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论民主

分享到:

定价:¥17.00

  • 出版时间:2005年04月
  • 页数:293页
  • ISBN:7-100-00029-7
  • 主题词:民主
  • 人气:222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本书作者卡尔•科恩(Carl Cohen)是美国密执安大学哲学教授和《民族》周刊、《耶鲁评论》的定期撰稿人。1984年4月,曾应邀来我国讲学。

  本书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是从理论上系统阐明民主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民主。全书包括民主的目的、民主的前提、民主的手段、民主的条件、为民主辩护和民主的前景等内容。

  本书的立论基点是,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要弄清民主的性质,就有必要把这种社会管理体制与其他种类的社会管理体制区别开来。书中使用的社会(Community)分为两个层次:政治社会,如城市、国家等;非政治社会,如社会团体、宗教组织等。无论哪一种层次的社会,其成员大体上能直接、间接地参与影响全体的决策。因此,参与是个关键性的概念。作者认为,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就是衡量民主的尺度。参与的广度实质上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决策的比例,参与的深度由参与的性质来决定。因此,看一个社会实现民主的程度,都同其成员以各种方式参与公共事务有关,都涉及广度和深度。

  本书认为,民主要有两种前提:一是要有共同关心的社会(政治的和非政治的)存在,一是要有理性——其成员有参与公共事务的基本能力,其中包括制定计划、掌握、判断行动规则的能力;在具体情况下,运用这一计划、规则的能力和清楚表达思想与人讲道理的能力。

  在民主社会中,社会生活总是要求作出某种决定,采取一定的具体行动。因此,首要问题是在作出决定时要有共同遵循的规则。而民主要有成效,就必须为不同社会、不同问题和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规则,如简单多数、限定多数、三分之二、四分之三等决议规则。所有这些规则都是民主的工具,都体现多数裁定原则。某些国家为了防止多数享有绝对权力,通过立法来保护少数,如美国参议院,大州和小州各选两名参议员。民主的工具除多数裁定规则以外,还有代表制。选举代表是公民参与管理的最具体的体现。在民主社会中,代表制有按地区和人口比例选出的非专业代表和按行业选举的专业代表。无论哪一种代表制,估量和表达社会上的不同利益集团的愿望与要求,都是代表的任务。

  本书提出,民主应有五个条件:地理条件,如地理环境,参与设施;法制条件,如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心理条件,如社会成员的气质、和解精神、掌权者自我克制;知识条件,即运用智力解决社会问题;以及防卫条件,即有能力防御外来威胁和内部对参与的威胁。作者认为,在世界上的各种政体中,民主是危险最小、坏处最少的一种;在民主政体中社会成员要承认社会内部各种利益集团,权衡各个层次的利益;在民主过程中需要妥协精神;民主比其他政体更有可能消除以暴力手段解决内部争端。由于利益、地位的不同,社会成员不可能享有共同参与和共同管理权,但有共同利害关系时,应有平等发言权。因此可以说,民主并非绝对合理,或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合理。

  我们出版这本著作是为学术界研究外国政治理论提供参考资料,如何品评本书,特别是书中个别地方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有待读者去批判、探讨。


                            1987年2月

显示全部序言

<STRONG><FONT size=3>          中 文 版 序 言</FONT></STRONG>


  自《论民主》首次出版以来30多年过去了。在此期间,全球范围内对民主目标的信念已大大深化了。全球政治上的深刻变革没有削弱——实际上反而加强了——各地争取社会自治的斗争。

  在写作本书时,我曾认为在全球规模上民主的前景不佳。我说过,一种关于全球社会的观念肯定是可以提倡的,也许几乎是可以探讨的——但是这样一个社会看来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博爱——全球社会一般成员所具有的意识——确切地说是民主的一种预先假定;因为全球的博爱似乎不可能实现,民主在较小的社会很可能会继续发展,但在那个最大的社会也许会步履艰难。此外,民主的条件——其物质的、智力的和法制的条件——在世界各地的实现程度看来很可能是参差不齐的。

