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保险经济学

分享到:

定价:¥24.30

  • 出版时间:1999年05月
  • 页数:537页
  • ISBN:7-100-02790-X
  • 主题词:保险经济学
  • 人气:392

显示全部前言

<FONT size=4>          中文版前言</FONT>


  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抽象理论和应用实践之间相互促进的一个生动例证。无论从这一理论发展的哪个角度来看,卡尔•博尔奇自50年代以后的较早的特殊贡献都是卓越的。

  博尔奇关于不确定性经济学的许多思想在《不确定性经济学》一书中都作了系统的阐述。该书于1968年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的写作背景是相当奇特的:卡尔•博尔奇教授当时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访问教授,打算在那时开设一系列关于保险经济学的讲座。可在那时,这个题目并不那么特别引人注意,选修这门课的学生不多。后来博尔奇改变了他的营销策略,把这门课重新命名为“不确定性经济学”。这样,有了足够多的学生来选修这门课了,课程的内容也略作了些变更。这本名著便由此产生了。它表明了不确定性经济学和保险经济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至少从卡尔•博尔奇的观点来看是这样。

  博尔奇对保险经济学的贡献的背景是值得重视的。1959年,卡尔•博尔奇(那时40岁)在为一个国际组织完成了一系列的工作后,来到了位于挪威的第二大城市卑尔根市的挪威经济和商业管理学院。正如他自己所说:“1959年,我获得了一个几乎能给我完全自由的研究职位。由于我的工作与保险有关,我便自然地着手去发展一种保险经济学理论。”令人惊奇的是,在一年之内,他就在这个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到60年代末期他的书出版之后,他为之工作过的这个名字很长的学校就被简称为“挪威不确定性学院”了。

  这一进展的实质也是值得重视的。博尔奇了解阿莱(1953),特别是阿罗(1953)最新的理论论文。他对他们的重要性和局限性都有透彻的了解,而当时很少有经济学家注意到这些问题。正如他在1962年更明确地解释的那样,他把这些认识上的缺陷归因于如下事实:“相对简单的模型看来与任何真正使人感兴趣的现实经济条件太遥远……。然而,他们考虑的模型对再保险市场作了相当精确的描述。”

  卡尔•博尔奇在《斯堪的纳维亚精算师》(1960)和《计量经济学》(1962)上发表的论文的重要贡献在于,他用意外损失补偿的各种市场来具体解释一般均衡的抽象模型。他用这种方法运用经济理论解释保险问题,从而开辟了这一很有意义的领域;同时,他又用再保险合同的实践来支持对经济理论的解释。在他以后出版的著作中,卡尔•博尔奇经常用比较高深的理论来叙述意外事件——有时是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来叙述,这向年轻后代展示了他的睿智和人格魅力。

  卡尔•博尔奇的几篇论文都有一个简单而明显的特点:在简明地介绍问题之后,提出有效的风险分担的一阶条件,然后把它应用于当前问题,最后,以讨论理论在现实具体问题中的适用性和冲突结束论文。此外,作者行文喜欢这样一种顺序,先一小节一小节地提出见解,再给出正式的定理,最后进行详细的讨论。

  博尔奇帮助架起了一座桥梁,并一再穿行其上。这就是再保险市场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之间的联系。他的学生简•毛森及其他人又将这一联系发展了。尽管博尔奇清楚地认识到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假设条件下的局限性,但他仍然经常用这个模型作为例子,强调该模型的应用已经使人们对金融市场的运行有了更深的认识。

  后来,继布莱克和斯科尔斯(1973)之后,博尔奇将意外损失补偿理论和实践的兴趣几乎扩展到了金融经济学。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相当新的发展在经济上的重要性,最好用博尔奇的语言来学习这一理论,其著作中的许多概念比“现代”的同类著作表述得更加透彻。例如,卡尔•博尔奇对完全市场的概念的理解有重要的且相当早的贡献。在金融经济理论和最纯粹形式的“套汇理论”之间的这种“两重性”,是我有幸在“挪威不确定性学院”教授这两门课程以后每年都要涉及的。

  我无意在此对博尔奇的学术成就进行广泛的回顾,仅仅提及他在相对短的教授生涯中,从1960年到1986年去世,在科学期刊、会议论文和科学会议交流论文集上发表了150篇以上的论文就足够了。这其中包括三本高级教科书,本书也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他更早的著作《不确定性经济学》已由英文版译为德文、西班牙文和日文。现在,博尔奇著作的中文版终于出现了,而且这一译著的主题最接近他的职业兴趣——保险。卡尔•博尔奇已被广泛公认为保险的经济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了。

 

