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1637-1800)平装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研究丛书

分享到:

定价:¥32.00

  • 著者:4384 
  • 出版时间:2007年11月本印时间:2007年1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90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978-7-100-05621-2
  • 读者对象:历史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
  • 主题词:大明旗号中华意识
  • 人气:474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这部划时代的专著,是作者近十年来在明史及朝鲜史领域内不断耕耘的结晶,对未来中朝关系、朝鲜史的研究都将产生震撼性的影响。

显示全部序言

  孙卫国博士这本以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为主旨的大作,是探讨17至19世纪明朝灭亡以后,朝鲜李朝与满洲人建立的清朝所发展的宗藩关系,并与此有关的各种政治文化问题的重要学术著作。稍涉中国近世对外关系的,都会注意到明王朝与毗邻有悠久密切联系的朝鲜建立了传统的宗藩关系,为中国与朝鲜以后几百年的关系奠定基础。朝鲜前朝称高丽,朝鲜之名是明太祖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应大将李成桂要求选定为国号;建文帝继统,随于三年(1403)册立嗣位的太宗李芳远为国王,由是正式建立宗藩关系,一直维持240年到明朝灭亡。
  明王朝与近邻国家建立的宗藩关系,系以中国为天下中心的世界观、儒家的礼治为义理基础,而以周朝的封建、朝贡制度为从属的规范与朝聘往来的模式。根据唐朝以来建立的程序,中国首先遣使者至藩国宣告新朝的建立,颁赐印诰、大统历及礼物,藩国接受印诰并新颁正朔,随遣使称臣入贡方物;新王即位或世子嗣立必须请求中国承认及册封,所享利益是通商及优渥赏赐。若与他国发生纠纷或遭受外敌攻击,藩国得请求宗主国调解和援助,至于内政,则可以自主不受干涉;明朝与朝鲜所建立的关系亦遵循这个型制。在与朝鲜交往时,明太祖强调君臣之关系以忠诚守信,勤守职贡为基本,至于仪制服用,则可从本俗,因此,太祖颁授朝鲜的制诰常见“听自为声教”、“永守事天下之诚”等词语。朝鲜奉明朝为中华正统,自称小邦或小国,又自诩为“小中华”,而所上表章亦屡用“以小事大”、“事上(大)以(之)诚”、“事大以忠”之句,表现明鲜宗藩关系的特色。在现实上,明鲜的关系虽然早期有一二皇帝(如成祖及宣宗),透过阉宦使者屡屡向朝鲜索取火者、处女、飞禽走兽,及各种贡品引起怨怼,但大体上是和谐的。而且,当朝鲜于神宗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被日本丰臣秀吉发兵侵略,明朝立即兴兵援助,历时七年,击退敌军,保全朝鲜命脉。这一事件表现宗主国的遵守承诺,使朝鲜感恩不已,由是在向慕中华文化、儒家礼制的基础上,奠立明亡后浮现的尊周思明思想。
  满族以边鄙“胡人”入主中原,建立清王朝,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改朝换代的大事,对于东亚传统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世界体系”亦产生强烈的震荡,东亚传统的华夷观念及宗藩关系受到极大的冲击。作为明朝藩国的朝鲜,二百年来都事奉明朝为大中华,以儒家礼治教化为政权正统性的基础,对原宗主国深切感恩,因此在改朝换代后,朝鲜虽然形格势禁成为清朝的藩国,但始终不认同宗主国的清朝承继了明朝以来的中华正统。即使到了19世纪,朝鲜在政治上已经臣服清朝百余年,但文化心态上依然存着反清意识,其正面体现即是尊周思明——尊周尊华、思念明朝。因此,思明反清、尊王攘夷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朝鲜王朝思想的主流,义理派主宰着朝鲜的正统思想,崇祀明朝皇帝仍是天经地义的政治文化图腾。一个君主王朝的皇帝在本国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在邻国几百年间却一直被虔诚地崇祀,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而独特奇趣的现象。
  朝鲜王朝这种独特的尊周思明思想,理应是东亚史或甚至世界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遗憾的是,尽管原始汉文资料及文物遗迹丰富,由于种种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并未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中国学者虽然占了先天的语文优势,容易排比分析资料,但是上世纪以来,由于政治环境不稳定和学术研究条件贫乏,朝鲜史的研究趑趄不前,对于尊周思明这个大题目,只有三数篇零星的论文,直到近十年才有转变。日本学者虽然自上世纪并吞朝鲜后,非常重视朝鲜的历史,但是由于殖民政策的影响,关注的始终是朝鲜半岛与日本的关系,对于中朝关系则有意识的忽视,到战后以至现代仍然很少实质的论述。本来,这样一个非凡的历史题目,应该是朝鲜的后裔,现代韩国学者所关注和致力探讨的,但与事实相反,到目前大多仍刻意回避。主因是自19世纪以来,韩国史学家深受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注重的是其民族发展的历史,民族主义史学构成当代韩国史学的主体。这种史学对历史的诠释并未作过严格的学术论证,而是充满了狂热情怀,对真正的学术发展造成障碍。因此,前代中朝关系虽然很密切,双互影响亦相当深远,但由于偏激的民族史观作祟,有意削弱历史上中国的影响,所以像尊周思明这一类问题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至于以英文著述的欧美学者,或囿于视野,文化观点不同,或根本无法解读艰深汉文史料,尚未见对本题目的研究有实质的成果。孙教授这本钩稽《朝鲜实录》,及大量汉文政书、史籍、文集成书的大作,是目前史学界唯一能充分利用原手资料,持平的立场,理性的科学批判方法,对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作全面性的研究。
……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书探讨了17至19世纪明朝灭亡以后,朝鲜李朝与满洲人建立的清朝所发展的宗藩关系,以及相关的政治文化问题。作者孙卫国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显示全部目 录

