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诗经民俗文化阐释

分享到:

定价:¥20.00

  • 出版时间:2004年03月
  • 页数:355页
  • ISBN:7-100-04078-7
  • 主题词:诗经民俗文化阐释
  • 人气:291

显示全部后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民俗学的角度看,它又是一部反映我国古代民俗的画卷。特别是其中的国风部分,所歌咏的那些生活习俗,是极为丰富的民俗资料。从民俗学的角度研究《诗经》,是我多年的想法。在长期的教学与研究实践中,愈加感到《诗经》中反映当时的民俗事象的鲜明,应用民俗学做手段,可以开拓《诗经》学术研究的新境地。大约在1994年,我就此问题请教著名民俗学专家乌丙安教授,并谈了自己要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想法,乌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并鼓励我一定要搞下去,这使我更增加了信心。

  这以后,我便在以前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资料准备,首先是在对《诗经》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归纳、整理《诗经》中的有关材料,论证《诗经》中所反映的民俗事象。其次是阅读反映殷商及春秋战国时代文化礼仪制度的《尚书》、《国语》、《左传》、《周礼》、《仪礼》、《礼记》、诸子百家等书籍,利用其中一些有关材料对所论问题进行印证。再次,收集一些考古发现的文献资料,并注意收集前辈学者如闻一多等和当今诸贤对以上问题的论述资料。当然,有关资料收集得还很不全面。

  这个课题,虽然我已酝酿很久,但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在撰写过程中觉得难度很大,深有力不从心之感。今天,当我将尽心力而为之的研究成果奉献给读者时,心中则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用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劳动果实,为《诗经》研究,稍尽绵薄,忧的是这其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诚望读者审查、指正。

  此稿在撰写过程中,参考或借鉴了前辈学者和当今学者的诸多研究成果,虽然主观上想尽量都要一一注出,但总会有疏忽、遗漏。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歉意和诚挚的谢意。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曾得到了乌丙安教授、王向峰教授的悉心指导,文化传播学院院长高凯征教授的关心与支持,许志刚教授也给予了多方面的关心,在此一并谨致谢忱。

  本书的撰写完成,还要感谢我的家人。爱人李文禄对此课题的研究给予了关怀和鼓励,在撰写过程中对书稿提了很多宝贵意见。书稿完成之后,他是第一读者。女婿金浩对此书的撰写也付出了力量。2002年秋我在悉尼期间,他多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到悉尼市图书馆给我借书复印资料,使我有机会看到了不少以前没有见到的港、澳、台学者的有关研究资料。对家人的帮助,我深表感激。

                           王 巍

                        2003年秋于辽宁大学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王巍,1945年生,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授,中国韵文学会理事、辽宁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辽宁省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曾宪梓奖教金获得者、沈阳市优秀教师、沈阳市科教系统突出贡献女知识分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作品有《建安文学概论》《建安文学研究史论》《三曹评传》《建安七子论稿》《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想史》《历代咏物赋选》《先秦文学作品译注讲析》《两汉文学作品译注讲析》《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译注讲析》《曹子建集注》,主编《建安文学鉴赏词典》《历代民歌鉴赏词典》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民俗学的角度看,它又是反映我国古代民俗的画卷。本书从采集、狩猎、牧业、农业、蚕桑、纺织等物质生产民俗、交易和运输民俗、衣食住行等生活民俗、礼仪民俗、婚姻民俗、岁时节日与信仰民俗、游艺民俗等方面阐释诗经民俗文化,展示《诗经》所反映的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再现《诗经》的民俗文化内涵及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

