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接触语言学 平装中国的语言接触与语言关系研究丛书

分享到:

定价:¥42.00

  • 著者:3579 
  • 出版时间:2012年02月本印时间:2013年04月
  • 版次:1印次:2页数:260页
  • 开本:16册数:1
  • ISBN:978-7-100-08277-8
  • 读者对象:语言学研究人员。
  • 主题词:接触语言学
  • 人气:319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本书国内第一部以“接触语言学”为书名的理论性著作,从历时和共时角度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外语言学家关于语言接触的有关理论。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张兴权,中央民族大学教授。1934年生,吉林省龙井市人,朝鲜族。1957年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现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吉林工业大学(原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外语教研室任教。后调入延边大学语文系外语教研室执教16年。其间,受延边大学推荐到吉林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教研室进修英语。“文革”期间被抽调到政府机关先后从事俄语口译和日语工作,后来经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调入中央民族大学。先后在各大学里给本科生讲授俄语、汉语、日语、语言学概论和社会语言学等课,给研究生讲授普通社会语言学(一般社会语言学)、对比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史(论著选读)、中朝韩三国朝鲜语(韩语)词汇变异对比研究和日语讲读课等课程。在中央民族大学任职期间,曾在日本国立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和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从事语言研究。

    1990-1991年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之邀赴日进行多种语言对比和社会语言学研究,1995-1998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资助进行三种语言对比研究并出书,2005年得到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资助出书,2006-2007年得到中央民族大学“9851程”基地项目研究费用进行语言研究和语言调查并著书。主要专著有:《现代语言学》(1989)、《对朝鲜语、汉语、日语现代词汇及其变异的对比研究》(1999)、《一般社会语言学(普通社会语言学)》(2000)、《对语言和文学的21世纪初的研究》(2005)等,均为朝鲜文版独著,前3本著作已在韩国出版影印本。已使用朝鲜语、汉语、日语等语文在国内外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此外,出版译著3本(其中一本为合译),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性文章和译文等约50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接触语言学” 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学科。这本书力求从历时和共时角度探讨并阐述语言接触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概貌,论述语言接触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综合因语言接触而产生的各种语言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并提出一些更合理的学术见解,总结归纳一些相关语言学原理。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语言接触和接触语言学
第一节 语言接触概述
第二节 语言接触定义
第二章 接触语言学的先行理论
第一节 洪堡特的论述
第二节 施莱赫尔的论述
第三节 舒哈特的论述
第四节 博杜恩•德•库尔特内的论述
第五节 保罗的论述
第六节 房德里耶斯的论述
第七节 谢尔巴的论述
第八节 萨丕尔的论述
第九节 布龙菲尔德的论述
第十节 波利瓦诺夫的论述
第十一节 特鲁别茨科依和雅可布森的论述
第十二节 帕默尔的论述
第十三节 新村出的论述
第十四节 张世禄的论述
第十五节 罗常培的论述
第三章 接触语言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国外语言学家的论述
一、瓦茵莱赫的论述
二、豪根的论述
三、费希曼的论述
四、赵元任的论述
五、李方桂的论述
六、罗简兹维格的论述
七、维列夏金的论述
八、其他语言学家的论述
第二节 国内语言学家的论述
一、严学窘的论述
二、高名凯的论述
三、傅懋劫的论述
四、马学良的论述
五、喻世长的论述
六、其他语言学家的论述
第四章 接触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接触语言学的生成和发展
第二节 接触语言学的概念和定义
第三节 研究接触语言学的意义
第五章 接触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第一节 语言成分借用
一、词语借用概述
1.外来词、外国语和借词
2.原语和源语
3.借词和混种词
4.字母词语
5.所谓借形词
二、词语借用过程和结果
1.源自汉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外来词
2源自俄语的外来词
3.源自英语的外来词
4.外来词的地区变异
5.外来词的国际变异
6.东北亚三种语言外来词对比
三、其他语言要素的借用
1.语义的借用
2.语法的借用
3.语音的借用
第二节 双语兼用
一、双语现象
二、双语术语
三、双语定义
四、双语原因
五、双语标准
六、双语分类
七、双语功能
八、双语学习
第三节 多语兼用
一、多语定义
二、国外多语
三、国内多语
四、多语功能
五、多语学习
第四节 双言并用
一、双言定义
二、双言事例
第五节 语言转用
一、语言转用定义
二、语言转用类型
三、语言转用过程
第六节 语言转换
第七节 语言混用
第八节 语言联盟
第九节 语言干扰
第十节 语言混合
第十一节 语言保持
第十二节 语言消亡
第十三节 研究课题
附录
一、主要参考著作目录
1.中文版
2.日文版
3.朝鲜文版、韩文版
4英文版
5.俄文版
二、各国人名索引
1.欧洲、美洲、非洲人名
2.日本人名
3朝鲜、韩国人名
4.中国人名
三、语言学术语对照
后记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