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相关图书

图书搜索:

青岛德式建筑与德国当代艺术——第二、第三届青岛德华论坛文集 平装同济•欧洲文化丛书

分享到:

定价:¥52.00

  • 编者:
  •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本印时间:2021年0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88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9335-1
  • 读者对象:对青岛德式建筑、德国当代艺术感兴趣的研究者和爱好者
  • 主题词:建筑史青岛文集艺术评论德国现代
  • 人气:87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纵览青岛德式建筑风情,概观德国当代艺术发展

本书为第二、第三届青岛德华论坛文集,收录当代建筑学、艺术学和哲学学者论青岛德式建筑和德国当代艺术的文章多篇,对于想要了解青岛德式建筑发展渊源及德国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读者,将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余明锋,1983年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助理教授,译有《敌基督者》(尼采著,商务印书馆,2016年)、《政治哲学与启示宗教的挑战》(亨利希•迈尔著,华夏出版社,2014年)、《同一与差异》(合译,海德格尔著,商务印书馆,2010年)。
张振华,1982年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著有《斗争与和谐——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阐释》(商务印书馆,2016年),译有《荷尔德林的颂歌<日耳曼尼亚>与<莱茵河>》(海德格尔著,商务印书馆,2018年)、《苏格拉底或政治哲学的诞生》(特拉夫尼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海德格尔导论》(合译,特拉夫尼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文集收录了由青岛德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第三届青岛德华论坛上的报告。第二届德华论坛于2017年9月在山东科技大学举办,主题为“青岛德式建筑”。第三届论坛于2018年9月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办,主题为“德国当代艺术”。 第二届论坛的报告人有德累斯顿建筑文化协会主席Sebastian Storz博士、同济大学郑时龄院士、同济大学万书元教授、青岛理工大学徐飞鹏教授、山东科技大学许剑峰教授。文章涉及青岛的德国总督官邸、青岛德租时期的华人社区、20世纪30年代青岛的城市建设模式等内容。 第三届论坛的报告人包括德国康斯坦茨大学Felix Thürlemann教授、德国明斯特艺术学院Gerd Blum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汪民安教授、同济大学孙周兴教授、同济大学陆兴华教授、德国埃森造型艺术大学张锜玮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夏开丰博士、上海大学韩子仲博士。文章涉及对德国艺术家基弗、博伊斯、黑特•史德耶尔等人,对现代德国的艺术发展路径,德国当代艺术的哲学基础等内容的分析。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编 青岛德式建筑
1德国总督官邸:青岛近现代建筑风格的定海神针 万书元
2青岛德式建筑漫笔 王栋
3青岛德租时期的华人社区与建筑 徐飞鹏
4 20世纪30年代青岛城市建设模式浅析(1929—1937) 金山
5 近代德国建筑师在上海 郑时龄
6 天文学与建筑——人类走向文明进程的相似性 许剑峰
第二编 德国当代艺术
1德国当代艺术的哲学问题  孙周兴
2 德国当代艺术的孵化地  张锜玮
3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中艺术史的第三条书写路径——形式分析与图像学的综合:马克思•伊姆达尔、沃尔夫冈•肯普、菲力克斯•图勒曼 格尔特•布鲁姆
4图像的互动——黑特•史德耶尔在2017年明斯特雕塑展上的作品 菲力克斯•图勒曼
5 三种理论地形中的三种形象:基弗遭遇中国当代艺术界 陆兴华
6 图像和记忆的政治 夏开丰
7理想的幻灭和重建——从塔特林到博伊斯 韩子仲
8谈谈博伊斯(现场发言记录稿) 汪民安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词与物是人类意义世界的基本元素,或者说,是人类世界的基本的意义载体。我们说话,无论是人话还是神话,都联结为“词”;而我们在世界之中行动,交道与制作,都凝结为“物”——海德格尔因此把“物”解为“聚集”。在这个问题上,更为繁难的是词与物的关系。词与物孰先孰后?就是一大问题。诗人格奥尔格的说法是: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这都是往玄处说了,但却是说到了根本处。当代艺术的真正开创者博伊斯声称自己做的是“物质研究”。他的说法是:“我要去研究物质,我的目的就是对物质进行阐述,基础性的,显然单单这个物质就构成了一个灵魂的过程。”跳出视觉局限,转向物质研究,这本身就是在当代艺术中发生的一大转变。在博伊斯那里,这种物质研究具有通灵的或者神秘主义的意味。另一位德国当代艺术家基弗更进一步,把物质研究视为自己的艺术的基本使命。在他的访谈录《艺术在没落中升起》中,基弗说他的艺术是对五大“基本元素”即“火、水、气、土、空”的探讨。我们知道,原初的哲学以“本原”探讨为己任,各大古老文明都有自己的本原哲学,古希腊的“四元素”即“水、火、气、土”,古代国的“五元素”即“金、木、水、火、土”,古印度的“四元素”即“地、水、火、风”,叫法虽然不一样,实质上大同小异。现在,作为艺术家的基弗要探讨“五元素”,其中多出一个“空”,是他留给东亚文化传统的。基弗的对话者德穆兹认为,这个“空”是在佛教思想中起核心作用的空。“在日本哲学中,‘空’(Ku),即空虚,乃是第五个元素。‘空’也是基弗艺术的一个核心元素,即世界与大地之间的‘空’”。以我们的理解,此所谓“空”,不光是佛学的,也是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揭示出来的“天-地”之间的世界境域。当基弗要以艺术方式探究“基本元素”时,他当然不是要复古,不是要把艺术搞成古典存在学/本体论研究,而不如说,他是试图通过造型方式思考技术世界。举例来说,基弗在《七重天宫》(2001-2008年)中对铅的研究。这件作品在各楼层的混凝土之间动用了用铅做成的铅书,也就在流动的铅与坚固而脆弱的混凝土之间造成一种“质料的对立”(materia oppositorum),一种“对立面的相互叠合”(coincidentia oppositorum)。为什么要研究铅呢?基弗自己的解说是:“我总是对神秘合一(unio mystica)以及矛盾的东西很感兴趣。铅是一种液态的介质。只需一点点热量就可以把它们熔化,在350度的温度下,铅就变成液态了。铅还会游动。在其他材料中我没见过这种情况——一座房子的下面比上面更重(笑),也就是说,有某种东西游动了,变成液态的了。而且就我的塔而言:《七重天宫》所包含的游动观念是一种具有首创性的游动。这种首创性也表现在,塔的一些部件是用集装箱做的。集装箱是全球化的象征,是资本转变为某种流动的东西,转变为某种不再固定的,而是完全流动的、发生了形变的东西的象征。资本,也就是钱,是一种变化的介质。它总是变化着。当我换取某个东西时,资本就借助于钱而发生变化了。”基弗这里所做的,是艺术探究当代物质世界的一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