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高山仰止 风范长存——纪念黄秉维先生诞辰90周年文集

分享到:

定价:¥27.00

  • 出版时间:2003年09月
  • 页数:194页
  • ISBN:7-100-03795-6
  • 主题词:高山仰止风范长存纪念黄秉维先生诞辰周年文集
  • 人气:136

显示全部前言

   作为20世纪中国地理学的一代宗师,黄秉维先生从1930年进中山大学地理系学习至2000年逝世,献身于地理工作70年,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黄秉维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以及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领导着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地理学事业,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推进地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化,指引着地理学前进的方向。
  黄秉维先生始终注视国际研究的动向和趋势,站在学科的前沿领域,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理论建树,他主张从有关学科中吸取营养,倡导应用数、理、化、生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他明确提出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三个方向,即分别研究地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自然过程,然后加以综合。以研究地理环境发生发展及其地域分异,健全自然地理的理论基础。黄秉维先生注重野外考察,倡导发展实验地理学和野外定位试验站。他认为只有研究手段的现代化才能使自然界中某些条件和过程的模拟成为可能,使某些自然现象的变化得以准确测定。他主张将地域考察、遥感和试验三种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效率、深化认识。
  黄秉维先生身体力行于主要为农业,重点是土地利用和水利服务的实践中。如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黄河中游土壤侵蚀与保持、地表热量与水分平衡、农业生产潜力、华北农业与水利、华南坡地利用与改良的研究等许多方面,均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针对CO2浓度增加、温室气体致暖、全球环境变化等国际瞩目的热点,黄秉维先生20世纪70~80年代,做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在没有把握的问题中寻求可以把握的东西,从不利的因素中看到有利的方面,对于悲观的论调他并不人云亦云,而是提出了谨慎的乐观的见解。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秉维先生从全球环境变化、土地退化和改良、人口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出发,考虑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认为有必要研究适合中国情况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以此带动地球系统科学的建立。他主张衡以中国的实际,应以陆地系统及其与大气和海洋的外延叠合为工作重点,冶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环境变化研究为一炉。这是黄先生晚年审时度势,把握地理学作为基础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点,再一次为新世纪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黄秉维先生以他的业绩和成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他先后成为罗马尼亚科学院名誉通讯院士、美国地理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名誉通讯会员、国际山地学会顾问等。在1996年第28届国际地理大会上,国际地理联合会(IGU)授予他“特别荣誉奖”,表彰他即使在非常困难的时期,也以杰出的方式,丰富的思想与远见,全身心地热情投入研究工作,表彰他在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所做出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贡献。
  黄秉维先生对于中国地理学工作所做出的贡献,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代表了20世纪中国地理学发展历史这一个断代。虽然一个人的学术贡献总是有限的,但是黄秉维先生的高尚品格,作为后人学习效法的榜样,则是无限的,是可以再生的资源。
  黄秉维先生是以科学救国为人生抱负的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共产主义者。少年时代,他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官僚的压迫,抱着科学救国的志向,以两年时间连跳五级考入中山大学理科预科,又因外国科学家在华考察探险而痛感中国人不研究祖国河山,在升入本科时放弃化学而改攻地理学。在浙大任教时,中国正处于存亡危急之秋,他决心“国亡则以身殉,光复山河则匡助建设”,应邀而进前资源委员会,研究战后经济建设计划。到20世纪80年代,通过几十年的人生实践,他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我将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出自己的所有力量”这一“心里久已蕴蓄着的”愿望。
  黄秉维先生的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为人民以及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认真负责这两个方面是他科学家品格最明显突出之点。
  别人,事物、书本都是他学习的对象,其中读书的惊人是地理学界所熟知的。他野外考察、 外出开会、就诊住院都随身带书,读书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真正做到了手不释卷。他饮食简单,早年经常是米饭加酱油,近年则方便面成了正餐品种。他深夜就寝,有时则通宵达旦。他的读书时间是硬挤出来的,真正做到了废寝忘食。这需要超常的毅力。他的勤学经几十年已养成习惯。所以,他工作比别人忙,时间比别人少,而读书比别人多;他没有出洋留学,自学了多个语种而能读写自如;他在植物、土壤、气候、地质、地貌等学科的学养都可以和该学科的专家相通。根深才能叶茂,强支而又强干。有了众多分支学科的基础,才能有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他的勤奋好学是为了学以致用。到了年过八旬的晚年,为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他仍然通宵达旦地读了能找到的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些代表性著作。在他辞世前不久,还找人去医院谈工作,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生命不息,研究不止。这是后人难以企及的,但又足以引为榜样的。
  黄秉维先生一生坚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青年时代与李四光先生讨论过庐山冰川问题;20世纪80年代他曾自荐为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成员,他在有影响的科普杂志上几次发表有关森林作用的文章,广征博引地讲述了森林的作用。主张按实际情况,确切估计森林的作用。他关于生态环境的多次讲话,关于热带界线的讨论等都体现出科学家的良知和责任,当仁不让,当言则言。在他晚年,为了充实和完善由他提出的“陆地系统科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他与几位院士进行长达两年的讨论,认真听取和吸收他们的意见。这些都令人十分感动而使人肃然起敬。
  为纪念黄秉维先生诞辰90周年,弘扬黄秉维先生的治学精神,促进知识创新工程的进行,在续编《地理学综合研究——黄秉维文集》的同时,编辑了这本纪念文集。本文集收集54篇纪念文章,59位作者,有黄先生的同行、同事、学生和子女。其中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文集的作者各自就某一侧面某个角度,处不同时期,具不同感受表达对黄秉维先生的深切怀念。作者们或阐述黄秉维先生对于地理学事业和国家建设所做的杰出贡献,表示崇敬之意;或缅怀黄秉维先生的谆谆教诲、悉心指导和热忱帮助,充满了敬仰和感激之情;或探讨黄秉维先生深邃的学术思想,有志于发扬光大。我们对所有作者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文集的编辑组由郑度、刘纪远、杨勤业、顾钟熊、吴绍洪、蔡强国组成。姚岁寒先生为文集的编辑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纪念黄秉维先生诞辰90周年文集》编辑组
                       2002年12月