  上述较早做出的判断已被过去这些年发生的事件证实了。一些真正的民主进程发生了,一些未来的民主成果可以被设想——但是,写作本书时阻挡各国通向全球社会的许多障碍依然横亘在它们面前。今天全球的繁荣程度超过了那时——但贫富差距仍很大,而且难以消除。过去30年所取得的科学成就令人震惊,为人类健康和幸福带来巨大改善——但是,对这个世界的亿万公民来讲,疾病和愚昧仍然使普遍参与管理成为梦想而不是现实。

  现在,借《论民主》中文版重印之机,我着重指出可能对民主政府的未来产生深刻影响的两大趋势。第一种趋势是积极的,并可能会以我们无法预先想像的方式促进民主的成功;第二种趋势是令人不安的,并可能会破坏自治社会的稳定。

  先说第一种趋势。传播能力的增强和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的确令人惊讶。这些手段的重大作用,我曾在本书第十一章讨论民主的智力条件和第十七章讨论民主的智力条件前景时强调过。但是当时还不可能预见到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其后果:各地的普通公民能及时获得数量巨大的各种信息和观点。这些手段的增强及相关的电子信息源是无情的;通过与超越对众多陈旧的基础设施的需求的无线电技术相结合,这些智力工具已经大大增强了公民的智力水平。普通的男人和女人——甚至是生活在边远和贫困环境中的男人和女人——现在都开始享有日益增长的参与管理的机会,其参与程度是过去绝对不可想像的。

  这一传播和信息的世界性网络尽管仍然处于初始阶段,但它对于民主的重要影响——现在只能见其轮廓——却很可能是令人震惊的。这一点很清楚:如果民主的法制条件和心理条件达到了中等程度,那么,压抑不住的智力和社会力量的如此巨大的扩张有可能使民主成为一些国家和社会治理人的现实方式,而仅在几年前,在这些地方这样做还是完全不现实的。通过对人类交流和互动能力的这样一番反思,我可以推论说:民主的前景在过去30年内已经显著改进了。我对民主的未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充满希望。

  第二个发展趋势令人不安,它以一个老难题的种种新变种困扰着民主政府。<STRONG>自由</STRONG>和<STRONG>平等</STRONG>是民主的两个最重要的目标。正如我在最后一章中说的,自由使民主成为可能,社会成员必须自由地去做自治所要求做的事情——没有限制地发言、写作和集会;参加各种组织和竞选活动,这是日常民主生活的实质性内容;以及只是依据每个人自身的功过公平地竞争职位或晋升。然而,这种信念,即认为人应该自由地管理他们自己的信念,建立在我们认为人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信念之上。我曾经这样写道:“有了自由才能实行民主,但只有在平等的情况下才有理由相信应该实行民主,相信那是因为组织社会公共事务的正确与适当的方式。”

  的确如此。不过那时我没有看到,自由与平等相互抵触的力量有多么大。这两大目标之间的矛盾状态,在写作本书时还表现得不够充分,而在最近几年内已变得更加尖锐,达到一个被另一个湮没或压倒的程度,民主的前景变得有些黯淡了。

  民主主义者自然倾向于促进并确保所有社会成员处于平等的环境之中。平等在民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我们总是为公正而寻求平等。不公平的获利损害平等;由遗传或民族背景而产生的不公正的肤色或种姓障碍经常损害平等待遇。因此我们要努力——公正地——去消除种种不平等。

  但是,在个人自由已经得到保障的地方,对平等环境的寻求也许会陷入困境。个人通常在不同的工作和研究模式中行使他们的自由,这些模式几乎总是带来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和程度不同的智力成就。因此,真正的自由几乎肯定会产生某些实质上的不平等。一旦人们获得自由,有些人就会变富,而其余的人会变穷;有些人会成功,而其余的人会失败。环境的平等也许是靠强力形成的——但自由为此付出的代价会很高。为了促进平等我们应该公正地限制哪些个人行动的自由?我们应该以牺牲某些自由为代价去获取民主似乎需要的平等吗?抑或,我们应该恪守民主似乎需要的自由,尽管明知这样做我们必将招致某些重大的不平等?