                        库纳特•K.奥瑟




<FONT size=4>           前 言</FONT>


  1986年12月卡尔•博尔奇逝世时,他正在整理保险经济学教科书的手稿,保险经济学在卡尔的学术生涯中一直是其主要兴趣所在。这个手稿最终未能完成。我们知道,他至少还要增添一章内容;对已经写好的这些篇章,他也打算再加以扩展。尽管这是个未完成的手稿,但它的确颇具可读性,并对自从1960年前后首次发表这方面的论著以来,博尔奇做出了许多先驱性贡献的这一领域作了引人入胜的概述。我们因此决定,将博尔奇生前写成的章节大体上照原样出版,在整理过程中我们仅做了很少的编辑工作。

  鉴于手稿的未竟稿性质,我们与本系列教材的编辑们商议后进一步决定,给书中加选博尔奇有关保险经济学的一些论文。我们选这些文章时自然地着眼于它们对这本教科书叙述内容的补充,以便大家将这些文章看作是有关的选读教材,并把它们与教科书的主体部分一起来加以研读。我们希望本书能作为一个整体,对保险经济学作一个富于启迪的介绍。

  我们很高兴能以该书的出版来纪念这位学者,他不仅是保险经济学领域中的带头人,也是激励和支持一大批同事和学生的重要源泉;在挪威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是如此,在全世界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是如此。

                     

                     库纳特•K.奥瑟 阿格纳•桑德莫

                        挪威卑尔根市,1989年

显示全部后记

<FONT size=4>          译后记</FONT>


  几年前,我在加拿大做合作研究时,一位加拿大同仁向我推荐刚出版不久的这本《保险经济学》。当我从荷兰订购到这本书后就萌发了将它翻译出来介绍给我国读者的念头。但是由于它的专业面较窄,出版社有些困难。令人感动的是商务印书馆批准了这个选题,并很快与荷兰的埃尔塞维尔科学出版社(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签订了出版中文版的合同。虽然翻译、校订和打印拖延了一些时日,但如今终于拷贝完书稿的软盘,令人长舒一口气。

  卡尔•博尔奇是挪威经济与商业管理学院已故著名教授,他在国际经济学界久负盛名。这部《保险经济学》是他尚未完成的遗著。1990年由他的两位同事和朋友库纳特•奥瑟和阿格纳•桑德莫整理,并由埃尔塞维尔科学出版社作为其高级经济学系列教科书之一编辑出版。事实上这是一部富有独特风格的经济学专著,书中主要内容是作者的研究成果。

  保险经济学是研究保险商品的经营者和消费者以及作为行业监管者的政府行为的科学,讨论保险资源合理有效地配置,帮助人们在保险和再保险交易中得到最大可能的满足或效用。作为经济学分支学科的保险经济学,与发展了数百年的商业保险业相比,还非常年轻。由于保险的专业特殊性,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保险经营的业务和技术层面,而对保险经济学问题的研究有所忽视或者进展缓慢。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加快改革和巨大变迁,各国保险业都在持续高速增长;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保险业的增长速度都大大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成为倍受瞩目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保险经济学问题的研究便日益受到经济学界、保险学界、保险监管部门和有关决策机关的重视,每年有大量研究成果发表。但在博尔奇这部《保险经济学》问世之前,还未见到系统的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的专著出版。博尔奇的这部开创性的力作是几十年学术界对保险经济学研究的系统概括和总结,它为我们提供了保险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读者将会看到,对本书所涉及的大部分论题,作者都有深邃的见解和独到的分析。

  博尔奇在本书之始,扼要介绍了从亚当•斯密到当代的经济学家们对不确定性经济学问题和保险经济活动的认识深化过程和理论探索过程及其取得的成果,分析了保险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世界保险市场的发展概况。在接下去的各章里,作者应用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各个层面对保险这个以损失的不确定性为经营对象的特殊经营部门,进行了有理论深度和视角独特的概括分析。考察了保险商品的效用和在直接保险和安排再保险的不同经营条件下的效用函数;讨论了保险商品的价格理论和不确定条件下的市场均衡问题。在一般性讨论的基础上,作者分别就人寿保险、企业保险和家庭保险中交易各方的行为特征和保险合同的最优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对目前市场上并不鲜见的承保不可保风险的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保险业的两大世界性难题,即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存在的必然性、防范方法和代价,以及在存在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条件下的保险合同次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作者对政府监管保险业的必要性和监管重点给予了理论的说明。在本书中,作者将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恰当自如和精彩地应用于保险实践,一定会使我国读者大开眼界。他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论证和推导出来的结论,对保险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实践,对保险投资和消费以及政府对保险业的监管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作者提出的许多命题,应用的理论,分析的思路和手段都会给我国保险经济学的研究者们诸多启发和借鉴。当然,本书的体系尚需完善和发展,内容有待充实和丰富,作者发展的理论和演绎的结论如何具体指导实践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本书由庹国柱、王国军、丁少群、王锋翻译。其中庹国柱译前言、第1、2章和专业术语对照表,丁少群译第3章,王锋译第4、5、6章,王国军译中文版前言和第7、8章。全书由王广森、庹国柱统一校订,为了方便有兴趣的读者,我们将原书中的参考文献未加翻译并按原来的位置附上。书中的专业术语我们尽量按照国内比较通行的译法翻译,对于没有现成译法的术语和与现有译法不同的术语,我们都加注了原文,书中涉及的人名都根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第二次修订版)译出,但少数大家比较熟悉的,按普遍流行译法译出。

