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平装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分享到:

定价:¥22.00

  • 著者:57328 译者:
  • 出版时间:2014年05月本印时间:2014年05月
  • 版次:1印次:4页数:216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7-100-02377-7
  • 主题词:历史方法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 人气:159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3年10月

显示全部序言

    中译本序
    本书作者威廉•罗雪尔(1817—1894)是德国旧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汉诺威的一个高级法官家庭,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专攻历史学和政治学。他的学位论文就是《伟大诡辩家们的历史学说》(1838年)。1840年他任哥廷根大学历史学及国家科学的讲师,最初的讲义是《修昔底德的历史方法》。罗雪尔崇拜修昔底德,后来他称自己是经济学领域的修昔底德。1842年他将这本“讲稿”出版,书名就叫做《修昔底德的生平、著作和时代》。从1841年开始他担任政治经济学的讲座,同时兼讲政治理论史。这里译出的这本《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1843年),就是他在这时期的讲稿。在《大纲》出版那年,他升任副教授,第二年即升为教授。
    1848年,他应莱比锡大学之聘担任政治经济学讲座,在这里任教共达四十六年之久。他以惊人的努力在这里陆续发表了他在《大纲》一书中预定要写的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庞大的多卷本著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国民经济学体系》五卷本。第一卷为《国民经济学原理》(1854年),第二卷为《农业及类似原始产业的经济论》,第三卷为《商业及工业的经济论》,第四卷为《财政学体系》,第五卷为《济贫、救护及济贫政策》。他作为经济思想史的学者,还著有《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学说史》(1851—1852年)和《德国经济学说史》(1874年)。此外还有《殖民、殖民政策、移民》(1848年)。他的《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探讨》一书是他从1843年开始撰写的《奢侈论》等十五篇论文的汇编本。1892年他发表了《政治论——君主政治、贵族政治、民主政治的历史自然论》。
    在1889年他七十一岁那年,他把他的讲座让给了他的学生布伦塔诺。罗雪尔死后,他的儿子卡尔•罗雪尔(Carl Roscher)将他平时在家中所作的关于宗教的训话以及从他著作中摘录出来的一些论述,汇编成一本书,即《一个经济学家的精神世界》(1895年出版)。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介绍了威廉•罗雪尔的生平和宗教思想。
    现在译出的这本《讲义大纲》,被称为“历史学派宣言”,是德国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文献,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阿希莱(W.T.Ashley)在1894年将该书的序言及序论部分译成英文时,在英译本序中称它为“1843年罗雪尔的纲领”。由于罗雪尔第一个把萨维尼在法学研究中的历史方法运用到政治经济学中来,为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奠定了基础,所以罗雪尔就成了德国旧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这本《讲义大纲》,结构极为简单,文句和段落之间没有行文上的逻辑联系,不成文章。根据罗雪尔的解释,它是讲课用的提纲,好象还没有赋与肌肉的人体骨骼。他强调他的目的只在于建立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体系。他要求读者不要忽略他那贯串于全书、成为该书基础的独特的“严密方法”,即所谓“历史的方法”。
