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经济分析史(第一卷)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分享到:

定价:¥59.00

购买电子书:
  • 出版时间:2005年01月本印时间:2020年12月
  • 版次:1印次:9页数:571页
  • 开本:32
  • ISBN:978-7-100-02209-5
  • 主题词:经济分析一卷
  • 人气:577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3年10月

显示全部序言

          中译本序言
  ……

(二)

    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学说史》。为了深入理解这种不同之处,以及《经济分析史》在写作意图上和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我们必须先简要了解熊彼特的生平、学识渊源和治学之道。
    熊彼特于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今捷克境内,故有人又把熊彼特看作美籍捷克人)特利希镇的一个织布厂主的家庭。他幼年就学于维也纳的一个贵族中学;1901—1906年肄业于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和经济,乃奥地利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庞巴维克的及门弟子。当时他的同学好友中,有后来成为奥地利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物的奥托•鲍尔(Otto Bauer),以及后来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第二国际首领之一的鲁道夫•希法亭(Rudolf  Hilferding);通过这些人,他受到马克思学术观点的影响。迨后他游学伦敦,就教于马歇尔;但终其一生,他极其推祟洛桑学派瓦尔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熊彼特曾执教于奥国的几个大学。1918年,他曾一度出任由考茨基、希法亭等人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委员会”的经济顾问;1919年,他又短期出任由奥托•鲍尔等人为首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参加组成的奥国混合内阁的财政部长。1921年,他弃仕从商,任私营比德曼银行(Biedermann Bank)行长,1924年银行破产,他的私人积蓄亦不得不受牵连而用于偿债。1925年,熊彼特又回到学术界,先应邀拟赴日本任大学客座教授,但不久改赴德国任波恩大学教授,直到1931年才又短期践约访日讲学。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950年初逝世。熊彼特迁美后,尽管深居简出,但仍积极从事学术活动:1937—1941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48—1949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如果不是过早去世,他还会担任预先商定的即将成立的“国际经济学会”第一届会长。
    从熊彼特的上述学历和工作经历可以看出,他一方面直接承袭了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的学说体系;另一方面又与第二国际首脑人物、社会民主党人有过密切的关系,通过这些人的影响和阅读书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学说观点,也有了较深的理解。这些阅历,对于熊彼特的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经济学说的形成,可说是极其重要的渊源。
    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里,如同在他的其他重要著作中一样,重视甚至更加强调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以及它们的演变和发展。他之所以把本书当作“经济分析史”来写,而不是当作“经济思想史”来写,主要原因也正在这里。熊彼特曾在1949年初给他的英文本出版商简要说明了这一点。他指出“本书将要描述从希腊—罗马时代直到今天在经济领域里科学分析的发展和成果”;又指出“本书的主题就是关于描述和解释经济事实并为从事此项工作提供各种工具所作的种种努力的历史”。(详见本书开头:熊彼特的夫人伊丽莎白为本书所写的“导言”。)
    综观熊彼特在他的经济著述中的方法论,概括而言,它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强调发展观点和内在因素。熊彼特尽管不同意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但是他对于在分析问题时强调要采用“变动”、“动态”、“发展”的观点,以及强调要认清“发展”现象是来自事物“内在因素”的作用这个方面,则极力推崇马克思的观点和方法,认为这“完全是他(马克思)的创见”。伊丽莎白•熊彼特则认为这个方面是熊彼特和马克思的“共同之点”。(见伊丽莎白为熊彼特《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所写的前言,载于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页。)