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古代的乞丐 平装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分享到:

定价:¥38.00

购买电子书:
  • 著者:184080,184081 
  •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本印时间:2021年03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20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9364-1
  • 读者对象: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大众读者
  • 主题词:乞丐研究中国古代
  • 人气:586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拨开历史迷雾,了解乞丐群体的前世今生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岑大利,女,北京人,1982年2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4年12月北京大学历史系清史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巜乡绅》巜中国农民战争史论辩》巜中国古代官德研究》《中国乞丐史》等学术专著十几本,并在《清史研究》,《清史论丛》,《历史档案》等刋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高永建,男,籍贯河北,197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史教学,先后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我国古代乞丐的历史,几乎与文明社会同时开始。虽然乞丐是社会最底层的贫民,不为历代的统治阶级所重视,很少被载入正史之中,但是在文人墨客的笔记小说、地方志以及民间的传说中却留下了许多关于乞丐的记载。从这些分散的但又宝贵的记载当中,人们可以看到一幅幅纷纭复杂、色彩斑斓的乞丐画面,上至帝王将相、文人才子,下迄平民百姓,都被囊括在这一行乞的画面之中,无一幸免,不由得发人深思。虽然这个社会群体属于社会最底层的贫民,不为统治者所重视,但是他们却始终活动在每个朝代的各个角落,成为不可回避的一种社会现象。《中国古代的乞丐》旨在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将这一群体产生的原因,其人员构成、行乞方式、丐帮组织以及历代统治者对乞丐的政策做一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期为读者了解这一群体提供某些有意义的借鉴。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乞丐的产生和演变 ...... 001
一、乞丐名称的由来 ...... 001
二、贫穷导致行乞 ...... 003
三、乞丐的演变 ...... 015
第二章  乞丐的构成 ...... 020
一、帝王与乞丐 ...... 020
1. 晋文公流亡行乞 ...... 020
2. 北齐后主饰乞儿为戏 ...... 022
3. 宋太宗借乞丐案振威 ...... 023
4. 明太祖朱元璋行乞发迹 ...... 025
5. 明正德皇帝与穷不怕 ...... 029
二、 文士与乞丐 ...... 038
1. 乞丐中的贫士 ...... 038
2. 乞丐中的落魄之士 ...... 044
3. 乞丐中的隐士 ...... 048
4. 以乞食为戏的放荡士人 ...... 059
三、穷人与乞丐 ...... 065
四、骗子与乞丐 ...... 075
五、小偷与乞丐 ...... 083
第三章  乞丐的生活与行乞方式 ...... 089
一、原始型 ...... 090
二、卖艺型 ...... 099
1. 文卖艺 ...... 100
2. 武卖艺 ...... 117
3. 无赖强索型 ...... 129
4. 劳务型 ...... 131
5. 残疾型 ...... 133
第四章  丐帮组织 ...... 140
一、宋代的团头 ...... 141
二、清代各地的丐帮组织 ...... 144
第五章  乞丐的习气 ...... 166
一、江湖义气 ...... 166
二、流氓无赖性 ...... 172
第六章  乞丐  节日  宗教 ...... 178
一、节日里的乞丐 ...... 178
二、乞丐与宗教 ...... 188
第七章  乞丐  社会  国家 ...... 197
一、乞丐文化 ...... 197
1. 乞丐的隐语 ...... 197
2. 乞丐的歌谣 ...... 206
二、世俗观念与乞丐心态 ...... 211
三、历代的乞丐政策 ...... 217
主要参考书目 ...... 222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我国古代的乞丐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唐中叶以前,乞丐的主体成分还较为单纯,基本上是由那些为贫困所迫而流落四方的乞丐所组成。 他们虽然地位卑贱,常遭羞辱,却大都不越轨行动,为非作歹。 唐代文学家元结曾作有《丐论》一文,谈到自己对乞丐的看法,其大意是:天宝七年中元节,他游览长安,与乞丐交了朋友。 有人问他,“你这样做不是显得太低贱了吗?”他回答说:“我遇到的君子就是我所交的乞丐朋友。现在所说的君子,我恐怕还不能同他交朋友呢!”然后,他请乞丐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乞丐说:“你是否因为我是个乞丐而感到羞愧呢?其实还不知道世上有谁更应该羞愧呢?试看当今世上,有谁不乞宗属于人,乞嫁娶于人,乞名位于人,乞颜色于人呢?这些人才应该感到羞愧。 我乞讨衣食是由于贫困无计,因而不感到羞愧,天下谁不要穿衣吃饭呢?这就是君子之道。”元结认为,乞丐的这些话,可编为一部《丐论》,以补时规。 从这篇《丐论》来看,它不仅反映了唐代天宝时代,我国的乞丐大多数还是因贫困而流落街头乞讨衣食,而且还反映了他们仍然保持着一定的道德标准,不愿去做有损于人格、危害社会的勾当。 当然,这并不排除少数乞丐的胡作非为。
    第二阶段在唐中叶以后,经宋、元两代,直至明清。 中国的乞丐群体开始逐渐堕落,流氓、骗子、恶棍、无赖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丐帮组织出现以后,更使得乞丐群体彻底地沦为社会文明肌体上的疮疖、毒瘤。 这个群体往往同各种社会犯罪联袂一体,沆瀣一气,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大不可忽视的公害。 兹举一例为证,据《(同治)上海县志》卷三十二记载:“嘉庆七年(公元 1802 年)冬天,数百名流丐结队为患乡里,其成员有男有女,俱精悍善斗,所挑担中暗藏兵器,所到之处,畜产为之一空。 诸安滨盛姓有一池鸭子,都被流丐攫走,邻里不平,群起逐丐,丐露刀刃,反斗,受伤,乃止。 流丐西走至华漕渡(在法华镇北三里),被其伤害者益众,乡人手持农器出来抵御,互相各有伤亡。 流丐倚仗势众,反控告到华亭县(属松江府)衙。 当时县官石文稔知道是流丐逞凶,不予理睬,流丐又告到松江府衙。 正好青浦县(属松江府)也有死丐,报到府里,府里担心上海受害,就发出檄文,让华亭县衙会审、捞尸,江岸的居民知道了,逃无孑遗。 流丐的横行,连官府也无可奈何。 石公稔知华亭委屈,就禀奏府上,此事才得以平反,当地居民至今仍颂石公的恩德。”这段史料真实地反映出流丐结队为害乡里的情况,他们已不像唐中叶以前的乞丐,还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做越轨之事,而是俨然如同一伙强盗,走到哪里,抢到哪里,甚至行凶杀人,无恶不作,连官府也没有办法,这样的乞丐群体已成为危害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一大祸患,迟早是要被社会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