    人所共知,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比英法两国都晚,当德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的时候,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已经日益明显并开始发展到公开对抗的地步。德国资产阶级清楚地意识到,他们要与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竞争,就必须统一并保护其国内市场,同时他们也预感到他们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由于德国产业资本的落后,德国的资产阶级不能象英法资产阶级那样坚决地反对封建势力,而只有与德国的封建容克贵族进行妥协与联合,以共同对付工人阶级的反抗,从而获得资本的原始积累。对这一时期德国资产阶级的特点,马克思非常深刻地指出:“与1789年法国的资产阶级不同,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并不是一个代表整个现代社会反对代表旧社会的君主制和贵族的阶级。”“它一开始就蓄意背叛人民,而与旧社会的戴皇冠的代表人物妥协,因为它本身已是属于旧社会的了;它不是代表新社会的利益去反对旧社会,而是代表已经陈腐的社会内部更新了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126页)
    罗雪尔是代表这个时期德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它的意识形态的大学教授,因此罗雪尔的经济学和历史学派也就必然充满了妥协和折衷主义的内容。罗雪尔的庞大的国民经济学体系,正是这种折衷主义的标本。在他这本著作里,如果我们想去寻求关于价值、货币、利润、工资、地租等方面的理论,那将是徒劳的。他主要是在“历史的方法”上做文章。他将以往的方法分为“哲学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前者是哲学家尽可能抽象地去寻求概念或理论的体系,抛去了一切时间和空间的规定;后者是历史学家尽可能忠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寻求与人类进化有关的记述。他所强调的历史的方法大体上有如下几种内容。
    第一,他认为国民经济学绝不单纯是致富术,而是企图分析人类、判断和控制人类的一种政治科学。我们的目的在于记述各国国民在经济上想些什么,要求些什么,感受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努力,获得了些什么,又为什么去努力和如何达到成功。这种记述只有和法律史,国家史以及文化史相结合才有可能。
    第二,他认为所谓国民绝不只是现在活着的许多个人的单纯集合,因此,凡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人,不能只满足于观察和分析现代的经济关系,对于以前的各个文化阶段也必须作同样的研究。
    第三,他认为从许多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其本质的合乎规律性的东西是困难的。因此我们只能将所知道的各个国民从经济上进行比较研究,而且近代的各个国民在各方面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如果不观察各个国民而想去考察本国的或一国的国民,那将是不可能的。
    第四,他认为历史的方法绝不轻率地赞赏或非难某一特定的制度,因为从来没有过一种制度对一切国民,在所有文化阶段都是有效的或都是有害的。经济学的主要课题在于剖析为什么或如何会产生“由理性走向背理”或“由恩惠走向灾难”。
    罗雪尔在本书中强调,政治经济学的目的不应象重农主义者或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指出事物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怎样,而在于记述事物本身发展的过程,这种观点明显地反映了旧历史学派对抗工人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第五,他认为国民经济的生活和动植物界一样,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即幼年,青年,成年和老年时期,而每个国民的进化都受三种主要经济因素支配,即自然、劳动和资本。虽然“资本”在人类社会的幼年时期就已存在,但在那个时期,“自然”占最重要的地位。在成年时期,即中世纪中期以后,“劳动”在各个国家变成了更为重要的因素,因此都市发达了,行会制度产生了,劳动也就受资本奴役,于是在土地所有者的封建领主和奴隶之间出现了一个中间阶级。到了老年时期,“资本”最占优势,土地因资本而无止境地增加价值。在工业中,机械力代替了人力,国民财富从此有了很大的增长,国民就进入了最幸福的时代。罗雪尔也承认“好景是不会长的,在这个时期,殷实而幸福的中等阶级的人数减少了,少数拥有巨额财富的富豪和大多数贫苦劳动者处于对立状态的时候到了。”他主张国家采取所谓“人工治疗”进行干预:“1.如果自然的痊愈力太弱时,就加强它;2.如果自然的冲击力太强时,就缓和它;3.如果它的方向不对时,就纠正它。”他认为如果这样做,“从国民保健学的观点看,成熟期会很快恢复,以后可以保持一个平静的状态”。这就是所谓“历史的生理学的方法”。