  民主主义者不可避免地要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自由和平等之间的矛盾状态几乎已成为民主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那些相互竞争的目标之间的某种平衡当然总会被打破。但是如何实现目标平衡还始终未被人们所完全掌握。

  上几代保守的思想家墨守成规,几乎不赞成民主制。那时,是自由精神——追求个人自由的驱动力——推动各地自治的发展。被尊奉达两个多世纪之久的对个人自由的坚持,近年来由于对平等环境的要求而大大削弱了。许多人已经认为平等是更为进步的奋斗目标,因此自由便承受了愈来愈大的压力。对个人自由的捍卫,早在民主制出现之前就已有之,而今在许多人看来已成为一个保守的理由。

  但是,如果对任何一个目标的追求完全压倒了另一个目标,民主就受到威胁。一方面,当无限制的自由带来财富的严重不平等时,要保持平民百姓的有意义的参与是困难的。另一方面,当对所有公民的机会平等演变为对所有公民的结果平等的毫不退让的要求时,民主决定的范围就不可避免地不适当地被限制了。民主是一种程序,是寻求公众问题解决方法的一种途径。如果惟一可接受的解决方法的想法是那些会产生预定结果的想法(就像某些人现在所设想的那样),那么民主的程序就会遭到破坏,也许甚至于会完全被毁掉。

  自由和平等永远不会达到完满的平衡;在任何时期总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无论哪一方在某一时期处于支配地位,为了民主,都必须在该时期保障另一方的价值标准。在21世纪初始的这些年里,摆锤令人可以理解地摆向平等那边。但是无论向哪边摆动得过大或过远,都会危及民主。现实中的民主政治主要是为调整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展开持续不断的斗争,使二者在特定背景下的这种关系有益于达到它们的全面平衡。

  过去未曾预见到的充满希望的种种可能性令人鼓舞,而过去表现得不那么明显的一些内在矛盾又令人沮丧,因此我在一种犹豫不定的状态下结束这篇序言,这非常像我在结束本书写作时所表现得那样。(我曾经写道,)民主的命运主要掌握在其成员自己的手中,这既是民主的弱点,又是民主的优点。当政权最终取决于被治者的参与时,确定民主成败的是他们集体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智慧。


                          卡尔•科恩

                   2003年1月于美国密执安大学


      (本文是作者为中译本1版3次重印而写的。——中译本编者)


<FONT size=3><STRONG>             序

</STRONG></FONT>

  在本书中我要阐明并捍卫的是民主的一般原理。民主已成为整个世界上头等重要的政治目标。它受到各方面的颂扬。那些在其他哲学观点上存在根本分歧的人都同样颂扬它。有些并不理解和需要它的人也自称信奉它。由于滥用词藻,认识混乱,以及某些甚至是故意欺骗,“民主”一词已大大失去它原有的涵义。在政治领域中,民主几乎可应用于任何范畴,因而,它也几乎失去了任何意义。

  这是严重的损失。表面是认识混乱、滥用词藻,实际是丧失了极为重大的原则。有一种政治哲学,它确切的名称就是民主。我们应该尊重它,在许多、但不是所有的情况下维护它。我的目的就是要从理论上连贯地,并尽可能完整地、阐明民主是什么,以及如何行使民主。

  当然,民主一词可以用来指称许多不同事体,而且,许多不同的词也可来指称同一事体,这种由语言的灵活性所带来的混乱必须防止。但我主要关心的不是词的本身;也无需,我也不愿,为我所要阐明的原理创造另一个新词。民主已是一个够好的词。如果我们自己检点一些,这个词就会检点它自己。本书的任务是阐明民主的原理,使之清楚易懂,以便读者能充分理解,正确评价。

  要阐明的理论,将围绕下列问题展开:

  第一,民主的性质。

  第二,民主的前提。

  第三,民主的手段。

  第四,民主要有成效,需要哪些条件?

