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亲历出版三十年——新时期出版纪事与思考平装

分享到:

定价:¥118.00

  • 著者:3773 
  • 出版时间:2007年04月本印时间:2007年04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1118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2
  • ISBN:7-100-05373-0/Z•73
  • 读者对象:新闻出版工作者,新闻专业师生,对我国出版发展感兴趣的读者
  • 主题词:亲历出版十年
  • 人气:126

显示全部序言

  我做出版工作,始于1972年,是年43岁,已“人到中年”了;是做了十四年艺术教育工作之后(刨掉“文革”期间六年“无业”),“半路出家”搞出版。而这一做,就没有中断过,迄今三十余年了。这既是我人生中新的工作阶段的开始,又是工作岗位的最后一站。由此,我把自己定位为出版人。可以说是亲历出版三十年。
  对我国新闻和出版事业都有过重要贡献的我的老领导陈翰伯,生前谈选拔干部时曾说过,宋木文没搞过出版,但让他管出版,对出版有好处。为什么说让我这样的人管出版,对出版有好处呢?我理解,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期待。这种信任和期待应该是得之于我对老出版家的尊崇和谦诚,得之于我对党和国家重大政治决策和思想理论的学习和领会,得之于我对出版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我是陈翰伯等老出版家的接班者。反省三十多年做出版工作的历程,只能说是无大错。是否给出版带来好处?自知有也不多。但有一点可以向出版界同仁敞开心扉:我做出版,是把它当作为之献身的一项事业,并逐渐地把个人追求与职责承担结合起来。这反映在面对一些历史关头和重要问题,我对上对下对人对己的言行里。这也是我年逾古稀之时,还在反思历史面对现实,撰文编稿的原因吧!
  作为一个出版人,平时想的做的都是出版工作,我的事业积累也主要在出版上。1993年10月我离开国家出版和版权管理工作岗位,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任职,继续关注出版和版权事业的变革与发展。收入本书的《出版社转制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出版改革与出版管理若干重要问题》、《出版协会工作的探索》,即是这几年写出的有关出版改革的文章;并把新近补写的《出版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编入其中,以提供现实观察的历史联系。《国家重点出版工程参与实录》、《<宋木文出版文集>中文版和日文版的出版》和《图书序跋与人物》则反映了近十年来我参与编书、评书等出版实践的情况。从2003年起,我开始考虑把亲历的我国新时期出版工作中重大事件和重要问题写出来,便对大量有关资料进行查阅整理,反复思考,坚持不懈,按年代先后,陆续写出:《出版领域的拨乱反正》、《1983年<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是怎样做出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版工作若干大事实录》、《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四大的出版工作》以及《建立和完善中国版权制度二十年》等长篇文稿约三十余万字,构成这部《亲历出版三十年》的主要部分。这也是本书以《新时期出版纪事与思考》为副题的缘由。为说明写作背景和有关情况,我对每篇文稿都在文前写了“题解”。由同类多篇组合的,对此组文章所作简要说明称“题记”,以区别其中各文的“题解”。此外,还挑选一些照片,随文配发(遗憾的是,难以一一注明摄影者)。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重要标志,我们国家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为基本国策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出版事业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又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条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有幸参与了新时期开始后的国家出版和版权管理工作,亲历了这一时期出版和版权事业的变革与发展。这本集子所收文稿,主要是对新时期出版与版权事业的变革与发展的回顾,是对这段亲历历史中一些大事的实录与思考。史料是史学之基础,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史可言。我不是写史书,只是侧重一段历史的纪事,提供可靠的史料。因此,立论以当年历史资料为据,在纪事之中体现思考,或连带引出一些思考,而不空发议论。今天是昨天的发展;历史是今人的借鉴。我之所录所思难于及此。惟令我感到宽慰的,是可以为今人和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一些资料。不过,肯定会有记述疏漏、评论偏颇之处,敬请指教。
  我的工作,每做一件事,上有领导,下靠群众,更有同我合作的一班人、一群人的理解和支持。撰稿时,我注意顾此及彼,写出群策群力。从作文到成书,我是笨拙地一字一句用手书写(未学会电脑打字),但凡得到别人帮助的,都在有关文稿中加以注明。谢宏、石峰、邬书林、王涛等曾同我共事的热心人看过部分文稿,给我以鼓励和帮助。协助我工作已二十年的张守忠承担了查阅档案、校对文稿的繁重工作;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华珍帮我打印全部文稿,对本书的完成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本书的出版得到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的大力支持,该馆著作编辑室副主任和责任编辑郑殿华编审以及相关部门更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对本书的出版给我以支持和帮助的所有同志表示感谢。
  当前,遵循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和重要决策,我国出版界正在深入推进出版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出版生产力,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已经离休的出版人,我虽然不再直接参与出版管理的具体工作,却在深情地祝愿着出版体制改革的成功,出版事业更加繁荣,出版产业更加壮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2006年9月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宋木文,吉林榆树人,1929年5月12日生。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就读东北大学政治经济系。1950—1966年主要做艺术教育工作。1972年起从事出版工作。曾任国家出版局研究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文化部出版局副局长、代局长,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出版局局长,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署长兼国家版权局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版权研究会理事长。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2004年离休。著有《宋木文出版文集》、《中国的出版改革》(日文版)。主持编纂《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线装本)、《续修四库全书》和《中国图书大辞典》等国家重点图书。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书作者宋木文曾任中国新闻出版署署长,1972年起开始从事出版工作。书中以专题的形式,重点记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版事业的重大事件。该书以事实说话,史料翔实,是深入了解我国新时期出版工作的一本重要读物。