  在这个中译本出版之际,我们由衷地感谢许许多多为其作出贡献的朋友、同事和亲人。首先需要感谢的是荷兰埃尔塞维尔科学出版社和挪威经济与工商学院库纳特•K.奥瑟教授对出版本书中文版的热情支持与合作,奥瑟教授还特意为本书撰写了中文版前言。同时要感谢商务印书馆王涌泉编审和责任编辑侯玲副编审,没有他们的推荐、鼓励以及中肯的修改建议,这个中译本的出版是不可能的。侯玲副编审高度热忱、认真、精细和严谨的作风尤其令人感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王广森教授,由他最后所作校订,不仅纠正了译文中的不少错误,而且对每句译文都字斟句酌地加以推敲,力求贴近原文,细致准确,通达流畅,书后附录中的人名译名对照表也是请他整理的。还要感谢叶敏博士、江秀凯博士、乔国娟女士等朋友,书中的德文、法文段落和术语、名称的翻译皆出自他(她)们之手。也要感谢加班加点打印全部书稿的王国军博士、王锋硕士、刘水杏硕士和耐心细致、一遍又一遍校对书稿的张爱习副教授。在本书的翻译和出版过程中,还得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张六琥教授、郑海航教授、中保财产保险总公司农险部李军副总经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保险系主任徐维梁教授、副主任贾墨月教授、王曼怡副教授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也深表谢意。

  这部著作涉及众多学科和数种文字,限于我们的水平,译文一定尚有许多不准确和疏漏谬误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教。

                            庹国柱

                       1998年6月20日于北京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系统论述自亚当•斯密至当代的经济学家对保险经济活动的认识深化过程、理论探索过程及其成果。
●分析保险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述世界保险市场的发展概况。
●运用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原理和方法,对保险产业的多个层面进行概括分析。
●在一般性讨论的基础上,对人寿保险、企业保险和家庭保险中交易多方的行为特性和保险合同的最优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第1章 保险与经济学

 1.1 保险和经济分析

 1.2 国民经济中的保险

 1.3 不同的保险市场

 1.4 在奥地利学派的理论中不确定性的地位


第2章 保险与效用理论

 2.1 保险风险的顺序

 2.2 再保险的发展

 2.3 再保险市场

 2.4 再保险理论的一些要素

 2.5 再保险的安全附加费

 2.6 再保险市场上的均衡

 2.7 风险理论

 2.8 效用概念在保险理论中的应用

 2.9 最优保险安排

 2.10 保险中的目标和最优决策


第3章 保险与竞争均衡

 3.1 保费计算原理

 3.2 市场保险费

 3.3 保险费和资产价格

 3.4 保险与金融市场理论

 3.5 可加性保险费:一个注解

 3.6 不确定条件下的静态均衡和不完全市场

 3.7 保险费理论


第4章 人寿保险

 4.1 人寿保险的早期发展

 4.2 精算数学的要素

 4.3 人寿保险、消费和储蓄

 4.4 最优的人寿保险

 4.5 人寿保险和消费


第5章 企业保险

 5.1 企业购买保险

 5.2 企业的风险分担

 5.3 专属保险公司

 5.4 博弈论在汽车保险中的应用


第6章 家庭保险

 6.1 管理费

 6.2 无赔款折扣和考绩制度

 6.3 家庭保险市场

 6.4 在竞争市场上的最优保险合同


第7章 不可保风险

 7.1 可保风险的条件

 7.2 逆选择

 7.3 道德风险

 7;4 尼斯湖里的水怪

 7.5 道德、制度与最优化

 7.6 道德风险的价格

 7.7 对会计员的保险和审计


第8章 风险理论与政府监管

 8.1 政府有必要监管保险公司吗?

 8.2 风险理论和好运气


人名译名对照表

专业术语对照表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