    如上所述,罗雪尔的经济学是建立在有机体的国民经济观和历史的相对主义的基础上的。他提出决定历史发展阶段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自然、劳动和资本这三个因素,同时又强调民族精神和“神的意志”,强调事物有机体的进化和改良,反对社会发展中的革命和飞跃。这说明,罗雪尔的体系中存在着二元论。在本书中,作者强调要从整体出发看待国民经济,注意经济与其他社会生活的联系,掌握各国国民经济的特点,从中引出正确结论,这种研究方法显然有可取之处。书中开列的大量文献资料,对我们研究欧洲经济发展史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译者水平有限,译文不免有疏误之处,敬希指正。

                        朱绍文
                      1980年12月于北京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德国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文献。作者威廉•罗雪尔第一个把萨维尼在法学研究中的历史方法运用到经济学中来,为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了德国旧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本书是他讲课用的提纲。他在书中提出,要从整体出发看待国民经济,注意经济与其他社会生活的联系,掌握国民经济的特点,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他的研究方法有可取之处。书中开列的大量文献资料,对我们研究欧洲经济发展史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显示全部目 录

著者序
序 论
  第一节 关于国家科学的方法
    一、历史方法同哲学方法的区别 二、哲学的国家理想之主观性 三、历史的方法
  第二节 国民经济学的对象
    一、财 二、使用价值及交换价值 三、财产 四、富 五、经济
  第三节 国民经济学在各种政治科学中的地位
    一、对官房学的关系 二、对其他国家科学的关系 三、国民经济学的价值
  第四节 以后讲义的要点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论财的生产
  第五节 财的生产诸要素
    一、自然 二、劳动 三、资本 四、三要素的结合 五、所有
  第六节 劳动的分工与协作
  第七节 各种劳动的生产性
    一、论争的克服 二、论争的分析
 第二章 论财的分配
  第八节 价格的决定问题
    一、流通 二、价格 三、价格法则的例外
  第九节 货币与信用问题
    一、货币一般 二、货币的种类  三、货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四、信用
  第十节 价格的历史
    一、价格的尺度 二、贵金属的价格史 三、其他商品部门的价格史
  第十一节 国民收入
  第十二节 地租
    一、李嘉图的法则 二、地租的历史
  第十三节 工资
    一、工资的高低 二、工资的历史 三、各种劳动部门工资的差别 四、企业主利润
  第十四节 资本利息
    一、利率的高低 二、资本利息的历史 三、禁止高利贷 四、资本所有者
  第十五节 关于国民收入的结论性的考察
    一、三种收入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二、从国外获得的收入的作用 三、三种收入的政治性质
 第三章 财的消费
  第十六节 消费一般
    一、生产的及非生产的消费 二、生产与消费的平衡 三、战争的经济后果 四、国家之间消费品的交流 五、浪费、吝啬、节约
  第十七节 奢侈
    一、奢侈的理论 二、奢侈的历史 三、奢侈的禁止
第二编 国民经济
 第一章 原始生产
  第十八节 狩猎和渔业
    一、狩猎民族和渔业民族的一般特征 二、高度文化发展阶段的狩猎和渔业
  第十九节 牧畜
    一、游牧民族的一般特征 二、高级文化阶段的牧畜农业
  第二十节 国家权力的发展与小法人团体之间的矛盾
  第二十一节 农民阶级的历史
    一、日尔曼人最老的等级关系 二、贵族政治——骑士制度的兴起、农民等级的压迫 三、绝对君主政治 四、民主主义运动——农奴阶级的解放 五、结论性的考察