我们认为,在这个方面或在这一观点上,熊彼特很可能受到过马克思的影响,两者所采用的“发展”观点,确有某些相同之处;但从根本上说,则又大不相同。马克思的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用在社会问题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而熊彼特虽然也采用了“发展”观点,在这一点上熊彼特可说胜过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但他的“发展”观点是并不承认社会制度的“突变”等等。不论怎样,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一书中,自始至终是以对经济的科学分析为中心线索,并十分强调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的演变和发展的。
    第二,强调并采用历史的方法。熊彼特早在1914年就以德文发表了短篇著作《经济学说与方法史略》(台湾经济学者阎子桂曾根据英译本译成中文,书名为《经济学说和方法——历史的概述》,于1972年由台湾中华书局出版),这就是现在的巨幅著作《经济分析史》的前身和雏形。这大小两本著作,说明熊彼特从青年到老年都一直重视经济学说和方法的发展史的研究。不仅如此,而且在熊彼特的其他几本最有代表性的围绕“创新理论”而建立他自己的学说体系的著作,即《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这三本著作里,熊彼特都明显地采用了历史分析方法,并始终意图把历史分析和理论分析二者结合起来。这种意图和作法,在《经济分析史》里以及在传记著作《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里,也是有明显的体现的。熊彼特总是试图把不同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不同分析工具的产生和运用,与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和背景联系起来。总之,熊彼特无时无刻不是试图把历史的发展和理论的探究二者融合在一起,从而不仅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的经济学说体系,而且也形成了他自己的颇具特色的分析方法。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史学家厄谢尔(A.P.Usher)曾在一篇悼念熊彼特的文章里写道:“他把不同的分析工具加以综合运用,是具有高度创见性的。”“当时除了马克思文献的领域外,实难以见到这种有成就的综合运用的分析工具。”(见A.P.厄谢尔:《经济发展理论的历史意义》,载于H.E.哈里斯主编的《熊彼特——社会科学家》英文本,哈佛大学出版社1951年版,第125—129页。)
    第三,强调追根溯源,查明来龙去脉,重考据和历史事实,治学严谨,注解详明。熊彼特的这种求实态度和作风,几乎见于他所有的长篇著作或短篇论文中;在《经济分析史》这一巨幅著作里,尤其是这样。对于本书中涉及的某人、某事、某种著述、某种学说、某种分析方法或分析工具,熊彼特无不力求对其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旁征博引,阐述清楚,并加以必要的评论。有时在正文里不能尽其详,则辅之以详细的注解,务求把事实弄明白,或把问题搞彻底。对于一本著作,如果有一种或几种其他文字的译本,则必然在附注里注明其各种文字的译者、出版地点和出版年份。熊彼特的这种做学问的踏实作风,是值得我们赞许和效法的。不仅如此,有时熊彼特在本书中对某一个经济学者的附注,就包括有这个学者的生平、著作和学说要义,以及他在经济学界的影响或贡献,最后还加上熊彼特三言两语的评论。所以我们阅读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必须同时仔细阅读书中的注解,这些注文不仅读来饶有兴趣,而且往往能为进一步钻研某个问题找到深入堂奥的阶梯。这无论是对西方经济学史的初学者,或是对专业研究者,都将是有益的。
    ……
    现在,我高兴地重复说一遍:我们盼望和等待已久的这部巨著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的中译本,终于在多位译者、校者和商务印书馆有关同仁的艰辛努力下,分卷出版而与我国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国经济学界和出版界值得庆幸和欢迎的一件大事。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引进市场机制和竞争体制,使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得以有效地结合起来,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对于西方的市场机制、竞争体制、企业创新、技术进步、自由贸易、保护政策、财政金融与货币管理等等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有关学派人物的学说主张和分析方法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过程,都有十分详尽而比较深入的分析,还有作者本人的一些具有独特见解的评论。这些都值得我们通过本书,加深了解,以求有所参考和借鉴。所以我们可以说,这部巨著,不仅是专业研究者和经济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参考用书,而且也是大专院校经济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和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所必须具备的教材读物。

