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意向性理论与语言过程说——时枝语法解析

分享到:

定价:¥14.00

  • 著者:4545 
  • 出版时间:2007年04月本印时间:2007年04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32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7-100-04670-X/H•1160
  • 主题词:意向性理论语言过程
  • 人气:145

显示全部序言

  1999年11月,许宗华同志作为我国日语学界的第一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入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师从德高望重的刘耀武先生从事博士后研究。本书是宗华同志在博士后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专门研究时枝语法哲学基础的著作,是我国这方面研究的一部开创性专著。时枝语法是日本著名语言学家时枝诚记在他提出的语言过程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独具特色的语法体系。语言过程说是一种对立于结构主义语言观的关于语言本质的根本看法,其最基本的观点就是:语言是一种过程,表达和理解思想的过程就是语言。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语法体系亦具有鲜明的不同于传统语法理论的特点。时枝诚记的语言观及其语法体系一直是日本语言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许宗华同志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有关时枝诚记研究的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回顾了时枝诚记的学术历程,介绍和分析了语言过程说的主要观点、时枝语法的基本内容以及研究其哲学基础的重要性,对时枝语法与意向性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之后,作者提出了意向性理论是时枝语法形成的重要哲学基础的观点,这一看法既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又是切实可信的。书中还分析和讨论了时枝语法中存在的问题,从表达过程、理解过程、工具与使用者的关系等方面对语言过程说进行了反思,进而提出了应从符号系统、功能、实现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多视角看待语言的看法。这些工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从表面上看,时枝诚记的语言过程说与奥斯汀的语言行为理论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有深厚语用学理论功底又熟知时枝语法理论的作者从两种语言观提出的目的、各自的内涵、切入的视角等角度比较分析了这两种语言观后指出,虽然它们具有表面相似性,但实质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观。这无疑也是本书的另一个亮点。
  我衷心希望宗华同志在以后的研究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中国的日语教学和研究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前会长
                     洛阳外国语学院教授
                         胡振平
                      2005年7月于洛阳

显示全部前言

  1999年5月,我的博士论文刚刚定稿不久,导师徐昌华先生给我打电话问我愿不愿意毕业后继续进行研究,我没有任何犹豫就说当然愿意,先生便告诉我黑龙江大学的刘耀武教授当年开始招收博士后,于是我便于当年年底荣幸地成为了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博士后研究人员中的一员。关于研究课题,我很快与刘先生不谋而合地将其商定为《时枝语法的哲学基础研究》,这是我多年来一直试图探究时枝语法的真相以及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后期深受语言哲学所吸引并对语言本质问题发生浓厚兴趣的结果。
  二十几年前我在读本科的时候,仅仅记住了时枝诚记这位著名的语言学家的名字。真正接触到他的语言学思想和语法体系的基本内容则已经是硕士研究生阶段了,当我潜心研读他的语言学名著《国语学原论》,并对其研究方法、语言观和基本思想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深深地折服于他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敏锐的洞察力与高尚的学问品格以及他在阐明其语言学思想的论述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引起了我探寻潜藏在他的语言观和语言学思想背后的哲学基础的浓厚兴趣。
  时枝诚记是日本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他首倡的与结构主义语言观针锋相对的语言过程说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语法理论对日本语言学界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其语言观的突出特点和语法体系的合理性为日本语言学界广泛认同和评论。他的研究几乎涉及到了语言学的各个领域。他在《日本文法 口语篇》中将他的语言学思想总结为十项,其基本内容可以进一步简述为:语言是思想的表达,也是思想的理解,思想的表达过程以及理解过程本身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的各种行为中的一种;说话人、听话人和表达的内容是语言形成不可或缺的条件;对待语言有两种视角:主体性视角和观察性视角,此二种视角不可混为一谈;语言的研究方法就是:观察其他语言主体所生产的语言事实时,观察者应将这种观察过渡为观察者自身的主体性活动,进行内省观察,观察性视角只有以主体性视角为前提才成为可能;不存在索绪尔所认定的由音响形象与概念相结合的独立于人的主体意识之外的所谓“语言”,语言研究者的观察对象就是特定个人各自的语言,即索绪尔所说的“言语”。他称他的这一基本思想为“语言过程说”,可浓缩为以下等式:语言=过程(行为)。其核心内容就是:语言是人类的行为,表达和理解思想的过程就是语言;不存在“语言”,只有“言语”。
  他的语言学思想与索绪尔的基本主张背道而驰,建立在其基本思想基础上的语法理论和体系也与以往传统的各种学说有很大不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他以是否经过概念过程为基准将日语词汇分为经过概念过程的“詞”和不经过概念过程的“辞”两大类,这一分类是构建时枝语法体系的基础和起点。他的这种分类除了受到传统语法理论的启示和影响外,同时也是他所主张的语言过程说在分析日语时的具体实践,但其实质是现象学中的意向性理论影响了他对事物认知的看法,进而表现在他对表达客观事态的语言表达式的区分上。
  虽然很多学者认为意向性理论影响了时枝诚记的语言学思想和语法体系的建立,但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并没有深入研究的成果问世,即使专门研究语言过程说和时枝的语法理论的专著中也未见就此深究的章节,例如,根来司的《时枝诚记研究语言过程说》对语言过程说与意向性理论的关系只是点到为止,并未展开讨论,另一部由川岛正平撰写的《语言过程说研究》对此更是轻描淡写。我们认为探明意向性理论对时枝诚记学术研究的影响,发掘其哲学基础,可以从本质上加深对时枝语法的理解。通过追溯时枝诚记语言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学术历程,分析时枝诚记对传统学说和西方理论的态度,重点讨论了时枝语法与意向性理论的关系后,我们认为,意向性理论是时枝语法形成的重要哲学基础。有了这样的结论后,一直不为人们所接受的时枝诚记将传统语法理论中视为“詞”的一些品词划归为“辞”,而将一些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辞”的助动词纳入“詞”的范畴等问题就迎刃而解。
  尽管时枝诚记的语言观试图从本质上解释语言为何物,我们也认同他的不懈努力的基本结果,但实际上他的语言观对语言的诠释离揭示语言的本质似乎还有一点距离。我们不得不说这是时枝诚记的局限所在。
  时枝诚记提出的语言学说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时枝诚记热也早已成为历史,但是今天我们站在更客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其理论的得失,对于我们学习他的研究精神,掌握他的语言理论,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愿此书对我们学习和研究时枝诚记的语言学理论与语法体系有所帮助。
  最后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为了您更准确地理解一些重要的引文,我们在汉译引用的同时,以脚注的形式将原文附录于后。
  书中一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恭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许宗华
                         2005年7月于洛阳