显示全部目 录

<STRONG>第一章 导论</STRONG>

 一、民俗文化的一般理解

  (一)关于民俗学与民俗文化

  (二)关于民俗学的范围

  (三)关于民俗的主要特征

 二、对《诗经》民俗文化审美价值的探讨

 三、民俗学与古典文学的关系

 四、《诗经》及其所反映的民俗事象与审美价值

<STRONG>第二章 伴随物质文明的审美建造

</STRONG> 一、平原绣野的采集生产

  (一)采集范围的继承性与创造性

  (二)采集生产的场所

  (三)采集生产的形式

 二、襢裼暴虎的狩猎映象

  (一)狩猎场面壮观

  (二)狩猎生产范围广泛

  (三)狩猎方式的传承

  (四)狩猎的方法与技巧

  (五)狩猎工具精美

 三、山野牧场的濈濈牛羊

  (一)饲养六畜的习俗

  (二)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原因

 四、农业文明的展示

  (一)公田与私田的习俗惯制

  (二)木与金属的复合工具阶段

  (三)耕种管理方法

 五、春日紧张的采桑养蚕劳动

  (一)妇女采桑画卷

  (二)“蚕室”之事

 六、锦帛絺绤之美

  (一)对纺织印染业的传承

  (二)纺织原料与纺织工具

<STRONG>第三章 交易和运输民俗的展现</STRONG>

 一、适应消费需求的市、商的发展

  (一)市——以物易物

  (二)商——买卖求利

 二、初具规模的交通运输习俗

  (一)交通运输设施传承事象

  (二)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

<STRONG>第四章 服饰美的追求</STRONG>

 一、人类早期的卉服

 二、上衣下裳的形制

 三、丰富多姿的服饰

 四、首冠与足履之美

 五、玉饰风尚

<STRONG>第五章 全新的饮食天地</STRONG>

 一、饮食原料的丰富

  (一)丰富的谷物

  (二)种类繁多的蔬菜

  (三)鲜美的鱼、肉

  (四)应季的瓜果

  (五)醇酒与甜酒

  (六)各类调味品

 二、食物的调制方法

  (一)谷物的去皮

  (二)米、面食品的制作

  (三)肉类的加工、烹制

  (四)菜类的制作方法

  (五)食物的保鲜方法

 三、精美的饮食器具

  (一)烹饪器

  (二)食器

  (三)酒器

<STRONG>第六章 风格各异的房屋建筑造型

</STRONG> 一、风格各异的房屋类型

  (一)溪谷旁的木屋

  (二)西戎的板屋

  (三)高大的夏屋

  (四)掘土为穴的土屋

  (五)彩椽飞檐的宫室

 二、“大兴土木”

  (一)土木混合结构

  (二)房屋的方位与布局

 三、建筑美的追求

  (一)各种建筑技术的展示

  (二)建筑工艺精美

<STRONG>第七章 母体本能的美好呼唤

</STRONG> 一、闪着灵光的母性的欲望

 二、产屋之礼

 三、瓦璋之歌

 四、多子多孙的祈盼

<STRONG>第八章 “入土为安”的丧葬模式

</STRONG> 一、中原地区最典型的葬式

 二、野蛮殉葬陋俗的残存

 三、夫妻同穴同椁的合葬

 四、敛尸的精美器物

<STRONG>第九章 和谐融洽的燕飨礼仪习俗

</STRONG> 一、“币帛筐篚”的飨礼

 二、宾主“相与共食”的燕礼

 三、其乐融融的乡饮酒礼

 四、燕飨之礼的程序与仪式

<STRONG>第十章 婚恋习俗的文化内涵

</STRONG> 一、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追求

  (一)男女表达爱慕之情

  (二)两情相悦,幽期密约

  (三)男女聚会,歌舞相乐

  (四)仲春之月,奉令而奔

  (五)恋爱的不同结局

  (六)表达爱情的方式

  (七)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的择偶标准

 二、婚嫁礼仪与习俗

  (一)未成文的行事礼仪规范

  (二)“亲迎”的隆重与喜庆

  (三)合卺之礼

  (四)闹洞房习俗的“原始形态”

  (五)新娘的盛妆

  (六)辞宗庙之祭

  (七)母亲结缡

  (八)送嫁与陪嫁

  (九)归宁的心喜

  (十)贺新婚

  (十一)“桃之夭夭”的嫁娶时间习俗

  (十二)婚嫁礼仪习俗的审美情趣

 三、多样的婚姻民俗形式

  (一)抢婚遗俗

  (二)远古杂婚的民俗事象

  (三)文明发展阶段的对偶婚制痕迹

  (四)以爱情为基础的自愿婚

  (五)特殊的婚姻形式——弃妇

<STRONG>第十一章 女性美的标准与追求</STRONG>

 一、形体之美

 二、容貌与情态之美

 三、发式之美

<STRONG>第十二章 广在的神灵崇拜

</STRONG> 一、对神秘大自然的敬畏

  (一)对天象的膜拜

  (二)对山、石的敬仰

 二、动植物信仰

  (一)动物信仰

  (二)植物信仰

 三、玄鸟图腾

 四、对农业保护神的敬仰与崇拜

  (一)对社神的信仰

  (二)对五谷之神后稷的赞颂

  (三)对农神田祖的敬仰

<STRONG>第十三章 对祖先的敬仰与礼赞

</STRONG> 一、对祖先功业与神性的信仰与歌颂

 二、对祖先功业与美德的称颂

<STRONG>第十四章 情趣丰富的岁时节日习俗

</STRONG> 一、岁时月令的形成

  (一)“年”的概念的获得

  (二)对四时季节的把握

 二、节日的“原始形态”

  (一)酬神赛会的年节

  (二)男女杂沓祓除的上巳节

  (三)诗情画意的七夕节

<STRONG>第十五章 丰富多彩的游艺习俗

</STRONG> 一、周代乐舞掠影

  (一)无乐的歌舞

  (二)各种形态的乐舞

 二、各种乐器及其不同乐声的审美效应

  (一)声音雄壮的打击乐器

  (二)声音清亮的管乐器

  (三)声音婉转的弦乐器

  (四)“凿动金石之音”的乐器——埙

 三、精湛的生产技艺

  (一)乐器制作工艺

  (二)纺织印染工艺

  (三)缝制工艺

  (四)刺绣工艺

  (五)陶瓷工艺

 四、形式多样的竞技活动

  (一)水嬉

  (二)竞射

  (三)驾驭竞技

<STRONG>后记</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