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实用汉语课本汉字练习(英文)1

分享到:

定价:¥13.00

  • 出版时间:2007年05月
  • 页数:208页
  • ISBN:7-100-00092-0
  • 主题词:实用汉语课本汉字练习英文
  • 人气:148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汉字练习本》是《实用汉语课本》第一、二册的辅助材料,是为了帮助外国读者解决汉字难认、难写、难记的困难而编写的。我们根据对外国学生教学汉字的经验,编写了一些关于汉字结构规律的基本知识,并采用外国人学习汉字行之有效的练习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外国读者认、写汉字的能力。
  限于水平,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批评指正。
  本书的英文翻译是何培慧。插图是张志忠。
                         编 者

显示全部序言

               致读者
  尼耳斯•玻尔的一生涵盖了科学本身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代,也涵盖了科学对社会发生重大影响的时代。在刚开始时,原子的实在性还在受到争议,原子的结构还是一个被猜测的问题,原子核还没被发现,原子能的实际应用不论为功为罪也还甚至没出现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所有这一切,在玻尔一生中全都改变了,其中许多是在他本人的影响下改变了的。他是弄懂了原子如何构成的第一个人,他在原子核理论的发展中起了领先作用,而且他也是核医学的教父。他也是使首脑政治家们注意到东西方之间的开放的必要性的第一个人,这是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发展了的骇人新武器的出现所造成的一种必要性。他一次又一次地强调了开放对政治世界的稳定性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甚至比物质结构方面的新发现和新感受还要影响深远的是同一时期中的新的物理规律的发现。这里的关键概念就是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在阐明概括量子现象时所需要的对物理学的哲学基础进行的修正方面,玻尔是一个主要人物。
  我曾听说,符拉基米尔•霍洛维兹曾经评论莫扎特的音乐,认为它对初学者来说太容易而对专家来说太困难。同样的说法也可以适用于量子物理学。在本书中,我试图向初学者们概略介绍大多数专家对量子理论有什么想法。这一任务要求我尽量压缩数学细节。(尽管我力求简单,柏特兰德•罗素的一篇序文中的一句话在这里也能适用:“本书中的若干句子可能会使一些特别愚笨的十岁儿童感到莫名其妙。”)我希望此处的说明将起一种抵消许多把这一课题通俗化的廉价尝试的作用,例如抵消一些糊涂教师把量子物理学和神秘论联系起来的那种努力。
  在若干年的准备工作以后,尼耳斯•玻尔文献馆在玻尔百周年诞辰的1985年10月7日作为丹麦教育部属下的一个独立自主的单位而正式成立了。文献馆设于哥本哈根的尼耳斯•玻尔研究所中。馆内藏有和400位通信者交换的6000封“玻尔科学通信”,以及500份稿件,所有数字都是约数;此外还藏有他的一般通信和个人通信(后者多数为丹麦文),二者的数量约和科学通信相同。玻尔的政治通信和家庭通信也存在该馆,但目前尚未公开。
  此外,馆中还有一套访谈纪录的转录本,那是和玻尔及别人就早年回忆进行的交谈。这些纪录中有着丰富的信息,尽管每一位使用者都必须面对那些回忆到底有多可靠的微妙问题。
  所有这些文献资料当然都作为主要史料为我撰写此书提供了帮助。甚至对我更为重要的是一些亲身接触,首先而又最重要的是和玻尔的儿子们的亲身接触:汉斯、伊瑞克(近已去世)、厄恩耐斯特,而尤其是奥格,他们都在我的努力中鼓励了我,并用一些评论帮助了我。他们每人都很赏识我请他们看一部分书稿的建议。但是他们全都谢绝了,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我的书应该是一种独立的观点和评价。因此本书并没有经过他们的认可。但愿他们不会在书中看到太多的毛病。    
  有两位好友却通读了全稿,他们是莱斯•约斯特和萨姆•特赖曼。我深深感谢他们的批评和指正。莱斯的新近去世是我的一大个人损失。
  我也非常感谢尼耳斯•玻尔文献馆的成员们。伊瑞克•吕丁格尔和芬•奥瑟若德对我那些无穷无尽的问题永远乐于给以协助。希耳黛•列维也是如此,我特别感谢她在生物学问题方面给予的指教。海丽•波拿帕特、菲利希蒂•泡尔斯和尤蒂特•哈宝在实际问题上帮助了我,并使我的劳动增加了愉快。我也感谢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的资料人员给予的亲切协助。
  我很感谢地记下在一些特殊问题方面得到的协助。克努德•马科斯•缪勒用他在丹麦文献资料方面的惊人知识帮助了我。瑞格桑特瓦•奥拉夫•奥耳森回答了许多丹麦史方面的问题。伊索贝耳•莫尔第女士在追溯玻尔的外祖母茵尼•拉斐尔的世系方面帮助了我。和因斯•林德哈特讨论统计力学,和本•莫特耳孙讨论核物理学,和大卫•否尔霍耳特讨论哲学问题都使我获益非浅。我很欣赏和约恩•卡耳卡尔及斯忒藩•罗森塔耳在玻尔的为人及哲学方面进行的多次交流。
  我很乐于感谢那些在有关实验物理学的问题方面向我作了介绍的人们:哥本哈根的尼耳斯•玻尔研究所中的陶尔宾•胡斯和尼耳斯•奥维•拉森,瑞索的国立实验室中的汉斯•布耶汝姆•缪勒和克劳斯•辛格,瑞索的尼耳斯•玻尔研究所中的斯文•布约恩豪姆。和约翰•克瑞格的通信增进了我对玻尔和CERN的关系的了解。我还要感谢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委员会向我提供了关于尼耳斯•玻尔和他父亲的诺贝尔奖提名情况的文件。
  本书是部分地在纽约、部分地在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的哥本哈根写成的。我对丹麦环境的进一步熟悉曾经大大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玻尔。我十分感谢阿弗来德•P.斯劳恩基金会向我提供了重要的资助,这在撰稿的许多阶段支持了我。我也感谢马丽亚•格罗茜在稿件准备方面给予的极好协助。
  我亲受的伊达的关怀在全部工作中支持了我。
              A.派斯
            1990年7月于纽约



显示全部目 录

第  一  课 Lesson 1
第  二  课 Lesson 2
第  三  课 Lesson 3
第  四  课 Lesson 4
第  五  课 Lesson 5
第  六  课 Lesson 6
第  七  课 Lesson 7
第  八  课 Lesson 8
第  九  课 Lesson 9
第  十  课 Lesson 10
第 十一 课 Lesson 11
第 十二 课 Lesson 12
第 十三 课 Lesson 13
第 十四 课 Lesson 14
第 十五 课 Lesson 15
第 十六 课 Lesson 16
第 十七 课 Lesson 17
第 十八 课 Lesson 18
第 十九 课 Lesson 19
第 二十 课 Lesson 20
第二十一课 Lesson 21
第二十二课 Lesson 22
第二十三课 Lesson 23
第二十四课 Lesson 24
第二十五课 Lesson 25
第二十六课 Lesson 26
第二十七课 Lesson 27
第二十八课 Lesson 28
第二十九课 Lesson 29
第 三十 课 Lesson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