显示全部目 录

<STRONG>             上卷目录
</STRONG>
            出版领域的拨乱反正

“文革”中出版工作的恢复与反复
批判“两个估计”,出版界拨乱反正的开端
打破禁锢,缓解“书荒”,出书政策的拨乱反正
中外语文词典编纂思想的拨乱反正
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出版方针的拨乱反正
地方出版社出书方针的拨乱反正
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简短的结束语

王匡同志在国家出版局的岁月
思念陈原
关于三联书店拨乱反正的历史回顾
“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方针考
关于《飘》的出版
从拨乱反正到繁荣发展——中国出版事业二十年巨变

       1983年《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是怎样做出的

国家出版局党组向中央汇报提纲的起草和主要内容
民进中央关于出版工作向中共中央的建议
中央书记处会议对汇报提纲的审议及会议决定
1983年“出版决定”的起草与中央的审定
重新学习“决定”和对“决定”的体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版工作若干大事实录

关于新武侠小说成为出版热点问题的报告
关于1984年书价改革的请示与中央的决策
出版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汇报提纲”的起草和主要内容
中央书记处会议对“汇报提纲”的审议
胡乔木为1984年图书定价改革问题致信中央
胡乔木深入调研力求解决纸张等紧迫问题
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中小学课本降价
大专教材实行“低价”、“微利”、“补贴”政策
一般图书价格改革稳步推进
国家出版局恢复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新闻出版署的组建
版权与出版管理部门是怎样成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
印刷技术革命的历程及其历史性巨变
胡乔木与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兴起和壮大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四大的出版工作

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中的检查与反思
压缩整顿办好出版单位
音像单位整顿与音像管理体制
多出好书是出版工作的永恒主题
反对和平演变与掌握出版方向
按照十四大精神加快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

          建立和完善中国版权制度二十年

版权立法的缘起和奠基期的工作
版权法起草进程中的最大难题及其妥善解决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著作权法的审议
一部基本符合国际公约又有中国特色的著作权法
正确而又及时地解决涉外版权关系
有广泛影响的“中国版权制度国际研讨会”
知识产权重要地位与著作权法修改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对著作权法修改工作的支持与推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著作权法第一次修正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著作权法第二次修正案
完善我国版权保护制度的重要决策
宣传贯彻修改后的著作权法

<STRONG>              下卷目录
</STRONG>
            出版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先行一步
出版社改革稳步推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出版体制的探索

         出版社转制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

出版社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出版企业
出版社“企业属性”考
关于出版社企业属性问题的通信
关于转制涉及经济政策问题的意见
出版社转制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出版人两地书——关于出版社转制历史考察与图书出版业“滞胀现象”的通信
出版社转制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关于加强人民出版社的意见
出版单位主办主管制度的由来与调整的探索
制定《行政许可法》要考虑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特殊要求

           出版改革与出版管理若干重要问题

要高度重视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实施精品战略 落实两个转变
中国“入世”对出版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关于出版改革问题的两次谈话
关于中国印刷集团的归属问题
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祝贺商务印书馆建馆暨中国现代出版一百周年
建设实力强大的中国百科出版集团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署名问题备考
不宜把“阶段性转移”并列为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新中国出版50年》阅稿意见
“三讲”检查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实事求是——对党组和党组成员剖析材料的意见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手救助贵阳科技书店

             出版协会工作的探索

中国版协主席就职致辞
中国版协主席卸任赠言
中国版协二十年
百佳出版工作者要成为出版全行业的表率
发扬优良传统,培养跨世纪优秀编辑人才
要更加重视和办好《中国出版年鉴》
华文出版联谊会议的重要作用
办好亚太地区出版联合会的意见
对美国出版业的考察
民营书业的发展与书业商会的工作
协调共进谋发展的北京图书订货会

            国家重点出版工程参与实录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线装本)的出版
八年成旷典——《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出版纪实
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影印出版
写在《中国图书大辞典》出版之际
关于《中国出版通史》写好“两头”的意见

              图书序跋与人物

忆耀邦同志关怀出版工作二三事
记李鹏与《中国证券(1843—2000)》的出版
记李瑞环与《传世画藏》的出版
胡愈之百年诞辰纪念
周巍峙“文革”中的高风亮节
《陈翰伯文集》书前的话
祝贺匡亚明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出版
赞叶至善文集《我是编辑》
祝贺《吴阶平文集》出版
祝贺“碧蓝绿文丛”出版
张黎洲《出版谭》序
书籍装帧艺术的理论结晶
我与新闻出版界的两家专业报
妥善处理《顾廷龙学述》出版中的问题
读《炎黄春秋》感言
学习许力以与时俱进的精神
《追求书境——王大路文存》序
汇集世纪文化经典的《中国文库》
中老年读者的良师益友
培育戏曲艺术人才的摇篮——中国戏曲学院建校55周年感言
晏甬戏剧工作六十年祝词
刘秀荣《我的艺术人生》阅稿意见
关于日本学者竹内实文集的“文革”卷
《野间清治传》中文版序
关于日本学汉语同声传译教材的谈话
读《半生多事》致王蒙信

          《宋木文出版文集》中文版和日文版的出版

为编选《宋木文出版文集》致李瑞环的两封信
赠书通信录(中文版出版之后)
友好合作的结晶——回顾《中国的出版改革》在日本出版

                贺诗四首

范敬宜手迹
编后自记