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人员共同从事的一个研究项目,其主要目的是对于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发展出来的具体内容作出较全面的和较有系统的说明。这种说明对理解目前流行的西方经济学说,特别是理解它的最新动态无疑是有帮助的。例如,本年度(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即授予从事本书第十五章所论述的实验经济学的两位研究者。
然而,要想真正认识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的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仅仅洞悉其具体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20世纪的历史条件来对其内容加以适当的分析和评价。关于这一点,除了少数的例外情况之外,本书却未能涉及。未能涉及的原因有三:
第一,历史条件往往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梳理清楚,结合历史条件来进行评论更是如此。现在,20世纪离去不久;时间的短促使分析和评价难于精确。
第二,本书的大多数读者很可能是与经济学专业有关的人士。作为专业人士,他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鉴别知识。因此,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一般性的分析和评价并非必要。
第三,本书的篇幅已经足够庞大。受到篇幅的限制,分析和评价只能暂时略去。
有鉴于上述三个原因,我们只能希望在将来的另外一个研究项目中把分析和评价补足。
最后,我们还要感谢商务印书馆著作室,他们对学术著作的重视使这本难于取得经济效益的书籍得以出版。
高鸿业 刘凤良
2002年11月于中国人民大学
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中有着很大的发展,其发展的涵盖面不仅包括原有的分支学科内容的扩充,如数理经济学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上的大量研究成果,而且还包括20世纪西方经济学新出现的许多分支学科,如信息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全书以十五章的篇幅分别对上述两个涵盖面的具体内容加以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其目的在于使读者对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的发展全貌得以了解。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的发展
第三节 厂商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节 一般均衡论与资源配置效率
第五节 对策论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第六节 市场失灵和政府管制
第七节 结束语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 古典学派的宏观经济理论
第二节 凯恩斯“革命”
第三节 新古典综合
第四节 反凯恩斯“革命”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
第六节 结束语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和发展
第二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第三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第四节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借鉴意义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产业经济学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内容概述
第三节 对产业经济学的分析与评论
第四节 产业经济学与中国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西方劳动经济学的主要发展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几个主要领域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的运用
第四节 结束语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信息经济学
第一节 信息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第二节 不确定性与风险
第三节 交易方式与信息的交流
第四节 非对称信息与信用
第五节 信息的结构及其价值
第六节 结束语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发展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拓展
第三节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节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第五节 结束语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 现代国际金融理论及其发展
第一节 现代国际金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现代国际金融理论的新特点
第三节 80年代以来重要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结束语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章 现代金融理论
第一节 金融契约理论——金融的微观基础分析
第二节 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第三节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第四节 结束语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发展经济学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和发展经济学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第三节 对发展经济学的评价及其发展前景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经济组织的制度基础分析——契约经济学
第三节 经济组织的比较静态分析——交易成本经济学
第四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未来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计量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应用
第一节 计量经济学的内涵及其与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节 计量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框架及其几个主要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演化经济学
第一节 演化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第二节 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方法
第三节 演化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实验经济学
第一节 实验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第二节 如何进行经济学实验
第三节 经济学实验的一些结果
第四节 经济学为什么要进行实验
第五节 经济学可以进行实验吗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