  第五,捍卫民主的论据。

  第六,民主的前景。

  本书分为六部分,分别回答上述问题。

  展述理论之前,在方法论方面有几点必须提及。第一,在这一研究中,应在合理的限度内尽可能作到准确。但本书所要探讨的领域是政治哲学而不是政治科学。希望尽量使探讨的成果准确而且可靠,但也应估计到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含糊与不明确。亚里士多德在《尼科马可伦理学》(1.3.1094b)中说:“在各类事物中按问题的性质提出对精确性的要求是有教养的标志。”

  第二,探讨民主的原理时,把支持民主与保持客观统一起来,不是不合情理的。在政治事务中,强烈的好感与恶感是自然而且健康的。当我们要对我们心目中所喜好的或厌恶的政治体系(或其他实体)作出理性的评价时,怀有同样的好感或恶感是完全可能的。偏见不可避免地会歪曲我们的判断。但在研究政治哲学时,我们都是有偏见的,我们必然会从某一角度或观点来观察事物。如果普遍倾向于支持民主,我们进行研究时也必然会把这一事实考虑进去。但困难并非不可克服,也无需担心对民主作实事求是的探索会削弱我们对民主的忠诚或尊重。事实上,对民主及民主进程的充分理解才会奠立持久不变的效忠和理直气壮的尊重。现在让我们回到原来的论点。对民主进行客观的研究时当然不应以强化对民主的支持为目的,但这种支持可能是这一研究的自然产物。

  最后,在这一探索中,无教条主义立足之地。各种各样的文化与哲学传统都对民主理论的发展有所贡献,民主理论决不是它们之中任何一家的专有财产。的确,同意维护民主的哲学与宗教的学派在应该如何捍卫民主这一点上意见并不一致。我的目的就是要提出能为所有支持民主的人都能接受的捍卫民主的理由,不论他们信任何种宗教或何种形而上学;并对民主作出既能为其支持者又能为其批评者所接受的描述。

  这样做的时候,我不能求助于最高权威;没有任何权威可以解决关于民主的争执。没有任何书籍和文件对民主做出了定论。任何现存的典籍在理论上都不够完整,难以视为定论。即使视为定论,也肯定会遭到否定其权威性的民主派人士的反对。没有任何个人或任何群体,不论是活着的或死去的,不论他或他们多么伟大,能在这一问题上享有最后发言权。作为人类一种政体的理论,民主毋须倚仗任何最高权威,也无必要归因于任何一家的学说。正如探讨民主过程时所显示的,在该过程中,民主为捍卫自己就必须排斥绝对权威。可能有教条主义的民主主义者,但不可能有民主主义的教条。

  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了“错误难免论”的原则。人总难免出错,即使是在那些对他们来说最密切、最重要的问题上也不免出错。任何信念,不论主观上如何肯定,也难避免批判者的评论。“错误难免论”这一原则可适用于一切脑力劳动的成果,研究民主时更是主要的原则。

  我们的判断虽然常常容易出错,但不一定总是错误的。错误与不确知是普遍现象;然而,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在某些领域内,我们的错误会渐渐少一些,小一些。人类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就最丰富与最有把握的而言,都不是从承认绝对真理得来的,而是从艰苦地改正错误中和改进不确定的理论中得来的。我们对民主的认识与判断当然也同样如此。

显示全部目 录

中文版序言



<STRONG><FONT face=黑体>

            第一部分:民主的性质

</FONT></STRONG>

第一章 什么是民主

  1-1 解释民主的简短定义

  1-2 自相矛盾的自治

  1-3 民主的本质

第二章 民主的尺度

  2-1 参与的衡量

  2-2 民主的广度

  2-3 未被承认的社会的问题

  2-4 民主的深度

  2-5 深度民主的现实性

  2-6 民主的范围

  2-7 重叠社会的问题

第三章 有关民主的某些一般说法

  3-1 不正确的说法:常见的谬误

  3-2 如何评价民主

  3-3 民主形式与民主进程

<STRONG><FONT face=黑体>

            第二部分:民主的前提

</FONT></STRONG>

第四章 民主以社会为前提

  4-1 基本前提

  4-2 政治社会与公民权

  4-3 非政治社会

  4-4 社会与服从大多数统治

  4-5 保持团结

  4-6 社会的解体

  4-7 边缘性的社会成员

  4-8 社会成员的级次

  4-9 兄弟关系(博爱)