  第二十二节 耕作制度的理论和历史
    一、耕作制度的种别 二、屠能的法则
  第二十三节 土地所有关系
    一、土地所有的让渡与分割 二、农场的规模及其调整 三、公有地
  第二十四节 大农场经营方法
  第二十五节 农民的负担
    一、农奴制度 二、中世纪的徭役及实物缴纳 三、近代的徭役及实物缴纳 四、牧地使用权(牧地的征用)
  第二十六节 对物信用
    一、旧的抵押制度 二、农业信用危机 三、最近的抵押登记 四、[附]保险
  第二十七节 谷物贸易及谷物政策
    一、谷物贸易 二、谷价腾贵 三、谷物关税 四、[附]开垦
  第二十八节 林业
    一、林业的经济特征 二、林政的历史 三、林业的各种制度
  第二十九节 矿业
    一、矿业的经济特征 二、矿业组织
 第二章 工业
  第三十节 中世纪的都市制度与工业
    一、都市的形成 二、行会制度的发展  三、中世纪都市的繁荣
  第三十一节 中世纪工业的内部组织
    一、工业特权 二、行会的组织
  第三十二节 保护制度(禁止制度)
    一、重商主义的根本见解 二、对上述见解的反驳 三、保护措施的实际经济作用 四、保护制度的政治意义 五、保护制度的历史 六、工业规则
  第三十三节 近代的都市制度与工业
    一、都市势力的衰落 二、行会的腐化 三、手工业与工厂 四、机器与工人
  第三十四节 工业的自由
    一、现代的工业组织 二、工业自由阶段对各种工业的奖励办法
 第三章 商业
  第三十五节 商业的种类
    一、行商、零售商、批发商 二、商品销售、货币交易 三、固有的商业、收取佣金的商业 四、对外商业、对内商业、转口商业 五、被动商业、能动商业 六、间接贸易、直接贸易
  第三十六节 中世纪商业的特征
    一、低级文化阶段的商业限制 二、中世纪的商人阶级 三、汉萨伺盟都市商业的内部组织
  第三十七节 殖民地及贸易公司
    一、殖民地的发展规律 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殖民政策 三、贸易公司四、美洲的英国殖民地
  第三十八节 货币制度及银行制度
    一、关于铸币制度的技术的准备知识 二、铸币制度的历史和政策 三、转帐银行 四、结算及汇兑 五、纸币及发行银行
  第三十九节 生产危机
  第四十节 交通设备
    一、一般原理 二、陆路及水路 三、邮政及电信 四、其他各种交通设施
  第四十一节 主要商业国家的历史
 第四章 人口
  第四十二节 人口问题
    一、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 二、人口的历史 三、人口政策
  第四十三节 济贫制度
    一、贫困的原因 二、济贫政策
  第四十四节 各种济贫制度的详细说明
    一、济贫救护的各种指导原则 二、预防性的济贫设施 三、现行的各种济贫措施 四、对所谓危险阶层的取缔
第三编 国家财政[一般参考文献]
  第四十五节 私权的和社会整体的国家观
 第一章 领地及其各种特权
  第四十六节 领地
    一、领地的政治意义 二、领地的管理 三、[附]国有林
  第四十七节 各种特权
    一、采邑的贡纳 二、固有的特权和垄断 三、国家权力被利用于财政目的
 第二章 租税
  第四十八节 租税的基础理论
    一、税源 二、租税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三、优良税收的几个原理
  第四十九节 租税的历史
    一、租税外史 二、租税本史
  第五十节 直接税
    一、所得税与财产税 二、地租 三、人丁税与劳动税 四、资本税 五、营业税
  第五十一节 间接税
    一、一般性质 二、消费税 三、国境关税 四、[附]印花税
 第三章 国家特别收入
  第五十二节 国库金制度及国家信用制度
    一、国库金 二、国家信用的发展 三、国家信用的条件和作用
  第五十三节 公债的管理
    一、借款的交涉 二、支付利息 三、公债证券的买卖 四、公债的偿还 五、临时债务
 第四章 国家支出
  第五十四节 支出预算
    一、一般的国家支出 二、特殊的国家支出 三、薪俸与年金
  第五十五节 [附]财政组织、会计制度、金库制度
    一、财政官厅的组织 二、财政会计制度 三、金库制度
第四编 经济学说史[主要列举文献]
  第五十六节 古代
  第五十七节 重商主义
    一、意大利人 二、法国人 三、英国人 四、德国人
  第五十八节 重商主义的反动
    一、反对派的先驱者 二、重农学派 三、对重农学派的批判——向亚当•斯密的过渡 四、意大利人
  第五十九节 亚当•斯密,它的学派及其追随者
    一、亚当•斯密 二、近代英国人 三、法国人 四、德国人
  第六十节 对亚当•斯密的反动
    一、同时代的反对者 二、社会主义者 三、政策派 四、历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