显示全部后记

  2003年2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内外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先生诞辰90周年。黄秉维先生生前曾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重要职务。在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黄秉维先生按照学科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注视国际研究动向和趋势,提倡学科间交叉和渗透,强调综合研究,积极引入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为经济建设,尤其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并身体力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秉维先生不断开拓并指导了自然地理的许多综合性研究工作,如中国自然区划、黄河中游土壤侵蚀与保持、华北水利与农业、提高坡地持续生产力、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等,成就卓著,推动了我国地理学,尤其是自然地理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许多研究成果至今仍为农、林、牧、水及军事等部门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黄秉维先生是我国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为纪念黄秉维先生诞辰90周年,弘扬黄秉维先生的治学精神,促进知识创新工程的进行,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文集,文章的内容集中在研究黄秉维先生的学术思想,回忆黄秉维先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黄秉维先生的教诲或黄秉维先生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等。文章的作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从不同的侧面抒发了对黄秉维先生的深切怀念。我们对所有作者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纪念黄秉维先生90诞辰活动”筹备组

                       组长 郑 度

                       2003年3月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作为20世纪中国地理学的一代宗师,黄秉维先生(1913.2.1-2000.12.8)自1930年入中山大学地理系学习至2000年逝世,献身中国地理工作70年,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为纪念黄秉维先生诞辰90周年,中科院地理所、中国科协等单位在续编《地理学综合研究――黄秉维文集》的同时,编辑了这本纪念文集。本文集共收集了59位学者、亲友的纪念文章54篇,其中有7位中科院院士的文章。各位学者、亲友从各自的角度,表达了对黄先生治学、为人、为师的伟大品格的敬仰和深切怀念之情。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纪念黄秉维先生诞辰90周年文集》编辑组

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开拓者               郑 度 杨勤业

忆秉维同志                         任美锷

回忆半个多世纪来我和黄秉维先生的共同历程          吴传钧

承前启后不断创新的地理学家                 刘东生

缅怀秉维恩师                        施雅风

师从先生六十年                       陈述彭

生有高世名 既没传无穷                   刘昌明

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献身科学服务祖国             郑 度

中国地理学界的旗帜:竺可桢和黄秉维         沈文雄 吴关琦

开拓创新的地理学大师                    唐永銮

新中国地理科学的学术带头人         曾昭璇 刘南威 姚清尹

真诚的关怀 珍贵的支持                   黄锡畴

怀念当代地理学前辈黄秉维院士                姜 恕

学习黄秉维先生高尚的科学品德                郭廷辅

黄秉维先生的人格魅力                    蔡运龙

中国地学界承前启后的学者                  康凇万

缅怀先生高风亮节 学习先生开拓精神             孙惠南

黄秉维学术思想与中山大学地理学科的建设           李春初

黄秉维院士对综合地理学及环境科学发展的贡献         董汉飞

治学楷模 育人典范                     邓先瑞

忆黄秉维先生在华南地理活动二、三事             吴厚水

深邃的思维 严谨的学风                   赵 济

黄秉维先生与自然地理研究室                 杜炳鑫 

国际地理学界一颗闪耀的星                  陈国阶

复合农林业技术在永定河上游生根开花             王忠科

黄秉维老师领我进入科研之门                 李文彦

黄秉维先生始终关注地理学的综合研究             陆大道

黄秉维先生对动物地理学的关注                张荣祖

面对复杂 以综合为鹄的 独辟蹊径              李秀彬

黄先生与人类生态学                     张丕远

博大精深、高瞻远瞩的科学思维                谭见安

创建实验地理 促进农业发展                 唐登银                                  

开拓以水为中心的农业生态研究            于沪宁 刘昌明

黄秉维与中国地域划分研究              杨勤业 吴绍洪

从几篇论文看黄秉维先生的学术思想              孙惠南

黄秉维先生的陆地表层系统科学理论      赵名茶 葛全胜 郑景云

遵循黄秉维先生的学术思想 开展气候变化影响和陆地表层碳过程的研究

                      李克让 邵雪梅 季劲钧

由衷地敬佩的恩师                      赵名茶

生命不息 工作不止                     杨勤业

忆黄秉维先生的治学精神                   郭 扬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顾钟熊

黄秉维先生为我作保                     张青松

一代宗师 学界楷模                     景 可

跟随黄秉维先生研究中国自然区划               杨勤业

回顾与多伦多大学地理系暨环境研究所的合作研究        蔡强国

缅怀尊敬的黄秉维先生                    王 爽

黄秉维院士的精神感召力                   徐建辉

遵循黄秉维先生的教诲 为发展地理科学而不懈努力       陈 烈        

领悟黄秉维先生的综合地理观                 张 雷

从“如何对待全球变暖问题”一文来体会黄秉维先生科学研究的哲学思想

                              郑远长

无尽的思念 无穷的动力                   李双成

勤学教诲育英才 鞠躬尽瘁维地学               叶庆华

缅怀我的导师黄秉维先生                   杨春虹

父亲,永远怀念您                      黄克平

我们的父亲黄秉维                  黄以平 黄永平

把六十四岁当四十六岁过 大干晚年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编后语                           郑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