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另一种童年的告别——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后回眸

分享到:

定价:¥18.00

  • 出版时间:2001年05月
  • 页数:348页
  • ISBN:7-100-02907-4
  • 主题词:另一种童年告别消逝人文世界最后回眸
  • 人气:258

显示全部序言

              <STRONG>独辟蹊径创新境

</STRONG>                ——序《另一种童年的告别》

               唐 振 常

  张倩仪女士《另一种童年的告别》是一部奇特之作。在当今著述之林中,它独辟蹊径,另开新路,从当代时流大量的自传文字记载去感受时代,研究历史,条分缕析,发而成篇。在张女士笔下,我们看见了一个消逝的时代,消逝的传统。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什么,这个传统的内容是什么,乃历历如画,展现于眼前。胡适力倡传记之作,谓其用在于“为史家找材料,为文学开新路”。此言诚是,为一时传记写作之兴,起了鸣锣开道之功。张倩仪女士利用当代时流多达150余人的自传,专门研究他们的童年,写成这么一部别开生面之作,真是独得新境了。

  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时代更迭,新旧交替,于中国而言,诚所谓千古之变局,而中西文化之冲突,贯穿始终,愈演愈烈,于时所有之求变,上自意识变化,下至物质探求,思想之变易,学术之所向,制度之求革,风俗之望改,“因政教而成风俗,因风俗而成心理”(章太炎语),无一不为此两种绝然不同的文化之冲突所衍绎以发生。在本书作者所阅读和研究的所有自传中,上而及于宏观之文化,下而见乎具体之施为,亦无一不反映了旧之逝、新之来,分门别类,条列以陈,乃所以补史籍之未载,得史事于感受,娓娓道来,如述身之所经。这也是一种史识。陈寅恪先生一生强调“在历史中求史识”,脱离开了历史,无史识可言;史识之得,于亲历其事者之缕述,亦在其中。本书作者于研究转述中传播了史识,读其书者亦可以得史识焉。是以,此作便是从名人自传中看时代与社会之作,了解何谓文化之作,何谓传统文化之作,进而便可悟出文化承传与创新之义。此作从各家作者童年之所身受,分纂为教育、家族、环境、游戏和工作、前途、价值观、宗教、女性诸篇,而尤详于教育,其所举于教育篇者,多达二十三题,此亦自然之事,主题即在“中国童年”,童年所经,自以受教为主。作者“自序”不称此为研究之得,然无研究不足以成书,其教育篇所述,更多分析,乃是以具体事例条分缕析,尤为研究有得之作,应更予留意焉。

  作者近年多次返回大陆,眼见“70年代以前的中国一去不返,中国人洒血洒泪所追求的,都在十多年中以经济之手无声地做到了”。(本书“自序”)其言甚是。然作者在这本对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传统文化的审视和研究之中,就文化之传承言,亦有所感,请见作者“自序”的两句话:“历史总喜欢跟我们开玩笑,今日放弃的,将来我们或会缅怀甚至抢救。”“人往往走完路之后,才回味路上的片段风光,而风光已经不再。若未走完即回首,是否可以减少所缴的学费?”我欣服其说。我尝言,以著名的徽州文化为例,明清之际,徽学、徽商、徽戏、徽菜,以至于徽州乡土文化建筑,是相继而起,同时大盛,其间经纬,很值得研究。何以今日经济大盛,文化则衰落不振?在经济大潮中予文化发展以应有之地位,应是亟须予考虑并采取措施的事。是书之作,或亦可以于此有启发也。


                        1997年3月18日于上海

    

      (唐振常,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近代史、上海史学者。著作

      有《蔡元培传》、《章太炎、吴虞论集》、《上海史》等)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张倩仪 广东南海人,1959年生。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到日本著名的筑波大学作交换研究生。曾任教师、编辑等职,并从事中国文学、历史、艺术史工作;现任香港商务印书馆助理总编辑。

  创作方面曾获第十二届香港青年文学奖小说高级组亚军、文学批评公开组优等奖;第十四届散文高级组冠军。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感性的历史,是对180位中国现代名人的童年及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追忆感怀。循着180双童年的目光,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已经逝去的中国,一段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社会风俗和文化传统。历史在这里并不是枯燥、程式化的纪录,而是池塘边的水车,牛群旁的嬉戏,私塾中回荡着的戒尺声、母亲操劳的背影,甚或是第一次看见火车时的感受。
  翻开这本书,我们会发现,历史是可以感受的。
  在这个世纪之交的时刻,这本书将带着我们去感受上一个世纪之交的中国,去回味那个熏陶了一代英杰的中国。

显示全部目 录

独辟蹊径创新境

 ——序《另一种童年的告别》       唐振常

代序

 ——感受的历史             陈万雄

自序

 ——告别农业时代和它的童年

<FONT face=幼圆 size=3>

<STRONG>教育篇</STRONG>

</FONT>

学塾

没有一个字相同的教科书

卜卜斋

 ——不打不成人

念口簧

反对硬背的父母和教师

背书种种

天地玄黄喊一年

勤有功 戏无益

逃学的赞歌

猢狲王

 ——初级教育工作者

尊师重道

读圣贤书 所为何事

书香世代 耕读传家

母教

幼儿识字法

诗教

功名兑换表

旧学塾 新课程

旧传统 新努力

最引人注意的新科目

 ——体操

国文与英文

学堂学生

新学堂与新思想

<FONT face=幼圆 size=3>

<STRONG>家族篇</STRONG></FONT>


小孩子在大家庭

家族历史

敬老行为的形成.

女性对家族的作用

祖母

父亲

母亲


<FONT face=幼圆 size=3><STRONG>环境篇</STRONG>

</FONT>

人文化成的自然环境

行路难

 ——交通

传统世界的知识和资讯

新旧之交的知识和资讯


<FONT face=幼圆 size=3><STRONG>游戏和工作篇

</STRONG></FONT>

自然中的游戏

玩具

节日

童年玩伴

小小戏迷

 ——沉迷戏曲之一

小说戏曲与儿童性格的塑造

 ——沉迷戏曲之二

赌博

孩子眼中的妓者和花船活动

穷人孩子早当家


<FONT face=幼圆 size=3><STRONG>前途篇</STRONG>

</FONT>

少年科考

科场中的卫生

考试的桌凳和服装

记考试条文一二

防作弊种种

功名的吸引力

振家声还是读书

读书人的出路


<FONT face=幼圆 size=3><STRONG>价值观

</STRONG></FONT>

农村价值与勤俭思想


<FONT face=幼圆 size=3><STRONG>宗教篇

</STRONG></FONT>

慎终追远

满天神佛的宇宙观

知识分子与宗教

生死无常


<FONT face=幼圆 size=3><STRONG>女性篇</STRONG></FONT>


一切都为了出嫁


<FONT face=幼圆 size=3><STRONG>附 录

</STRONG></FONT>

近代自传巡礼

传主介绍

自传、回忆录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