第五章 民主以理性为前提

<STRONG><FONT face=黑体>

            第三部分:民主及其手段

</FONT></STRONG>

第六章 民主与多数规则

  6-1 决议规则

  6-2 对民主社会中决议规则的评价

  6-3 民主过程与决议规则

  6-4 多数裁定规则及其各种形式

  6-5 作为民主手段的多数裁定规则

  6-6 变动多数裁定规则

  6-7 多数权的滥用

第七章 民主与代表制

  7-1 代表制作为民主的手段

  7-2 一般的民主选举

  7-3 代表制的程度

  7-4 决议规则与代表机构

  7-5 代表制的基础

  7-6 地区代表制与比例代表制

  7-7 代表的级次

  7-8 当选以后的代表

  7-9 代表们进退两难的困境

  7-10 本地利益与较大利益的冲突

<STRONG><FONT face=黑体>

            第四部分:民主的条件

</FONT></STRONG>

第八章 民主及其条件

  8-1 民主与其条件的关系

  8-2 民主各条件之间的关系

  8-3 民主及其条件的区别

  8-4 民主条件的种类

第九章 民主的物质条件

  9-1 物质条件的种类

  9-2 民主的地理条件

  9-3 民主的设施条件

  9-4 民主的经济条件

  9-5 经济福利作为民主的条件

  9-6 “经济民主”是任何真正民主的条件吗?

  9-7 民主与经济制度

  9-8 经济平等作为民主的条件

第十章 民主的法制条件

  10-1 法制条件

  10-2 自由与权利

  10-3 民主与自由

  10-4 政治自由

  10-5 言论自由

  10-6 言论自由绝对论者的理由

  10-7 功利主义者维护言论自由的理由

  10-8 条件论者维护言论自由的理由

  10-9 煽动与鼓吹

  10-10 言论自由与反民主的少数

第十一章 民主的智力条件

  11-1 引言

  11-2 提供信息

  11-3 民主与保密

  11-4 公民的教育

  11-5 交流的艺术

第十二章 民主的心理条件

  12-1 形成气质的心理条件

  12-2 相信错误难免

  12-3 重视实践的验证

  12-4 持批判态度

  12-5 要有灵活性

  12-6 要有现实的态度

  12-7 愿意妥协

  12-8 能容忍

  12-9 要客观

  12-10 要有信心

  12—11 结语

第十三章 民主的保护性条件

  13-1 引言

  13-2 防止外来的威胁

  13-3 防止来自内部的威胁

  13-4 来源不民主与效果反民主

<STRONG><FONT face=黑体>

             第五部分:为民主申辩

</FONT></STRONG>

第十四章 为民主辩护

  14-1 引言

  14-2 民主与明智的政策

  14-3 民主与普及的公正

  14-4 民主与和平解决争端

  14-5 民主与忠诚

  14-6 民主促进言论自由

  14-7 民主促进才智的发展

  14-8 民主促进心理条件

第十五章 为民主辩白

  15-1 辩护与辩白

  15-2 论点的轮廓

  15-3 一般民主的合理性

  15-4 国家中民主的合理性

  15-5 反对的理由与答复

  15-6 假设的平等

第十六章 民主的内在价值

  16-1 民主即自主

  16-2 政体中的自主与他治

  16-3 自由、平等、博爱

<STRONG><FONT face=黑体>

            第六部分:民主的展望</FONT></STRONG>


第十七章 民主为何不一定会成功

  17-1 政治预言

  17-2 民主的物质条件的前景

  17-3 民主的智力条件的前景

  17-4 博爱方面的展望

  17-5 现实主义与世界民主

  17-6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