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言文化传播趋势及变量分析 平装

分享到:

定价:¥88.00

  • 著者:185672,1653 
  • 出版时间:2022年08月本印时间:2022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14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1345-5
  • 读者对象:国际汉语教育及“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传播领域研究者
  • 主题词: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研究中华文化文化传播研究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全景式呈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中文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书以汉语言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传播为主体,以“一带一路”沿线三个洲的七个国家为代表,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对国际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全景式呈现,对未来进行了前瞻式分析。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付若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专职博士后,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2017年进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长期从事科研教学、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国际传播、国际关系、公共外交、社交媒体等方向的研究有一定的学术积累。
雷莉,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审和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的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语言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主要为国际汉语教育、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及现代化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9个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3部,主编外国留学生教材和教辅6部,主编汉语类学习词典 5部,平均每年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4-6篇,每年主持调研课题1-3项,多次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民委社科奖和四川省政务调研课题优秀奖。
杨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为语言应用研究、汉语国际传播,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
赵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为汉语国际传播和二语习得,发表学术论文和译作十余篇,主研多项省部级、校级科研、教改项目,参编语言学习类教辅,获国家民委社科奖等奖项。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一带一路”是串联巨大经贸网络的经纬,更是文明间融通的纽带,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而“民心相通”又依靠语言文化互通。汉语言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传播可提升我国影响力,增进沿线各国对汉语言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本书以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埃及、俄罗斯、荷兰、肯尼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聚焦于汉语言文化在上述国家的传播,分析影响汉语言文化传播的情境条件、结构条件、文化条件、环境条件,并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播趋势进行展望。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汉语言文化传播助力“一带一路”  
第二节 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第三节 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图解 
第二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与形势 
第一节 国情 
第二节 形势 
第三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与语言 
第一节 文化 
第二节 语言 
第四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汉语言文化传播 
第一节 多元语境的人际传播 
第二节 内容丰富的组织传播 
第三节 多渠道的大众传播 
第五章 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国别变量分析 
第一节 结构条件:影响持久的传播基础 
第二节 文化条件:影响广泛的传播氛围 
第三节 环境与情境条件:影响深远的传播态势 
第六章 汉语言文化传播趋势及展望 
第一节 多元主体的协同发力 
第二节 传播内容的复合化拓展 
第三节 传播对策的差异化实施  参考文献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汉语言文化传播助力“一带一路”


语言和文化的传播是人类发展史中的普遍现象。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走入世界舞台的中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过程中,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沟通变得更加频繁与深入。作为国家间传达意义、沟通感情和增强合作的桥梁,语言和文化已成为实现国家间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语言和文化是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基础,也是促进国际交流和理解的润滑剂。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和推动者,汉语言文化传播不仅有利于我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增强汉语在参与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还能够促进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和沿线国家的沟通和理解,从而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入推进。
“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合作内容,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旨在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进而增强政治互信,达成合作共识。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各国政府的沟通交流,还是政策的表述与上传下达,都需借助语言进行,语言是实现政策沟通的重要工具。同时,交流沟通和政策制定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需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文化,在包容理解中达成共识。“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在此过程中,技术标准的对接、基础设施的合作建设、运输规则的制定、物流信息化的合作等均涉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沟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投资贸易、金融合作等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投资贸易合作与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与重要支撑,为构建良好的贸易环境,中国与沿线各国共商建立自由贸易区,就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进行协定磋商,深化金融合作,加快投融资体系和征信体系建设,其中的每一环都涉及语言的沟通与文化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增进沿线国家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对汉语的使用,能够大大降低沟通合作成本,促使区域经济合作高效有力进行。“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通过开展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学术交流、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等,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奠定夯实的民意基础。在“五通”当中,民心交流看似最“软”,然而,它却是“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在此过程中,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不仅有利于信息的传播,还能增进不同国家民众的情感交流和国家间的互相了解,拉近中国与沿线国家民众的心理距离,为“一带一路”建设其他领域的合作奠定深厚的民心基础。
“一带一路”需要语言与文化铺路,语言和文化的交流在促进政策沟通、增强设施联通、加快贸易畅通与资金融通、增进民心相通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与推动者,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汉语言文化在沿线国家广泛而深入的传播,不仅能够满足沿线各国人民了解与学习汉语言文化的热切需求,还能在讲好现代丝绸之路的过程中,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全方位、多领域合作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