                         张 培 刚
                   1988年8月初旬,于武汉市盛暑季节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经济分析史》全书共分三卷。本书为第一卷,内容共分两编。第一编为导论,讨论了经济学科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并介绍了经济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经济史、统计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应用领域的各个学科。第二编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所谓“希腊——罗马经济学”开始到1790年古典经济学建立为止,介绍了这一时期的诸多人物及他们的哲学观点及经济学说。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编 导论 范围与方法
编者绪论
第一章 导论与计划
 1.本书计划
 2.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学史?
 3.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吗?

第二章 插曲Ⅰ:经济分析的技术
 1.经济史
 2.统计
 3.“理论”
 4,经济社会学
 5.政治经济学
 6.应用学科

第三章 插曲Ⅱ:同时代其他科学的发展
 1.经济学与社会学
 2.逻辑与心理学
 3.经济学与哲学

第四章 经济学的社会学
 1.经济学史是一部意识形态史吗?
   (a)“经济法则”的特殊性质
   (b)马克思对意识形态偏见的阐释
   (c)经济分析史如何与政治经济学体系史区分?如何与经济思想史区分?
   (d)科学方法:想象和程序的规则

第二编 从开始到初期古典学派境地(约到1790年)

第一章 希腊—罗马的经济学
 1.本编的计划
 2.从开始到柏拉图
 3.亚里士多德的分析成就
 4.论国家、私有财产与奴隶制的起源
 5.亚里士多德的“纯”经济学
   (a)价值
   (b)货币
   (c)利息
 6.希腊哲学
 7.罗马人的贡献
   (a)分析工作的缺乏
   (b)罗马法的重要性
   (c)农业方面的著作
 8.早期基督教思想

第二章 经院学者和自然法哲学家
 1.大缺口
 2.封建主义和经院哲学
 3.经院哲学与资本主义
 4.经院社会学与经济学
   (a)从九世纪到十二世纪末
   (b)十三世纪
   (c)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
 5.自然法概念
   (a)伦理—法律概念
   (b)分析概念
   (c)自然法和社会学上的唯理论
 6.自然法哲学家:十七世纪的自然法分析
   (a)新教或世俗经院学者
   (b)数学与物理学
   (c)经济的和政治的社会学
   (d)对经济学的贡献
 7.自然法哲学家:十八世纪及其以后的自然法分析
   (a)人性科学:心理主义
   (b)分析美学与伦理学
   (c)自身利益、共同利益以及功利主义
   (d)历史社会学
   (e)百科全书派
   (f)半社会主义作家
   (g)道德哲学

第三章 顾问行政官和小册子作家
 1.社会史上更多的事实
   (a)民族国家出现的偶然因素
   (b)为什么民族国家具有侵略性
   (c)特殊环境对当时经济文献的影响
 2.该时期的经济文献
   (a)被排除的材料
   (b)顾问行政官
   (c)小册子作家
 3.十六世纪的各种体系
   (a)卡拉法的著作
   (b)代表性著作:博丹和博特罗
   (c)西班牙和英国
 4.1600—1776年的各种体系
   (a)早期代表性人物
   (b)尤斯蒂:福利国家
   (c)法国和英国
   (d)意大利的高水平贡献
   (e)亚当•斯密和《国富论》
 5.准体系
 6.再论财政
 7.有关乌托邦的注释

第四章 计量经济学家与杜尔阁
 1.政治算术
 2.布阿吉尔贝尔与坎梯隆
 3.重农学派
   (a)魁奈及其门徒
   (b)自然法、农业、自由放任与单一税
   (c)魁奈的经济分析
   (d)经济表
 4.杜尔阁

第五章 人口、报酬、工资与就业
 1.人口原理
   (a)人口主义者的态度
   (b)事实知识的增长
   (c)“马尔萨斯”原理的出现
 2.报酬递增与递减及地租理论
   (a)报酬递增
   (b)报酬递减:斯图亚特与杜尔阁
   (c)历史上的报酬递增
   (d)地租
 3.工资
 4.失业与“贫民状况”

第六章 价值与货币
 1.实物分析和货币分析
   (a)货币分析与总量分析或宏观分析的关系
   (b)货币分析以及有关支出和储蓄的各种看法
   (c)货币分析的插曲(1600—1760年):贝歇尔、布阿吉尔贝尔和魁奈
   (d)昂贵而丰富与便宜而丰富
 2.基本原理
   (a)理论上的和实用上的金属论和名目论
   (b)十七和十八世纪的理论金属论
   (c)反金属论的传统依然存在
 3.离题论述价值
   (a)价值悖论:加利亚尼
   (b)伯诺里的假说
   (c)订价机制理论
   (d)《国富论》对价值和价格理论的整理
 4.数量理论
   (a)博丹对价格革命的解释
   (b)数量定理的含义
 5.信用与银行业务
   (a)信用和流通速度概念:坎梯隆
   (b)约翰•罗:管理通货思想的鼻祖
 6.资本、储蓄、投资
 7.利息
   (a)经院学者的影响
   (b)巴贲:“利息是存货的租金”
   (c)分析工作从利息转到利润
   (d)杜尔阁的伟大成就

第七章 “重商主义”文献
 1.对“重商主义”文献的解释
 2.出口垄断主义
 3.外汇管制
 4.贸易差额
   (a)实践论点:强权政治
   (b)分析上的贡献
   (c)作为分析工具的贸易差额概念
   (d)塞拉、马利内、米塞尔登、孟
   (e)三个错误的命题
 5.自十七世纪最后二十五年起分析工作的进展:从乔赛亚•蔡尔德到亚当•斯密
   (a)自动机制概念
   (b)国际贸易一般理论的基础
   (c)朝着较为自由的贸易发展的一般趋势
   (d)地域分工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