈的高手,雅典街头到处是哲学家与民众互动的讲坛。就此而言,今天的讲坛文化是向哲学原生态的一个初步的回归。比哲学家更突出的是,当时的政治家一定是演讲家,是靠演讲影响公众和贯彻政见的,而这个传统已经成为西方社会民主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我十分赞赏中国今天的政治家登上公众讲坛,相信这对于政治家和公众双方都是一种良好的民主训练和实践。
     

                          周国平
                        2008年6月13日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书是“广州讲坛演讲录”书系的第三辑,集合了当今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广州讲坛的精彩演讲。共15讲,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化、外交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文章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广州讲坛演讲录”面向大众,影响广泛,读者遍及社会各阶层、各年龄层次和各行各业。

显示全部目 录

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与和谐宗教     叶小文
长征的艰难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张树军
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      单霁翔
文化与国力 张国祚
明亡清兴六十年 阎崇年
创意产业——崛起与发展        贺寿昌
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与创新型城市战略   吴汉东
人文精神与中国社会转型 周国平
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厉以宁
21世纪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殷大奎
网络文化与社会生活          欧阳友权
当代中国大学解读           陈平原
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           于 丹
城市竞争力:全球、中国与广州     倪鹏飞
全球粮食危机:问题与前景       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