序一                            陈学霖
序二                            王心扬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本书主旨
 三、史料与方法
第一章 朝鲜王朝对明清的基本文化心态
 第一节 朝鲜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慕华事大:朝鲜对明朝的基本文化心态
  一、朝鲜王朝的慕华观
  二、朝鲜王朝的事大观
 第三节 明清交替时期朝鲜文化心态之变动
  一、萨尔浒战前朝鲜与建州之往来
  二、光海君通“虏”与仁祖反正
  三、清两征朝鲜与朝鲜之对抗
 第四节 尊周攘夷:朝鲜对清朝之文化心态
  一、尊周思想与朝鲜的对明情感
  二、攘夷观念与孝宗北伐
第二章 尊周思明与大报坛崇祀
 第一节 朝鲜崇祀明朝东征将士之祠庙
  一、崇祀石星、李如松之武烈祠
  二、崇祀杨镐、邢玠的宣武祠
  三、朝鲜的关王庙及其相关问题
 第二节 肃宗思明与大报坛之创设
  一、大报坛创设之原因
  二、大报坛创设之经过
  三、大报坛的构造与崇祀礼节
 第三节 英祖感皇恩与大报坛的变化
  一、英祖的思明情感
  二、大报坛由独祀神宗到三皇并祀
  三、大报坛之扩建
  四、余论
第三章 朝鲜儒林与华阳洞万东庙
 第一节 宋时烈与万东庙之创立
  一、宋时烈其人其事
  二、宋时烈尊明贬清的尊周观
  三、华阳洞万东庙之创立
 第二节 万东庙之建制与崇祀
  一、万东庙之建制
  二、万东庙之祭祀
 第三节 华阳书院与万东庙之关系
  一、华阳书院之设立
  二、华阳书院建制与历代山长
 第四节 大院君改革与万东庙之重建
  一、大院君改革与万东庙之撤废
  二、大院君之失政与万东庙之重建
第四章 明遗民与朝宗岩大统庙
 第一节 明遗民东去朝鲜
  一、明东征将士及其后裔
  二、九义士及其后裔
 第二节 朝宗岩大统庙的设立
  一、三处士与朝宗岩
  二、大统庙之设立及其崇祀
 第三节 朝鲜尊周与对明遗民后裔的优待
第五章 从正朔看朝鲜王朝的正统意识
 第一节 丁卯、丙子期间正朔之争
 第二节 明清年号通用情况
  一、对清文书的通用情况
  二、朝鲜王朝政府公文正朔之使用
  三、私人文书用明朝正朔
 第三节 朝鲜祭祀中的正朔问题
 第四节 朝鲜不用清赐谥号
  余论
第六章 从史书编撰看朝鲜尊周思明观
 第一节 有关中国史书之分析
  一、朝鲜所修宋、明史书概观
  二、从《宋史筌》看朝鲜之尊周观
 第二节 李玄锡及其《明史纲目》
  一、李玄锡之生平与《明史纲目》编纂之动机
  二、《明史纲目》史源之考察
  三、《明史纲目》之评价
  四、《明纪辑略》事件与《明史纲目》之刊行
 第三节 成海应及其《皇明遗民传》
  一、成海应生平事迹志略
  二、成海应之著述及其对明义理观
  三、《皇明遗民传》等相关明史之成书原因
  四、《皇明遗民传》之史源、成书版本及其价值
 第四节 《明实录》东传朝鲜与朝鲜尊周思明之关系
 第五节 朝鲜尊周与尊周类史书
  一、《尊周汇编》之研究
  二、《国朝宝鉴别编》之编纂目的及其意义
第七章 清对朝鲜思明之感知与对应
 第一节 清朝塑造正统的努力
 第二节 清朝对朝鲜之高压政策
 第三节 清朝对朝鲜之德化政策
  一、释放人质与高压政策的改变
  二、减免岁贡与德化政策
  三、对清朝使节的严格控制
  四、对朝鲜国王与使臣的优礼
 第四节 清朝德化政策的效果
  一、朝鲜对清朝认同上的改变
  二、清朝德化政策的效果
结语:尊周思明与清代中朝关系
 附录一 大报坛示意图
 附录二 李氏朝鲜王朝世系表
 附录三 明清以来中朝关系及朝鲜尊周思明关系年表
 附录四 参考与征引文献目录
后记
附表目录
 表1 朝鲜王朝关王庙情况表
 表2 华阳书院历代山长表
 表3 明朝滞居朝鲜之东征将士情况表
 表4 明东征将领后裔前往朝鲜统计表
 表5 九义士情况表
 表6 朝鲜王朝所修中国史书简表
 表7 《明史纲目》卷次编排与征引著作表
 表8 《皇明遗民传》参考书目表
 表9 诸家遗民传所录遗民数目统计表
 表10 几种版本《明实录》卷数对照表
 表11 朝鲜尊周类史书状况表
 表12 朝鲜岁贡及其减省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