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FONT size=3> 《小企鹅趣味科学丛书》出版说明
</FONT></STRONG>
本套丛书是面向中小学生的课外趣味读物,不求知识的全面系统,而是从趣味入手,选取自然生活中大量生动有趣的事例,揭示其所蕴涵的科学原理与知识。
<STRONG><FONT size=3> 《小企鹅趣味科学丛书》总序</FONT></STRONG>
本丛书是面向中小学生的课外趣味读物,不求知识的全面系统,由趣味入题,选取自然生活中大量生动有趣的事例,提示其蕴涵的科学知识与科学原理。
本书共分9个专题;动物风采、兽类撷趣、鸟类奇观、爬行两栖世界、鱼类万象、昆虫博览、甲壳动物趣事、贝类探秘、其他无脊椎动物。
本书将满足小读者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成为大自然的保护者和好朋友。
写在前面的话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全世界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农业、畜牧业、渔业等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关动物的知识。在《诗经》、《尔雅》等古籍中,对多种动物已有相当丰富的记载和描述。
野生动物活得并不轻松。有时看似欢愉的表现,多数情况下是人们对它们的误会,其实它们也正在为能够活下来而苦苦挣扎。
构思撰写这本小册子的时候,一开始就不打算全面系统讲解动物,这是教材、辞书的任务;作为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我刻意撷取动物生态、形态、行为有趣的素材,以提高读物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这是受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别莱利曼的代表作《趣味物理学》的启发。我曾在一篇长文里提到,“他撰写《趣味物理学》非常讲究选材,写的都是十分吸引人的有趣的知识,比如古时候祭司怎样做假骗人,说明永动机从不存在。也引用凡尔纳科幻作品里的材料,以增加阅读兴趣。有时也采取意想不到的角度讲十分普通的知识,比如讲向疾驰的汽车前面抛一个西瓜,这个西瓜就有可能变成‘西瓜炸弹’,以此讲解速度、质量和能的关系。别莱利曼总是用几百字或千把字很短小的篇幅来写每一个小节,把这些小节分门别类编排起来,虽然各小节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实际上却是一部有趣的物理学”。我在这本小册子的构思撰写中和全书的编排上,都明显受到别莱利曼《趣味物理学》的启发和影响。
怎样提高科普读物的趣味性?我设想为刻意求新、刻意求趣、刻意求奇,以及纠正似是而非的习惯认识,出人意料,从意想不到的角度讲十分普通的知识等等。
新鲜事、新鲜知识,是青少年读者感兴趣的。刻意求新,应该包括从近期新闻报道中发掘素材,以及科学家的最新发现等等。比如这本小册子中“蛇身上长脚是怎么回事”,就是从国外报道伊朗东北部霍拉桑省的两位测绘人员发现一条长有两只脚的怪蛇谈起,讲到通常所说的四脚蛇,其实不是蛇,而是蜥蜴。现存蛇类是不长脚的。不过最早的蛇类的确是长脚的,由于后来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进化过程中脚逐渐退化消失。有种身长六七米的大蟒蛇,虽然很大,但在进化程度上却是比较原始和低等的蛇类,在它肛门两侧还留有一对棒状的后肢遗痕,这就是蛇足的遗迹。由此著者推测在伊朗发现的怪蛇身上长脚,这是动物学上的返祖现象。再比如“猫头鹰为什么能无声飞行”,是根据国外科学家的最新发现撰写的。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声学专家里利教授在观察研究中发现,猫头鹰的无声飞行特性,跟其翅膀的特殊结构有关。猫头鹰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跟别的鸟类不同的翅膀羽毛结构。大多数鸟类用来飞行的翅膀边缘都相对整齐,跟飞机机翼类似;而猫头鹰翅膀边缘及后缘却呈现锯齿状,这种形状的边缘能大大降低飞行中空气流经翅膀时形成的噪声。里利教授借助电子计算机模拟分析发现,猫头鹰翅膀结构可能对减少空气湍流所形成的噪声起决定作用。刻意求新的内容还包括“为什么白冠长尾雉在飞行中能垂直向下急降”、“为什么捕到的琵琶鱼都是雌鱼”、“海虾怎样引爆水雷”等等。
科学本身蕴涵趣味和美。除了出于事业心和责任感,正是由于科学本身的美和科学本身蕴涵的趣味,科学家们才甘于寂寞,埋头苦干,乐在其中,为科学奉献一生。科普作家应善于发掘科学本身蕴涵的趣味,展示给青少年读者,以激发、培养他们学科学的兴趣。刻意求趣,就是刻意发掘科学本身蕴涵的趣味。这方面的内容诸如“蓑羽鹤为什么有时候要装出一副已经受伤的模样”、“大马哈鱼为什么能准确回归故乡”、“红鲷鱼什么情况下雌鱼变雄鱼”、“为什么龙虱在水里活动时常要拖个气泡”等等。
好奇心人皆有之,青少年尤其如此。对不清楚的事情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这是出现在青少年身上的一种可贵素质。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说明通过自己认真思考而提出探索中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才能。儿童、少年时期的好奇心如果得不到满足,没有应有的爱护和引导,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宝贵的素质就会逐渐衰退以至消失。要特别爱护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刻意求奇,旨在满足和激发中小学生的好奇心。这方面的内容诸如“金丝猴抢尸是怎么回事”、“大象也记仇”、“为什么蚂蚁有时候要活埋同伴”、“蚁狮怎样挖掘陷阱捕食蚂蚁”、“剑鱼怎样帮助鲨鱼围攻海鲸”等等。
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似是而非的认识,许多事情以讹传讹,一传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把错误的认识纠正过来,通情达理,讲清楚事物的真相,也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方面的内容诸如“四鳃鲈并不真有四鳃”、“有关鸳鸯的传说和真相”、“鱼的沉浮”、“对飞鱼的误会”、“海豚为什么喜欢尾随海船同行”等等。
出人意料,讲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或从意想不到的角度讲一些科学知识,也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方面的内容诸如“乌龟为什么常缩头”、“眼见未必为实”、“动物之间也打仗吗”、“豺为什么能战胜比它大得多的野兽”等等。
撰写这本科普读物,除了旨在培养、激发中小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之外,也有意让他们关注动物当前的处境和今后的存亡问题,能够更进一步认清自然环境的保护、特别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希望中小学生喜欢这本书。也期望同行批评指正。
本丛书是面向中小学生的课外趣味读物,不求知识的全面系统,由趣味入题,选取自然生活中大量生动有趣的事例,提示其蕴涵的科学知识与科学原理。
本书共分9个专题;动物风采、兽类撷趣、鸟类奇观、爬行两栖世界、鱼类万象、昆虫博览、甲壳动物趣事、贝类探秘、其他无脊椎动物。
本书将满足小读者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成为大自然的保护者和好朋友。
主编的话
写在前面的话
动物风采
兽类撷趣
鸟类奇观
爬行两栖世界
鱼类万象
昆虫博览
甲壳动物趣事
贝类探秘
其他无脊椎动物
附录:四十六年一挥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