显示全部后记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部不成熟的小书是我在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1999年底我有幸进入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记得参加进站仪式的当天,我的合作老师刘耀武教授便找我就如何开展研究进行了长谈。我在惊叹年过七旬的刘先生精力充沛的同时,更感佩先生渊博的学识与待人的谦谦君子之风。先生对我完成这一课题寄予了厚望,同时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然而遗憾的是,刘先生罹患重症不幸于2001年3月与世长辞,我为失去良师而感到深深的悲伤,甚至一度几乎失去继续研究这一课题的勇气。是刘先生生前慈父般的教诲给了我孑然前行的力量,现在终于完成了这一课题,并得以出版面世,这其中渗透了刘先生太多的心血,我谨以此书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刘先生逝世后不久,黑龙江大学力邀时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的洛阳外国语学院教授胡振平先生担任我的合作老师,这是我终身的荣幸。在胡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我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课题的研究。先生做学问与做人的优秀品格时刻熏陶着我,宽广的学术视野与精到的指教给了我完成课题的自信。此次先生又欣然为此书作序,更是对我的莫大鼓舞。
  我要特别感谢洛阳外国语学院院长吴国华教授,我能够顺利地进入黑龙江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最后完成课题,始终得到了他的热情关怀与大力支持。
  我还要感谢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院长李洪学教授和副院长陈百海教授,他们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给我很大的鼓励,使我得以坚定不移地进行研究。
  我的博士导师徐昌华先生始终关注这一课题的进展,并提出了许多极富启发性的建议,令我受益匪浅,值此表示最衷心的谢意。
  此书的出版得到了洛阳外国语学院科研部和日语导师组的资助,并得到了欧亚语系领导的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日本友人清水军三先生和朝海登记女士无偿为我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特此表示感谢。
  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旅居日本的周敏西博士也非常关心此书的出版,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将以各位师长、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为动力,鞭策自己不断开拓进取,提升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新的进步。

                          许宗华
                      2005年7月3日于洛阳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时枝诚记是日本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他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对日本语言学界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本书主要探讨了时枝诚记语法理论的理论根源、哲学基础,以及重要影响等。指出时枝诚记提出的语言过程说的独到之处,并进行了批判性的说明。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序言
第一章 时枝语法的基本体系
 1.1 萌芽期
 1.2 探索期
 1.3 形成期
 1.4 完善期
  1.4.1 《国语学原论》的理论建构
  1.4.2 《日本文法 口语篇》的现代日语语法体系
  1.4.3 《国语学原论 续篇》对《国语学原论》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章 时枝诚记的语言观——语言过程说
 2.1 语言过程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2.1.1 日本本土日语研究的积淀
  2.1.2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理论的出现
  2.1.3 时枝诚记的个人经历
 2.2 时枝诚记研究语言的态度与方法
  2.2.1 语言研究的态度
  2.2.2 语言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3 时枝诚记的语言观
  2.3.1 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批判
   2.3.1.1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与国语学
   2.3.1.2 语言对象的分析与langue概念的成立
   2.3.1.3 关于“言语”(parole)与“语言”(langue)的关系
   2.3.1.4 关于作为社会事实(fait social)的“语言”(langue)
  2.3.2 语言过程说的主要观点
 2.4 时枝语法的“主体性”回归
  2.4.1 时枝回归“主体性”的几个方面
  2.4.2 “主体”的多重意义
   2.4.2.1 行为者
    2.4.2.1.1 语言行为的行为者
     2.4.2.1.1.1 表达行为的行为者
     2.4.2.1.1.2 理解行为的行为者
    2.4.2.1.2 动作性行为的行为者
   2.4.2.2 相对于客体的“主体”
   2.4.2.3 主要构成部分
第三章 语言过程说的哲学基础研究
 3.1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
 3.2 意向性理论对时枝语法的影响
  3.2.1 何以说意向性理论帮助时枝理解了语言四种论
  3.2.2 意向性理论对时枝语言观的影响
  3.2.3 意向性理论对时枝语法的具体影响
   3.2.3.1 对单词分类的影响
   3.2.3.2 意向性理论与对语言的两种角度
   3.2.3.3 意向性理论与语言存在的条件
   3.2.3.4 意向性理论与语言过程说
 3.3 语言过程说的基本特点
 3.4 反思语言过程说
第四章 语言过程说与言语行为理论
 4.1 奥斯汀的语言观
  4.1.1 逻辑语义学的基本观点
  4.1.2 叙述性话语与施为性话语
  4.1.3 言语行为理论
 4.2 语言过程说与言语行为理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